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556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节的保护文档格式.docx

  2.如果X照片反映有半月板撕裂,那需要外科治疗,即关节镜外科处理,那包括插入不锈钢管子,用吸引器吸出撕裂的软骨片。

这种流行的新手术方法可让人手术后一周内恢复运动能力。

  3.理疗之外还可以用中药外敷、按摩 

  4.恢复措施:

双腿伸直平坐于床上,腿部保证平直的情况下,用力抬高,反复一百次。

注意!

不能双腿同时,要分开进行。

此方法的原因及作用:

当双腿伸直时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间的距离最大,软组织之间就能产生一定的空间。

腿伸直用力上抬,实质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润滑液压入膝盖软组织之间的空隙,给软组织补充营养,长时间如此可加强软组织的耐磨性能。

  六、平时锻炼,爬山和膝盖受伤的关系:

  很多zn型强人,身体素质一般,但是有毅力,所谓坚强的意志,一直超强度的透支着自己的身体。

建议他们锻炼,有的女孩子怕腿长粗,要不就推说没有时间,要不就振振有词的说,体力和爬山不是一回事,我跑步不行,你看我爬山不是一样快?

其结果是明显的,就是落下一身的关节伤。

所以我现在比较注重平时的锻炼,尤其是大腿正面肌肉耐力和力量的锻炼,用处在什么地方?

用处不在于让你爬更远的山,而是在于让你就算是在下山的时候也能保持旺盛的体力。

很多损伤都是发生在体力不济的时候,我看过很多人爬山,上山的时候一个个生龙活虎,下山的时候却一个个拖着腿下(以前我也是这样子)。

当大腿劳累的时候,你走路时便会不自觉的锁关节,锁关节的意思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自己的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脚踝扭伤,以及腰肌劳损。

  七、再谈谈负重拉练的几项原则:

  1、因人而异:

要达到训练的目的,并不是绝对的负重越大、行程越苦就效果越好。

理论上,关于平时负重训练有负重量不超过个人体重1/3的说法,但也要根据个人的状况予以调整,最好找到合适自身的重量。

  2、循序渐进:

避免突然的加大负荷,人体的自适应机制是逐步完成的,切忌头几次就达到满负荷。

  3、区别对待:

不同的线路安排、天气状况,负重量要有所调整。

一般在极为酷热的季节,或特别艰难的路线,要相对减轻重量。

  4、科学训练:

要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可以通过对身体某些生理数据测量,来了解拉练前后的变化,并加以对比分析,从而科学地提高个人能力。

  5、装备技巧:

负荷较大时,要选择背负系统比较好的背囊,以免肩、腰、背等部位不必要的损伤。

学会装包的技巧,比如上山时重心要稍高、下山时重心可偏低。

需要以特别姿势通过的路段,注意重心的平稳移动。

等等。

  八、最重要的是预防:

[首先记得平时要补钙] 

  1.训练前热身活动一定要充分,不要直接上大运动量,损伤的发生最常见于疲劳或精力不足的时候。

  2.跑步时注意跑步姿势,不要只用某只脚的一侧着地;

  3.注意运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盖受到来自脚下的直接冲击;

  4.出现膝盖不适症状时,适当减小运动量和运动频率,避免进行剧烈的跑、跳和负重运动;

  5.平时注意膝部保暖,特别在夏天,不要贪凉;

  6.运动后对腿部肌肉热敷;

  7.负重拉练时,特别是下坡时,避免膝盖受到冲击;

  8.肌肉的发达可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

平时多做腿部肌肉锻炼,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

有意识地加强对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增强股四头肌内侧及大腿肌肉力量(比方说负重深蹲),结合采用肌肉伸展拉长,步行,马步或贴墙练习等方法,为髌骨在股骨端糟内平稳运动铺好道路。

这次去玉珠我就觉得比较轻松了。

  9.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夜对膝盖的保护;

  10.伸展拉长的腿筋及髌股关节,有利减少膝损伤的机会 

  建议把爬山当回事的人,还是多注重注重脚下,在不去爬山的日子里,多运动锻炼。

抛开作为训练的负重拉练,许多强人都体会过那种极端疲惫时的某种快乐。

而且还容易上瘾。

  就此,俺只有简单的一句——简单的快乐,再增加一点点自我维护,就象一部好的吉普车,别开了几里地就坏了,保养好,可以一直开到天边。

犀牛们再出去撒野的时候不必要盲目追求负重量和速度,保养好自已的膝盖,那是继续玩下去的本钱。

有两样东东一定不要忘了哈:

护膝!

登山杖!

  负重提踵(踮脚尖)主要是练小腿的比目鱼鱼肌,不是为了练膝盖,膝盖是练不了的。

在提踵放下的时候大腿肌肉收紧,对大腿肌肉也是有练的,使大腿肌肉伸展拉长。

每个登山训练计划里都有这项的。

  九、膝盖是麻烦地区 

  膝盖大概是要求最高的关节,原因是它们经常承受的人的整个重量,而且由于活动范围大,其结构使它们比髋关节和踝关节更在冲击下更脆弱。

问题更大的是膝盖受伤都是因为软骨、半月板之类不容易再生的组织受伤或损坏,这些组织不象肌肉可以很快地长出来,要想帮软骨长包括吃很多Glucosamine(氨基葡萄盐类的盐,不是钙),而且吃很多也只有很有限效果。

这些组织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的。

我的一个朋友年轻时踢球时和后来爬山都不注意,最后基本把膝盖软骨快磨没了。

才三十多岁,喜欢的运动都作不了,只能指望换膝手术来彻底解决问题。

所以对膝盖一定要小心,如果你希望长期从事用膝盖运动的话。

可惜很多人意识到这点时已经太晚了。

  你说的针对性的肌肉锻炼的确有帮助,但效果也只是“帮助”,就是练得正确其结果也远到不了*防止*。

其实喜欢背大背包自虐的人可以很容易在几天内突破自己精心保养的膝盖的承受能力,落下多年都好不了的病根。

  膝盖能出的毛病很多,从各种听到读到的案例看差别很大。

你的问题我不能具体回答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我只能泛泛建议找更好的医生(现在的医生让我觉得他们只是坐在那里让我买他们想卖的药);

量力而行--背超过体重1/4的包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超过1/3就要好好考虑怎么减少冲击,考虑使用登山杖。

松软的土地、碎石坡、雪地都对膝盖很友好;

  其实什么时候上下山,登山杖对保护膝盖都有好处,尤其是负重时和膝盖有问题时;

  减少锻炼时对膝盖的损耗。

正经出去玩时对膝盖损耗有时是没办法,但锻炼时也损耗就太亏了;

进行有助于保护膝盖的锻炼,有的是培养肌肉力量和对称,有的是某些伸展运动。

  十、关注你的膝盖 

  有些人走路时,感觉一边腿的膝关节酸软无力。

平时走路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上下坡时,或者是上下楼梯就会感觉到膝盖里面“喀、喀”的声音,坐久后站立起来也会这样,而且有时还感到疼痛。

有毛病的腿在半蹲的时候,疼痛就会更加厉害。

这些症状看似一种老化,但许多年轻人都会有。

有些人不常运动的人由于症状轻微,便不当回事。

而另一些人便会以为是缺钙、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或关节炎。

其实这有可能是髌骨软化症,通过调查,发现髌骨软化症患病率达36.2%,尤以30~40岁的女性最为常见,发病率高达50%。

而且如果不在早期治疗和加以控制,会引起进一步的退行性病变。

  髌骨软化症中医称“髌骨劳损”。

由于髌骨的后侧面大部分为软骨结构,与股骨两髁和髁间窝形成髌股关节。

当膝伸直而股四头肌松弛时,髌下部与股骨髁间窝轻轻接触;

当膝屈至90°

时,髌上部与髁间窝接触;

当膝全屈时,整个髌骨的关节面紧贴髁间窝。

膝关节在长期伸屈中,髌股之间反复摩擦、互相撞击,致使软骨面被磨损而致本病。

时间长了就引起了磨损性损伤,出现活动不便、退变、跛行、残疾等,如果用手按压膝关节前方的髌骨,常有特殊的钝痛和磨擦感。

本病多发生于青年人,如田径、登山运动员,舞蹈演员等。

  髌骨软化症起病缓慢,最初感膝部隐痛、乏力,以后髌骨周围按压疼痛,劳累后加重,上下楼梯困难,严重者影响步行。

从病理上来说,病变开始先引起或浅表软骨细胞的坏死,从而破坏了软骨在滑液中摄取营养物质的机能,但X线摄片检查早期没有明显的改变。

由于软骨失去了弹性和髌骨邻近的骨膜继发慢性炎症,所以髌骨周围会出现水肿、血管扩张和增生,造成髌骨软化,如果病情再继续发展,髌骨还会发生龟裂、剥脱等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在X光片上还能反应出关节处狭窄,髌骨关节面粗糙不平,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髌股关节间隙变窄等现象。

   

  髌骨本身没有血液和淋巴液供应,所以损伤后恢复很慢,会给治疗带来困难。

初期出现膝痛或伴有膝关节的肿大,应该尽量避免进行负重时的膝关节屈伸活动,以免髌骨关节过度摩擦而加重症状,应该注意休息,再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以静力收缩膝盖或抗重物直腿上抬操练为主,以此来维持大腿前面肌肉的张力。

如果出现脂肪垫或髌骨周围的软组织反应性的炎性增厚或痉挛,可行理疗、中药热敷或按摩治疗,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十一、关于中医疗法,以下仅供参考,具体应遵从医嘱。

  中药内服法 

  取丁香60克,木香60克,血竭60克,儿茶60克,熟大黄60克,红花60克,牡丹皮30克,甘草2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天早晚各服10克,黄酒送服,本方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可选用中成药小活络丹口服,每次服3克,每天早晚各1次。

具有温寒散结,活血通络之功效。

  中药外治法 

  取羌活、白芷、当归、细辛、芫花、白芍、吴茱萸、肉桂各等量,连须赤皮葱适量。

先将前八味药共研为细末,每次取适量药末与适量的连须赤皮葱捣烂混和,用醋炒热,布包,热熨患处,每天1次。

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止痛之功效。

  取当归60克,乳香60克,血竭15克,儿茶60克,羌活15克,白芷30克,丹皮30克,骨碎补90克,红花60克,元胡60克,防风6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膏,每天外敷患处1次。

具有消肿散瘀,舒筋止痛之功效。

  推拿按摩法 

  1.患者取坐位,自患侧大腿至膝关节,拿捏数次,先使肌肉放松,然后在痛处用揉按手法,由轻渐重,最后再取轻手法,徐徐按摩3~5分钟,直至关节内没有发热感为止。

  2.点按患肢的血海、阳陵泉、阴陵泉、委中、委阳、合阳、承筋、承山等穴位。

  3.术者一手握着患膝正中,手指分别握住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处,另一手握住踝部徐徐拉直患肢。

  4.将患肢屈曲,尽量使足跟接近臀部,随即伸直反复3~5次。

  经上述手法推拿按摩之后,可缓解肌肉痉挛,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肿止痛,解除肌腱粘连和肌肉萎缩之功效。

  据临床观察,慢性患者如果长期坚持服用补肾药物会起到满意的效果。

中医认为,肾主腰膝,膝部的酸软无力与肾虚关系密切,可选用龟龄集、补肾强身丸、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

当然,最好是请教医生,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选择一种药物长期服用。

其实,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避免膝关节处发生急性和慢性软组织损伤,特别是搬抬重东西时更应该小心。

从事半蹲位工作或是常弯腰负重站起工作的人员,注意不要持续工作过长,应该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这样就能有效地达到预防的目的。

女性应选择舒适的平底鞋,穿高跟鞋会给膝关节造成更重的负担,同时女性的肌力比男性弱,这也是女性多发些病的原因 

    另外,英国谢菲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绿茶中有两种化合物:

EGCG(有译为“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ECG(有译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可阻碍破坏软骨的酵素生成,有助预防骨关节炎。

  十二、在训练时如何预防 

  1.每次训练前须热身,15分钟走和拉伸都是很好的热身方法

  2.选择慢跑的,须选择一双好的跑步鞋,高强度训练者2-3个月换一双,中等强度训练者半年换一双鞋。

必免在水泥地等硬地上跑步,跑步机应调整出一些坡度。

脚部着地时应先由脚跟着地,依次由脚底、脚尖着地,让整个脚平稳地滚过地面,并避免跳跃。

  3.自行车运动很少损伤膝盖,但竞速和山地的会增加损伤。

  4.负重登山,要"

"

最好是用两根。

  5.肌肉训练,发达的腿肌对保护膝盖有帮助,特别是股四头肌。

在训练时也应量力面行,弯屈度不要超过90度,并应由健身教练指导。

  6.减肥,减轻自重是肥胖者保护膝盖的首选任务,过重的体重时时刻刻的伤害着膝盖。

  十三、在徒步爬山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膝盖脊椎受伤 

  爬山到现在很久了,发现周围的人都出现了膝盖疼痛的问题,包括有一段时间自己有点微微的感觉。

  我个人解决之道是 

  第一个能尽量背轻的就背轻的重量 

  第二个利用双杖的完全缓冲

  十四、登山杖的支撑作用 

  一支不带避振用来作为背包的硬支撑(好比背山工用的支撑杖,他们在背背篓、担子或重物时,从来没有弯腰支撑,而是利用手上的支撑杖,往高走停下休息时,下退一步担子就撑在杖上了,背篓相反,撑低不撑高,背包就同样原理,太重的背包背上放下是个浪费体力和伤害腰椎的危险积累) 

支撑和缓冲 

  一支避振用来下山时主要的缓冲支撑,下山的冲击积累很大,脚踝,膝盖,腰椎,所以我习惯将杖放长,下山时先用杖支撑前面的路,好比四条腿走路,两个手延长变成两条腿,关键是力量用到位,这样震动的力可以分担在手腕和手臂上,减轻了下肢的冲击,所以带避振的登山杖又可以减轻手腕和手臂的疲劳。

  十五、走路的技巧 

  可以发现各个地区的山民走路的时候就好比草上飞,其实可以发现,他们走路时脚底平贴地面滑行,脚抬的不高,膝盖弯曲不大,依*的是大腿和身体的前倾,这样的在重心快速移动的时候,平稳和轻快的行进得以保证,而且震动非常小。

    十六、下山如何保护膝盖

    快速下山膝盖受到的冲击力约是自身体重的5-8倍,即便是一个不胖的人,从一座1000米的山峰一路冲下来,膝盖将遭受成千上万次半吨左右的打击,如果再负重,就和拿锤子猛砸自己膝盖基本是一样的,结果能好得了吗?

  

  1.最重要的一条:

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

下山猛冲对膝盖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残废的猛驴都是因为这个。

正确的下山方法是:

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脚上往下砸),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

  2.尽可能减少负重。

出发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是很正常的。

一般情况下负重超过体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即使是特殊情况,负重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

  3.开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

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夜的分泌。

  4.使用护膝和登山杖。

登山杖要选可靠的,最好是两根,上臂尽量多的分担腿的负重。

我发现有很多人鄙视用护具,是觉得太“事儿”了么?

我也不太明白原因,不过我强烈建议用这两样护具,尤其是登山杖。

 

  5.不要有炫耀的心理,不然只能证明不够成熟,如果你实在想爬得爽点,就选在上山的时候表现速度吧,顺便别忘了帮大家背着水。

  6.是什么体力就先爬什么样的山,挑战新难度要循序渐进,建议出发之前正确评估自己的体力和户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进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盖。

  7.穿适合爬山的鞋,并且记住一般松软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对膝盖都相对友好,不过要注意防滑,还有走碎石路的时候一定要照顾走在你下面的人,不然就太孙子了。

  8.不要“锁关节”。

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的锁关节,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和脚踝扭伤。

  9.加强腿步肌肉的力量,发达的肌肉可以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

平时加强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如果有条件去健身会所的话最好,因为有教练指导,能避免错误姿势导致受伤,要是在锻炼的时候损伤真是太不值了。

女孩儿别用过大的重量,可以结合肌肉伸展,比如瑜伽或压腿,不用担心锻炼腿部力量大腿会变粗,以大众的强度锻炼,会加快脂肪代谢促进减脂,即使是想变粗都很难。

  10.最后一条,如果膝盖损伤已经比较严重,就不建议你再登山了,培养点别的爱好吧,比如游泳、划船、打CS、推魔兽、玩弹球、拍洋画儿。

 在山下边玩边等同伴吧,呵呵。

  膝盖的重要性我就甭说了,谁要是不知道就给自己膝盖一棍子,然后别说运动了,就连日常生活都很受影响。

我04年夏天和05年秋天伤过两次,非常痛苦,痛苦不止在于疼,更多的是在于受限制,不管干什么都要首先考虑到膝盖,而且很长时间好不了。

其实,有一些膝盖的问题,一旦出现,就终身不能恢复了。

  看看下面这种情况是不是在自己身上出现过:

在山间,一队人马衣着艳丽,气喘吁吁的往上爬,一看就是城市里不常运动的人群,速度那一个慢,这是上山。

下山呢,好家伙,可算逮到机会表现速度了,飙吧,一路冲下山,挺老高的石头咣咣往下跳,跳下来之后还环顾一下四周,生怕没人看见这种勇敢的生猛表现。

速度的确是挺快的,但其实膝盖早就承受不住,甚至已经受伤了。

  快速下山膝盖受到的冲击力约是自身体重的5-8倍,即便是一个不胖的人,从一座1000米的山峰一路冲下来,膝盖将遭受成千上万次半吨左右的打击,如果再负重,就和拿锤子猛砸自己膝盖基本是一样的,结果能好得了吗?

  十七、预防:

  加强大腿正面肌肉耐力和力量的锻炼,用处在什么地方?

很多损伤都是发生在体力不济的时候,当大腿劳累的时候,你走路时便会不自觉的锁关节,锁关节的意思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自己的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脚踝扭伤,以及腰肌劳损。

  一是走路的姿势,这是十分重要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

特别是下山的时候,有些人喜欢跑着下山,有些人喜欢跳来跳去,这些都是造成膝盖受伤的最直接原因。

正确的方法是,下山或走较陡的山路时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这样造成的冲击性会比站直跑和跳下去的姿势减少几倍或十几倍。

特别是负重时更应该注意这种行走姿势,要不然过不了多久你的膝盖就会向你提出抗议。

参加磨房很多的活动,我有时候会观察了一下别人的拉磨姿势。

今年3月7日踏青活动,在从大燕顶到大水坑时,我和PAN走在最前面,半小时就跑到了大水坑。

我看PAN的下山姿势就是下蹲着跑的,这样能把下山造成的冲击力减到更小,我当时问了PAN有没有试过膝盖痛,他说没有,可见行走的姿势对膝盖的保护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是正确对待科学的负重,过量的负重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主要的伤害是脚膝关节和腰等。

负重的标准在很多帖子上都说得很清楚,大至就是负重不要超过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一,路程较长的拉磨不要超过人体的四分之一。

具体情况要视个人的自身情况而定,不要用教条的形式去理解。

长时间的徒步拉磨负重要尽量减少,要作适当的休息,可以配用护膝和登山杖。

三是平时多做一些体能上的训练,特别是脚部的锻练,一定要循续渐进。

个人觉得太极拳的步法对膝盖的锻练有较好的效果,在行走时可以使步法更轻盈。

  四是为保护你的膝盖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去拉磨,尽量避免没必要的比猛斗快。

也没有必要去做猛驴,非要背得比别人的背包更重。

  十八、损伤发生后的恢复注意事项:

  有些人往往在膝关节损伤以后,放弃了体育运动,其实得不偿失。

运动医学专家研究发现,从长远的效果看,不锻炼的人肌肉萎缩和关节退化的速度更快,锻炼则能有效减缓萎缩和退化速度。

进行膝盖耐力锻炼的原则是,要在最大程度减小关节负荷的情况下,加强肌肉和骨质的锻炼。

  1、直腿抬高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

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让大腿上的肌肉收紧、绷直,与床成45度夹角,每次维持1秒钟,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复50次。

持续练习,对加强膝关节的抗负荷能力很有帮助。

  2、贴墙蹲起是另一种有效保护膝关节的方法。

背靠墙而立,脚后跟离墙1只脚的距离,在两膝盖间放置一只球(可以是篮球、足球),夹紧球,身体沿墙壁缓慢下蹲,直到膝盖与小腿成90度直角,默数三秒,再慢慢直起身体。

因为背部贴墙,支撑了一部分体重,膝盖受力相对比较少,因此较安全。

坚持每星期运动2至3次,每次重复15次。

  3、跳绳对膝盖的冲击力量只有跑步的1/7至1/2,而且只要你能掌握跳绳的技巧,用脚底的前端着地,就能降低对身体的冲击,这样膝部既得到了锻炼又保证了安全。

  4、坚持按摩或拍打膝部可加速膝部的血液循环,但力度要适当。

  不管任何季节,都要注意保护膝盖。

我每次出行都会带护膝。

很有用!

登山是一件对膝盖损伤最大的运动,尤其是负重登山。

一定要注意平时的腿部肌肉锻炼,经常做恢复性训练,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夜对膝盖的保护。

  登山是一件对膝盖损伤最大的运动,尤其是负重登山。

  还有几点建议给户外运动的爱好者。

  1、尽量减轻体重,体重是膝盖问题的主因。

你每超重一公斤,你的膝盖部位就得承受六倍的重量。

  2、尽量减轻背包的重量,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体重的1/4;

特殊情况也尽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3;

为了自己的膝盖,请舍弃不必要的FB物资吧。

  3、学会正确使用登山杖,尤其是下山的时候,登山杖能分担对膝盖的冲击,国外的登山杖一般都是成对出售的。

  4、用运动锻炼膝盖,将膝盖固定住的东西仅有肌肉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