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0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二十一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文档格式.docx

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给精神生活带来了新的内涵,社会风尚与民俗风情都在发生着变化。

2.近现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由于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制,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等社会生活领域呈现出近代化、世俗化及大众化的特点。

3.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近代报刊内容丰富,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10)1917年,某报登了一个17岁的高等女子学校毕业生的招亲广告:

“凡有年龄相当、身家清洁、欲娶妻妾者,请至趵突泉内宝文斋书画店面议可也,每日自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过时不候。

”这说明(  )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俗受到冲击

B.“征婚”已成为当时青年男女主要的求偶方式

C.受西方影响,追求个性的婚嫁习俗已趋向简约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答案 A

2.(2018浙江选考冲刺押题一,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工业秩序下,传统的家庭制度与传统社会都是无法立足的。

基于技术化、机械化的需要……一种“身份取向性”必然要转向“契约取向性”。

所以,(近代)中国家庭制度已日渐变质……大多数的老百姓已参与到“庞大的沟通网”中,人们对政治的传统的冷漠态度已渐减少,而不知不觉间被“政治化”了。

每一个分子都自觉到是国家的一员,而形成“国家的认同感”,从而“国家”的意识出现了,“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庞大的政治动力。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材料二 在想象之中,人们广泛地认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传统的家庭目标将让位于个人的自我实现、为社会服务以及把大型集体利益置于优先地位等观念。

不过,中国人发展了与此颇不相同的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

……1949年以前,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是现代化的一个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差不多30年之后,已经形成了避免使用行政高压来改变家庭结构,以便和群众相安共处的局面。

……准许家庭从事有益的私有生产并使之与集体发展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个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家族主义和地方主义的传统组织原则。

——摘编自王跃生《社会变革与当代农村婚姻

家庭变动研究的回顾和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家庭观念的主要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改造“传统的家庭结构”的主要经济措施。

1979年后中国对“家庭结构”的改造理念有何转变?

(4分)

答案 

(1)变化:

家族认同感减弱,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

(2分)

原因:

工业文明的冲击;

民族危机的加深;

政治运动的推动;

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西学东渐,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2)措施: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开展“大跃进”运动,建立人民公社。

转变:

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家庭的自主性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考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2018山东滨州期中,15)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答案 B

2.(2019届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9)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

“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

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

”这说明当时(  )

A.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B.西方科技传播快速

C.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D.交通管理问题急需解决

答案 C

考点三 大众传媒的发展

1.(2018河南八市测评,11)针对《上海新报》没有社会新闻的缺陷,《申报》注重社会新闻报道,并不惜代价对重大的社会新闻进行连续报道,以此扩大报纸销路。

这表明《申报》(  )

A.适应社会市场需求B.适应政治斗争需要

C.旨在引领社会潮流D.干预司法案例审判

2.(2018重庆调研,28)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

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

“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

……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

”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 B.社会舆论受教会控制

C.报刊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 D.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

答案 D

3.(2018山东淄博部分学校段考,29)甲午战争前,有人认为《申报》是中外流氓所办的报纸,但甲午战争后《申报》成为时务的入门书,凡是有志前进的人都不可不看。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注时局渴求新知B.江浙地区地方性报纸的出现

C.维新人士办报热情高涨D.《申报》是影响最大的报纸

探史料

探究一 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史料呈现

  史料1 光绪末年,上海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马交驰,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①中西邮局、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

……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

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摘编自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史料2 对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恶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

以致在民初很快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②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

读史指导

史料

主旨

史料1:

近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史料2: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读

时空

定位

史料1据“光绪末年”及“上海租界”可知是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史料2据出处可判断为中国近代时期的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变化

重点

阐释

史料1描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表明上海深受西方文明影响

史料2描述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20世纪初的中国人推崇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

②表明西方民主、平等、自由思想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认识

近代中国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打上了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烙印。

近代西方生活方式对中国的影响呈现出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逐步推进的态势。

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史料应用

1.据史料1,归纳近代以来上海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 表现:

建筑方面出现了西式楼房;

西方的商品、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信贷机构、工厂等遍布上海,上海俨然是西化城市;

西方宗教信仰影响了中国;

饮食、服装呈现西化趋势。

鸦片战争后,上海是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上海产生,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2.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答案 新气象:

剪发辫、易服饰;

接受西方生活习俗。

辛亥革命的推动;

民主思想的传播;

进步人士的提倡;

社会心理的认同;

等。

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中国近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的特点。

答案 具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

社会生活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

探究二 路不再遥远——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226

  史料1 铜线、铁路,如其有成,亦中国将来之利也。

……许其开工,则大不可。

何者?

商贾之生计,有力者尚可改图,民间之田庐,贪利者犹可易地;

①至坏其祖父之坟墓,虽至愚极不肖者,亦必痛心疾首,聚族而争。

众愤所加,何所不至……且泰西智巧绝伦,果能别创一法,于民间田庐坟墓,毫无侵损,绘图贴说,咸使闻知,百姓退后无言,朝廷便当曲许,否则断难准行。

——〔清〕沈葆桢《条说议铜线铁路》

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928年10月)

  史料2 中国之有铁路,始于1876年外国在上海所修的吴淞铁路。

1881年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为减轻顽固派的反对,一开始不得不采用马拉车厢运煤……

②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轮船被视为起衰振弊救国图强的利器,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从1895年到1911年,出现第一次铁路修建的高潮,先后修建了东清、胶济、京汉等几条较长的干路……但这些铁路大部分都借入了外国资金,外国资本势力对它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据《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整理

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历史背景及阻碍因素

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据史料1、2信息及材料出处,可判断史料所述为近代前期中国的铁路发展的背景、概况及特点

史料1论述了清朝地方官员对修建铁路的认识。

①表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成果,只有思想解放、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使新式的交通工具真正地服务于大众

史料2阐述了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历程。

②表明铁路的发展与群众爱国救亡运动、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

发展铁路有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但也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近代中国的铁路交通,便利了其对中国的掠夺

1.据史料1,归纳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观点:

认识到兴建铁路的益处,但反对外国人在中国兴建铁路。

理由:

伤害商贾生计;

毁人田庐;

毁人祖坟,破坏风水;

影响社会治安,危及统治;

2.据史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第一次铁路修建高潮出现的原因。

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帝国主义争夺中国铁路利权;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3.综合上述史料,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答案 起步较晚;

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受外国资本控制,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铁路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

省(区、市)卷题组

1.(2018江苏单科,7,3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2.(2017江苏单科,7,3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时间

主题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介绍外国

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3.(2016江苏单科,10,3分)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

“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4.(2015四川文综,6,4分)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5.(2014福建文综,15,4分)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

其社会原因是(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6.(2014安徽文综,13,4分)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

“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

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

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

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7.(2014浙江文综,17,4分)下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出版业的发展

B.广告业的进步

C.婚姻礼俗之变迁

D.世界文明之演进

8.(2014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

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

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

(5分)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

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

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

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

(3分)

答案 

(1)始创于扬州盐商的一种奢靡生活风气。

冲击了儒家的正统思想;

传统的俭朴观念发生变化。

(2)西方式生活时尚。

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

(3)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4)时代特征;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外来影响。

B组 统一命题·

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Ⅲ,29,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2014课标Ⅱ,28,4分)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3.(2014课标Ⅰ,30,4分)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

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18山东临沂期中,13)民国建立,强调服制的“整齐划一”,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常礼服除了传统的长袍马褂外,另一种为西式。

这一举措(  )

A.体现了职位身份的差异

B.增强了传统服饰的西化色彩

C.提高了西方服饰的地位

D.实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等

2.(2019届江苏南京调研测试,7)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

“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所耳闻。

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

纤小之足,每致离婚。

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3.(2019届河北张家口摸底调研,13)1921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

“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

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

这一现象表明(  )

A.民国政府不重视交通建设

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

C.商会比较关注民众的利益

D.近代化的道路阻力重重

4.(2019届河南洛阳期中,10)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有3则:

《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而1912年元旦的《申报》则在显著位置对民国成立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这一变化表明(  )

A.《申报》没有转变对民主革命的立场

B.媒体报道追求客观公正

C.《申报》主动紧随政治风向

D.时局变动影响大众传媒

5.(2019届河北邢台第一次月考,14)有学者统计,1933年12月1日的《申报》的30版(10版为增刊)中,29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54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

这说明当时(  )

A.报刊的时政新闻性功能减弱

B.刊登广告已成报刊竞争主要方式

C.民众的社会心态日益开放

D.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化

6.(2019届河北张家口摸底调研,16)下表为上海等城市不同年代部分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

据此可知(  )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政治生活的影响逐渐消失

B.社会价值取向发生根本变化

C.受教育程度日益受到重视

D.社会关系一直发挥决定作用

7.(2019届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1)1902年7月,上海《中外日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

在征婚广告中,男方希望女方一要天足;

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

三聘娶礼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则征婚广告主要反映这一时期(  )

A.追求婚姻自由已经成为社会风尚

B.传统婚姻已经完全向近代婚姻转变

C.婚姻的主婚权全部由当事人掌握

D.西学的影响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8.(2018江苏南京调研,7)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

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

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

该现象直接反映出(  )

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

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

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

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9.(2018山西太原模拟,11)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

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

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剪辫子、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

这说明(  )

A.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

B.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

C.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D.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10.(2018陕西榆林一模,10)《沪江商业市景词》描述20世纪初的上海:

“各行贸易待评量,借作茶楼聚会场。

每至午申人毕聚,成盘出货约期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