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42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猖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猖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猖会-教案.doc

《五猖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猖会-教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猖会-教案.doc

五猖会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鉴赏“记叙类散文”的方法。

2、分析作品的选材和立意的特色,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体会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

教学重、难点:

1、前三次写的“赛会”对写“五猖会有何作用。

2、分析课文最后一段所反映的作者心情。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五猖”又称“五通”、“五圣”,是民间所信奉的财神。

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

“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五通神”请出来巡游。

这些迎神赛会当然是迷信活动。

但在当时,广大贫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根本无法享受正常的文化娱乐活动,赛会在这个意义上说,也算作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五猖会》。

 

二、快速、大声地通读全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吡吡()姣()长美髯()臻臻()称娖()

高跷()篡()改考据癖()蹊()跷肇()开

三、分析课文

(一)默读课文,找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五个字为它们各写个标题。

并指出其详略。

1、童年看赛会 (门外的赛会、初次的庙会等)(1-2段)(略) 

2、明人的赛会(书中的赛会、明朝的庙会等)(3段)(略)

3、亲见的赛会(盛大的赛会、梦想的庙会、庙前的五猖等)(4段)(略)           

4、东关五猖会(东看五猖会、关东的赛会、失落的赛会等)(5-22段)(详).

(二)细读课文,一一研讨前三次赛会。

1、研讨第一部分内容:

童年看赛会(1-2段)(略写)

A、童年看的赛会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这部分对全文有何作用?

提示:

简单。

“于是,完了”既写出了那没有看到的神像走了,也表现了赛会的简单使充满期望的孩子失望的心情。

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作铺垫。

B、如何看待第二段中关于“吹哨子”的描写?

明确:

在那个缺乏文化生活的时代,吹哨子似乎也是孩子们的乐趣。

2、第二部分写明人的赛会(3段)(略),作者极力描写了明时赛会的豪奢铺张,有什么作用?

提示:

用明时赛会的豪奢、热闹,来对比现在的简单,写出了自己对赛会的向往。

3、第三部分写亲见的赛会(4段)(略)。

如何理解“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呢。

提示:

渴望看赛会,希望参与到赛会中去。

看出当时社会对人的个性的压抑。

4、总结:

前三次对赛会的简单叙述对第四次写“五猖会”有何作用?

提示:

五猖会,对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渴望与欢乐,如同重大的节日。

作者用大半的篇幅来写迎神赛会,在于渲染赛会的盛大、热闹,突出赛会的吸引力。

该段为下面的:

“我”极其想看赛会,而父亲让我背书,造成童心与现实的冲突做铺垫。

主要是为去关东看“五猖会”蓄势。

也为了衬托下文自己背书的那种受压抑的心情。

(三)、研讨第四部分:

东关五猖会(5-22段)(详)(全文的重点)

1、把这部分划分成三个层次:

(1)介绍“五猖会“的来由。

(第5段)

(2)叙写“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的经历。

(6-20)

(3)写“我”的感受和疑惑。

(21-22)

2、第九段是关于什么的描写?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实际作者担心什么?

明:

心理描写“我”在父亲的“压迫”下显得不安,不想背书但又无可奈何;担心的不仅是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

3、怎样理解文中写“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为什么说背书如梦呢?

明确:

背书完全是被迫的,机械的,所以说如“梦似的”。

说出了在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

 

4、怎样理解“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明确:

“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就是因为早上心情太压抑了,童心已经受到了挫伤。

5、课文结尾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全篇都是叙述,结尾出语似极平静,感情却很强烈,在文字背后隐藏着那种父亲的不讲理、父亲的不理解孩子、父亲的专制在孩子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

  

6、具体分析“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高兴地“笑着跳着”催促。

作为孩子,最爱的是热闹,因此,听说要看迎神赛会,当然非常高兴,因此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催促大家快搬东西。

第二,“忐忑”、“担心”地强记。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充分展示了作者从高兴到沮丧的极度失望的心情。

失望,也就是对父亲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解。

第三,梦幻铁钳的帮助。

在母亲、工人、长妈妈默默的静候中,作者急急诵读的声音发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色中呜叫。

在困境中,作者很自然地出现幻想,这幻想是“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终于,作者梦似的背完了。

第四,热闹没有什么大意思。

文章的最后通过对比:

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含蓄地反映出了父亲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全段对父亲没有一句谴责的词语,却充分流露出了对长辈不能理解一位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

7、讨论:

最后一段反映了我的什么心情?

你如何理解父亲在我最高兴的时候叫“我“背书这件事?

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提示:

反映父亲在我最高兴的时候叫“我“背书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压抑了孩子的个性。

(四)结构与语言特点

本文的结构很有特色。

前面的写没有看到神像、明时的赛会等内容,并非闲笔,而是从正反两方面为这一次来之不易的赛会做铺垫,以突出主题。

同时,叙述语言简洁,于平淡见神奇,不愧为大家之笔。

 

四、小结全文:

文章记述了“我”儿时盼望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从而批判了封建家长制对儿童的迫害,深刻的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和反动。

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强烈的感染力。

在语言方面,生动、贴切、精到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蕴。

幽默讽刺而又形象。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