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8921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五)教学策略

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时,,我采用联系比较的策略,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

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会理解的更快,体会的更深刻。

(六)教学用具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素读

(一)引起阅读期待

师: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填空游戏:

长满的大树。

你会怎样填?

生:

长满树叶的大树。

长满果实的大树。

……

可有一位老奶奶不像你们这样填,她写了一本小说叫《长满书的大树》。

够奇特吧?

(点头,露出惊讶的神情)

【学生“小”,理性不足,喜欢感情用事。

开课以填空游戏切入,凸显“长满书的大树”之奇特,激发学生兴趣,引起阅读期待。

(二)自由阅读文本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请同学们大声阅读,遇到生字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为止。

(自读课文,读通顺后举手示意)

大家真的把课文读通顺了吗?

我们来检查检查。

(教师出示生字词和难读的句子,抽学生朗读。

略。

【学生“大”,首先表现在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一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

这里,不预设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空“素读”,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三)交流初读收获

刚才,我看了同学们写的卡片,密密麻麻,精彩纷呈。

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我知道了尤安·

艾肯成为作家的秘密就是喜爱读书。

我知道了假如要驾舟环游世界,尤安·

艾肯会带上一本书。

(师板书:

“带书出游”)

我知道了作者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怎样读书”)

我知道了一本书,不管你看了多少遍,总能从书中发现新的东西。

这就是作者驾舟环游世界带上一本书的——

原因。

为什么带书出游)

我知道了喜欢读的书就像朋友,就像家一样。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还说——

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

“书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

“故地”是什么意思?

故乡。

不一定是故乡。

词典上说,“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都叫故地。

这么说来,故地包括——

课文先写了作者驾舟环游世界一定会带上一本书,再写为什么带书出游,然后写怎样读一本书,最后说喜欢的书是朋友,是故地,是你自己的东西。

【此环节,教师既了解了学情,又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帮助学生弄清了文章的结构,掌握了主要内容,为深入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摸清学生需要

“学贵有疑”。

刚才,同学们在“问题卡”上写了不少问题。

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看能不能自己解决。

解决了的,就用斜线画掉。

实在解决不了的,待会儿,我们共同来研究。

(四人小组讨论,相互释疑,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大”,也表现在学生本身具有学习的本能和创造的天然潜力。

让学生相互释疑,就体现了对学生这种“大”的尊重和信任。

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出乎我的意料!

不少问题,都在小组内解决了。

我发现有两个问题特别有意思,有价值。

请×

×

和×

把你们的“问题卡”拿上来,在投影上展示给同学们看。

【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要服好务,必须摸清学生学习的需要,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小”。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质疑展示环节,将学生思维之惑充分暴露了出来。

二、导读

(一)文本推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在课文中找到“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个句子。

读三遍,想一想:

能用几个字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出来吗?

(读后)一本书读多少遍都有新的发现。

这是几个字吗?

多读都新。

四个字!

语言简洁了,能不能再准确一点?

旧书多读也新。

六个字,走回头路了。

用“常读常新”这个词好不好?

好!

作者是怎么推出书常读常新这个结论的呢?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默读)

能说说作者的推理过程吗?

(学生沉默)这样吧,我们一起来读读。

(引)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把它背诵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

(读)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

(引)因此——

(读)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谁来用更简洁的话说说作者是怎样得出书常读常新这个结论的?

一本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朋友见过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还会有新的发现。

家每天都回,不管过了多少年,也会有新的发现。

所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把意思说得很清楚,很好!

可不可以再简洁一点?

喜爱的书是朋友和家,朋友和家再熟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都会有新发现,所以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师板书:

书是朋友、家

朋友、家再熟,都可以有新的发现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请大家看着板书,把作者的推理过程说一遍。

(齐说)

说得太好了,言简意赅!

作者通过比喻推理让我们明白了常读常新这个道理。

【语文之“小”,可以小到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小到一声唏嘘,一个表情,一次心跳,一丝细微动作。

这里让学生把“大”书读“小”,用一个词来概括问题,用一个句子来表达推理过程,追求的是“小语文”之精进幽微,培养的是学生聚焦概括之能力。

(二)互文印证

书真是“常读常新”吗?

不光尤安·

艾肯有这样的体会,古今中外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来读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轼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

【小课堂,“大语文”。

阅读既要收得拢,更要放得开。

这里引入名言警句,不但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更可以加深学生对常读常新的理解和深信度。

(三)唤醒体验

同学们,你有常读常新的体会吗?

谁来说说?

我喜欢读图画书,一本图画书要读好几遍,越读越想读,有时晚上躲在被窝里还在读。

我读《猪八戒的故事》,读了三遍。

开始读只觉得好笑,后来慢慢觉得猪八戒有很多好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我读《唐诗三百首》,开始只是觉得好玩,读久了觉得写得很美,越读越想越,不知不觉就能背诵了。

【“大”即是“小”。

“大”道理往往表现在“小”体验中。

这里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为了让常读常新的思想“入脑入心”,点燃孩子读书的热情,正所谓“读书也是读自己”。

三、研读

(一)巧设“支架”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话为什么不用“?

”而用“。

”?

这个问题的确提得非常好!

我给同学们一些参考资料,先读读,看能不能读懂?

出示:

问号的三种用法:

1.用于疑问句末尾。

疑问表示有问题提出来。

一般会在句子末尾加上“吗”、“呢”等语气词,有时也不加。

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用于设问句的末尾。

设问是明知故问,以引起人们对问题的注意。

设问要作回答,一般是自问自答。

如,“难道我们就万事不如人吗?

不是。

3.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反问又叫激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已包含在反问之中。

如,“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不正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吗?

(二)自我探究

看来,同学们真读懂了问号的三种基本用法。

下面分组讨论,“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话为什么不用“?

(小组讨论)

说说你们讨论的意见?

这个句子虽然用了“怎么”这个词,但不是在提问题,所以不能用问号。

这个句子既没有疑问,也不是反问,更没有设问,所以不用问号。

同学们真有学问,一下子就把这个难题攻克了!

今后面对这样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先找找有关方面的知识来探究,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朗读深化

朗读课文,读好问号是关键。

请大家只有朗读课文1-6自然段,注意读好问句。

(自由朗读)

师抽学生朗读,并指导读出感情。

【“小”即是“大”。

“小”问题背后往往有“大”学问。

这里借助学生的“小”问题,补充关于问号的知识,给予学生探究的“支架”。

学生很快解决了问题,不但获取了语文知识,而且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四、延读

这节课,我们重点阅读了课文的1-6自然段。

弄清了“走遍天下书为侣”的道理。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次旅行的话,需要有好书为侣吗?

请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沉思录》是温家宝总理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他说这本书“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

(齐读)

谁来说说读了这句话的想法?

温家宝总理工作那么忙还坚持读书,一读就是100遍,很了不起。

我们不光是旅行需要带本喜爱的书来读,平时一样需要读书。

好书陪伴的日子是充实的、美好的。

同学们,课后给自己选一本枕边书吧。

常常翻翻,好吗?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下课!

(四)总结全文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难怪作者与书有着这样深厚的感情,走遍天下也选择以书为侣。

(五)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七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把书比喻为:

朋友家故地

读书方法:

首先……然后……最后……

教学评价

1、主动参与的时间长,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2.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3.善于倾听,并能够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走遍天下书为侣》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

提出要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收获。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课文来寻找作者以书为侣是理由和读书的方法,找出相关的句子,细细品读,理解其书对作者的重要性。

正因为作者喜爱书,所以他才能把书比作朋友,比作家,比作故事,可见其对书感情之深厚。

在课文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读文理解课文,更多的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如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课后我让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并品味、欣赏,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出自己对书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更深的感悟文章的蕴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