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316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优质课大班教案《大自然》Word下载.docx

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2)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

怎么说话的?

(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

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

怎么知道的?

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3.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

为什么?

好在哪里?

(揭开诗歌外的形象图谱)

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

(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组织幼儿看图谱完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幼儿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

  

(1)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

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

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

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组织幼儿看拍摄的图片录象。

我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

  (3)幼儿进行仿编。

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真棒!

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才能听动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三)结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

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

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

我们应该怎样做?

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活动反思

  语言《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在欣赏诗歌环节,通过提问让幼儿发挥想象,“大自然的语言”,在了解大自然一些现象后,幼儿通过讨论“你还发现哪些大自然的现象”但孩子们还不是太能了解,所以我通过几个幼儿比较熟知的现象告诉他们,接着他们能开动脑筋畅所欲言。

在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后,最后再让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去如何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大班教案《大自然》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3、在游戏过程中感知植物的生长环境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彩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

每位幼儿可拓印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来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干或树叶来拓印。

  2、找一棵大树。

教师可以让幼儿讨论,一共要多少人才能把树围住?

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家”的?

树上树下有小鸟、蚂蚁、毛毛虫等居住吗?

让幼儿表达观察这棵树的感想:

大树有多大年纪了?

身旁可能发生什么故事?

最后,教师让幼儿用白纸把树围住,各自拓下树的一部分纹理,这些纸可以带回去后平排连结起来,向幼儿展示树的圆周长度。

  二、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

它可以供人们遮荫遮雨、供给人们食物,也是许多动物的家;

树根又可以使泥土固定,吸收水分,天下雨时,才不会造成洪水和山崩。

另外,树还可以使空气清新。

“呼吸树”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

另一部分幼儿扮演各种动物,教师则当砍树的樵夫。

  3、“动物”们只有站在“树”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氧气”有限)。

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砍树”,被砍倒的“树”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呼吸”愈来愈不容易,当“树”全被砍倒时,“动物”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活动反思:

  《美丽的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大班教案《大自然》3

  1、了解大自然色彩的丰富性,知道彩虹七种颜色的名称。

  2、会和同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对美丽的大自然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具:

各色水果糖、多媒体及课件、录音机及音乐磁带、作业展示板等

  学具:

水彩笔(蜡笔)、剪刀、彩纸、胶水、大张铅化纸等

  1、请幼儿品尝各色水果糖,说说吃了什么颜色的糖?

觉得味道怎样?

  2、课件展示大自然景色,让幼儿欣赏,从中找一找更丰富的色彩。

  3、欣赏二段音乐,让幼儿说说音乐里表现的是什么颜色?

你是怎样听出来的?

  4、导入正题,教师:

色彩居然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表现《美丽的大自然》吧!

老师想起了一种自然现象,叫彩虹,谁能说出彩虹颜色的名称来?

(幼儿回答)将幼儿分成七组,分别以颜色命名。

  5、欣赏小朋友作品三幅(电子幻灯片),说说它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自然的?

  6、展示材料,让幼儿讨论如何用这些材料来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美。

  7、幼儿创作,教师分组巡回指导。

尊重幼儿意愿,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重新组合每组的阵容,开始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8、展示每组作品,进行交流。

每组派一名小朋友当解说员,其他人和老师当观众,一起参观《美丽的大自然》画展。

  9、欣赏大师作品。

教师:

世界在我们的眼里是多么新鲜、神奇和美丽,艺术大师们也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以电子幻灯片形式让幼儿欣赏3―4幅作品,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结束语:

  原来大师的想法和我们很多小朋友是一样的,只要大家经常用发现的眼光寻找生活中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想法,不久你们也肯定能成为艺术大师。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受更多更美的色彩吧!

  活动自评:

  本次活动处处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先让幼儿通过看、听、说来感受自然界颜色的丰富,再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来表现七彩自然,各组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彼此介绍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每一个环节老师都尊重幼儿的意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在活动中老师还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色展示于幼儿眼前,后与音乐欣赏结合,更加深了幼儿对色彩的感受,最后展示大师的作品又较好地激发了幼儿继续创作的愿望。

总之,本活动运用多种手段,巧妙地将各种资源统合在七彩自然这一内容中,使幼儿获得了多元的发展。

大班教案《大自然》4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用较完整、具体的语言表述所见的色彩。

  2.能发现并欣赏周围生活中的美。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发现自己身边的色彩

  2.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所见的色彩

  教学准备:

  1.儿童经验基础:

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的色彩

  2.环境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一、以提问引出课题

  二、翻看幼儿活动材料。

  1.教师和幼儿一起翻看幼儿活动材料,观察画面中的事物。

  2.观察画面一,并提问。

  3.观察画面二,并提问。

  4.观察画面三,并提问。

  5.观察画面四,并提问,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不同。

  6.教师进行总结。

  三、寻找大自然的色彩。

  1.教师带来幼儿来到幼儿园内寻找“美丽的东西”。

  2.鼓励幼儿敏锐地发现美的事物。

  3.引导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

  4.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

  有效语言设计:

  1.你能想象世界都是灰色、黑色、白色会是什么样子?

  2.在田野里,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花?

  3.你看到了哪些水果?

  4.你发现鹦鹉幼儿哪几种颜色?

  5.你在海底世界看到了什么?

  6.你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颜色吗?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小百科:

色彩是能引起我们共同的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要素。

色彩是最有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因为它的性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感情。

大班教案《大自然》5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求自然之谜,并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和感受。

  2.在游戏过程中感知自然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运用各种感官探究自然,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活动难点:

  通过游戏等形式与幼儿共同探秘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与家长共同为幼儿准备野外生活所须携带的物品,每人一个背包。

  2.彩纸、笔若干。

  一、摸摸大自然的身体找一块安全地带

  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一位用布蒙住眼睛,由另一幼儿带他去摸摸大自然里的东西,感觉一下大自然中各种东西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

是硬的还是软的,然后互换角色。

(当不用视觉时,触觉会更加灵敏,小花小草青苔石头树根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

)集体讨论:

你摸到什么东西?

是什么样感觉?

请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游戏:

猜猜我摸的是什么?

请幼儿描述触摸大自然的感觉,让同伴猜测物体。

  二、听听大自然的声音。

  在较清静的地方,教师和幼儿一起坐下来,将眼睛闭上一两分钟,让心慢慢静下来,让幼儿仔细听周围有什么声音,用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风声、鸟鸣、水声……)

  三、印下大自然的痕迹

  1.带幼儿寻找各自喜欢的树,每选择一棵用彩笔把树皮和纹理拓印在白纸上。

  2.找一棵大树。

还可以仔细找找看,有哪些动物是把这棵树当成"

家"

的?

  四、呼吸树的游戏

  1.让幼儿在大树荫下作深呼吸,自由地与幼儿讨论树的功能:

"

呼吸树"

的游戏,就是让幼儿了解,树林对于我们的呼吸是何等的重要。

  2.在空地上由部分幼儿扮演树木,以各种姿势站立;

  3."

动物"

们只有站在"

树"

的.旁边才能呼吸5秒钟(既慢数五下),然后要用手捏住鼻子与闭气直到跑到另一棵树旁才能呼吸(因为每个数释放出来的"

氧气"

有限)。

当幼儿在大树之间移动时,教师开始"

砍树"

,被砍倒的"

要假装倒下,这样动物就不能再靠近那棵树呼吸了。

  4.游戏过程中,树逐渐减少,幼儿会感到"

呼吸"

愈来愈不容易,当"

全被砍倒时,"

们也就会昏倒了。

  5.游戏结束后,教师可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并进行小结。

  《探秘美妙大自然》从一次郊游入手,在引导孩子看看、摸摸、找找、玩玩的过程中,融入了科学、语言、健康、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兴趣很高,整个过程都是在具体有趣的活动中实现的。

幼儿在活动中观察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孩子们在活动中的体验是快乐而满足的!

大班教案《大自然》6

  [教材简解]

  本次活动我将《大自然的语言》定位于大班科学领域。

大自然丰富多彩、变幻万千,它的语言有很多,例如花草树木这些具象的事物都是幼儿所熟悉的,而气温的变化是幼儿每天能感受到却容易被忽略的。

如果让他们说说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有什么不一样就比较难了,本次活动就是选取这一元素,通过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让幼儿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温带、寒带是幼儿比较陌生的名词,为了便于他们理解,活动过程中先采用图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不同地方人们着装的差异从而推断出气温的差异。

幼儿又很容易理解是太阳给人们带来温暖,那么通过进一步谈话得出离太阳近的地方温度就高,所以叫热带;

离太阳远的地方温度就低,所以叫寒带;

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方温度比较适中,所以叫温带。

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地方离太阳近,哪个地方离太阳远呢?

教案中这一设计就给幼儿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探索出判断不同地方离太阳远近的办法,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出采用连直线的方法,比较这些地方离太阳距离的长短,从直观上观察到近的地方人们穿的衣服少,是热带;

远的地方人们穿的衣服多,是寒带;

不远不近的人穿的衣服适中,是温带。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

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

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

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难点:

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设计理念]

  在大班渗透式领域中有一次语言活动是《我们的祖国真大》,其中有一篇儿童诗就是讲祖国的同一时间因为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景象,那么基于这一灵感,我想何不把这一话题拓展开来,研究由于同一时间温度的差异形成的热带、温带、寒带的这一地理现象。

大班幼儿或多或少在电视上见到过非洲热带地区和北极寒带地区的人,只是他们还没有一个温度带的概念,所以我决定从这些地区人们的图片入手让他们从具象的熟悉事物开始,慢慢熟悉这三个温度带。

在探讨温度带的时候势必会引出他们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科学领域了。

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温度的高低与太阳远近的关系,并自己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是符合幼儿能力范围的。

  [设计思路]

  温度带这一专业名词是地理课上才教的,怎样才能把这一专业名词变得让幼儿理解呢?

这是我设计本次活动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热带、温带、寒带最大的差别就是温度了,所以我通过这三个地方人们着装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点,利用图片让幼儿自己观察人们衣服的多少得出这些地方温度的不同:

有的热、有的温暖、有的寒冷。

再从温度的不同引出这些地方与太阳远近的关系,让幼儿自己探索离太阳近的地方温度怎么样,离太阳远的地方温度怎么样?

最后再通过动手操作判断这些地方离太阳的远近程度有什么不同才导致了温度的差异,引出热带、温带、寒带这三个名词。

整个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范围,适合幼儿探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

现在是什么季节?

(春季)气温怎么样?

(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

  (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

(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

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

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

(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

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

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

(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

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

(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这三个地方哪个离太阳最近,哪个离太阳最远,你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用连线的方法,用两地之间直线的长短比较远近,知道热带离太阳最近,寒带离太阳最远。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操作一遍进行验证。

  (五)总结提升教师出示一张用不同颜色表示这三个温度带的地球平面图(红色表示热带、黄色表示温带、蓝色表示寒带)教师:

离太阳近的这一片地方比较热,所以叫热带;

离太阳不远不近的地方比较温暖,所以叫温带;

离太阳远的地方比较寒冷,所以叫寒带。

我们生活在温带里。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

将画有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和各地人们着装的图片塑封起来放在科学角中供幼儿匹配。

  2.游戏活动:

将各地的服饰投入表演区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3.家园共育:

和父母共同查阅了解不同温度带人们生活习性以及文化的不同之处。

大班教案《大自然》7

  一、教材简解

  大自然是神秘的,人类一直都在不停的探索着它。

同时大自然又是神奇的,五光十色、绚烂缤纷,富有千万张面孔。

幼儿对大自然充满着想象,周围的一切孩子都在用自己的眼睛注视着,让孩子发现感受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孩子定是兴奋的。

  二、目标预设

  1、能初步理解千姿百态一词。

  2、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锻炼幼儿对周围事物的细心观察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对大自然千姿百态的发现认识过程。

幼儿对大自然同一种现象的不同表现的语言组织和绘画过程。

  四、设计理念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孩子的探索意识更是自发的,但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是需要老师的引导、讨论来增强的。

让孩子多一些探索思考、讨论发现,相信不仅增强孩子的观察力,更是让孩子对大自然有更多的喜爱与探索精神。

  五、设计思路

  有一次孩子对我说:

老师,我发现一只蚂蚁和一群蚂蚁看上去不一样。

我家后面的水池的冰和我家院子里的冰不一样,后面的冰很厚,院子里的冰却很薄。

孩子的这一问让我想到,是啊,同一种事物确实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呀!

这就像我们的表情,就算是笑也分好多种不同的笑,有微笑、大笑、奸笑、苦笑等。

而大自然中这种情况就更多了,所以我就想设计有关探索发现大自然中同一现象却有不同表现的想法。

  六、教学过程

  

(一)回味自然景色

  1、播放PPT(日出、日落、森林、海洋、动物间嬉戏、海洋内各生物、人类与自然)

  2、通过图片讨论大自然的美。

  ——“这么多的图片,这些都是大自然的美景。

看了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教师用新的词汇介绍每幅图片(日出、日落、和谐、安详、舒适)

  教师小结:

这些各种不同的事物呈现出这么多的美景,真是千姿百态,和睦融融,缺一不可。

  

(二)寻找同种现象的不同表现

  1、观看PPT风、雨、雷、电、冰、雪、雾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

”“平时你们见过吗?

这些自然现象都只有一种表现吗?

  2、幼儿自由讨论这些现象的不同表现。

  3、分别观看动画风、雨、雷、电、冰、雪、雾不同姿态。

  4、幼儿用语言或其他形式展示同一种现象的不同表现。

  如:

风有:

微风、大风、狂风、龙卷风雨有:

毛毛细雨、小雨、大雨、暴雨雷声有:

雷声小、雷声大、雷声震耳欲聋闪电光:

闪电亮而细,闪电亮而岔多,闪电亮、岔多又伸得远。

  冰有:

薄冰、厚冰,可走人的冰河雪有:

小雪、鹅毛大雪、暴雪雾有:

小雾、大雾、对面不相见的大雾教师小结:

大自然的景象是多变的,哪怕是同一种景象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现象。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三)延伸发现

  1、设疑寻找周围同一样事物的不同表现。

  “是不是中有这些呢?

除了刚我们看的这些还有没有其他的事物也拥有不同的表现呢?

  2、幼儿各抒己见讨论自己的发现。

  (四)作画——“小朋友们刚讨论了好多,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