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510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黄金押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张衡传》: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文中的意思是:

豪族大户。

右,右族,即豪族。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C项“茂才”

《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的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D项“京师”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文中的意思是“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没有应验”。

“京师”即都城的意思。

根据对课内文化常识的联想和牵引,我们基本能肯定“豪右”“茂才”“京师”是我们学过的,前两个意思是正确的,而“京师”分开讲,“京”可以表首都,如“进京”;

“师”却没有表“首都”的意思。

据此可得到答案。

至于“顿首”,我们可以采用“方法三”,根据语境推断。

【名师点睛】重牵引,内外结合推断文化常识的含义

1.注重积累,组串识记。

文化常识博大庞杂,识记的最好方法是分门别类,组串识记。

如官名,可从中央到地方,从上级到下级;

庙号、谥号、称谓,可对比识记;

天文、地理、历法可分别识记等等。

2.联系课内,学会牵引。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牵引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一般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

3.根据语境,学会推断。

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

【变式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张洞,字仲通,开封祥符人。

父惟简,太常少卿。

洞自幼开悟,卓荦不群。

惟简异之,抱以访里之卜者。

曰:

“郎君生甚奇,必在策名,后当以文学政事显。

”既诵书,日数千言,为文甚敏。

未冠,哗然有声,自许以有为。

寻举进士中第,再调颍州推官。

民刘甲者,强弟柳使鞭其妇,既而投杖,夫妇相持而泣。

甲怒,逼柳使再鞭之,妇以无罪死。

吏当夫极法,知州欧阳修欲从之。

洞曰:

“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

”众不听,不得已谳于朝,果如洞言,修甚重之。

宰相陈执中将葬,洞与同列谥为荣灵,其孙诉之,诏复议,改曰恭。

洞驳奏:

“执中位宰相,无功德而罪戾多,生不能正法以黜之,死犹当正名以诛之。

”竟从议。

时天下久安,缙绅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德,于事无所补,洞以谓非朝廷福。

又谓:

“谏官持谏以震人主,不数年至显仕。

当重其任而缓其迁,使端良之士不亟易,而浮躁者绝意。

”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宗说罪在不

宥。

虽然,陛下将惩恶而难暴之,独以其坑不辜数人,置诸法可矣。

”英宗喜曰:

“卿知大体。

”洞因言:

“唐宗室多贤宰相名士,盖其知学问使然。

国家本支蕃衍,无亲疏一切厚廪之,不使知辛苦。

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宗室缘是怨洞,上不罪也。

江西荐饥,征民积岁赋,洞为奏免之。

淮南地不宜麦,民艰于所输,洞复命输钱,官为籴麦,不逾时而足。

未几卒,年四十九。

(删节自《宋史·

列传第五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B.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C.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D.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详细分析:

选D。

这段文字的正确断句为:

“婢妾声伎,无多寡之限,至灭礼义、极嗜欲。

贷之则乱公共之法,刑之则伤骨肉之爱。

宜因秩品立制度,更选老成教授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是与德行、言语、政事并称,被后世的学者视为儒学“孔门四科”之一的学术门类。

B.未冠,即尚未加冠,按古礼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所以男子未成年可称“未冠”。

C.推官、缙绅、知州、宰相,均为古代行政官员职务的称谓,“宰相”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D.谥,是帝王、贵族、士大夫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荣灵”和“恭”均可为谥。

选C。

“缙绅”是“士大夫”的身份的泛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洞自幼聪慧,文思敏捷。

里之卜者曾预言他在文学政事方面会有成就;

他还没有行加冠礼,就已名声远播。

B.张洞敢说实话,坚持原则。

刘柳打死妻子被判极刑,张洞认为刘柳是从犯,不应受死;

复议陈执中的谥号时,他义正词严。

C.张洞心忧国事,深谋远虑。

他认为谏官不应升职太快,宗室人员应受约束,因此遭受宗室的诽谤,英宗因其识大体而不加怪罪。

D.张洞体恤民情,关注民生。

他上奏朝廷免除江西百姓拖欠的赋税,又下令准许淮南百姓以输钱代替缴纳小麦。

C项“因其识大体而不加怪罪”错,“识大体”无中生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律以教令者为首,夫为从,且非其意,不当死。

译文:

                                    

(2)祁国公宗说恃近属,贵骄不道,狱具,英宗以为辱国,不欲暴其恶。

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

“教令者”,教唆的人;

“以”,把;

“当”,理应;

“恃”,依仗;

“近属”,这里指皇帝的近亲;

“不道”,不遵守法规;

“狱具”,定案;

“暴”,通“曝”,曝光。

答案:

(1)法律认为,教唆命令打人的人是首犯,妇人的丈夫是从犯,而且不是他的本意,不应判处死刑。

(2)祁国公宗说倚仗是皇帝近亲,骄横不法。

定案后,英宗认为有损国家体面,不想公布他的罪行。

【参考译文】

父亲张惟简,官为太常少卿。

张洞自幼聪明,卓越超群。

张惟简很赞许,就抱着去见乡中占卜者。

占卜者说:

“公子长相不一般,必定能考中进士,将来应当以文学政事显扬。

”开始读书,每天数千字,做文章非常敏捷。

不到二十岁,已经大有声名,自许大有作为。

随即考中进士,调任颍州推官。

有一叫刘甲的百姓,强迫其弟刘柳鞭打妻子,过后扔掉棍棒,夫妇二人相拥哭泣。

刘甲大怒,逼刘柳再打,结果妇人被无辜打死。

吏人判处她丈夫极刑,知州欧阳修准备听从。

张洞说:

“法律认为,教唆命令打人的人是首犯,妇人的丈夫是从犯,而且不是他的本意,不应判处死刑。

”众人不听,不得已报朝廷评议,果然如张洞所言,欧阳修很器重他。

宰相陈执中将下葬,张洞和同事们谥为荣灵,他的孙子向朝廷申诉,诏命人重议,改谥为恭,张洞驳斥道:

“陈执中身为宰相,无功德而罪恶多,活着时不能依法罢免他,死后也应正名以示斥责。

”但朝廷最后还是采用了先前的意见。

当时天下久安,官僚士大夫崇尚虚名,以宽厚沉默为有德,于事无所补益,张洞认为这对朝廷不利,又说:

“谏官靠进谏来震动皇帝,不数年就位进显职。

应加重他们的责任而减缓他们升迁的速度,使端正优秀的人才渐渐显露,而让浮躁的人断绝想望。

”祁国公宗说倚仗是皇帝近亲,骄横不法。

“宗说罪在不恕,虽然如此,但是陛下要惩办他,却难以公布他的罪行,仅以他坑杀数位无辜之人的罪行依法判罪就可以了。

”英宗高兴地说:

“你可谓识大体。

”张洞借机进言:

“唐宗室中出了许多贤能的宰相和名士,因为他们知晓学问,现在皇室本支人多,不顾关系远近都予以丰厚供养,不让他们知道生活的艰难,婢妾声伎多少都没有限制,以致于灭绝礼义,极其嗜欲。

宽纵则扰乱法律,惩处则有伤亲属的感情,应按品级职位立制度,挑选老成之臣教导他们。

”宗室因此怨恨张洞,皇上没有责怪他。

江西连年饥荒,朝廷要征收百姓积欠的赋税,张洞奏明朝廷予以免除。

淮南土地不宜种麦子,百姓难以缴送,张洞又命百姓交钱,由官府代为买进麦子,还不到期限就交足了。

不久去世,享年四十九岁。

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虞谦,字伯益,金坛人。

洪武中,由国子生擢刑部郎中,出知杭州府。

建文中,请限僧道田,人无过十亩,余以均给贫民。

从之。

永乐初,召为大理寺少卿。

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

而僧道限田制竟罢。

都察院论诓骗罪,准洪武榜例枭首以徇。

谦奏,比奉诏准律断罪,诓骗当杖流,枭首非诏书意。

帝从之。

天津卫仓灾,焚粮数十万石。

御史言主者盗用多,纵火自盖。

逮几八百人,应死者百。

谦白其滥,得论减。

(节选自《明史·

虞谦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

B.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

C.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

D.时有诏建文中/上言改旧制者/悉面陈谦/乃言前事/请罪/帝见谦怖笑/曰此秀才/辟老佛耳/释弗问

第一步:

理解大意初判断

这段文字从文体上是传记。

阅读时,首先要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大致理清这段文字的意思。

“时”“建文”都是表时间的词语;

涉及的人物有虞谦和皇帝两人;

事件是诏书要求建文年间上书的人要到皇帝面前请罪。

虞谦请罪时十分害怕,皇帝笑着解释原因并饶恕了他。

第二步:

先易后难抓关键

根据大意,结合四个选项的对比,综合运用五标志:

词语标志

在这段文字中,可作断句参考的虚词有“者”“乃”“耳”。

其中最关键的是“耳”字,表限止语气;

故“耳”后要停顿。

句式标志

“此秀才辟老佛耳”是判断句,可知“此”前要停顿。

结合“曰”字后要停顿。

修辞标志

此句没有修辞手法。

结构标志

“谦乃言前事请罪”是一个由连动式短语构成的语句。

“言前事”的目的是“请罪”,故“请罪”不必前后断开,紧接“言前事”即可。

再者,在这段文字中,谁“怖”谁“笑”也与结构有关,故“怖笑”应该分开。

名物标志

在这段文字中,“建文”是年号,不能做“诏”的宾语,“建文中”只能做“上言”的状语。

“老佛”是老子与佛教。

明白这类名词,也有利于准确断开。

第三步:

断后通读查连贯

题目做完后,一定要带入全文通读一遍。

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断错,需要结合文意,重新思考。

【答案】B

虞谦在洪武年间,由国子监生升为刑部郎中,出任杭州知府。

建文年间,虞谦请限制僧道占田数量,规定每人不能超过十亩,多余部分便平均分给贫民。

朱允炆听从了他的建议。

永乐初年,虞谦被召为大理寺少卿。

当时有诏书说,建文年间曾上奏改革旧制的人,现在都要当面向皇上陈述清楚。

虞谦于是陈述上述这件事,并请罪。

皇上见虞谦害怕,便笑着说:

“这不过是秀才批判道、佛而已。

”不再过问此事,但僧道限田的规定还是被废除了。

都察院讨论欺骗之罪,请准予按照洪武年间公布的条例枭首示众。

虞谦上奏说:

“近来奉诏书要依律断罪,欺骗之罪应判杖打流放,枭首不是诏书之意。

”皇帝听从了。

天津卫仓库失火,烧掉粮食数十万石。

御史说主管官员盗用了许多粮食,自己放火来掩盖。

逮捕了近八百人,有一百人应判死罪。

虞谦说处罚得过重,使得他们得以减罪。

【名师点睛】重理解,强化断句、概括与分析

题型一、断句:

三个步骤,五个标志

断句的前提是对文章或语段意思的准确理解。

我们拿到一个文言文片段,先不要急着断句,而应该先通读这个片段,大体了解这个文言文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

如果是史传类文本,那么要明确“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局);

如果是议论性散文,那么就要明确论点、论据等内容。

通过第一步,将能断的先断开,化大为小,缩小思考范围,再集中精力通过抓标志分析难断的句子。

具体来说,标志主要有以下五类:

1.词语标志

一般须在其前面停顿的四类词

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如吾、余、尔、汝、彼、斯,等等)

发语词(夫、惟、且、盖,等等)

关联词(至若、苟、虽、纵、向使、若夫、至于,等等)

疑问词(何、谁、孰、安、胡、岂,等等)

一般须在其后面停顿的两类词

语气助词(也、乎、哉、与、欤、尔、耳、邪、耶、矣、焉,等等)

对话词(曰、道、言、云,等等)

一般须在其前后都要停顿的两类词

专有名词从语法的角度判断它们是作主语还是宾语,主语在前停顿,宾语在后停顿

句首感叹词(呜呼、嗟乎、噫、噫嘻、悲夫,等等)前后均要停顿

2.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典型的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3.修辞标志

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有些断句,以此为依据。

4.结构标志

利用语句间的组织结构或固定结构短语的相对固定性断句,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5.名物标志

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爵名、书名、庙号、年号、度量单位、典章制度,等等)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这类词的前后都要停顿。

此外还有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名物词。

断完句后,考生应通读一遍全段文字,检查句意是否完整,语意是否连贯,句间衔接是否自然圆合,并注意是否与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相符。

题型二、概括分析:

三个步骤,四比四防

一、明确“概括分析题”的命题特点

1.高考采用从宏观的角度概括,从微观角度分析的方式命题。

题目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误。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短语或两个四字成语对传记中心人物的品行、性格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3.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与原文有准确的对应关系。

故解答此类题目可用“四比四防法”。

二、答题要领——四比四防

四比

四防

1.比对人物事件。

分清不同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

防止张冠李戴

2.比对时间地点。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地点词语,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防止时地错乱

3.比对关键词语。

对关键实词含义的理解错误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尤其是多义词或有特殊用法的词语。

防止曲解文意

4.比对概括与分析是否照应。

选项先概括再举例,因此概括和分析的照应问题也必须留心对比。

防止颠倒事实

或无中生有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

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

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

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

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

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

“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

”成丹、张卬共推遣常。

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

常大悟,曰:

“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常还,具为丹、卬言之。

丹、卬负其众,皆曰:

“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

”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

“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

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

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

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

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

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

”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

“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

愿敬受教。

”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张卬等不听,欲立更始。

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

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

“王廷尉良苦。

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

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

”常顿首谢曰:

“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帝笑曰:

“吾与廷尉戏耳。

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

”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李王邓来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B.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C.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D.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愚臣”是“不量”的宾语,“任以南州”的主语是更始帝,所以应断在“愚臣”后。

“河北”是“即位”的地点,作宾语;

“心开目明”的主语是“愚臣”,所以应断在“河北”的后面。

原文标点为:

“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

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

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如建武;

也可用于称呼皇帝,如更始。

B.肉袒指脱去上衣,裸露肢体。

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之意。

C.顿首此处意为磕头。

古时也常用于书、表、奏等文章的结尾,表示敬意。

D.薨在唐代以前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后来也用以指皇帝、太后之死。

皇帝、太后之死称“崩”不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常与王凤、王匡等起兵,大破荆州牧。

王常他们起兵后攻打云杜附近各县,号称下江兵,后来又大败荆州官兵,在当时具有较大的影响。

B.王常希望辅助汉朝,成就功业。

王常听了伯升的建议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向成丹、张卬说明,但成丹、张卬不同意,认为应该各自做主。

C.王常素有威望,以理服人。

王常想归顺汉朝,便把归顺的道理对将士们陈述,最终他促成了下江兵和汉军、新市军等联合抗击王莽。

D.王常一心为汉,备受重用。

他在更始帝时拜将封侯,更始帝兵败后投靠光武帝,光武帝虽对他有所不满,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

D项“但念及两人的情谊还是委以重任”的说法不正确。

原文中,光武帝提到两人关系时带有责备王常的语意,他重用王常有“不忧南方”的考虑。

(1)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2)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

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

“篡弑”,弑君篡位;

“残虐”,残害虐待;

“并起”,一起起义;

“夷覆”,灭亡,这里是“被消灭”的意思;

“布衣”,普通百姓;

“草泽”,民众中间。

(1)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义。

(2)凭秦朝、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

王常字颜卿,是颍川郡舞阳人。

王莽末年,替弟弟报仇,逃亡到江夏。

不久,和王凤、王匡等人在云杜绿林起兵,聚集了几万人,用王常为将佐,攻打云杜附近各县。

后来和成丹、张卬(á

ng)另领兵进驻南郡蓝口,号称下江兵。

(王常他们)率领部队在上唐与荆州刺史激战,大败荆州守军,接着向北进攻直到宜秋。

这时,(刘伯升等率领的)汉军和(王匡等率领的)新市兵、(陈牧等率领的)平林兵都在小长安被打败,各路人马准备解散离开。

刘伯升听说下江军在宜秋,立即和光武帝以及李通一起到王常的军营拜访,说:

“希望见下江一位贤将,一起商议大事。

”成丹、张卬共同推举王常。

刘伯升见到王常,用联合的好处来劝说王常。

王常恍然大悟,说:

“王莽篡夺政权,杀了皇帝,残害虐待天下百姓,百姓思念汉朝,所以豪杰一起起义。

现在刘氏又兴盛起来,就是真正的君主。

我确实想为汉朝献身付出,辅助(刘氏)成就大功业。

”王常回来后,详细地向成丹、张卬说明了情况。

成丹、张卬倚仗自己的部队人多,都说:

“大丈夫已经起义,应该各自做主,为什么要受别人制约呢?

”王常一心只想归顺汉朝,就慢慢说服下江军的将帅说:

“以前成帝、哀帝衰微没有后代,所以王莽能够趁机篡位。

(王莽)拥有天下后,政令苛刻严酷,时间久了就失去了民心。

做大事,应当要下顺应民心,上符合天意,功业才可以成就。

如果依仗强大勇猛,放纵情感欲望,即使得到了天下,一定会再失去它。

凭秦朝、项羽的力量,尚且被消灭,何况现在我们这些在民间聚集的平民呢?

(如果)按照这种做法行事,是走向灭亡的道路啊。

”下江的各位将领虽然倔强缺少见识,然而一向尊敬王常,于是都感激地说:

“(如果)没有王将军,我们这些人差一点陷入不义(的境地)。

愿恭敬地接受教诲。

”(王常)立即带领军队和汉军及新市兵、平林兵会合。

等到众将领商议确立王室的时候,只有王常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