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96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5 大小:2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5页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5页
亲,该文档总共3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3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docx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上)

[南北朝]颜之推

前言

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必有它赖以立国的优良传统;一个世代昌隆的门

第,也必有它赖以持家的宝训。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圣贤相继,

德慧相承,教人忠诚老实、尊老爱幼、说话谨慎、行为端正的典籍浩如烟海。

在这些典籍中,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为历代所推崇,是一部影响比较深

远的作品。

颜之推(公元513—?

),单字介,北朝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早传

家学,12岁时,适遇湘东王自讲庄、老之学。

之推便预为门徒。

只因淡玄说

虚,并非所学?

仍然学习《周礼》、《左传》等,博览群书。

初仕梁,为湘

东王参军。

后入北齐,任中书舍人,因之推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应对闲

明,又善长于文学,为尚书左仆射祖所赏识,官至黄门侍郎。

齐亡入周,为

御史上士。

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深为礼重,不久因病终。

《颜氏家训》计7卷20篇,从居家教子起,逐渐向外扩展,不仅建立了

他的家庭伦理观,而且就个人修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也做了具体说明,

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我们这次整理选译,侧重于其中所述的人人应遵守的先

圣先贤之道。

对于书中涉及的对当时南北习俗、好尚的解析,朝仪装度的差

异,以及流行俗语的使用等,做了适当删节。

特别是“书证”“音辞”两篇,

基本上是“考据之学”,删掉了部分段落,在此予以说明。

编者

1995年3月

序致篇

一、整齐门风提撕子孙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③备矣。

魏、

晋已来,所著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敩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⑥子孙。

夫同言

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

傅婢⑦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⑧,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

吾望此书

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⑨耳。

【译文】

古代圣贤们的著述,主要是教人行忠孝,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

身扬名等道理,也说得很周全。

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道理

重复,内容雷同,前后照搬,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

现在我

又来写这一类书,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不过是作为整顿自家门风、

警醒后辈儿孙罢了。

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就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

近的人;同样一个吩咐,有的人就照办,是因为作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

人。

要杜绝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还不如婢女的转挥命令;要制止

兄弟间的内讧,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

我希望这

本书能被你们信服,不过是希望它能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

用而已。

【注释】

①诚孝:

即忠孝。

②检迹:

行为自持,不放纵之意。

③已:

通“以”。

④诸子:

本指先秦诸子。

这里指魏晋以来的人阐述儒家学说的著述。

⑤模(xiāo效):

模拟、仿效。

⑥提撕:

扯拉、提引。

⑦傅婢:

即侍婢。

⑧斗阋:

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⑨寡妻:

正妻。

【评语】

古往今来,道德伦理、家训格言一类的书连篇累牍,让人目不暇接,何

以此书得以流传,至今仍有影响呢?

恐怕在于作者重在实用。

理不在多,而

在其效用。

家教问题古今说者、论者不计其数,恐怕没有谁会以为只几行字、

几本书的夸夸其谈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家风。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

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首先应是一个令人敬重的人。

其身正,则不令自行,

其身不正,有令则不行,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之。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

尊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仁爱威严导示深切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

昔在龆龀①,便蒙诱诲;每从两兄②,晓夕温情

③,规行矩步④,安辞定色,锵锵翼翼⑤,若朝严君⑥焉。

赐以优言,问所

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年始九岁,便丁荼蓼⑦,家涂⑧离散,百口⑨

索然。

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

虽读《礼》、《传》,

微爱属文⑩,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年十八九,少(11)

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

情竟,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

追思平昔之指(12),铭

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

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13)耳。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一向是严整缜密的。

还在小的时候,我就时时得到指

导教诲;学着我两位兄长的样儿,早晚侍奉双亲,一举一动都照规矩办事,

神色安详,言语平和,走路小心恭敬,就同在给父母大人请安时一样。

长辈

常传授我佳言锦句,关心我的喜好,勉励我扬长避短,没有一样不是恳切深

厚的,我刚满9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道中衰,人丁冷落。

慈爱的兄长来

尽抚育之责,其困苦辛劳达到极点;但他仁爱而无威严,对我的督导就不够

严厉。

我虽然读了《周礼》、《左传》,也有点喜欢作文,但与一般平庸之

人相交而受其熏染,放纵私欲,信口开河,又不注重着容貌的整洁。

到十八

九岁时,渐渐懂得要磨炼品性了,但习惯成自然,最终还是难以彻底改掉不

良习惯。

20岁以后,大的过失很少犯了,常常是在信口开河时,心里就警觉

起来而加以控制,理智与感情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夜晚觉察到白天的错误,

今日迫悔昨日的过失,自己意识到小时候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因此才到这种

地步。

追想平素所立的志向,真是铭心刻骨,决不仅仅是把古书上的告诫听

一遍看一遍,所以,我留下这20篇《家训》,以此作为你辈的后车(13)之鉴。

【注释】

①龆龀:

(tiáo,chèn)儿童换齿之时,指童年时代。

②两兄:

指之仪、之善二人。

③晓夕温情:

依照礼节侍奉父母。

④规行矩步:

比喻举动合乎法度。

⑤锵锵翼翼:

行走时恭敬有礼。

⑥严君:

父母,多指父亲。

⑦荼蓼:

处境艰苦,这里喻指丧父。

⑧家涂:

家道。

⑨百口:

全家。

索然:

萧索,冷落。

⑩属文:

写文章。

(11)少:

同“稍”。

砥励:

磨炼。

(12)指:

通“旨”,意旨,意向。

(13)后车:

后继之车。

【评语】

为人父母者,谁不爱自己的子女,但单纯的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母鸡也

会做的事。

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在于,父母对子女往往溺爱有加,而严厉不

足。

俗语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使子女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务

必从小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方成正果。

教子篇

三、教儿婴孩一以贯之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①之人,不教不知也。

古者,圣王

有胎教之法: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

节之。

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②。

生子咳③,师保④固明,孝仁礼义,导习

之矣。

凡庶⑤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

为,使止则止。

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

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⑥,恣其所欲,宜诫翻奖,

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

仇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

孔子云: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

然”是也。

俗谚曰: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诚哉斯语!

【译文】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可成材;智力迟钝的人,虽然教育也没有用

处,智力中等的人,不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

古时候,圣王有所谓胎教的方

法:

王后怀太子到三个月时,就要住到专门的房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

的不听,音乐、饮食,都照礼节制。

这种胎教的方法,都写在玉版上.藏在金

柜里。

太子两三岁时,师保就确定好了,开始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的教

育训练。

普通人纵然不能如此,也应当在孩子知道辨认大人的脸色,明白大

人的喜怒时,开始加以教诲,叫他去做他就去做,叫他不做他就不做。

这样,

等他长大时,就可不必打竹板处罚了。

当父母的平时威严而且慈爱,子女就

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

我看这人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只是溺爱子女

的,往往不能这样:

他们对子女的吃喝玩乐,任意放纵,本应告诫的,反而

奖励,本应呵责,反而面露笑容,等到子女懂事,还以为按道理本当如此。

骄横傲慢的习气已经养成了,才去制止它,就是把子女鞭抽棍打死也树立不

起威信,火气一天天增加,招致子女的怨恨,等到子女长大成人,终究是道

德败坏。

孔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就是这个道理。

俗话又说:

“教媳妇趁新到,教儿子要赶早。

”这话一点不假啊!

【注释】

①中庸之人:

智力中常的人。

②金匮:

金属制作的书柜。

③咳:

孩提。

④师保:

古代担任教导皇室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⑤凡庶:

普通人。

⑥运为:

行为。

【评语】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使子女养成良好的习惯,若要养成良好的习

惯,则必须从小抓起。

小孩好比一团泥巴,可按父母心愿塑成各种形状。

果从小娇惯放纵,长大后必然不明事理,积习难改。

须知:

“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

四、功随严出祸从溺来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①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

楚②挞惨其肌肤耳。

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③救之哉?

又宜思勤

督训者,可愿④苛虐于骨肉乎?

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⑤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

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

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

父所宠,失于教义:

一言之是,遍于行路⑥,终年誉之;一行之非,⑦藏文

饰,冀其自改。

年登婚宦⑧,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译文】

一般人不教育子女,并不是想让子女去犯罪,只是不愿看到子女受责骂

而脸色沮丧,不忍子女被荆条抽打皮肉受苦罢了。

这应该用治病来打比方,

子女生了病,父母哪里能不用汤药针艾去救治他们呢?

也应该想一想那些勤

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他们难道愿意虐侍自已的亲骨肉吗?

确实是不得已

啊。

大司马王憎辩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辩在城时,是

三千士卒的统领,年纪也过四十了,但稍微不称意,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

因此,王僧辩才能成就功业。

梁元爷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

小被父亲宠爱,疏于管教;他若一句话说得漂亮,当爹的巴不得过往行人都

晓得,一年到头都挂在嘴上;他若一件事有闪失,当爹的为他百般遮掩粉饰,

希望他悄悄改掉。

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习气一天赛过一天,终究因为

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掉后,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

【注释】

①重:

难的意思。

②楚:

荆条,古时用作刑杖。

这里是用刑杖打人的意思。

③艾:

艾叶,中医以艾时熏灼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

④可愿:

岂愿。

⑤城:

也称口,为水入长江处。

⑥行路:

路人。

⑦:

通掩。

⑧婚宦:

结婚和做官,这里指成年。

【评语】

为人父母者,放纵自己的孩子,大约皆出自“爱心”,过于严厉则于心

不忍。

仁父慈母们须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天下父母,谁

个不爱自己的孩子?

循循善诱固然不错,冷面相向也不失为一种爱法。

学士

之父宠溺其子而其子自取其祸,司马之母训之以棍棒而其子功成。

真是棍棒

底下出孝子,蜜糖罐里淹死人。

五、不亲不昵易子而教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

生焉。

由命士①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②,

此不简之教也。

或问曰:

“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子,何谓也?

”对曰:

“有

是也。

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

《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

有悖乱之事,《春秋》有僻③之讥,《易》有备物④之象:

皆非父子之可通

言,故不亲授耳。

【译文】

以父亲的威严,就不该对孩子过分亲昵;以至亲的相爱,就不该不拘礼

节。

不拘礼节,慈爱孝敬都谈不上;过分亲昵,放肆不敬之心就会产生。

有身份的读书人往上数,他们父子是分室居住的,这就是不过分亲昵的办法;

当晚辈的替长辈抓搔,收拾卧具,这就是讲究礼节的道理。

有人要问:

“陈

亢很高兴听到君子与自己的孩子保持距离的事、这是什么意思呀?

”我要回

答说:

“不错啊,大约君子是不亲自教授自己孩子的,因为《诗》里面有讽

刺骂人的诗句,《礼》里面有不便言传的告诫,《书》里面有悖礼作乱的记

载,《春秋》里面有对淫乱行为的指责,《易》里面有备物致用的卦象,这

些都不是当父亲的可以向孩子直接讲述的,所以君子不亲自教授自己的孩

子。

【注释】

①命士:

古代称读书做官者为士,命士指受有爵命的士。

②悬衾箧枕:

把被子捆好悬挂起来,把枕头放进箱子里。

③:

通邪。

④备物:

备办各种器物。

【评语】

美学上讲距离产生美感。

可见在某些地方,距离自有其存在价值,父子

之间亦是如此。

父子间过于亲昵,则子女便会失去敬畏之心,严肃的事情可

能演化成嘻嘻哈哈,父亲便会失去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孩子面前,父亲应是

一尊庄严的塑像,而不该是一幅美妙的风景。

六、纵而不教必成后患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

食,与东宫相准①。

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及太子即位,

王居别宫,礼数②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

年十许岁,

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③;常④朝南殿,见典御⑤进新冰,钩盾⑥

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訽⑦曰:

“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不知分齐

⑧。

率皆如此。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

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⑨。

【译文】

齐武成帝的三儿子琅邪王高俨,是太子高纬的同母弟,他天生很聪慧,

武成帝和明皇后都非常喜欢他,吃的穿的,与太子一样。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

赞他说:

“这可是个机灵孩子啊,今后会成器的。

”等到太子即位,琅邪王

被迁到北宫去住,太后给予他的礼遇过于优厚,与他的兄弟们都不一样;即

使这样,太后还说优待不够,常挂在嘴上。

琅邪王十岁左右时,骄横放肆得

没有节制,穿的用的,一律要与当皇帝的哥哥相比。

一次,他到南殿朝拜,

正碰上典御官、钩盾令向皇上进献刚从地窖里取出的冰块及早熟的李子,就

派人去索取,未得,就大发脾气,骂道:

“皇上都有的东西,我凭什么就没

份?

”不懂得谨守为臣的本份,他的行为大抵都是如此。

有识之士多指责说

这是古代叔段、州吁的再现。

往后,琅邪王讨厌宰相和士开,就假传圣旨将

他杀了,又担心有人来救,竟命令手下军士把守殿门。

其实他也没有反心,

受安抚后就撤了兵,但后来终究为此事被朝廷秘密处死。

【注释】

①东宫:

太子所居之处,也代指太子。

准:

比照。

②礼数:

指礼仪的级别。

③乘舆:

皇帝的车子,后用以代指皇帝。

④常:

通“尝”,曾经。

⑤曲御:

古代主管帝王饮食的官员。

⑥钩盾:

古代官署名,主管皇家园林等事项。

⑦句:

通诟,骂。

⑧分齐:

本分定限的意思。

⑨坐:

触犯。

薨(hōng):

周代诸侯死之称。

【评语】

父母溺爱放纵,子女必会盛气凌人,骄横跋扈。

俗语说:

人狂没好事,

狗狂一堆屎。

子女好比树苗,要想让其成材,为父母者须注意及时修剪整枝。

七、不偏喜爱一视同仁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

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共叔①之死,母实为之。

赵王之戮,父实使之。

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②

也。

【译文】

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却少有能够一视同仁的。

从古到今,这中间的弊

端可够多了。

那聪慧漂亮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那愚蠢迟钝的孩子,

也应该怜悯同情才是,有那偏宠孩子的人,虽然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反而

以此害了他。

共叔段的死,实际是他母亲造成的,赵王如意被杀,实际是他

父亲造成的。

其它像刘表的宗族倾覆,袁绍的兵败地失,这些事例都像灵龟、

明镜一样可供借鉴啊。

【注释】

①共叔:

即叔段,叔段逃亡至共,因称之为共叔段。

②灵龟明鉴:

古人以龟壳占卜,以铜镜照形,故以此二物比喻可资借鉴

的事物。

【评语】

多子女家庭对待自己的孩子,应一视同仁。

独生子女家庭,也切忌偏宠。

受宠的孩子会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骄横任性,不知自律。

严重影响

其健康成长,甚至误入歧途,引火烧身。

为人父母者不可不三思。

八、正确引导不事权贵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

“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①。

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②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俛③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④,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译文】

齐朝有位士大夫,曾经对我讲:

“我有个孩子,已经17岁了,非常通晓

公文的书写,我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他渐渐地也快掌握了,用这些特

长去为王公们效劳,没有不宠爱他的,这也是一件紧要的事啊。

”我当时低

着头,未作回答。

这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真让人诧异啊!

假如因干这种职

业,就可当上宰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

【注释】

①书疏:

此转文书信函等的书写工作。

②伏:

通“服”。

③免:

同“俯”。

④业:

职业,指服事公卿一事。

【评语】

千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人生在世,岂可为一己私利,摧眉折腰,

事奉权贵?

蝇营狗苟,见利忘义,此大丈夫不屑为也!

兄弟篇

九、兄弟一家情同手足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

一家之

亲,此三而已矣。

自兹以往,至于九族①,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

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②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

襟后裾,食则同案③,衣则传服④,学则边业⑤,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

不能不相爱也。

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

衰也。

娣姒⑥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⑦亲厚之恩,犹

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惟友悌⑧深至,不为旁人⑨之所移者,免夫!

【译文】

有了人类然后才有夫妇,有了夫妇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

弟:

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就这三者而已。

由此类推,直到产生出九族,都是

来源于“三亲”,所以对于人伦关系来说,三亲是最为重要的,不可不加以

重视。

兄弟,是一母所生,外表不同,而气息相通的人。

他们小的时候,父

母左手拉一个。

右手牵一个;这个扯着父母的前襟,那个抓住父母的后摆;

吃饭是用一个案盘:

穿衣是哥哥传给弟弟;学习是弟弟用哥哥的课本;游玩

是在同一个地方。

虽然有悖礼胡来的人,兄弟间却不会不互相爱护。

等到他

们长大成人,各自娶了妻子,各自有了孩子,虽然有忠诚厚道的人,兄弟间

的感情却是渐渐减弱。

妯娌比起兄弟来,关系就更加疏远淡薄了。

现在让关

系疏远淡薄者来决定关系亲密者之间的关系,这就好比给方形的底座配上圆

形的盖子,一定是合不拢的。

只有相亲相爱、感情至深、不会受别人影响而

改变的兄弟,才可避免上述情况。

【注释】

①九族:

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

孙。

也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②分形连气:

形体各别,气息相通。

③案:

古代一种放食器的盘。

④传服:

指大孩子用过的衣服留给小孩子穿。

⑤业:

书写经典的大版。

连业:

哥哥用过的经籍,弟弟又接着使用。

⑥娣姒:

兄弟之妻互称,即“妯娌”。

⑦节量:

节制度量。

⑧友:

兄弟相亲爱。

悌:

敬爱兄长。

⑨旁人:

此指妻子。

【评语】

兄弟如手足。

重视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兄弟之情,与生俱来,

风雪之夜,它会给你温暖,困厄之际,它会拉你一把。

十、防微杜渐一往情深

二亲既殁①,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②,

惜己身之分气③,非兄弟何念④哉?

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

亲⑤则易弭。

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

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⑥沦,无可救矣。

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

雨,甚哉!

【译文】

父母死后,兄弟间互相照顾,应当像身体与它的影子,音响与它的回声

一样密切。

互相爱护先辈所给予的躯体,互相珍惜从父母那儿分得的血气,

不是兄弟谁会这样互相爱怜呢?

兄弟之间的关系与别人不同,相互期望过高

就容易产生不满,而接触密切,不满也容易消除。

就比如一间居室,有一个

洞就立刻堵上,有一条缝隙就马上涂盖,就不会有倒塌的忧虑了。

如果对雀

子老鼠的危害不放在心上,对风雨的侵蚀不加提防,就会墙壁倒塌,楹柱摧

折,没法补救了。

仆妾比起雀子老鼠,妻子比起风雨,其危害更甚。

【注释】

①殁(mò):

死。

②先人:

指已死亡的父母。

遗体:

古人称自己的身子为父母的遗体。

③分气:

分得父母的血气。

④念:

爱怜。

⑤地亲:

地近情亲。

⑥楹:

厅堂前的柱子。

沦:

没落,这里指摧折。

【评语】

兄弟亲情,如影随形,良好的兄弟关系,会使人受用终生。

然而,兄弟

之间,矛盾极易产生,要使亲情永驻,需防微社渐,时时维护。

一一、兄弟和睦子侄友爱

兄弟不睦,则子侄①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②疏薄,则僮

仆为仇敌矣。

如此,则行路皆其面而蹈③其心,谁救之哉!

人或交天下之士,

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

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

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译文】

兄弟之间不和睦,侄儿子之间就不会互相爱护;侄儿子之间不互相爱护,

家庭中的子弟辈们就会关系疏薄;子弟辈们关系疏薄,那僮仆之间就会成为

仇敌。

这样,过往路人都可以随意欺辱他们,谁能够救助他们呢?

有的人能

够结交天下之士,相互之间都快乐友爱,而对自己的哥哥却缺乏敬意,为什

么对多数人可做到的,对少数人却不行呢!

有人统领几万军队,能使部属以

死效力,而对自己的弟弟却缺乏恩受,为什么对关系疏远的人能做到的,对

关系亲密的人却不行呢!

【注释】

①子侄:

兄弟之子。

②群从:

与“子侄”同辈的族中子弟。

③:

践踏。

蹈:

踩。

【评语】

兄弟和睦,是家庭幸福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试想,手足之情尚

且不保,那么,整个社会的和平友爱安在?

一二、妯娌相处恕己而行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①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

伫日月之相望也。

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

所以然者,

以其当公务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坏薄义也;若能恕己③而行,换子而抚④,

则此患不生矣。

【译文】

妯娌之间,容易产生纠纷,即使是同胞姊妹,让她们成为妯娌住在一起,

也不如让她们远嫁各地,这样,她门反而会因感受霜露的降临而互相思念,

仰观日月的运行而遥相盼望。

何况妯娌本是陌路之人,处在容易闹纠纷的环

境里,互相之间能够不产生嫌隙的,就太少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家

面对家庭中的集体事务时却出以么情,肩负重大的家庭责任却心怀个人的区

区恩义。

如果她们能够本着仁爱之心行事,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加

以爱抚,则这种弊端就不会产生了。

【注释】

①骨肉:

此指妯娌为同胞姊妹关系而言。

②公务:

此指大家庭内部的集体事务。

③恕己:

扩充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换子而抚:

互相交换孩子抚养。

这里指把兄弟的子女当成自己的子女。

【评语】

人际关系难处,在于凡人皆有私心。

假如大家能够本着仁爱之心,“幼

吾幼即人之所幼”,则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一三、事兄如父亲情更浓

人之事兄,不可①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

是反照而不明也。

沛国刘琎,尝与兄连栋隔壁,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

怪问之,乃曰:

“向来②未着衣帽故也。

”以此事兄,可以免矣。

【译文】

有人不肯以对待父亲的态度敬事兄长,又何必埋怨兄长对自己不如自家

孩子恩爱呢?

以此反观就可看出自己缺乏自知之明。

沛国的刘琎与哥哥刘琎

住房只隔一层墙壁,一次,刘琎呼叫刘,连叫几声都没有答音,过了好一

会才听见刘答应。

刘琎感到奇怪,问他原因,他说:

“因为刚才还没有穿

戴好衣帽。

”以这样的态度敬事兄长,可以不必担心哥哥对弟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