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41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矿学毕业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根据生产实践和勘探资料,受地应力作用,张性力作用较强,井田内产生了两条正断层,主要为F18、F北7断层,其中F18正断层为井田深部境界断层。

岩浆岩,该井田内的岩浆岩属于第三纪的辉绿岩,其活动方式呈岩墙方式延裂隙侵入,从高角度(倾角83°

~89°

)呈东西方向沿煤层倾向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变厚或分成多条带出现,由南向北分为四条(β1、β2、β3、β4)。

1.2.3水文情况

水文情况:

该矿水文条件受地形影响,含水层赋存位置覆盖层薄,地表水及大气降水制约,受孔隙、裂隙发育程度控制。

该区地下相互要赋存于第四季砂砾岩及煤系地层的砂岩、砾岩层裂隙中,火成岩、裂隙带和构造裂隙带中,渗入或直接补给各含水层(带),通过采动裂隙或直接导入矿井。

全矿井最大涌水量为570m3/h,正常涌水量为500m3/h。

1)地表水

刘家井田区内有细河、塔子河、清河三条水系,在本区内仅有清河流过,清河发源于清河门西北20公里之瓦盆窑、莲花山一带,向南流入细河再汇入大凌河而归入渤海。

清河通过井田部分的地段,河床宽度约有200米,平时水速0.8米/秒,水深0.15~0.3米,河床坡度千分之五,雨季水量骤增可达21~23立方米/秒,水深0.5~1.0米,但河水在雨后一天左右即可下降至平时水位。

一般枯期河水则变成细流,由于河床宽、河身浅、河道曲折,历史上曾发生过沉滥(1930年),河水曾漫至河西村,清河门,三道壕等地最高洪水位136~139米。

2)地下水

该区地下水主要埋藏第四组砂砾岩层及煤系地层的砂岩、砾岩层中,其含水层由上而下大体可分为五个层,隔水层位于V-2层上与Ⅲ煤组间,从而形成基岩水的微承压性,全区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分布情况因相变其正极不稳定。

分叉—变薄—合并现象显著,故不易将含水层划分清楚,大体是南部含水层厚,距煤层近;

北部含水层薄,距煤层远;

隔水层则南薄北厚,其水平方向突水性与含水层的分布情况一致。

现将含水层分述如下:

a第Ⅰ含水层(第四纪冲(洪)积的砂砾石层):

该层沿清河河谷发育,呈长带状厚度不一,一般河谷上游及两侧薄(1~2米),下游及中间厚(3~5米),宽约2000米左右,岩性以细砂、中砂、粗砂与角砂为主,中间夹有偏豆体砂质粘土及粘土类物质。

涌水量为Q=15公升/秒*米渗透系数为K=290米/昼夜

主要靠大气降水与河水补给。

因此,潜水位动态与季节及河水变化一致,河谷潜水流向的与地段河流的一致,有时则垂直两者,关系极为密切。

b第Ⅱ含水层(基岩风化带):

分布全区厚度20~25米。

裂隙由风化作用形成,其中,砂岩风化带松散,具有较大裂隙,裂隙发育程度是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Q=0.60公升/秒*米K=200米/昼夜

c第Ⅲ含水层:

该含水层位于Ⅴ-2之上,分布全区厚度为6~300米。

变化巨大,砂岩、砾岩含水。

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由泥质和砂质胶结,结构松散,裂隙较为发育。

d第Ⅳ含水层:

该含水层由Ⅴ-2到Ⅴ-6层之间,由砂岩、砾岩组成分布全区厚度11~94米。

Q=0.0817公升/秒*米K=0.184米/昼夜水位:

5米

e第Ⅴ含水层:

该含水层由Ⅳ-1到Ⅱ煤组间,以白色及灰色砂岩、砾岩含水,分布全区,厚度14~160米。

胶结致密,渗透性弱。

Q=0.00140公升/秒*米K=0.00122米/昼夜

3)隔水层

Ⅲ含水层到Ⅴ-2中间,厚度为5~350米,南薄北厚,浅薄深厚。

4)断层的含(透)水情况

本区断层含水性甚弱。

Q=0.000408公升/秒*米K=0.00330米/昼夜

钻孔漏水、断层带有较大裂隙。

1.3矿层质量及矿层特征

1.3.1煤系地层

本井田的煤层是属于上侏罗纪沙海组中段的陆相沉积岩含煤地段,共赋存有五个煤层组,十五个可采煤层,本设计为第五组三层煤,第五组煤层普遍发育稳定,煤层间距20米左右,结构单一,其围岩以砂页岩为主,间有砂岩,沙砾岩层,煤层顶部普遍有一沙砾岩层。

各分煤层为块状亮煤、半亮煤,质硬性脆,条带状结构,夹有少量丝碳薄层,节理发育,有黄铁矿和方解石相伴生。

井田边缘灰分增高,煤质较差,中间变好,接近煤层顶底板处煤质不好,有时变为煤页岩,经过多次勘探取样化验结果,确定本区煤质牌号为长焰煤,主要用途为动力煤和民用煤。

第五组三层煤上界标高-250米,深部到-850米和F18断层,南界-27000纬线,北界-22000纬线,厚度一层6.5米,二层3.2米,三层3.0米,层间距分别为25米和15米,煤层倾角16°

左右。

1.3.2瓦斯赋存状况及煤的自燃性

本井田为高瓦斯矿井,其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9.11m3/min,煤尘爆炸指数为42.7%,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地下水赋存状态为具有承压性的孔隙为主体,而由构造所产生的裂隙主要是起导水作用。

1.3.3地质勘探程度

在勘探初期针对该区特点,首先,原则上对全井田采用先线后面,全面控制,点线配合,重点解剖,然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勘探程度,储量级别等,通过四次勘探,补充并借鉴邻区地质资料,比拟本井田上述地质因素特征,视其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煤层较稳定且偏简单,勘探类型属于二类一型偏简单。

图1-1煤层柱状图

Fig.1-1wellfieldformationsintegratedvelocity

2井田境界及储量

2.1井田境界

2.1.1井田范围

大兴井田:

上界-250标高,深部到-850标高和F18断层,南界-27000纬线,北界-22000纬线,开采煤层为第五组煤中的三个煤层,厚度分别为一层6.5米,二层3.2米,三层3.0米,层间距分别为25米和15米。

2.1.2边界矿柱留设尺寸

1)边界矿柱、井田边界各留30米煤柱(依规程)。

2)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留设,应在确定地面保护面积后,用移动角圈定煤柱范围,工业场地地面受保护面积应包括保护对象及围护带,围护带宽度15米。

3)在工业场地内的立井,圈定保护煤柱时,地面受保护对象应包括绞车房,井口房或通风机房、风道等,围护带宽度20米。

4)采区边界煤柱:

相邻两个采区各留20米的采区边界煤柱。

5)阶段煤柱:

斜长60米,若在两阶段留设,则上下阶段各留30米。

6)区段煤柱:

斜长10米。

7)断层煤柱:

两边各留20米

2.1.3边界的合理性

在本井田的划分中,充分的利用到自然条件,即利用断层划分井田,使断层的保护煤柱成为采区的边界,这样既降低了煤柱的损失,也减少了开采技术上的困难,同时本井田的划分使储量与生产相适应,矿井生产能力与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装备条件相适应,井田有合理的尺寸,阶段垂高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走向长度大于倾斜长度,使矿井的开采有足够的储量和足够的服务年限,避免矿井生产接替紧张。

这种划分方法合理地规划矿井开采范围,处理好与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浅部和深部划归邻矿开采,避免了浅部和深部形成复杂的接茬关系,给开采造成困难。

因此,从以上来看,本井田的划分是合理的,也就是说本井田设计的边界是合理的。

2.2井田储量

2.2.1井田的工业储量

井田走向长5000米,倾斜长2176米,共有三个可采煤层(一层6.5米,二层3.2米,三层3.0米),煤的容重为1.35t/m3。

则井田的工业储量=5000×

2176×

(6.5+3.2+3)×

1.35=186537600吨

2.2.2地质损失

本井田内主要有两个断层F18和F北7,F18断层为井田下部边界,其地质损失为

5000×

20×

1.35=1714500吨;

F北7断层的损失面积大约为600×

50=30000m2,所以地质损失为30000×

1.35=514350吨。

总计:

1714500+514350=2228850吨

2.2.3永久煤柱损失

1)左右边界保护煤柱损失=30×

(2176-60)×

12.7×

1.35=2176729.2吨

2)工业广场压煤损失:

工业场地压煤等同于三个的梯形区域,所以其损失为:

一层:

(795+955)×

896×

6.5×

1.35/2=6879600吨

二层:

(777+933)×

876×

3.2×

1.35/2=3235593.6吨

三层:

(765+919)×

863×

1.35/2=2942916.3吨

13058109.9吨

3)每两条上山之间留20米煤柱,一侧各留30米煤柱

煤柱损失量=(20+30+30)×

1.35=5969203.2吨

4)采区之间各留20米保护煤柱,这个煤柱长为

(20+20)×

1.35=1492300.8吨

5)两个阶段之间需留60米的煤柱,上阶段的下部需留30m的煤柱,下阶段的上部需留30m的煤柱,这个煤柱量长为5000m,本矿井共划分为三个阶段。

所以煤柱损失为:

60×

1.35×

(6.5+3.2+3)=15430500吨

综上,该矿永久煤柱损失量为

2176729.2+13058109.9+5969203.2+1492300.8+15430500=38126483吨

井田的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Zk=(ZG-P)·

C(2—1)

式中:

Zk—矿井可采储量

ZG—矿井工业储量

P—保护工业场地、井筒、井田境界、河流、湖泊、建筑物等留置的永久煤柱

P=Z地+Z永(2—2)

=2228850+38126483=40355693吨

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75;

中厚煤层不低于0.8;

薄煤层不低于0.85;

地方小煤矿不低于0.7

则Zk=(ZG-P)·

C(2—3)

=(186537600-40355693)×

0.8

=116945525.6吨

即该井田的可采储量为116945525.6吨。

 

3矿井的年产量、服务年限及一般工作制度

3.1矿井的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矿井的年产量(生产能力)确定的合理与否,对保证矿井能否迅速投产、达产和产生效益至关重要。

而矿井生产能力与井田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炭储量及质量、煤层赋存条件、建井条件、采掘机械化装备水平及市场销售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经分析比较,设计认为矿井的生产能力确定为120万吨/年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理由如下:

1)储量丰富

煤炭储量是决定矿井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井田内可采的煤层达到2层,保有工业储量为18653.8万吨,按照1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矿井服务年限的要求,而且投入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

2)开采技术条件好

本井田煤层赋存稳定,井田面积大,煤层埋藏适中,倾角小,结构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简单,煤层结构单一,适宜综合机械化开采,可采煤层均为厚煤层,适合高产高效工作面开采。

3)具有先进的开采经验

近年来,“高产高效”工艺在煤矿成产中有了很大发展,而且该工艺投入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生产集中简单、开采技术基本趋于成熟。

综上所述,由于矿井优越的条件及外部运输条件,有利于把本矿井建设成为一个高产高效矿井。

矿井的生产能力为120万吨是可行的、合理的。

矿井保有工业储量18653.8万吨,可采储量11694.6万吨,按1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考虑1.4的储量备用系数,则

P=Z/(A×

K)(3—1)

K—矿井备用系数,取1.4

A—矿井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Z—矿井可采储量

P—矿井服务年限

代入数据得

P=11694.6/(120×

1.4)=70年

3.2矿井的一般工作制度

1)矿井的年工作日数:

300天

2)每昼夜提升时数:

14小时

3)工作制:

采用“三八”工作制,二班采煤,一班准备。

采用这种方法既增加了出煤时间,又保证了设备的维修,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面单产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减轻了工人体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4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应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地形地貌条件、井田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装备条件、地面外部条件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或系统优化后确定。

4.1井筒形式及井筒位置的确定

4.1.1井筒形式的确定

根据井筒不同形式,可分为平硐、斜井、立井和混合式。

大兴矿区为缓丘陵地貌,地表标高在+120~+150米之间,因此不能用平硐开拓方式,又由于煤层埋藏范围在-250~-850米之间,埋藏较深,故不易用斜井开拓方式。

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不仅不受地形、地貌、表土深度、岩层、水文和煤层赋存条件的严格限制,而且井筒短,提升速度快,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

因此,本井田适合用立井开拓方式,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4.1.2井筒数目及位置的确定

1)本矿年产量120万吨,属大型矿井,在开拓时,决定采用三个立井:

主井、副井和风井。

这样确定的井筒数目可以满足矿井提煤、运料、通风的要求,保证矿井生产高产、高效、安全,有助于本矿的正常有序发展。

2)选择井筒位置的原则

a有利于第一水平的开采,并且兼顾其它水平,有利于井底车场布置和主要运输大巷的位置选择,石门工程量小;

b有利于首采区的布置,在井筒附近的富煤块段,首采区少迁移或不迁移;

c井田两翼储量要基本平衡;

d井筒不易穿过厚表土层、厚含水层、断层、破碎带、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或较弱的岩层;

e工业场地应充分利用地形,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并避开高山、低洼地和采空区,不受塌陷、滑坡和洪水威胁;

f工业场地宜少占农田,少压煤;

g水源、电源较近,矿井设在铁路专用线路、道路布置合理。

在煤层走向方向尽量位于井田的中央,即要求其两翼的长度和储量大致相等。

这主要是考虑到矿井的煤炭运输问题。

当井筒位于井田内的煤炭储量中心时,全矿的运输费用达到最低,当井筒位于井田一翼而形成单翼开采时,矿井的运输费用将增加一倍。

这样,由于技术上的不合理而带来经济上的不合理,所以布置单翼开采的井田显然是不可行的,根据煤层分布,选择较井田中央的位置布置主井和副井。

3)风井井口位置的选择

风井井口位置的选择,应在满足通风要求的前提下与提升井筒的贯通距离较短,并应利用各种煤柱,有条件时风井的井口也可以布置在煤层露头区后。

[3]

4.1.3井筒参数

表4—1井筒特征表

Tab.4-1pitshaftofthetable

井筒名称

井筒用途

井筒

长度

断面尺寸

直径(m)

净断面积(m²

主井

副井

风井

提升

辅助提升、通风

回风兼安全出口

720

670

390

6.5

4.5

33.2

15.9

图4—1主井断面图

Fig.4-1crosssectionofmainshaft

图4—2副井断面图

Fig.4-2crosssectionsketchofauxiliary

图4—3风井断面图

Fig.4-3crosssectionsketchofairshaft

4.2开采水平的设立

4.2.1水平划分的原则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规定:

为使每个开采水平有足够的储量,保证服务年限,可按下式计算必须的阶段垂高

H=A×

sinα/S×

r(4—1)

H—阶段垂高,米;

T—水平服务年限,年;

K—储量备用系数(1.4)

A—井田年产量,吨;

α—阶段内的煤层倾角,度;

S—煤层走向长度,米;

M—阶段内煤层累计厚度;

C—采区回采率,C=95%;

r—煤的容重,1.35t/m3;

H=171m

1)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规定:

120万吨的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不得小于30年,缓倾斜煤层的阶段垂高为150~250米;

2)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地质构造

煤层的倾角不同对阶段垂高影响较大,对于近水平煤层阶段高度已经无实际意义,应按水平两侧盘区上下长度或条带的推进长度来确定水平的范围,并要保证水平的服务年限,当近水平煤层的间距较大时,可以根据赋存深度的不同,分组设置开采水平,有时也利用地质构造划分阶段,如向斜轴向、走向大断层或其它构造变化等。

3)根据生产成本

阶段高度增大,全矿井的水平数目减少,水平储量增加,分配到每吨煤的折旧费减少,但阶段长度过大会使一部分经营费用相应增加,其中随着阶段增大而减少的费用有:

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回风大巷、石门及采区车场掘进费、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等;

增加的费用有:

沿上山的运输费、通风费、提升费、倾斜巷道的修护费,此外还延长生产时间增加初期投资。

因此,要针对矿井的具体条件提出几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的方案。

4)根据水平接替关系

在上一水平减产之前,新水平即做好准备,因此一个水平从投产到减产为止的时间,必须大于新水平的准备时间,正常情况下,大型矿井的准备时间要1.5~2年,井底车场、石门及主要运输大巷亦需1.5~2年,延伸井筒需1年,合计4~5年的时间,开拓延伸加上水平过渡需要7~9个月,所以每个矿井在确定水平高度时,必须使开采时间大于开拓延伸加上水平过渡所需时间。

[1]

4.2.2水平数目

综合考虑水平划分的原则和本矿井的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条件、倾斜长度、倾角等多方面的因素,本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三个阶段,第一水平标高-500米,阶段垂高250米,上山开拓;

第二水平标高-700米,阶段垂高分别为-200米和-150米,上下山联合开拓。

4.2.3水平大巷的布置

1)大巷的布置方式

考虑到各煤层间距较小,宜采用集中大巷布置。

为减少煤柱损失和保证大巷维护条件,运输大巷布置在-500水平,距煤层底板垂距30米,采用3吨固定式式矿车运输,辅助运输采用1.5吨固定式矿车。

大兴矿井田煤层倾角较小,发火期3~6个月,设计将采用高效、经济的走向长壁采煤法,为避免在通风阻力最大时,矿井通风压力超过《设计规范》中关于矿井通风的设计风压的规定,决定采用中央分列式。

回风大巷布置在-250米水平的煤层底板岩层中。

2)大巷的规格

图4—4运输大巷断面图

Fig.4-4crosssectionsketchoftransportationroadway

图4—5回风大巷断面图

Fig.4-5crosssectionsketchofreturnedairroadway

4.3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4.3.1采区区域划分

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该井田煤层倾角为16°

左右,因而采用采区式布置。

大兴井田边界近似长方形,区内有一小断层,南部有一小褶曲,故采区区域的划分应适应采区机械化采煤为依据,有利于采区正常生产和接替,能充分发挥采区综采的优势。

综上所述,设计采区划分以水平大巷为界,再从井田中央划分,这样全井田划分为6个大条采区,其编号为南1,南2,南3,北1,北2,北3。

表4—1采区特征表

Tab.4-1zonefeaturesatable

参数

区域尺寸

可采储量(万t)

生产能力(万t/a)

服务年限(a)

编号

长(m)

宽(m)

南1

2450

907

2590

120

16

南2

2000

725

1476

9

续表4—1

南3

545

1900

11

北1

2278

120

14

北2

北3

4.3.2开采顺序

合理开采顺序可保证开采水平、采区、回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保证矿井连续、稳定、高产,最大限度地采出煤炭资源,减少巷道掘进率及维护工程量,合理集中生产,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提高技术经济效益,便于防止灾害,保证生产安全可靠。

[2]

本设计矿井井田范围内采区区域的开采顺序为后退式,即先采工业广场较远的采区,再采离工业广场较近的采区。

区内煤层的开采顺序由上向下,即下行式。

区内每煤层开采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