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4642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时备课 5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获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

“学弈”呢?

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完成学习单。

5.全班交流学习单。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

(“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你们觉得奇怪吗?

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

”这句意思是什么?

哪个词是第二个人?

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齐读。

1、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2、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3、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4、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

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

二要读出诗文韵味;

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四是填写学习单。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完成学习单。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单,全班交流学习单。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

(太阳大小?

太阳冷热?

太阳远近?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

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分层作业:

1、必做:

检查课文背诵

2、选做:

重点字词解释,及句子理解

3、谈学习两则文章的收获

课堂反馈:

五组形近字组词练习

板书设计:

学奕:

专心致志

两小儿辩日:

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教学后记与反思:

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所以指导学生朗读尤为重要。

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

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

课上我通过流畅自如,声情并茂的范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文言文比较短小,所以我在课堂上直接出示全文,标号停顿记号,让学生在书上做好停顿记号,这样能流利的朗读古文。

在这堂课中,采用学习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收到良好效果。

学生在理解朗读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古代儿童说话就讲求逻辑推理性,虽然当时的科学不发达,没有先进的仪器进行测量、考证,但是他们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知道创造发明就是从质疑开始。

另外文中也传达了一种信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可贵的是孔子很诚实的承认自己无法评判,事实求是的认识事物。

10、匆匆

学生需要更加深刻的理解时间的珍贵,更懂得珍惜时间。

1、学习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3、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朗读法,谈话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朱自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搜集朱自清资料,整理字词

2、问题探讨

3、时间的来去匆匆,表现在哪里?

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背诵全文,写读后感

一、激趣导入,鼓励质疑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

2、板书课题,质疑: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收集,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通过汇报交流,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质疑导入,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二、初读感知,读中悟学

1、自读课文,要求:

(1)把句子读通顺,自学生字词。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正音释词。

(2)交流: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三、精读探究,品味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感受:

你读懂了什么?

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师生品味重点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掩着面叹息……”

4、师生交流评价

(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5、仿写句子:

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由读引入写,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6、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2、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收集有关惜时的资料办一版专题手抄报。

(鼓励学生从课文的内容不同角度的想开去,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

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分层作业

检查字词,学会运用

2、积累文章优美语言,并背诵精彩语段

3、选做:

小练笔联系实际谈体会

课堂反馈:

完成练习册第一题。

匆匆

匆匆流逝一去不返

珍惜时间无奈惋惜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创作于二十年代,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

比如让学生谈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这部分是本课的主要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在读中感悟,理解,领会,领会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拓展练习,但由于时间所限,匆匆结束。

课堂最后让学生做了几个基础字词的题目,基本没有出现错误,看得出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比较扎实。

11、《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新授

学生对借物喻人有了初步的了解,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1、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2、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

3、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与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朗读指导法

ppt

教学时数:

1、搜集作者资料,整理字词,熟读课文。

2、思考问题,理解两个不确定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桃花心木》学习单

种树人的奇怪做法

他这样做的原因

启示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教师及时补充介绍:

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

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

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

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

(学生可能会问:

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

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

教师板书:

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

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

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

种树人的做法:

(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2)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

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

(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也可以问:

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生答问的要点是:

(1)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

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2)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

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3)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

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

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3)逆向思考:

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

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

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

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它们会想些什么呢?

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

()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1)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2)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3)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

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

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

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

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分层作业:

整理字词,学会灵活运用

2、联系实际谈体会

3、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进行练笔

4、选做:

背诵课文13、14。

完成练习册第一、二题。

借物喻人

树——人==>

独立自主

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

课上,我利用学习单理解了解种树人奇怪的做法和原因,水到渠成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比较扎实,只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

12《手指》教学设计

学生对拟人化的写作特点不是很熟悉,在本课进行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体会作者拟人化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理解五根手指的特点,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领悟其中的道理,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得到启示的习惯。

讨论法,谈话法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观察5秒钟,说说自己观察的结果和感受。

(说出不同的姿态特点,“高矮”、“胖瘦”、“长短”)

2、结合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不同,“长”、“短”。

3、手指有性格吗?

不信的话,一起读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

最像你的手指那一段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组内成员相互补充。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最像哪根手指?

4、学生说想法,说理由,结合朗读课文,体会不同手指的不同性格和作用。

大拇指:

1、性格:

最肯吃苦。

重点句:

例如拉胡琴……重东西反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a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肯吃苦?

“死力”、“拼命”、“用劲”体现;

b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注意体会修辞手法;

指导朗读时,用“我”替换“他”,再读课文。

2、作者这些描写你平时注意到了吗?

引导学生多观察。

3、读完之后你觉得大拇指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说,再叫一两个学生用排比的手法说。

再次朗读课文。

食指:

(参照大拇指的学法)

性格:

能干机敏,哪些词句最能够体现?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体会没有食指写字时的感受,学生说一说,体会“全”、“都”、“最多”、“必须”。

中指性格:

养尊处优。

a重点学习比喻句:

他居于中央……片刻不离。

b结合课文观察自己的中指,说说感受。

无名指和小指:

能力薄弱,并非一无是处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插入兰花指图片,感受“最优美的两瓣”。

5、你最需要哪根手指?

学生说感受

三、学习末段,读文明理

1、出示末段,自由朗读,想想我们明白了什么?

2、一起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用关联词语把“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和“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连起来说。

3、你们觉得老师和大家像什么?

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模仿运用

1、小练笔:

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

请模仿课文的写法,写写五官中一官的一个片段。

2、练笔交流,适时点评。

手指

各团

有大拇指:

最肯吃苦结

所食指:

能干机敏就

长中指:

养尊处优是

各无名指和小指:

能力薄弱,并非一无是处力

有量

所————————————→

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学习文章写法,进行片断练习

听写本课生字。

手指各有特点——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中,我觉得文中所写五根手指的特点,五根手指的长处与短处,学生容易把握;

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达,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给人的启示: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个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句子无华丽的辞藻,无晦涩用词,用笔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学生易于理解。

课堂听写中,我读词语的速读较快,部分学生书写着急,字迹有些潦草,下一阶段重点关注书写情况,训练学生书写既快又工整。

13《顶碗少年》

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1.课前选读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