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759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6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铁厂煤气锅炉运行规程完整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下列人员应熟知并能正确执行本规程或有关部分,并按期参加考试合格:

机组锅炉有关运行人员。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设备完善化及改造,本规程应定期修改补充,对本规程的修改补充意见,统一由运行分厂提出书面报告,经生技部审核,报总工程师批准后生效。

本规程由运行分厂提出,并由运行分厂负责起草。

本规程的解释权属于总工程师。

本规程自2013年6月1日起实施。

第一节锅炉设备简况

炉号

项目

1#炉

2#炉

型号

制造厂家

杭州锅炉厂

编号

121669SM1

121669SM2

制造年月

2012年7月

2012年6月

投产年月

2013年7月

2013年6月

第二节锅炉结构简述

本锅炉为单炉膛、高温高压自然循环汽包炉。

本锅炉采用全膜式水冷壁。

炉顶设顶棚过热器管,水平烟道布置有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蒸发管屏。

尾部竖井烟道中布置省煤器、空气预热器。

锅炉构架采用全钢结构,按七度地震烈度设计。

炉膛、过热器和蒸发管屏为全悬吊结构,省煤器、空气预热器为支承结构。

锅炉本体耗钢量约610T,钢结构耗钢量约160T。

锅炉燃料为高炉煤气掺烧转炉煤气,点火和启动采用转炉煤气点火。

1.锅筒及汽水分离装置

锅筒内径为Φ1600mm,壁厚为90mm,锅筒全长为10624mm,设计材料为P355GH。

锅筒为全焊接结构,厂内整体退火以消除应力。

锅筒正常水位在锅筒中心线下180mm处,最高和最低安全水位离正常水位各50mm。

锅筒采用单段蒸发系统。

锅筒内布置有旋风分离器,顶部波形板分离器等设备。

它们可以充分分离汽水混合物中的水和蒸汽。

锅筒上配置了2只就地双色水位表,2只电接点水位表接口,3只水位平衡容器。

此外,为保证蒸汽品质良好,以及能及时处理锅筒满水现象,在锅筒内还装有磷酸盐加药管,连续排污管和紧急放水管。

整个锅筒由两组链片吊架悬吊于顶板梁上,吊架对称布置在锅筒两端。

2.炉膛和水冷壁及蒸发管屏

考虑到高炉煤气是一种低热值气体燃料,为了保证燃烧的稳定性,燃烧器区和炉底敷有卫燃带。

整个水冷壁采用Φ60×

5节距为80mm的光管加扁钢焊接成膜式水冷壁。

每面墙沿宽度分成三个管屏。

每面墙各有80根上升管,由连接管Φ133×

10从水冷壁上集箱引入锅筒。

集中下降管从锅筒最低点引出。

共2根Φ406.4×

26.19的大直径管在其下部通过24根Φ133×

10的引入管与水冷壁下集箱相连。

每2根引入管与炉膛管屏构成一循环回路。

炉膛水冷壁的重量通过上集箱用吊杆悬吊于顶部梁格上,斜后水冷壁由穿过水平烟道的引出管悬吊于顶部钢架上。

整个炉膛受热后一起向下膨胀。

水冷壁外侧四周沿高度方向每隔3m左右设置一圈刚性梁,以增加水冷壁的刚度,满足炉膛设计压力±

3.92KPa的要求。

后墙水冷壁在炉膛出口处向内凸出形成折焰角,以改变炉膛上部空气动力场。

前后墙水冷壁下部内折形成15°

角,组成炉膛炉底。

蒸发管屏布置在尾部竖井中,由Φ42×

5mm、材料为20G的螺旋鳍片管组成,横向节距为100mm,纵向节距为160mm,螺旋鳍片高15mm,厚1mm,节距6mm。

两根Φ159×

12的分散下降管从锅筒最低处引入蒸发管屏下集箱的两端,再由4根Φ133×

10的连接管从蒸发管屏上集箱引入锅筒。

3.过热器和汽温调节

本锅炉采用辐射和对流相结合,多次交叉混合,两级喷水调温的典型过热器系统。

屏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折焰角上部,两级对流过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中。

顶棚管采用Φ51×

5.5mm,节距为100mm的光管加扁钢膜式壁管。

第二级对流过热器(即低温过热器)蛇形管采用Φ38×

4.5mm,沿宽度方向布置63片,节距为100mm,材料为20G钢管。

第一级对流过热器(即高温过热器)蛇形管采用Φ42×

5mm,节距为100mm,材料为12Cr1MoVG钢管,共63片。

屏式过热器采用Φ42×

5mm管子,最外两圈及管夹材料为钢研102(12Cr2MoWVTiB),其余采用12Cr1MoVG,屏式过热器沿宽度方向布置10片,横向平均节距为587mm。

蒸汽温度调节采用给水喷水减温方式,在减温水管道上装设有流量孔板、调节阀、截止阀等。

减温器分二级布置,第一级喷水点布置在第二级对流过热器与屏式过热器之间,为粗调,对屏式过热器也可以起保护作用,第二级喷水点布置在一级过热器之前,为细调。

经二级喷水调温,保证了锅炉额定负荷下的过热蒸汽温度。

喷水减温器由笛形喷管、混合套筒和外壳组成。

过热器所有部件均通过吊杆悬吊在顶部钢架上。

4.燃烧设备

本锅炉采用双旋流煤气燃烧器,煤气燃烧器分两层布置在锅炉炉膛下部燃烧室前墙上。

使用这种燃烧器,锅炉负荷在50%~100%范围内进行调节,并保证蒸汽参数。

锅炉燃烧器分两层布置在炉膛下部前墙上,共6只。

下层燃烧器为高炉煤气燃烧器,上层燃烧器为高炉煤气掺烧转炉煤气燃烧器,高炉煤气及转炉煤气在各自独立的通道内经喷嘴进入炉膛。

下层每只煤气燃烧器均布置有1支转炉煤气枪和1支高能点火枪。

转炉煤气枪及高能点火枪均配置气动推进装置,便于实现程控。

另外为保证燃烧安全,每只燃烧器上需装设火焰检测器,分别用于检测点火转炉煤气枪和主燃烧器火焰状态,并将火焰状态信号送至程控系统,以完成熄火保护功能。

5.省煤器

省煤器布置在尾部竖井中,双级布置,工质与烟气呈逆流。

上下级省煤器均由Φ32×

4mm、材料为20G的螺旋鳍片管组成,管片均错列布置,上级省煤器横向节距为80mm,鳍片高12mm,厚1mm,节距8mm;

下级省煤器横向节距为80mm,鳍片高12mm,厚1mm,节距7mm。

上下级省煤器搁于通风梁上,通风梁穿出炉墙支承在炉墙护板上。

6.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单级单行程布置。

空预器管为40×

1.5mm螺旋槽管,空预器横向节距为55mm,纵向节距为45mm,管箱高度2.4m。

烟气为管内纵向冲刷,空气为管外横向冲刷。

为防止空气预热器的震动,在管箱中装有防震隔板。

为防止低温段空预器低温腐蚀,低温段空预器采用考登钢。

7.低压省煤器

低压省煤器在尾部竖井空气预热器后,单级、顺列布置,工质与烟气呈逆流,由Φ32×

3mm、材料为ND钢的螺旋鳍片管组成,横向节距为80mm。

其工作原理是将40℃的冷凝水引入低压省煤器吸收烟气热量加热后返回去除氧器管道;

不同工况时,低压省煤器在保证一定流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工质出口温度来达到降低排烟温度的目的,运行中应控制低压省煤器出口水温低于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低压省煤器搁于通风梁上,通风梁穿出炉墙支承在炉墙护板上。

8.锅炉范围内管道

锅炉为母管给水,给水由给水母管引入给水操纵台后,通过给水操纵台实现对锅炉给水的调节和控制。

给水操纵台分成三条管路:

DN125、DN50、DN20,分别作为正常运行负荷管路、大旁路和小旁路。

由给水操纵台出来的给水通过2根Φ133×

10的连接管,进入下级省煤器进口集箱。

给水经下级省煤器加热后,从下级省煤器出口集箱引出4根Φ89×

7的管子到上级省煤器,经上级省煤器加热后,从上级省煤器出口集箱引出2根Φ133×

10的管子进入锅筒。

锅炉需装有各种监督、控制装置。

如水位表、水位自控装置、压力表、紧急放水管、加药管、连续排污管和调节燃烧用的压力冲量装置及保护装置等。

所有水冷壁下集箱、集中下降管底部均设有定期排污阀。

锅筒及过热器集汽集箱上各设有1只弹簧安全阀。

集汽集箱上装有生火排汽管路,反冲洗管路和疏水管路。

减温器和集汽集箱上均装有热电偶管座,供监督和自控用。

在锅炉管道各最高点均装有空气阀,各最低点装有疏水阀或排污阀。

为了监督给水、炉水和蒸气品质,提供了给水、炉水、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取样及冷却装置。

锅炉启动时为保护省煤器,在锅筒至给水分配集箱间装有Φ76×

6的再循环管。

另外在水冷壁下集箱及下降管上配有反冲洗阀。

9.炉墙和密封

炉膛和顶棚过热器均采用膜式壁管,故此区域炉墙采用敷管式轻型炉墙,外层敷设外护板,外护板采用彩色钢板波纹板。

省煤器区域采用护板框架炉墙的形式,空气预热器外壁及连通罩铺设保温材料。

水平炉底、折焰角处采用密封塞块以使前后墙与侧墙密封。

炉顶包墙管均采用Φ51×

5.5管子和扁钢组成的膜式管结构,管子节距为100mm,使得穿墙密封易于处理并具良好的密封性能。

过热器穿墙处的密封采用了塞块、梳形板、梳形罩等二次密封结构。

10.钢架和平台扶梯

本锅炉构架为全钢焊接结构。

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并考虑风载、雪载及设计院提供的管道设备等的荷载。

平台扶梯均以适应运行和检修的需要而设置。

为方便燃烧器处的操作、检修,每层燃烧器处均布置操作平台。

第三节设计规范

1.锅炉参数

额定蒸发量130t/h

过热蒸汽出口温度540℃

过热蒸汽出口压力9.8MPa(表压)

锅筒工作压力11.03MPa(表压)

给水温度215℃

锅炉连续排污率1.5%

冷风温度20℃

2.燃料资料

高炉煤气成分(体积比)

燃料成份

高炉煤气

H2

1.9%

N2

52.2%

O2

0.8%

CO

24.5%

CO2

20.4%

CH4

0.2%

Qydw

3400KJ/Nm3

转炉煤气成分(体积比)

燃料成份

转炉煤气

1.5%

20.6%

0.4%

59%

18.5%

8000KJ/Nm3

3.锅炉性能保证

(1)锅炉额定蒸发量130t/h。

(2)锅炉保证设计热效率89.2%(低压省煤器运行时)。

(3)锅炉50%负荷蒸汽能维持其额定汽温。

(燃料为设计值100%高炉煤气,转炉煤气最大掺烧能力为10000Nm3/h,满负荷时燃烧器前煤气压力不低于4500Pa。

4.锅炉基本尺寸

炉膛宽度(两侧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6460mm

炉膛深度(前后水冷壁中心线间距离)

锅筒中心线标高

27700mm

锅炉最高点标高(过热器连接管)

31900mm

锅炉钢架左右两柱中心线间距离

15080mm

锅炉钢架前后两柱中心线间距离

17800mm

锅炉最大宽度(包括平台、紧身封闭)

~15980mm

锅炉最大深度(包括平台、紧身封闭)

~22400mm

5.辅助设备

引风机

安徽安风风机有限公司

型式

Y4-73No22F型

台数

2

风量

Nm3/h

28×

104

风压

Pa

3500

叶轮直径

mm

2200

转速

r/min

电动机

YKK500-6/500

容量

Kw

500

电压

V

10000

电流

A

送风机

G4-73NO12.5D型

4900

1250

HM2---315L2---4---W

Y315L-4/185

185

380

1485

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风机

北京中控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714.5

7.2

Y132—S1

5.5

380

液压泵

泰科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油箱容积

L

50

油种

32#抗磨液压油

电机

100L/4R—12

4.15/7.2

油泵转速

1430

第一节DCS系统简介

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ControlSystem)是七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控制技术。

这种控制技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集成了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基础、过程控制技术以及CRT显示技术,体现了控制功能分散、操作管理集中的控制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煤气锅炉由南京科远控制工程有限公司提供DCS操作系统,实现数据采集(DAS)、模拟量控制(MCS)、顺序控制(SCS)和炉膛安全保护系统(FSSS)四大功能,以CRT为中心的操作和控制方式。

第二节DCS操作说明

系统开机后自动进入主画面,系统模拟图上的操作分选定和执行命令两步,将鼠标移到可以选定的点上,其周围会出现一个方框,表示本点可以选定,单击此点,周围出现一个双层的方框,表示本点已经被选定,然后用鼠标点击模拟图右侧的实时趋势或报警确认按钮,即可实现操作目标。

在系统图上点击所要操作的电动机,会弹出一开关量操作面板,用鼠标在上可进行启动(O)、停止(C)操作,同时在操作面板上有状态显示,操作完毕,可按面板右上角的“X”,该面板关闭。

点击电机驱动块,可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检修、调试、联锁、控制电源消失、失控故障、开、关超时故障、联锁开、关动作等。

操作人员可以设置设备的检修、调试状态。

在系统图上点击要操作的电动门,会弹出一开关量操作面板,根据电动门的种类,可分为不可调电动门、可调电动门(点动式、二位式)。

用鼠标在上可进行开(O)、关(C)操作,同时在操作面板和阀门上都会有开、关、正开、正关、开超时、关超时的状态显示,操作完毕,可按面板右上角的“X”该面板关闭。

在系统图上点击要操作的PID调节面板后,根据状态显示,能了解本控制回路的信息,常用的有自动(AUTO)、手动(MAN)、强制手动(F—MAN)、跟踪(TRACK)、保位(HOLD)五种运行状态。

AOTO表示本控制回路处于自动状态,由DCS实施控制操作,运行人员可通过单击M按钮选择手动操作,此时黄色的MAN灯亮,控制操作由运行人员在操作面板上完成。

如出现被控参数的测量通道故障或控制偏差太大,系统将自动切换到MAN状态。

在PID面板上的测量值表示被控参数的实际测量值,设定值表示被控参数的目标值,输出量表示PID给控制阀的输出,反馈量表示现场阀门的实际开度。

面板下方的《、》表示5%的输出量,﹤、﹥表示1%的输出量。

在系统图上还有软伺放的电动执行机构,机构伺服放大器的功能在DCS中由软件功能块代替,采用脉冲PID控制模块。

软伺放模块具有偏置功能,它可在接受到的偏差信号加一个偏置量,然后进行软伺放运算,这种功能一般用于一个工艺对象控制两个执行机构,运行人员可通过调整其偏置功能实现该要求。

顺序控制(SCS)是实现机组启动、停止以及正常运行工况下功能组级的控制,减轻操作人员的操作量,并保证在事故以及异常状态下的控制操作,保证机组的安全。

顺控面板上包括该功能组的操作流程、启停顺控过程的按钮、顺控启动条件的指示和异常退出的指示,运行人员也可根据每一步的操作提示和顺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单步执行顺控过程。

一般下一步顺控执行的条件是上一步执行的结果,若上一步的执行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则上一步会报警,以提示操作人员,当报警发生后,即使该步完成也不会执行下一步,需要确认该报警后顺控才会向下执行。

第三节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

FSSS(furnaceSafeguardandsupervisorysystem)能防止炉膛内燃料和空气混合物产生的不安全工况,必要时切除全部或部分燃料供应。

其具体功能为炉膛吹扫和主燃料跳闸(MFT)以及转炉煤气燃料跳闸(GFT)。

在FSSS画面中,第一排为全炉膛吹扫条件的指示框,红色表示条件成立,绿色表示不成立,有绿色框存在时无法进行吹扫,必须全部条件成立(全红)时,才可以发出吹扫指令。

在设定的时间内吹扫完成后,吹扫完成灯变为红色,在规定时间内任一吹扫条件不成立,吹扫会中断,需要再次进行吹扫,直到吹扫完成指示出现。

如果在点火前确认炉膛不需要吹扫,可以投入“吹扫旁路”发出吹扫完成信号,不进行实际的吹扫过程。

一:

点火前必须满足的吹扫条件:

1.无MFT动作;

2.烟气CO含量正常;

3.高炉煤气各阀门关闭;

4.转炉煤气总阀及全部分阀关闭;

5.至少一台引风机在运行,且相应档板打开;

6.至少一台送风机在运行,且相应档板打开;

7.炉膛无火;

8.风量大于30%MCR;

9.汽包水位正常;

10.火检冷却风压力正常;

11.液压站工作正常。

在FSSS画面中的MFT界面上,第一排为首出原因显示,红色表示是由该条件导致MFT动作,绿色表示正常。

正常运行中发生MFT时只会出现一个红色,为最早发生的事件,其他再出现的将被屏蔽,这为运行人员及时找出事故原因并正确处理提供了保障。

第二排为每一条件的“投/切”开关,如果某个信号出现故障,而不需要发生MFT动作时,可以通过此开关切除,即使该信号真的存在,也不会产生MFT。

产生MFT的任一条件为:

1.燃料全部中断;

2.炉膛灭火;

3.炉膛压力高;

4.炉膛压力低;

5.汽包水位高;

6.汽包水位低;

7.全部引风机跳闸;

8.全部送风机跳闸;

9.高炉煤气压力高;

10.高炉煤气压力低;

11.火检冷却风压力低;

12.手动紧急跳闸(双按钮,硬接线,单独布置)

当MFT发生后,下列动作会自发生:

1.关闭高炉煤气总管液压阀;

2.关闭高炉煤气支管液压阀;

3.关闭转炉煤气总管气动阀;

4.关闭转炉煤气支管气动阀;

5.关闭减温水总门。

第一节检修后的验收

一、锅炉机组检修后,运行人员应进行全面和重点检查。

二、汽包内部经有关监督人员检查合格后,封闭人孔门。

汽包水位计严密,照明充足,水位指示清晰,在正常及高低极限水位处标志明显,防护罩完好。

三、检查燃烧室、炉本体受热面及烟道内部。

1.炉墙完整、严密,无烧损现象。

炉内脚手架已拆除,无其它杂物,各人孔门、防爆门、看火门完整无缺,关闭严密。

2.水冷壁管、过热器管、省煤器管、空气预热器管、煤气预热器管等外形排列整齐。

管子固定、吊挂、装置完整,无损坏现象。

3.燃烧器完好。

煤气管道、空气管道、烟气管道、保温完整。

各风门和挡板完好无损,传动装置完整,开关灵活,位置指示正确。

四、CRT显示和就地各仪表、控制装置及其附件齐全完好,经校验位置指示正确,处在零位。

各就地表计在额定值指示处画有红线。

五、炉本体外各汽、水管道,支吊装置完好,管道膨胀无阻。

膨胀指示器焊接牢固,刻度清楚,指针指在零位,针与板面垂直,距离3-5mm,指针有足够移动空间,保温完整。

六、各电动阀门、风门、挡板经开关试验位置指示与实际阀位一致,开关方向正确,CRT阀位指示正确,阀门的密封填料应有适当的压紧间隙,填料压紧适度。

全炉各截止阀严密不漏,风门、挡板开关灵活,调节阀调节特性好,安全阀及防爆门动作可靠。

七、转动机械的检查

1.风机入口调节挡板(包括机械限位)及连接机构的安装位置正确,风机调节挡板就地开度指示应与DCS系统内的指示一致。

2.所有安全遮栏及防护罩完整、牢固,地脚螺栓无松动。

润滑油质量合格,油位在正常位置。

放油丝堵严密。

各油杯内有足够的润滑油。

3.冷却水畅通,流量大小适中。

4.电机进线,接地线良好,手动盘车灵活。

5.事故按钮良好,有完整的防护罩。

八、现场照明灯齐全,具有足够的亮度:

事故照明可靠,表盘照明充足光线柔和。

九、煤气安全设施的检查

1.各煤气阀门、管道及设备不应有外泄漏。

2.煤气报警装置齐全可靠。

3.空气呼吸器装置完好可用。

十、其它检查

1.检修时临时拆除的平台、楼梯、围栏、盖板均恢复原状,所打的孔洞以及损坏的地面修补完整。

2.在设备及其通道上,不得堆积垃圾及杂物。

3.检修中更换下的设备、物品,拆下的脚手架,应全部运出现场。

4.消防设备、器材摆放整齐,随时可用。

5.火焰电视能够正常使用。

6.液压站工作正常。

第二节漏风试验

该试验为在冷状态下检查燃烧室,冷热风系统、烟气系统等的严密性。

并找出漏风点予以消除。

漏风试验一般分正压法和负压法。

1.正压法将引风机入口挡板和各炉门关闭,在送风机入口撒入白粉或施放烟幕,随后启动送风机,则白粉或烟幕被送入燃烧室和烟道中;

将燃烧室保持正压50-100Pa,如有缝隙或不严密,则白粉或烟幕会从此逸出,并留下痕迹。

送风机停止后,可按痕迹进行堵塞处理。

2.负压法启动引风机,使燃烧室保持150-200Pa的负压,然后用蜡烛或香烟等靠近各接缝处检查,如有不严密之处,则蜡烛和烟火被负压吸引。

此时,检查人员在漏风处划上标记,待引风机停止后,进行堵塞处理。

第三节风机试运行试验

锅炉引、送风机检修后,须经过不少于30分钟的试运行,运转正常,事故按钮试验及联锁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运行。

一.检查试运行风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1.旋转方向正确。

2.无杂音,静止和转动部分无摩擦及撞击现象。

3.滚动轴承温度正常,不得超过80℃;

滑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

4.电机电流值正常,引风机不得超过77A,送风机不得超过289A。

5.轴承座振动值不超过0.10mm。

6.风机窜轴不大于2-4mm。

7.轴承端盖无漏油及甩油,油管畅通,高低油位标线清楚,油位正常,油质良好。

8.冷却水畅通。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