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273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9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docx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

XX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弱电系统工程管理规程

1、目的

为了加强项目公司弱电系统工程的管理,对弱电工程的各实施过程(步骤)进行指导、控制,确保项目开发过程的有序进行.

2、试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弱电工程的管理。

3、工作流程

 

4、管理过程

4.1事前管理

4.1.1设计阶段的管理

1、参加初步设计的评审工作,并对初步设计进程进行跟踪,定期、及时与设计部门和设计公司沟通。

2、对初步设计评审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

3、通信、网络、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是否已与相关专业单位沟通并分层制图。

4、监控中心位置是否合理,面积大小是否符合要求;若小区分期开发,中心又不在首期地块,则应审核监控中心的过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5、楼道管道、弱电井、桥架、设备箱(间)的位置、空间及余量是否合理,且符合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并经建筑及相关专业确认。

6、室内外桥架及管道的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

7、室外管线设计是否合理,进小区或地下室的管路留洞位置是否合理,管道路由的容量是否满足需要;是否已与相关的市政接口相衔接。

8、室外井道管路大小及分布是否经过景观环境设计的审核。

9、小区监控室、门卫室、电梯机房等设备及管理用房是否满足联网要求。

10、系统的管路设计对以后设备的选型和调整是否留有空间和余地。

4.1.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4.1.2.1、图纸会审

1、确定施工单位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并就提出的设计问题进行明确。

2、根据图纸会审内容,结合相关设备技术特点,在进场施工前完成图纸相关部位的深化设计工作;

4.1.2.2、划项工作

组织智能化单位、安装单位、消防单位等与智能化工程相关联的承包方,召开划项专题会:

Ø进一明确各自的施工范围和配合内容;

Ø划定交叉专业的接口各方施工界面;

Ø相关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1.2.3、其他事宜

1、要求施工单位按照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图纸内容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的要求,拟定详细可行的施工计划,并向我方报备;

2、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本项目特点拟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在方案中明确拟采用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

4.2事中控制

4.2.1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

4.2.1.1管路、线缆、桥架施工技术及工艺

4.2.1.1.1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安装

(1)金属线槽一般采用适用于正常环境的室内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明敷,但对金属线槽有严重腐蚀的场所不应采用。

(2)金属线槽垂直或倾斜安装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线或电缆在线槽内移动。

(3)由金属线槽引出的线路,可采用金属管、硬质塑料管、半硬塑料管、金属软管或电缆等布线方式。

电线或电缆在引出部分不得遭受损伤。

(4)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5)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6)在室内采用电缆桥架布线时,其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燃材料外护层。

(7)过伸缩沉降缝时,电缆桥架应断开,断开距离以100mm左右为宜。

(8)线槽过伸缩沉降缝时,宜采用伸缩接头。

两组电缆桥架及线槽在同一槽梁上安装时,两组电缆桥架及线槽之间的净距离不小于50mm。

(9)电缆桥架(托盘)水平安装时的距地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50米,垂直安装时距地1.80米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但敷设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气竖井、技术层等)内时除外。

(10)敷设10KV及以下电缆的电缆桥架及线槽多层安装时,其层间间距一般不小于50mm。

(11)一般情况下,支撑电缆桥架及线槽的各托臂、支架之间的距离以1.5~3米左右为宜,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米。

(12)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安装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维护、检修距离。

(13)在电缆桥架上可以无间距敷设电缆,电缆在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14)下列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如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应用隔板隔开。

(15)电缆桥架连接严禁采用电、气焊接;

(16)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的最小净距:

管道类别

平行净距(米)

交叉净距(米)

一般工艺管道

0.4

0.3

具有腐蚀性液体(或气体)管道

0.5

0.5

热力管道

有保温层

0.5

0.5

无保温层

1

1

(17)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桥架及线槽应加保护罩;

①电缆桥架及线槽在户外安装时,其最上层或每一层;

②电缆桥架及线槽在铁篦子板或类似的带孔装置下安装时,其最上层电缆桥架及线槽应加保护罩,如果最上层电缆桥架及线槽宽度小于下层的电缆桥架及线槽宽度时,下层电缆桥架及线槽也应加保护罩;

③电缆桥架及线槽垂直安装时,离所在地平面2米以下的电缆桥架及线槽及线槽:

④电缆桥架及线槽安装在容易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方;

⑤电缆线架及线槽安装在多粉尘场所;

⑥电缆桥架及线槽安装在有特殊要求的场所

(18)电缆桥架不宜安装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否则应采取防腐、隔热措施。

(19)电缆桥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

(20)电缆桥架及线槽与工艺管架共架安装时,电缆桥架及线槽应布置在管架的一侧;

(21)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交叉架设时,其净距离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22)电缆桥架及线槽从正常环境穿墙进入防火、防爆的环境时,墙上应安装相应的密封装置;

(23)电缆桥架从室内穿墙至室外时,在墙的外侧应采取防雷措施;

4.2.1.1.2暗配管安装

(1)暗配的电线管将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管子,离表面的净距不会小于15mm。

(2)当电线管需要弯曲敷设时,其转角角度必须会大于90°。

每条暗线管不会有三个以上的转角,更不会有“S”弯。

在弯曲处不能有皱折和坑瘪,以免磨损电缆。

(3)进入落地式控制箱的电线管路,排列会整齐,管口将高出基础面不小于50mm。

(4)埋于地下的电线管不宜穿过设备基础,在穿过建筑物基础时,将会加保护管保护。

(5)电线管路的弯曲处,弯扁程度不会大于管外径的10%,弯曲半径会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会小于管外径的10倍。

(6)在电线管超过下列长度时,中间应加装接线盒或拉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管子长度每超过45mm,无弯曲时;

管子长度每超过30mm,有一个弯时;

管子长度每超过20mm,有二个弯时;

管子长度每超过12mm,有三个弯时。

(7)在垂直敷设时,装设接线盒或拉线盒的距离为15mm左右。

(8)配塑料管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C。

配塑料管用的接线盒、灯关盒、开关盒等,均宜使用配套的塑料制品。

(9)塑料管在进入接线盒、灯关盒、开关盒或设备箱内时,会加以固定。

塑料管砖墙内剔槽敷设时,必须用强度不小于100号水泥砂浆抹面保护,厚度不会小于15mm。

4.2.1.1.3清扫管路

(1)穿线工作一般是在土建地坪和粉刷工程结束后进行。

所谓穿线,就是将绝缘导线,由控制箱到设备,或由一个接线盒到另一个接线盒。

(2)为不伤及导线,穿线前,应先清扫管路。

方法是用压力约0.25Mpa的压缩空气,吹入已敷好的管中,以便除去残留的灰土和水分:

如无压缩空气,则可在钢线上绑以擦布成拖把布状,来回拉数次,将管内杂物和水分擦净。

管路清扫后,随即向管内吹入滑石粉,以便穿线。

并将管子端部安上塑料管帽或护线套,再进行穿线。

(3)在垂直管路中,为减少管内导线的下垂力,保证导线不因自重而折断,应在下列情况下装设接线盒:

电话电缆管路大于15mm;控制电缆和其它截面(铜芯)在2.5mm2以下的绝缘线,当管路长度超过20m时。

(4)导线应在接线盒内固定一次,以减缓导线的自重拉力。

4.2.1.1.4电缆敷设

a.敷设桥架电缆

(1)敷设桥架电缆,可在桥架绑放上电线滑轮。

在桥架水平段每4-6m绑扎一个,,垂直段每4-5m绑扎一个,在拐弯处必须绑扎一个,根据拐弯的方向,可将拐角处的绑成垂直的或倾斜45°。

当滑轮绑好后,先将一根麻绳通过滑轮,敷设在桥架上,一头由人牵引,一头绑扎电缆,电缆绑扎头如前所述,采用自制网套牵引头拉上桥架。

(2)电缆敷设的起点,应根据电缆桥架敷设路线,电缆盘运输备件、支盘场地等决定.一般选在弱电站房(或附近)、拐角处、三通和四通连接处。

粗电缆每次可以敷设一根,较细电缆一次可以敷设2-4根。

(3)敷设电缆时,拉力要均匀,桥架上应有人调整滑轮,以防电缆滑出滑轮,扭结在一起。

当电缆较长时,可以选中间为起点,向两头敷设,这时电缆长度一定要测量准。

(4)电缆桥架水平安装两排时或垂直安装几排时,放电缆应先里边、后外边。

垂直安装时,应先下边、后上面。

(5)电缆敷设在桥架上,应立即开始整理,使电缆松弛地、沿直线方向摆放在桥架上,在建筑物伸缩缝处应摆放成“S”形。

电缆摆放时,转弯处应紧松一致。

每3-5m用塑料绑扎线绑扎一次。

桥架上的电缆应平行整洁。

b.管内穿线

(1)穿在管内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2)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的抹灰、装修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入导线之前,应将管子中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3)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地根管内或线槽的同一孔槽内。

(4)横向敷设的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会穿入同一根管内。

(5)导线在管内不会有接头和扭结,其接头应在接线盒内连接。

(6)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会超过管子截面积的40%。

(7)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绝缘导线颜色会一致,接线端子会有标号。

(8)布线使用的非金属管材,线槽及其附件应采用不燃或非延燃性材料制成。

(9)导线穿入钢管后,在导线出中处,会装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盒(箱)内的垂直管口,穿导线后,会将管口作密封处理。

(10)电缆运输和储存时,电缆盘应立放,电缆端头应做防止潮气进入的密封处理;

(11)电缆敷设前应经过检查,核对型号,有无受潮

(12)电缆敷设应选择好的天气,只有当电缆和周围的温度在0℃以上,并有24小时的时间才能进行电缆中间头和终端头制作安装。

如果气温低于0℃,天气不好,应采取升温、保温措施;

(13)电缆敷设后和电缆在其它工程尚未完成地段安装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以免电缆受到损坏;

(14)电缆在终端头、中间头附近,应留出备用长度,直埋电缆时应在全长上留出少量裕度;

(15)电缆经过建筑结构,如楼板、墙或防火区时,所有的孔洞应用至少保持两小时的防火材料堵塞;

(16)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的净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

(17)电缆与热力等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应按规定保持足够的间距或加隔热保护措施;

(18)敷设电缆时,拉力要均匀,敷设桥架电缆时,桥架上应有人调整放线滑轮,以防电缆滑出滑轮,扭结在一起,当电缆较长时,可以选中间为起点,向两头敷设,这时电缆长度一定要准确;

(19)电桥架水平安装成两面三刀排时或垂直安装成几排时,放电缆时应先放里边,后放外边。

电缆桥架垂直安装时,应先放下边,后放上边;

(20)电缆桥架及线槽内敷设的电缆,应用尼龙带、绑线或金属卡子进行固定,固定点要求如下:

①水平敷设时,电缆(线)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中间接头的两端处;

②垂直敷设时,每隔1000~1500mm;

③不同标高的端部;

c.电缆接续

(1)布线电缆在连接前应对已敷设的电缆留长、走向、接头位置等核对清楚,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连接工作;

(2)在线缆芯线接续前都要进行编线和对号工作,它是接续前不可少的工序;

(3)线缆芯线打线对号,一般来说,全色谱的线缆在芯线接续工作中,都按色谱顺序进行接续,即“对号入座”。

电缆需对号时,一般使用统一线标准,

(4)线缆接续后,应进行断线、混线、错接、芯线对号、反接、差接、交接情况的检查。

d.分线盒(箱)安装

(1)分线箱(盒)安装以前,应检查分线设备的零配件是否齐全有效,电气性能是否符合规定;

(2)分线箱(盒)的安装方式、地点与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装设应稳妥、牢固、端正。

分线箱之间最大距离应为30m;

(3)分线箱(盒)安装后,应按设计图的编号在箱(盒)正面写上配线区编号,分线箱编号及线序,字体应端正,大小应均匀;

(4)信息插座装于墙上低位处,并应有“电话”标志,不用时应有防尘盖保护。

4.2.1.2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工艺

4.2.1.2.1端接设备安装及续接

双绞线端接的一般要求:

*线缆在端接前,必需检察标签颜色和数字的含义,并按顺序端接;

*线缆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线缆端接处必需卡接牢靠,接触良好;

*线缆端接处应符合设计和厂家安装手册要求;

*双绞电缆与连接硬件连接时,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所有需要端接的设备必须采用独立封装;

系统端接前应确认电缆敷设已经完成,设备间土建及装修工程完成,具有清洁的环境和良好的照明条件,配线架已经安装好,核对电缆编号无误;

剥除电缆护套时应采用专用开线器,不得刮伤绝缘层,电缆中间不得产生断接现象;

端接前须准备好配线架端接表,电缆端接依照端接表进行。

4.2.1.2.2六类模块化配线架的端接

首先把配线架按顺序依次固定在标准机柜的垂直滑轨上,用螺钉上紧,每个配线架需配有1个2U的水平理线架。

(1)在端接线对之前,首先要整理线缆。

用带子将线缆缠绕在配线板的导入边缘上,最好是将线缆缠绕固定在垂直通道的挂架上,这可保证在线缆移动期间避免线对的变形。

(2)从右到左穿过线缆,并按背面数字的顺序端接线缆;

(3)对每条线缆,切去所需长度的外皮,以便进行线对的端接;

(4)对于每一组连接块,设置线缆通过末端的保持器(或用扎带扎紧),这使得线对在线缆移动时不变形;

(5)当弯曲线对时,要保持合适的张力,以防毁坏单个的线对;

(6)对捻必需正确地安置到模块的分开点上。

这对于保证线缆的传输性能是很重要的;

(7)开始把线对按顺序依次放到模块后板相对应的索引条中,色码依次为棕、棕/白、橙/白、橙、绿/白、蓝、绿、蓝/白;

(8)用手指将线对轻压到索引条的夹中,使用斜口钳将伸出的导线头剪断。

(9)用模块专用压接工具将模块后板压入模块基座。

(10)将模块装到配线架上。

(11)将标签贴到配线架上,以标示此区域。

4.2.1.2.3接插式配线架的端接

(1)第1个110配线架上要端接的24条线牵拉到位,每个配线槽中放6条双绞线。

左边的线缆端接在配线架的左半部分,右边的线缆端接在配线架的右半部分。

(2)在配线板的内边缘处将松弛的线缆捆起来,保证单条的线缆不会滑出配线板槽,避免线缆束的松弛和不整齐。

(3)在配线板边缘处的每条线缆上标记一个新线的位置。

这有利于下一步在配线板的边缘处准确地剥去线缆的外衣。

(4)拆开线缆束并握紧住,在每条线缆的标记处划痕,然后将刻好痕的线缆束放回去,为盖上110配线板做准备。

(5)当4个缆束全都刻好痕并放回原处,用螺钉安装110配线架,并开始进行端接(从第一条线缆开始);

(6)在刻痕处外最少15cm处切割线缆,并将刻痕的外套滑掉;

(7)沿着110配线架的边缘将“4”对导线拉进前面的线槽中;

(8)拉紧并弯曲每一线对使其进入到索引条的位置中去,用索引条上的高齿将一对导线分开,在索引条最终弯曲处提供适当的压力使线对的变形最小。

(9)当上面两个索引条的线对安放好,并使其就位及切割后,再进行下面两个索引条的线对安置。

在所有4个索引条都就位后,再安装110连接模块。

并在标签纸上记下线缆标签。

4.2.1.2.4面板安装

(1)安装要求:

信息插座应牢靠地安装在平坦的地方,外面有盖板。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地信息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

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有开启口,应可防尘。

安装在墙体上的插座,应高出地面30cm,若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固定螺钉需拧紧,不应有松动现象。

信息插座应有标签。

本系统采用TIA/EIA568B标准接线。

(2)信息模块端接

信息插座分为单孔和双孔。

这种插座的高性能、小尺寸及模块化特点,为设计综合布线提供了灵活性。

它采用了标明多种不同颜色电缆所连接的终端,保证了快速、准确的安装。

a.从信息插座底盒孔中将双绞电缆拉出约20-30cm;

b.用环切器将双绞电缆剥除5cm的外护套;

c.取出信息模块,根据模块的色标分别把双绞线的4对线缆压到合适的插槽中;并剪断伸出的余缆

d.使用打线工具把线缆压入插槽中,;

e.将制作好的信息模块扣入信息面板上,注意模块的上下方向;

f.将装有信息模块的面板放到墙上,用螺钉固定在底盒上;

g.为信息插座标上标签,标明所接终端类型和序号。

终端设备安装前必须确认所有的装修工作已经完成,核对信息口编号是否有误;

所有插座按照EIA/TIA568B标准进行端接;

信息插座安装在墙体上时,应高出地面30厘米,并严格按照电磁保护相关规定避免受到强电线路干扰;

终端设备安装完毕后应立即依照平面图在面板上做好编号,并且采用激光打印机打印的标准字体标签。

4.2.1.2.5光纤施工

4.2.1.2.5.1、光缆施工基础知识

(1)操作程序

*在进行光纤接续时,施工人员必须戴上眼睛和手套,穿上工作服,保持环境洁净。

*不允许观看已通电的光源、光纤及其连接器,更不允许用光学仪器观看已通电的光纤传输通道器件;

*只有在断开所有光源的情况下,才能对光纤传输系统进行维护操作。

4.2.1.2.5.2、光纤布线过程

首先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因此在施工弯曲时决不允许超过最小的弯曲半径。

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电缆小,因此在操作光缆时,不允许超过各种类型光缆抗拉强度。

在光缆敷设好以后,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将光缆捆接在一起,然后才进行光纤连接。

可以利用光纤端接装置(OUT)、光纤耦合器、光纤连接器面板来建立模组化的连接。

当辐射光缆工作完成后及光纤交连和在应有的位置上建立互连模组以后,就可以将光纤连接器加到光纤末端上,并建立光纤连接。

最后,通过性能测试来检验整体通道的有效性,并为所有连接加上标签。

4.2.1.2.5.3、施工准备

(1)光缆的检验要求

*工程所用的光缆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光纤所附标记、标签内容应齐全和清晰;

*光缆外护套须完整无损,光缆应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光缆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观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

*光纤跳线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具有经过防火处理的光纤保护包皮,两端的活动连接器端面应装配有合适的保护盖帽;每根光纤接插线的光纤类型应有明显的标记,应符合设计要求。

(2)配线设备的使用应符合的规定

*光缆交接设备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光缆交接设备的编排及标记名称,应与设计相符。

各类标记名称应统一,标记位置应正确、清晰。

4.2.1.2.5.4、光缆布线的要求

布放光缆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挤压和损伤。

光缆布放前,其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

标签应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

最好以直线方式敷设光缆。

如有拐弯,光缆的弯曲半径在静止状态时至少应为光缆外径的10倍,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应为20倍。

4.2.1.2.5.5、光缆布放

(1)通过弱电井垂直敷设

在弱电井中敷设光缆有两种选择:

向上牵引和向下垂放。

通常向下垂放比向上牵引容易些,因此当准备好向下垂放敷设光缆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工作:

*在离建筑顶层设备间的槽孔1-1.5m处安放光缆卷轴,使卷筒在转动时能控制光缆。

将光缆卷轴安置于平台上,以便保持在所有时间内光缆与卷筒轴心都是垂直的,放置卷轴时要使光缆的末端在其顶部,然后从卷轴顶部牵引光缆。

*转动光缆卷轴,并将光缆从其顶部牵出。

牵引光缆时,要保持不超过最小弯曲半径和最大张力的规定。

*引导光缆进入敷设好的电缆桥架中。

*慢慢地从光缆卷轴上牵引光缆,直到下一层的施工人员可以接到光缆并引入下一层。

在每一层楼均重复以上步骤,当光缆达到最底层时,要使光缆松驰地盘在地上。

在弱电间敷设光缆时,为了减少光缆上的负荷,应在一定的间隔上(如5.5m)用缆带将光缆扣牢在墙壁上。

用这种方法,光缆不需要中间支持,但要小心地捆扎光缆,不要弄断光纤。

为了避免弄断光纤及产生附加的传输损耗,在捆扎光缆时不要碰破光缆外护

套,固定光缆的步骤如下:

*使用塑料扎带,由光缆的顶部开始,将干线光缆扣牢在电缆桥架上;

*由上往下,在指定的间隔(5.5m)安装扎带,直到干线光缆被牢固地扣好;

*检查光缆外套有无破损,盖上桥架的外盖。

(2)通过吊顶敷设光缆

本系统中,敷设光纤从弱电井到配线间的这段路径,一般采用走吊顶(电缆桥架)敷设的方式:

*沿着所建议的光纤敷设路径打开吊顶;

*利用工具切去一段光纤的外护套,并由一端开始的0.3m处环切光缆的外护套,然后除去外护套;

*将光纤及加固芯切去并掩没在外护套中,只留下纱线。

对需敷设的每条光缆重复此过程;

*将纱线与带子扭绞在一起;

*用胶布紧紧地将长20cm范围的光缆护套缠住;

*将纱线馈送到合适的夹子中去,直到被带子缠绕的护套全塞入夹子中为止;

*将带子绕在夹子和光缆上,将光缆牵引到所需的地方,并留下足够长的光缆供后续处理用。

4.2.1.2.5.6、信息插座和光缆芯线终端安装

信息插座的安装要求如下:

1.工作区信息出口安装在附近的墙面上时,出口底边距地面30厘米。

计算机信息出口附近要配有电源,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的距离应保持20厘米,如下所示。

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

2.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应严密防水、防尘;接线盒盖可开启,盖面应与地面齐平;

3.面板安装螺丝必须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4.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的类型。

本设计工作区6类非屏蔽RJ45模块采用TIA/EIA568B连接方式。

4.2.1.2.5.7、线缆敷设和终接

1、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按GB/T50312中的规定。

3、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4、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I.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六类不应大于13mm;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II.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III.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IV.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5、光纤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