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89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docx

计算机维护维修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维修

【综合实践项目1】主板故障的维修

主板是负责连接电脑配件的桥梁,其工作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电脑能否正常运行,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影响到电脑的正常使用。

由于它所集成的部件和电路多而复杂,因此产生故障的原因也相对较多,故障现象比较复杂,也比较分散。

【情境描述】:

【企业名称】:

方正电脑株洲维修公司

【维修场所】:

方正电脑株洲维修公司技术服务中心

【维修人员】:

于明全、陈林、张安平等

【故障现象】:

主板故障通常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不能正常显示或死机等能直接判断的现象。

主板常见的故障现象如下表所示。

主板常见的故障现象

故障现象

故障表现

故障分析

“不触发”故障

电脑不能正常启动

一般是由ATX电源或主板的触发电路故障引起的

“黑屏”故障

显示器无法显示

一般是由主板、CPU、内存或显示器等故障引起的

“死机”故障

经常性“死机”或“蓝屏”

硬件原因或软件原因都可能引起此故障

不能“自检”故障

无法引导操作系统

一般是由系统文件或硬盘故障引起的,可以通过重装系统或更换硬盘解决

【维修实战】:

【任务1-1】分析主板常见的故障类型

由于主板故障的类型较多,因而在遇到故障时应该首先判断它属于哪类故障,以缩小排除范围,提高排除的效率。

1.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故障

这里的“稳定”是指故障现象表现的可持续性。

(1)稳定性故障

指主板中某个元器件功能失效、电路短路或短路导致某种故障能够持续、重复地出现。

这种故障可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一般的排除方法为更换元器件或者送修。

(2)不稳定性故障

指主板中某些板卡由于接触不良、元器件性能变差。

芯片逻辑功能处于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的临界状态而导致的故障。

这种故障现象变化不定,因此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比较困难,通常可用插拔法排除故障。

2.局部性和全局性故障

这里的“局部”和“全局”只是针对主板自身。

(1)局部性故障

指主板中的某个部件由于灰尘过多,元件质量低劣或接口损坏等原因,引起某些功能运行不正常,但其不会影响主板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

如某个PCI插槽被损坏,更换一个插槽使用即可。

出现这种故障一般应送到维修处维修。

(2)全局性故障

指主板中的重要控制芯片(如南北桥芯片)出现问题,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甚至丧失全部功能。

其排除方法一般都是送修,有时甚至需要更换主板。

3.独立性和相关性故障

这里的“独立”是指电脑部件的功能单一。

(1)独立性故障

是指损坏的电脑之具有单一的功能,变现位某一个异常或故障现象。

排除该故障一般都需要更换该故障。

(2)相关性故障

是指损坏的电脑部件具有很多功能,变现位多方面的功能不正常,二实际上是控制这些功能的共同部件出现了故障。

这时也需要更换部件。

4.致命性和非致命性故障

这里的“致命”是指是否岛主电脑无法开机。

(1)致命性故障

指故障导致电脑根本无法开机的情况。

排除这种故障的方法就是采用最小系统法,一步一步的找出产生故障的部件。

(2)非致命性故障

指电脑能过正常或非正常的启动,但是会有故障指示。

排除这种故障只需要根据提示即可找出故障原因。

5.电源、总线和元件故障

这3种故障的直接结果是主板部分功能失效,或者根本无法工作。

(1)电源故障

指电源引起的主板故障。

排除这种故障的方法就是更换一个新的电源。

(2)总线故障

指因为总线原因引起的主板故障,包括总线控制权故障和总线本身的故障。

出现这种故障也只能送到装也维修点维修。

(3)元件故障

指由主板元件引起的主板故障,如电容、电阻和集成电路芯片的引起的故障就属于元件故障。

对于普通电脑用户,因为不具备专业维修知识或专门维修的维修工具,所以排除这种故障也只能送到专业维修点去。

【任务1-2】探析引起主板故障的原因

(1)人为原因引起的故障

人为故障指的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的主板故障,例如,安装设备时放错位置或乱用东西碰触到主板,带电插拔各种板卡,已经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这些都会引起主板故障。

(2)工作环境引起的故障

因环境原因而引发的故障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指在不可抗拒的情况下,如雷击供电不稳定所引发的故障。

另一种情况引发的原因较多,如下所示。

①温度引发的主板芯片被击穿。

②湿度引发的主板芯片被击穿。

③静电引发的主板芯片被击穿。

④主板上的灰尘过多导致电路短路。

⑤电源损坏或电网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损坏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

(3)元器件质量问题引起的故障

引发主板故障的原因除了人为与环境以外,最主要的还是主板自身出现问题所导致的。

例如,主板上的元器件的质量差或者芯片上的引脚损坏,芯片和其他元器件质量不良导致供电电路、开机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及接口电路等,都可能导致主板部分功能丧失、系统无法正常启动或者自检过程中报错等现象。

造成主板故障常见的原因主要有:

①主板驱动程序存在Bug

②主板元器件接触不良

③主板元器件短路或损坏

④主板电池没电

⑤主板兼容性较差

⑥主板芯片组过热

⑦主板BIOS损坏

【任务1-3】熟悉主板故障的维修流程

主板是电脑硬件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硬件设备,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但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流程,那么成功维修主板也并非难事。

主板故障的维修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任务1-4】明确主板故障的维修原则

引发主板故障的原因众多,在维修主板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顺序。

具体解决故障原则如下所示。

1.心明手熟

“心明手熟”要求维修人员必须对主板的构造及其系统工作的原理,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根据所看到的故障现象大致判断出故障发生的部位或者原因,在实际操作中规范且熟练。

这个原则通常适用于专业的维修人员。

2.先主后次

先主后次的原则顾名思义指的是先解决主要问题再解决次要问题。

这是因为在检查故障现象时,有时可能会遇到一台故障机出现了好几种故障现象,例如在主机的启动过程中无显示,但机器也在启动,同时启动完后,有死机的现象等。

此时,首先判断导致故障发生原因的主次,维修时要先解决主要故障,再维修次要故障。

这样做的原因是,有时解决了主要故障后,次要故障已不再需要维修了。

3.先软件后硬件

先软件后硬件指的是在主板出现故障后,用户应遵循先检查软件再检查硬件的顺序。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软件故障的发生率通常要高于硬件故障,而且修复软件的操作要比维修硬件简单的多。

在检测时,如果还有条件使用检测程序,就使用检测程序先进行检测,确定软件正常时,再从硬件方面检查。

4.先分析后维修

在维修主板之前要先分析电脑故障现象,不可盲目进行维修,这样做可以提高维修的准确性和速度。

【任务1-5】掌握主板故障的基本方法

引起主板出现故障的原因很多,与之相对应的维修方法也较多。

1.询问法

询问法是维修主板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是经常用到的方法。

当拿到一块用户送修的主板时,首先要仔细询问用户主板出现故障前的一些征兆和情况。

例如以下几种情况:

(1)主板的工作状态。

(2)主板的工作环境。

(3)故障发生是的现象。

根据以上所询问的情况,从而推断主板发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

2.观察法

观察法主要是通过眼睛观察主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异象。

例如以下几种状况:

(1)电容是否有鼓包、漏液或严重的损坏。

(2)芯片及电子元器件是否被烧焦。

(3)电容、电阻阵脚焊接是够正常。

(4)PCB有无断线。

(5)插槽是否有明显损坏。

这些基本的观察只是对故障的初步判断,之后还要进一步测量,这样才能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与真正的原因。

【提示】

观察法是维修过程中最主要的方法,贯穿于整个维修过程中,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的是,焊接过的地方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或元件用错现象。

3.触摸法

触摸发是继观察法后使用的。

它主要是通过用手来触摸主板从而确定故障发生的部位。

用观察法观察主板没有异常后,接上电源,切记此时不要马上开机,过一段时间触摸南桥和I/O芯片是否发热,如果发热可能是芯片损坏或者待机元件损坏。

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南桥和I/O芯片是不应该发热的。

开机后,再用手触摸集成芯片,场效应管等元器件的温度来进一步判断出故障的部位。

【提示】

在使用触摸法之前,应该先确认电源第9针脚+5VSB待机电路是否短路,以免通电后损坏主板。

4.替换法

替换法是一种通过使用正常的部件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小时的【维修方法】。

替换法适用于维修主板的各种故障。

替换是否正确,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维修者的分析技能和维修经验,因此替换法的思路课以归纳为下面3钟。

(1)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地替换。

(2)根据经验,对故障率搞的部件先行替换。

(3)根据由简到繁的顺序进行替换。

替换法对维修者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替换法不适宜初学者使用。

具体替换难易顺序如下图所示。

5.数码卡法

检查不能点亮显示器的主板时,要把主板诊断卡插在PCI插槽或者ISA插槽中。

主板诊断卡现实的代码直接反应了BIOS自检过程,因此根据主板诊断卡显示的代码就可以确定故障范围。

因为BIOS不同,所以故障代码也不一样,各种BIOS故障见附录。

常见代码如下表所示。

常见数码卡法的说明

代码

说明

C1、C3

表示内存插槽(内存条)、内存控制部分故障、主要检查内存供电、北桥、内存槽和时钟故障等

FF、00

表示CPU不工作或工作条件不满足,主板有严重故障

31

表示可以点亮显示器了,若黑屏,插PCI上的AD线可能存在开路或短路

3D、42、4E

能点亮显示器,但非关键性股指那个,需要按F1键电脑才可以工作

6.比较法

不同的主板设计也不相同,它们到的信号电压值、元件引脚的对地阻值也不相同。

找一块相同信号的正常主板,与故障主板对比测量相同的电压、阻值或频率即可找到故障,比较法也是非常简单的一种方法。

适宜于各种层次的用户使用。

7.挤压法

挤压法的使用是有针对性的。

它多用于排除主板各大芯片和BGA封装的元件空焊的情况。

如果电脑不能够开机,可以用适当的力度挤压南桥,同时还要通电测试,由于主板开机电路受南桥芯片控制,因此如果此时可以开机,表明南桥存在空焊情况。

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出现空焊现象,一般都是通过加热的方法进行解决的。

对那些空焊严重的主板需要重新进行BGA焊接。

挤压法在实际运用中是有局限性的,对一些空焊严重的主板有事无法进行判断。

8.升降温法

升降温法指的是维修某个元器件的热稳定性差引起故障的情况使用的一种方法。

当被怀疑的元器件温度上升的可疑,而且还可以用手感触到的时候,就要使用降温法强迫降温,如果此时即温度下降后,故障减轻或者消失,可以确定该元件热失效,或者热稳定性不良。

迫使元件降温常采用的方法是用酒精药棉贴在该元件上。

事实上,升温/降温法采用的是故障促发原理,一制造故障出现的条件来促使故障频繁出现,以观察和判断故障所在的位置。

9.最小系统法

所谓最小系统法指的是当确定电脑硬件有故障时,为了能准去判断故障位置,应尽量采用最少的硬件来使电脑开机,点亮显示屏。

最小系统发分为硬件最下系统法和软件最小系统法。

(1)硬件最小系统法

硬件最小系统法使用的硬件有以下几种:

①电源

②主板

③CPU

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信号导线的链接,只有电源到主板的电源链接。

所以这种故障解决方法是通过声音来判断这一核心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2)软件最小系统

在对软件故障进行检查是,先关闭所有不必要的程序,禁止运行所有不必要的后台进程,检测后,如果没有发现故障,再逐一启用相关程序,分别进行检查。

10.波形法

波形法是最准确的测量方法,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使用时需要其他辅助工具,如示波器,并且有些部位要求比较高,使用也比较麻烦。

主板各芯片波形关键测试点如下:

(1)BIOS的CS、OE是否有跳变。

(2)各种芯片、插槽的RESET复位波形是否正常。

(3)各种芯片、插槽的CLK时钟频率是否正常。

(4)各种芯片、插槽的CLK幅度是否正常。

OSC基本时钟电路,一张空板通电后就会有波形,直接送到ISA的B30脚,可以测量B30脚是否有矩形波,如果没有基本时钟信号,就检查振荡条件是否满足。

下图所示为基本时钟波形。

CS表示CPU是否选中BIOS,OE表示BIOS是否输出。

11.软件诊断法

软件诊断法指的是通过软件发送数据、命令,并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状态来识别故障路径。

想要简化故障诊断卡故障,可以使用以下程序辅助硬件维修。

(1)专用维修诊断卡

(2)随机诊断程序

(3)各种技术参数

(4)自编专用诊断程序

【提示】

编写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并且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以及能够显示和记录出错情况。

12.干扰法

干扰法指的是将电脑置于强大的电磁干扰之中,使原来比较轻微、无规律的同步不良故障在恶劣的环境中转化为比较严重且有规律的故障。

采用干扰法通常要选择交流220V市电作为电源。

功率在20W之上。

干扰法的动力源为带电刷电动机的工具或用具。

常见的如下所示。

(1)电钻

(2)电吹风

13.清洁法

有一些主板故障,基本上是由记起内的灰尘较多引起的,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故障主板是否有较多的灰尘。

同时要观察引脚有无虚焊或者吵死的现象。

在主板清洁的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是主板清洁器。

【任务1-6】熟悉主板故障的维修思路和处理顺序

在维修主板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思路。

(1)问、听、看

一问:

先问明主板发生故障前后的情况,如是否在扩充内存时损坏,其对判断故障非常重要。

二听:

获得故障信息的基本来源是PC喇叭。

如果CPU能开始工作,有些主板即使不安装内存,PC喇叭也会给出提示信息。

对这种主板,如果CPU未能工作,主要应检查主机和CPU的供电电源。

三看:

不要放过每一个可疑的细节,如密布细线上的焊锡和氧化物。

借助放大镜等工具可帮助找出肉眼无法看清的故障点。

(2)清除灰尘

很多故障是灰尘引起的,灰尘腐蚀主板,造成接触不良;清除灰尘时可以用油漆刷、油画笔、皮老虎、电吹风等工具。

(3)清理接口

用无水酒精清洗、橡皮擦除电脑板卡及金手指上的氧化物是一种好方法,如使用砂纸,会对联机上的漆膜、镀金或其他镀层带来伤害。

(4)用最小系统法检修

在电脑中只安装主板、CPU、内存、显卡、电源、显示器等使电脑能开机启动的最小系统,可以判断黑屏故障是不是由主板引起的。

当主板出现故障后,不可以盲目地对主板进行维修,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处理顺序。

首先需要观察并检测可能出现故障的元件,在确定故障发生的位置及其元件后再进行维修,这样才能够保证主板维修的正确性。

(1)观察主板

观察主板即用肉眼对出现故障的主板进行观察,这样能够找到一些明显的故障问题,如下图所示。

(2)检查损坏的主板

当主板出现故障时,应该重点检查一些关键测试点,此处所讲的关键测试点指的是主板上容易损坏的或者出现故障的元件。

检查关键测试点可以有力且快速地找到故障点,便于维修。

检查损坏主板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01检查芯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是否有信号,即查看波形。

步骤02如果信号显示只有入而没有出,接着检查时钟控制信号是否存在。

步骤03如果时钟控制信号存在,说明可能是此芯片损坏。

步骤04如果没有时钟信号,继续向上一级追查。

步骤05找到损坏的芯片后,进行检修或者更换。

步骤06开机观察是否好转,如果故障消失,说明是该芯片损坏。

步骤07开机后如果故障仍然存在,用切线、借跳线法测量线路,检测是芯片问题还是主板面走线问题。

步骤08还可以从其他芯片上借用信号焊接到波形不对的芯片上看故障是否消失,从而判断芯片的好坏。

步骤09如果故障还是不能解决,用对照法找一块相同规格的主板,对照测量相应的芯片或者线路,进而确认芯片的好坏。

常见主板维修步骤如下。

步骤01通过电脑故障检测方法,例如用观察法来检测主板时候有烧毁或损坏等现象。

步骤02通过静态测量法测试主板的主要元件的散热、电压输入和输出状况,从而把故障缩小到主板的某一个范围内或电路中。

步骤03通过测量工具,例如万用表来测试可疑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状况,从而确定故障位置所在。

步骤04通过故障原因进元器件的维修或替换了。

【任务1-7】掌握主板故障的分类处理方法

1.主板整体故障的处理方法

当主板出现故障后,如果不知道具体的故障原因,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检测及维修。

(1)用电阻测量法:

测量电源接口的5V、12V、3.3V等对地电阻,检测是否对地短路。

如果对地短路,检查出现短路的引脚的供电线路,并排除故障。

(2)如果没有对地短路,接上电源,并插上主板测试卡,在无CPU的情况下,按电源开关键通电,检查ATX电源是否工作(看主板测试卡的电源灯是否亮,ATX电源风扇是否转动等),如果ATX电源没有工作,在ATX电源正常的情况下,说明主板的开机电路有故障,维修主板开机电路。

(3)如果按电源开关键后ATX电源能工作,接着测试CPU主供电和核心电压。

若CPU主供电低于2.0V,接着目测主板上电容有没有鼓包、漏液。

如果正常,接着安装CPU并通电,观察主板测试卡的代码是否能检测到C或D3。

若能,表示CPU已经工作。

(4)如果主板测试卡的代码不能检测到C或D3,表示CPU没有工作。

接着把CPU取下,加上假负载,根据CPU供电测试点,测试各项供电是否正常(如:

核心电压1.5V、2.5V和PG信号的2.5V等)。

如供电不正常,检测CPU的供电电路故障。

(5)如果CPU的供电正常,接着根据CPU的时钟测试点,检测时钟信号是否正常(时钟输出一般为1.1~1.9V),如果时钟信号不正常,检测时钟电路故障。

(6)如果CPU的时钟信号正常,观察主板测试卡上的RESET灯是否正常(正常时为开机瞬间,RESET灯闪一下,然后熄灭,表示主板复位正常。

RESET灯常亮或者不亮均为无复位)。

如果复位信号不正常,检测主板的复位电路故障。

(7)如果复位信号不正常,接着测量BIOS的CS片选信号引脚的电压是否为低电平,BIOS的CE信号引脚的电压是否为低电平(此信号表示BIOS把数据放在系统总线上)。

如果不是低电平,检测BIOS芯片的好坏。

(8)若经过以上步骤后还不能工作,接着目测主板是否有断线等故障、CPU插座是否有接触不良故障。

如果没有,重新刷新BIOS程序。

(9)重新刷新BIOS程序后,若还不正常,接着检查I/O、南桥、北桥芯片的故障,并更换故障元器件。

2.主板不通电故障的处理方法

主板不通电故障是指按下主板电源开关键后,主板没有反应、CPU风扇不转、主板没有通电。

这是主板开机电路中常见的故障。

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主板开机电路故障,二是主板CPU供电电路或时钟电路或复位电路故障。

解决主板不通电故障时首先应排除CPU供电电路故障、时钟电路故障和复位电路故障,然后检查开机电路故障。

主板不通电故障的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1)目测主板中有没有明显损坏的元器件(如烧黑、爆裂等)。

如果有,更换损坏的元器件,然后再测试。

如果没有,接着将主板插上电源,然后用镊子插入电源插座中的第16针和第18针(24针插座)。

将主板强行开机。

(2)如果不能开机,则是CPU供电电路或时钟电路或复位电路有故障。

检查这几个电路的故障。

如果可以开机,则是开机电路的故障,接着检查开机电路。

(3)将万用表的量程调到电压挡的20量程,然后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地,红表笔接电池的正极,测量电池是否有电(正常为2.6~3.3V)。

3.主板无供电故障维修方法

主板无供电故障是指主板开机后,CPU风扇转一下又停,或主板CPU不工作,用主板测试卡测试,主板测试卡的代码只能显示到C或D3或OO或FF等。

这种故障通常是CPU供电电压不正常引起的。

CPU供电电压不正常,一般是由CPU供电电路故障所致。

而CPU供电电路故障通常是由电源管理芯片损坏、场效应管损坏、滤波电容损坏、限流电阻损坏等造成的。

当CPU供电电路出现故障时,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解决。

(1)检测CPU供电电路供电端连接的12V电源插座或5V电源插座的对地阻值是否为0。

如果为0,则说明CPU供电电路中的供电端场效应管(以下简称“上管”)有被击穿的。

接着将上管拆下,然后测量,并将损坏的场效应管更换即可。

(2)如果12V电源插座或5V电源插座的对地阻值不为0,接着检测CPU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场效应管电压是否正常(一般为0.8~2V,根据CPU型号而定)。

(3)如果供电电压不正常,接着检测CPU供电电路中输出端场效应管(以下简称“下管”)的对地阻值是否正常(正常为300~600Ω,最小不能小于100Ω)。

如果不正常,则测量反向电阻值,如果阻值很小或为0,则电路中有短路的元器件,检查并更换短路元器件。

(4)将下管全部插下,然后测量,找到损坏的场效应管将其更换即可。

如果场效应管正常,则可能是下管的D极连接的低通滤波系统有问题,检测低通滤波系统中损坏的电感和电容等元器件更换即可。

(5)如果下管对地阻值正常,接着检测上管的G极电压是否正常,以判断是电源管理芯片损坏还是场效应管损坏。

(6)如果有电压,说明电源管理芯片向场效应管的G极输出了控制信号,故障应该是由场效应管本身损坏造成的(一般是场效应管的性能下降引起的),更换损坏的场效应管即可。

(7)如果上管的G极无电压,接着检测从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UGATE引脚和TGATE引脚)是否有电压。

如果有电压,则是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到上管的G极之间的线路故障或场效应管品质下降不能使用。

首先检测G极到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的线路故障,如果正常,则更换场效应管。

(8)如果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无电压,接着检查电源管理芯片的供电引脚电压是否正常(5V或12V)。

如果不正常,检查电源管理芯片到电源插座的线路中的元器件故障。

(9)如果电源管理芯片的供电正常,接着检查PGOOD引脚的电压是否正常(5V)。

如果不正常,检查电源插座的第8脚到电源管理芯片的PGOOD引脚之间的线路中的元器件,并更换损坏的元器件。

(10)如果PGOOD引脚的电压正常,接着检查CPU插座到电源管理芯片的VID0~VID4引脚间的线路是否正常。

如果不正常,检测并更换线路中损坏的元器件;如果正常,则是电源管理芯片损坏,更换该芯片即可。

4.主板键盘、鼠标借口故障的处理方法

电脑键盘、鼠标出现不能使用的故障时,一般是由于键盘、鼠标损坏或接反,键盘、鼠标接口接触不良,键盘、鼠标接口电路供电问题或信号线不同,南桥、I/O芯片损坏等故障导致的。

具体的解决方法如下。

(1)确定电脑中的键盘、鼠标是否正常。

具体检测方法可以使用替换法进行检测,即将电脑中的键盘、鼠标接到另一台正常的电脑中,看是否正常。

如果不正常,说明是键盘、鼠标的问题,更换坏的键盘或鼠标,故障即可解决。

(2)如果键盘、鼠标正常,说明不是键盘、鼠标的问题,接下来拿好的键盘、鼠标接到故障电脑中检测键盘、鼠标是否能使用。

如果能使用,说明是键盘、鼠标不兼容;如果不能使用,则可能是主板的键盘、鼠标接口接触不良,仔细检查接口是否有虚焊等故障。

(3)如果不是键盘、鼠标故障或接触不良故障,则是主板键盘、鼠标接口电路故障。

测量键盘、鼠标接口供电引脚的对地阻值,看是否为180~380Ω,如果不是,则是供电线路中的跳线帽没有插好或跳线连接的保险电阻或电感损坏造成的,更换损坏的元器件即可。

(4)如果跳线对地阻值为180~380Ω,说明键盘、鼠标接口电路供电部分正常,接着检测电路中数据线和时钟线的对地阻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