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671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0享受热带风光

第十周

期中测试

第十一周

11大家庭里的成员

第十二周

12多彩的民族风情

第十三周

13各族人民大团结

第十四周

14天有不测风云

第十五周

15灾难之中的救护

第十六周

16生命只有一次

第十七周

17拒绝不良习惯

第十八周

18远离毒品,19快乐地生活

第十九周

期末复习及检测

第二十周

第一单元

好大一个家

课题:

1.祖国有多大2.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及行政区划。

知道中国是世界东方大国,为祖国辽阔的疆域而感到自豪。

2.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找到中国以及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

3.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都市风貌。

4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世界政区图地球仪中国政区图。

中国政区图拼图,北京市地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中国是世界东方大国。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新课:

活动一:

祖国在哪里

观察地球仪和世界政区图,找到中国的位置。

提出问题:

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东方大国?

活动二:

找一找与我们相邻的国家。

引导学生按顺序找,避免丢漏信息。

找完后,个别汇报,并填表。

活动三:

我们的祖国究竟有多大。

中国是世界东方大国,大在哪里?

从哪些方面能说明中国是世界大国?

先读书思考,在个别说说。

活动四:

认识祖国政区图。

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三人一组,一人说省份,一人说简称,一人说政府所在城市。

让学生明白陕西为什么简称秦,丰富历史知识。

全课小结(略)

第二课时

一.了解北京的有关知识:

 1北京为什么是祖国的心脏?

(政治文化交往中心)

2探究北京古城的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

提出问题:

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反映了哪些丰富的历史?

阅读13页14页内容,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

3展望和关注20XX年奥运会:

“新北京新奥运”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口号,北京以什么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探究行政区划及简称的作用。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认识行政区之多,感受祖国真大。

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北京商业繁荣,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

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街道两旁的广告牌和霓虹灯令人目不暇接,充分显现出历史与现代的双重魅力。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3.香港和澳门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历史演变;

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

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代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什么?

它们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十五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自读第十五页资料卡中的内容,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你对“港人治港”,“澳人治奥”,“一国两制”是怎样理解的?

二.引导学生追寻香港和澳门的历史。

1.为什么要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通过看图,了解“大三巴牌坊”,“妈祖阁,“盛世莲花”的意义。

2.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港澳的历史变革。

3.自学第十五页资料卡内容。

一.教师补充讲解历史变革。

二.回顾港澳回归。

让学生说说港澳回归的时间。

并说说港澳回归说明了什么。

1.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

2.拓展。

3.帮助学生了解区旗及区徽的构图及含义。

三.版主学生了解关于香港和澳门的美丽传说,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遗憾?

课题:

4.宝岛台湾

目标要求:

1.了解台湾的基本状况和特殊历史。

2.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

圣不可侵犯,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心念。

1.搜集台湾风光图片或旅游图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

一.引入新课:

台湾在哪里?

台湾什么样?

台湾有什么特别?

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

为什么会分离?

二.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台湾。

1.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台湾:

让学生知道台湾位于东南海面上,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南部是炎热的热带地区,北部是温带。

2.出示台湾地图。

阅读课本第19页地图。

了解台湾的地形特点:

西部是平原,东部和中部是山地。

三.美丽富饶的台湾岛。

1.美丽。

气候: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自然环境:

山高,林密,瀑多。

阅读教材第19页图片和资料,了解台湾的自然风光。

2.富饶。

阅读教材第19页图片和资料,介绍台湾的特产。

3.城市和海港。

阅读教材第20页介绍台北市和高雄港。

一.探究海峡两岸关系。

1.阅读教材第21页至23页图文。

2.各组交流汇报,补充。

台湾与大陆分离的原因。

海岸两岸关系:

血浓于水。

大陆对台政策:

努力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针对台独思想和言论破坏“三通”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单元

壮丽的山河

5.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理解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壮丽山河。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读图。

阅读教材第25页“中国河流分步图”,找到黄河和长江。

并说说自己找到的其它河流,并说说。

二、了解黄河。

1.让学生在第26页“黄河流域图”上找到黄河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并按流经的顺序说说。

2.阅读教材第26页至27页内容。

黄河流经的地方什么样?

“母亲河”给予了我们什么?

黄河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1.关注黄河。

(1)探究黄河泛滥的原因。

(2)现存问题:

“地上悬河”现象及危险。

黄河流域现象及影响。

解决办法:

南水北调。

三、全课小结(略)

一、了解长江。

阅读教材第29页的“长江流域图”。

找一找:

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按照长江流经的顺序找)。

说一说:

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说一说:

地图上的阴影部分就是长江流域。

小结: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的雪峰和冰川之间。

关注长江:

1、提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人预言,长江将会成为第二条黄河。

这是怎么回事呢?

2、探究长江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1)冰川退化。

(2)水土流失。

(3)水污染。

3、针对长江存在的问题,还有什么好办法?

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二、了解长江三峡工程: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长江三峡工程的资料,进行整理和交流,了解这项工程的现实意义。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黄河、长江的知识?

6.祖国名山知多少

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音像资料、诗文或其他信息。

2.准备主题汇报。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祖国有哪些名山?

二、新知探究:

1、说一说祖国名山谱。

自学教材第33页图文。

教师以一个名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

让学生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名山进行自然与人文的讲解。

2、发表会:

“热爱祖国山和水”

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小组合作,个别汇报,发表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一.名山之景:

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名山最令人赞叹的地方,汇编成“名山之最”。

二.课堂延伸:

家乡名山探访:

组织学生就家乡的名山进行探究。

家乡名山名在哪里?

家乡名山的历史、文化特点,家乡名山的现状,为家乡名山进行宣传策划。

三.全课小结:

还有哪些感想?

第三单元

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

7.走上黄土高坡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的。

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

1、黄土高原风光短片、图片等。

西部地区的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一下当地的气候、自然环境与人们

生产、生活情况。

一.播放歌曲:

《黄土高坡》。

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

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

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

2.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

黄土高原在我国什么地方?

黄土高原上有哪些地名是你曾经见过或去过的?

那就是黄土高原。

(联系实际,以增强感性认识。

3.小结:

“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黄土高原。

质疑: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自学“资料卡”,小组交流并个别汇报。

一、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提出问题:

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呢?

2、阅读教材第38页至40页图文。

3、说一说:

人们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1)生产方面:

修建梯田,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放牧。

(2)生活方面:

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服饰,小结。

二、水与黄土高原的生活。

让学生明白,黄土高原是干旱地区,教育学生应该节约用水。

三、全课小结。

8.登上世界屋脊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中国地形图、回顾《壮丽的山河》相关内容。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识图。

出示《中国地形图》,在中国地形土上找到青藏高原,观察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

让学生说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2、小结:

在我国的西南部有这样一块神奇的地方——青藏高原,主要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境内。

这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相当与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里不仅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地方,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世界屋脊”。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高原自然风光

这么高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阅读教材第41页至42页的山水风光图。

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高原气候。

一.阅读教材第43页或教师讲解。

1.气温低。

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下降6摄氏度,所以地高天寒是青藏高原典型的气候特点。

牦牛和青稞是适应高寒气候的特有物种。

2.空气稀薄,日照强。

说明:

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辐射强,日照时数多,所以,这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力最强的地方。

二.走进藏民的生活。

1、阅读教材第44页至45页图文。

2、说一说:

生产方面:

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

生活方面:

藏袍服饰特点、毡房、糌粑、礼节。

三.探究学习——藏民的独特风格。

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交流,了解藏民的风俗习惯。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9.走进东北黑土地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资源状况。

2、了解东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一、识图: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东北部。

告诉学生: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二、走进黑土地:

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提问:

这里为什么会有肥沃的黑土地?

师生共同探讨黑土地的形成。

三、穿越林海或走进原始森林: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质疑:

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林和小阔叶林,它与我国的其他森林有什么不同?

2、森林宝库:

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

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特产。

一.感受冬天:

1、阅读教材第50至51页或教师讲解。

2、如果你不是东北人,冬季要去东北,应该做哪些准备?

如果你是东北人,有朋友冬天来你家做客,向他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二.探究东北孩子的游戏: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东北孩子的游戏,进一步了解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我国冰上的运动历史:

东北是冰上运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有比较长的历史渊源。

四.珍惜物种的保护:

通过学习东北的物产,了解物种的基本生存状况,了解东北虎等珍惜物种面临的生存危机。

五.全课小结:

10.享受热带风光

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自然资源。

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政区图》。

活动一:

享受热带风光

1、阅读教材第53页、54页图文。

2、播放反映海南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短片。

描述热带雨林景观特点;

热带植物与东北的区别。

活动二:

识图

1、出示:

中国政区图。

找一找海南和云南西双版纳在哪里?

比较与东北的距离,北回归线以南还有哪些地区?

2、讲解:

热带的形成及范围。

活动一.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你发现热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

为什么是这样?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什么有关?

活动二.小组探究学习“祖国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区,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吧?

交流讨论,分学习小组,选出小组负责人,小组活动评价(自评、组员互评和其他小组评价相结合)。

第四单元各族人民一家亲

11.大家庭里的成员

1、了解我们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根据服饰初步认识部分民族特征,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3、渗透各民族人民应该互相尊重的思想。

教学活动及过程:

找一找、查一查

通过读《中国民族分布图》,分别了解我国民族分布情况。

比一比

教师说出民族,看哪个小组能又快又准地找到其在地图上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试着说出这个地区的名称,主要省份。

活动三:

扩展学习:

根据教材第59页的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表格,结合教材第58页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行查找资料等方式进行补充。

少数民族知多少

1、号召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

2、结合教材第60页的几个范例,辨认所属民族及主要聚居地。

认一认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1、搜集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

2、将搜集到的服饰图片制成卡片。

我是家乡小导游。

课前号召学生调查关于自己家乡或自己喜欢、向往的地方的少数民族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活动四:

扩展听唱民族歌曲。

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12.多彩的民族风情

1、通过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特点及丰富多彩节日的学习,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物。

2、了解各民族习俗、禁忌、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3、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各民族的大团结。

关于衣食住行的研究性学习。

活动形式:

分小组展开学习。

1、搜集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资料。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故事会。

1、搜集关于各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并向同学们讲一讲。

2、根据故事内容及宣讲者表现,评选出我班的故事大王。

一.:

图片展

将全班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根据不同的版式设计一期“民族风情图片展”,并派本班小导游进行宣讲。

二:

现代民族风情面面观。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传统民俗和现代各民族生活习惯、风土民情之间的变化,并探究其原因。

三:

我们这里有哪些民族特色食品。

在我们这里,可以吃到哪些民族特色食品?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3.各民族人民大团结

1、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感受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深厚情谊。

交流发表会。

搜集关于民族政策的资料。

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故事会

1.搜集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

一方面是汉族帮助少数民族的故事,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帮助汉族的故事。

2.开展故事回活动。

调查。

1、分小组调查自己家乡有没有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2、调查自己家乡的少数民族政策实施情况。

3、对照教材学习的内容谈感想。

新闻发布会。

1、注意收集近期大众传媒中关于民族事务的报道。

2、经过整理,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

我为民族团结干点啥。

1、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可以为民族团结做点啥。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指定可行性计划。

宣传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等等。

(略)

第五单元自然灾害与救助

14.天有不测风云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重大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尊重自然、对自然想象有所敬畏。

2、简单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通过探究,懂得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师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事先布置给小“播音员”,上课时,由他们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传递信息

查一查、访一访、填一填。

1、通过上网、资料的查找,了解书上没有提到的其他灾害,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增长见识。

2、访问经历过灾难的人们,进一步了解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3、填写第78页的表格,根据实际情况扩充表格。

了解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灾害:

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

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带来了哪些损失,当时的人们是怎样面对灾害的。

了解一些自救办法。

提建议

你认为人类怎样做,才能避免“人为灾害的发生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呢”

可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设立“点子公司”,公司成员提出合理化建议,由一人记录。

全课小结(略)

第十五周:

15.灾难之中的救护

1、懂得虽然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适的自救自护措施,回减少或避免一些伤害的道理。

2、在灾害面前,了解国家救助、国家援助、以及公益援助,让学生感受爱心及互助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听故事

用录音播放唐山地震逃生和江珊的两个小故事。

听完故事后,引导学生总结自然灾害中自救需要的诸多因素:

求生的信念、完请的毅力、科学的避灾方法、镇定的心态、理智的分析当时的情况,利用平时丰富的自救自护知识和训练带来生的希望。

讨论台

1、引言:

让我们一起来讨论,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自救措施?

2、学生分组讨论,可参考课前所查资料,讨论以下几种情况怎样自救自护:

遇到大雾()

被困在废墟中()

遇到大风()

遇到泥石流()

遇到雷电()

遇到大雪()

3、学生汇报。

救灾报告会

对在一次灾情中的社会各界的援助作一总结汇报。

包括:

国际援助、国家援助、公益援助。

献爱心

(1)根据当时社会的灾害情况作为导入。

(2)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捐助活动:

捐款、捐物、写慰问信、看望受灾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3)写慰问信活动

学写慰问信,体会人道主义精神,感受人间真情。

16.生命只有一次

1、通过探究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生命的可爱,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3、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

我眼中的生命

1、“生命属于我自己吗?

”找一些妈妈怀孕是时的照片,问问妈妈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都有哪些感受和期盼。

2、通过与爸爸妈妈交流,在他们的眼里寻找自己的可爱之处。

3、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寻找生命的价值

1、阅读“有生命就有希望”和“一块石头的价值”两个小故事。

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

2.发表自己对生命认识的看法。

3、填写“我对生命认识的卡片”。

我的成长照片

学生收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谈感想:

我的生命属于谁?

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

把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进行归类(生病、长牙、会叫爸爸妈妈、第一次笑、会背儿歌、上学了、取得好成绩。

)个别汇报。

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组织学生讨论:

生命只有一次,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17.拒绝不良习惯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2、知道不良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危害性。

3、懂得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小座谈会——“不良习惯危害大”

1、教师导入:

拒绝不良习惯是珍爱生命的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