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49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最大

 

B.

用灯冒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

 

C.

浅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资源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水资源状况;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含量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淡水资源来分析;D.根据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错误;

B.灯帽盖灭酒精灯是隔绝氧气灭火,故错误;

C.淡水资源相对缺乏,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错误;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基本知识,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4分)(2015•大庆)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

 

A.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

 

C.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变黑

D.

煤的干馏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

解: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变黑人,是浓硫酸的脱水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煤的干馏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A.

点评:

一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某种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但是不是判断变化的唯一标准,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3.(4分)(2015•大庆)下列不能作为判断金属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的是(  )

 

A.

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

 

B.

与盐酸反应的快慢程度

 

C.

金属导电性强弱

 

D.

三种金属发现和利用的年代的先后顺序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常见金属,如铁可以和酸反应制取氢气,也可以与氧气和盐溶液反应等结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大多数金属可以与氧气反应,可以根据三种金属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不符合题意;

B、Mg与盐酸反应速率最快,冒出大量的气泡;Fe与盐酸反应速率较慢,Cu不与盐酸反应,可以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不符合题意;

C、金属的导电性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故符合题意;

D、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是铜,其次是铁,较晚的是镁,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冶炼的程度越难,利用的越晚,可以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方法有:

可以通过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

 

4.(4分)(2015•大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有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B.

煤或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氢氧燃料电池是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D.

自来水净化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杀菌消毒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依据物态的变化与分子间隔大小的变化分析解答;

B、根据煤和石油完全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解答;

C、根据氢氧燃料电池的原理解答;

D、根据加入明矾的目的解答.

解答:

解:

A、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发生改变的结果;故错误;

B、煤和石油完全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故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是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故正确;

D、加入明矾的目的是吸附水中较大颗粒,加速沉降,不是杀菌消毒,故错误.

答案: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燃料的性质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4分)(2015•大庆)下列关于反应的描述,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完全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化合反应

 

C.

高炉炼铁原理Fe2O3+3CO2Fe+3CO2复分解反应

 

D.

将铁片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2Fe+6HCl=2FeCl3+3H2↑置换反应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

解:

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铁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

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6.(4分)(2015•大庆)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PH值<7的溶液呈酸性,同理PH值<7的雨水是酸雨

 

B.

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同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

烧碱是碱,同理纯碱也是碱

 

D.

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同理,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碱碱的通性.

分析:

A、根据正常雨水pH值也小于7解答;

B、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解答;

C、根据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解答;

D、根据而质的性质解答;

解答:

解:

A、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降雨时有一部分会溶于水生成碳酸,所以正常雨水的pH<7,pH<5.6为酸雨,故错误;

B、机物中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O2等,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故错误;

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同理,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故正确.

答案: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概念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进行.要求掌握概念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以便灵活应用.

 

7.(4分)(2015•大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精是最常用是消毒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杀菌能力最强

 

B.

亚硝酸钠(NaNO2)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的咸味,但被误作食盐食用,会导致中毒事故发生

 

C.

为了防止大脖子病,食用的是加入碘化钾的食盐

 

D.

市售食醋中含乙酸约为30%﹣50%

考点: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医用酒精的体积分数通常是75%;

B、亚硝酸钠有毒;

C、碘盐中加入的是碘酸钾;

D、食醋通常含乙酸约为3%﹣5%

解答:

解:

A、体积分数是75%的医用酒精杀菌能力最强,故错误;

B、亚硝酸钠有毒,亚硝酸钠(NaNO2)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的咸味,但被误作食盐食用,会导致中毒事故发生,正确;

C、碘盐中加入的是碘酸钾,而不是碘化钾,故错误;

D、食醋通常含乙酸约为3%﹣5%,故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也考查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难度不大.

 

8.(4分)(2015•大庆)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不符合A⇌B→C的是(  )

 

A.

CO⇌CO2→CaCO3

B.

CO2⇌C6H12O6→H2O

 

C.

O2⇌H2O→H2

D.

Cu⇌CuO→Cu(OH)2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解答:

解:

A、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转化过程符合A⇌B→C,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转化过程符合A⇌B→C,故选项错误.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转化过程符合A⇌B→C,故选项错误.

D、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转化过程不符合A⇌B→C,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转化过程为A⇌B→C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9.(4分)(2015•大庆)下列关于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混合物

氧化物

A

冰水混合物

硫酸

氢氧化钠

硫酸钡

干冰

B

焦炉煤气

硝酸

氢氧化钙

碳酸氢钙

四氧化三铁

C

合金

盐酸

碱式碳酸铜

氯化银

一氧化碳

D

空气

醋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氯酸钾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焦炉煤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硝酸属于酸;氢氧化钙属于碱;碳酸氢钙属于盐;四氧化三铁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碱式碳酸铜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D、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混合物、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4分)(2015•大庆)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

B.

钢铁的腐蚀

 

C.

电解水实验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分析;

B、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及实验的现象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分析;

D、根据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分析.

解答:

解:

A、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采用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的装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B、钢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并存,食盐能够加快铁的锈蚀,因此会观察到U形管的a端液面上升,b端液面下降,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体积是氧气的2倍,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是气体,不能使装置内的气压变小,因此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项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气体的制备及收集、铁生锈的条件、电解水及测定氧气的含量,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的考查,注意实验操作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9分)

11.(6分)(2015•大庆)

(1)重铬酸钾(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 +6 .

(2)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①④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② ,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③ .

①氧气②镁③氯化钠④二氧化碳

(3)硬水是指含较多 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的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最简便方法是加入 肥皂水 .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硬水与软水;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

分析: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本题;

(2)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解答;

(3)根据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是硬水;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

解答:

解:

(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2+2x+(﹣2)×7=0,则x=+6;

(2)①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②镁是由镁原子构成的;③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④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3)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可加入试剂肥皂水,判断的依据是硬水与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与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

答案:

(1)+6

(2)①④;②;③;

(3)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肥皂水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化合物中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把净化水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综合考查,难度不大,出题新颖.从净水的方法着手,认真分析.

 

12.(5分)(2015•大庆)已知A、B、C、D、E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B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E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且其合金用量最多用途最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的分子式 H2O 、 H2O2 .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防止E锈蚀的方法 刷漆等 (答出一种即可).

(4)B、D两种元素按质量比3:

16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 CS2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元素推断题.

分析:

根据题意,A、B、C、D、E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氢元素;B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则B元素为碳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C为氧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氧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则D元素为硫元素;E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且其合金用量最多用途最广,则E元素为铁元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

A、B、C、D、E五种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内无中子,则A为氢元素;B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金刚石),则B元素为碳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C为氧元素;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氧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且C、D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则D元素为硫元素;E是地壳中含量居于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且其合金用量最多用途最广,则E元素为铁元素.

(1)A为氢元素,C为氧元素,则A、C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为水、过氧化氢,其分子式分别是H2O、H2O2.

(2)D为硫元素,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为了防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

(4)B、D两种元素分别是碳、硫元素,按质量比3:

16形成化合物的分子中碳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为:

=1:

2,则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S2.

故答案为:

(1)H2O;H2O2;

(2);(3)刷漆等;(4)CS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本题的突破口是元素的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13.(6分)(2015•大庆)

(1)下列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是排列顺序是:

 ③①② (用序号表示)

常见氮肥

①NH4NO3

②NH4HCO3

③CO(NH2)2

相对分子质量

80

79

60

(2)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NO2CO2+N2 .

(3)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xH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xHy+(x+)O2xCO2+H2O.判断等质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③② .(用序号表示)

考点: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经过催化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

(1)解:

在硝酸铵中,NH4NO3﹣﹣﹣﹣﹣2N

8028

在碳酸氢铵中,2NH4HCO3﹣﹣﹣﹣﹣2N

15828

在尿素中,CO(NH2)2﹣﹣﹣﹣﹣﹣2N

6028

由此可见,尿素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含量最低.故填:

③①②.

(2)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CO+2NO2CO2+N2.故填:

2CO+2NO2CO2+N2;

(3)设:

三种物质的质量均为x,

①甲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a,CH4燃烧的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1664

xa

a=4x

②C2H2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b,燃烧的方程式为:

2C2H2+5O24CO2+2H2O

52160

xb

b=x

③C2H4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c,燃烧的方程式为:

C2H4+3O22CO2+2H2O

2896

xc

c=

故填:

①③②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14.(7分)(2015•大庆)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1所用到是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CuSO4 ,一定含有 BaCl2、Na2SO4、Na2CO3、NH4HCO3 .

(3)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

(1)根据溶解的操作分析用到的玻璃仪器;

(2)根据操作1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不含有硫酸铜;根据无色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加热生成了气体,说明了含有碳酸氢铵;根据操作1可知得到的白色沉淀,能部分溶解于盐酸,说明了含有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据此分析判断白色固体中的物质;

(3)根据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

(1)由题意可知操作1是白色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应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烧杯和玻璃棒.

(2)由于硫酸铜的溶液显蓝色,根据操作1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不含有硫酸铜;由于上述物质的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了氨气,根据无色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加热生成了气体,说明了含有碳酸氢铵;由于上述物质的氯化钡能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分别生了碳酸钡、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盐酸,根据操作1可知得到的白色沉淀,能部分溶解于盐酸,说明了含有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判断氯化钾是否存在,氯化钾是可能存在的物质.所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一定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可能含有的物质是KCl;

(3)由上述分析可知,碳酸氢铵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了气体a是氨气,反应的方程式:

NH4HCO3+2NaOH=Na2CO3+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