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89390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71 大小:17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1页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1页
亲,该文档总共1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1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docx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

煤粉锅炉运行规程

第一篇锅炉机组的运行

1锅炉概况

1、2、3(以下简称锅炉)号炉为Ⅱ4型单汽包、单炉膛、Π型布置的自然循环高压煤粉锅炉,采用钢球磨机中储式乏气送粉系统,四角切圆燃烧、平衡通风、固态排渣、紧身封闭,全钢构架(主、副双钢架),全悬吊结构,管式空预器。

锅炉每台锅炉配有两台引风机、两台送风机、两台排粉机、两台球磨机、12台给粉机和一台双室四电场的静态除尘器。

锅炉制造、安装、投产时间见表1。

表1锅炉制造、安装、投产时间

项目

炉号

制造时间

安装时间

投产时间

制造厂家

1号炉

2008年10月

2008年11月

2010年 月

华西能源工业集团

2号炉

2008年10月

2008年11月

2010年 月

华西能源工业集团

3号炉

2008年10月

2008年11月

2010年 月

华西能源工业集团

1.2锅炉主要系统及基本结构

1.2.1给水及省煤器系统

锅炉给水管路分为三条:

一条为主给水管路,主路的调节能力为50~100%,供锅炉在额定负荷时使用;另一条为备用给水管路,其调节阀的调节能力为30~70%;第三条为锅炉启动上水管路,其管道通径为DN50。

自给水管路出来的水分为两路直接进入省煤器进口集箱。

省煤器采用上、下两级并与空气预热器交叉布置,省煤器均采用管径为Φ32*4,材质为20G的高压钢管制成,下级省煤器沿烟道深度方向被热风道分成前后两组,且沿烟道宽度方向又分成对称的两部分。

省煤器采用两侧进出水,给水用Φ273的给水母管接至两侧省煤器下集箱,后由Φ108*8(20G)的连接管并进行了一次交叉引入上级省煤器,上级省煤器出口集箱各以每侧3根Φ133*10(20G)的连接管道引入锅筒。

 上、下级省煤器均采用顺列布置,上级省煤器横向节距S1=98,纵向节距S2=45,下级省煤器横向节距S1=127,纵向节距S2=45,为防止飞灰磨损,省煤器装设有防磨盖板。

省煤器均采用支承结构,其省煤器全部重量由省煤器通风梁传给省煤器区域护板,最后传给尾部柱和梁。

在锅筒底部设置5根Φ377*25(20G)的集中下水管,每根集中下水管下端均有分配头。

由分配头引出48根Φ133*10(20G)的连接管将循环水引入水冷壁下集箱,再由下集箱引出480根(前后墙各127根,两侧墙各113根)Φ60*5(20G)管子构成9984*9984的炉膛水冷壁,水冷壁分为16个回路(前、后、两侧各四个回路),节距为S=80mm,水冷壁均为光管加扁钢的膜式壁,汽水混合物经水冷壁进入水冷壁上集箱,后由52根Φ133*10(20G)汽水连接管引入锅筒进行汽水分离,饱和蒸汽通过连接管进入顶棚过热器,而饱和水和省煤器给水混合后进入下降管再进行循环。

整个炉膛水冷壁为悬吊结构,全部重量均通过水冷壁上集箱吊于顶板上,为保证水冷壁管向下膨胀的一致性,水冷壁上集箱的各吊点标高均相同,为保证锅炉安全运行增强炉膛水冷壁的钢性,在炉膛水冷壁(包墙过热器)部位设置了11层钢性梁,钢性梁与水冷壁相连接并可随其一起移动。

1.2.2锅筒

锅筒内径为Φ1600mm,壁厚95mm,筒身直段长13.9m,两端为球形封头,锅筒总长约15.52m,材质为19Mn6,锅筒中心线标高42.1m,两端各一根U形吊杆将锅筒悬吊于板梁下部。

锅筒正常水位在器中心线以下150mm,允许水位波动±50mm。

1.2.2.1监控系统

在锅筒封头两端各设一套无盲区双色水位计,锅筒上共设6个单室平衡容器,可供热工保护给水调节与机械电接点水位表之用,另设两套电接点水位表。

锅筒装有给水管,连续排污管,磷酸盐加药管,事故放水管等装置,筒身上布置有测量上、下壁温用的热电偶插座。

1.2.2.2锅筒内部设备

本锅炉锅筒内部设备采用单段蒸发系统,一次分离元件为Φ135的切向导流式旋风分离器52只,汽水混合物经导流式旋风分离器分离后,通过分离器顶帽进入锅筒蒸汽空间,然后通过给水清洗,经过清洗后的蒸汽在蒸汽空间作进一步分离后经均汽板由13根Φ133*10(20G)连接管引至顶棚过热器。

为了防止集中下降管入口截面形成漩涡斗而带汽,在其入口处装设了防旋挡板。

1.2.3 过热器

1.2.3.1蒸汽流程

按蒸汽流向分五级,顶棚过热器、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冷段、热段)。

1.2.3.2过热器系统和调温方式

锅筒(饱和蒸汽)→顶棚过热器→转向室后包墙→转向室两侧包墙→水平烟道斜底包墙→低温过热器→一级喷水减温→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冷段)→二级喷水减温→高温过热器(热段)→集汽集箱出口。

整个过热器系统中,过热蒸汽一次在屏式过热器到高温过热器冷段,另一次在二级喷水减温器时进行了两次交叉,并进行了两次混合,即在一、二次喷水前轴向混合,由于采用了上述措施,使过热器各级受热面的热偏差和壁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过热器的喷水减温水为锅炉给水,对喷水的水质要求应符合GB12145-8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

过热器集箱即及与集箱直接连接的蛇行管圈,大直径连接管等均用吊杆悬吊在顶部板梁上,各部件能自由膨胀,高温及低温过热器管圈用吊箍悬吊在顶棚管上,为确保管屏横向相对位置和防止管屏在炉内产生晃动,屏式过热器靠气冷定位管(或间隔管)来实现,蒸汽取自水平烟道底包墙进口集箱,最后送至一次喷水减温器后连接管,高温过热器及低温过热器用耐热钢管夹及梳行定位板保持纵向及横向节距。

在过热器出口集箱上装有一只动力控制泄放阀(PCV)和两只弹簧式安全阀,从而构成了过热器的主要保护手段。

动力控制泄放阀与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幅度低于锅筒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幅度,当锅炉超压引起安全阀起跳时,能确保整个过热器系统有足够的蒸汽流过。

而动力控制泄放阀的整定压力幅度低于过热器安全阀,使安全阀免于经常动作而得到保护。

过热器出口低启安全阀、锅筒低启安全阀、以及PCV阀和空排气均装设有消声器,以减小安全阀排气时产生的噪音。

1.2.4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采用双级布置立管箱式,布置方式与省煤器交叉布置,上级空气预热器为单行程,下级预热器为三行程,沿尾部烟道深度方向分为前后两组,管箱采用Φ40*1.5,螺旋槽管(最末级管采用考登钢)管子制成,为防止磨损,在各管箱入口处装有防磨套管,在各级管箱中设置了防震隔板,可有效的防止空气预热器的振动。

冷热风道进,出口布置在尾部烟道的前后侧,空气预热器全部重量均由锅炉尾部构架支承,考虑到空气预热器的热膨胀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了胀缩节。

1.2.5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采用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乏气送粉系统。

燃烧系统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切圆直径为616mm,每角布置三层一次风喷口,四层二次风喷口,一层顶二次风(OFA)喷口,其中第一层一次风喷口布置有等离子燃烧器,二次风喷口中布置有点火油枪及稳燃油枪。

为保证锅炉稳定燃烧和较低的不投油稳燃负荷,一次风采用水平浓淡燃烧器。

锅炉除渣装置为刮板捞渣机。

锅炉构架为全钢构架,按地震设防裂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

构架由顶板、柱和梁、垂直支承、水平支承等组成,顶板由主梁、次梁组成一个坚固的粱格,粱格传递基本垂直载荷,水平支承传递水平载荷(风载和地震力)。

构架采用双支柱,锅炉中心线两侧个立两行柱子,前后四排,钢柱共计23根,其中主柱10根,支柱13根,锅炉柱距沿炉深方向24940mm,沿炉宽方向28000mm。

为使锅炉运行方便,在锅炉、各集箱、检查人孔、打焦孔、窥视孔以及需要操作测量的地方,均设有平台以及相应的平台扶梯,平台楼梯用栅格制成,有效荷载按200kg/m2,在布置长伸缩式吹灰器处设置有吹灰大平台供操作及检修之用。

炉膛吹灰配置31台炉室吹灰器,吹扫范围360°,。

高温受热面配置8台伸缩式吹灰器,吹扫范围360°,有效吹灰半径为1.5-2m。

吹灰气源取自低温过热器出口。

省煤器及空气预热器配置30台声波吹灰器。

1.2.10锅炉排污、疏水和邻炉加热装置

本台锅炉汽水系统中设有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管路和阀门,连续排污自锅筒下部靠近两端引出,装设电动截止阀和调节阀,定期排污管路由水冷壁下集箱底部引出,每个下集箱的定期排污支管串联两只截止阀(一只电动,一只手动),在定期排污总管路上还布置有两只(一只电动,一只手动)截止阀。

在各汽水系统的最低位置均设有疏水管路,在各过热器管路最高处均设有放空气管路,每个水冷壁下集箱内部都装有邻炉蒸汽加热装置,加热蒸汽参数约为P=1.27-1.63Mpa,t=300-320℃。

本锅炉的膨胀中心点设在炉膛中心线与顶棚中心线标高39m的交点处,此点作为锅炉膨胀零点。

水冷壁和包墙上集箱与顶棚管的吊架全为刚性吊架。

低过出口集箱至后屏连接管道采用弹性吊架,其余均为刚性吊点。

本锅炉采用前吊后支结构,膨胀交接处在转向室下集箱处采用膨胀接头吸收支吊之间的胀差。

本锅炉炉膛四周和尾部竖井四周均采用膜式壁结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炉膛四周垂直炉墙采用轻质保温材料(即一层δ50复合硅酸盐加泡棉)炉墙厚度为200mm,尾部竖井也采用轻质保温材料,δ=200mm,炉顶炉墙其总厚度均为250mm,燃烧器面前采用矾土水泥耐火混凝土,其厚度为100mm,整台锅炉在炉墙外表面(除炉顶外)均设置有梯形波纹彩色外护板予以保护。

1.3设备规范

1.3.1锅炉主要参数(B-MCR)见表2。

表2锅炉主要参数(B-MCR)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据

1

额定蒸发量

t/h

410

2

额定蒸汽压力(表压)

MPa

3

额定蒸汽温度

540

4

汽包工作压力(表压)

MPa

5

给水温度

238

6

一次风设计流速

m/s

28

7

一次风设计风率

8

二次风设计流速

m/s

45

9

二次风设计风率

10

一次风风温

70

11

二次风风温

375

1.3.2锅炉主要界限尺寸见表3。

表3锅炉主要界限尺寸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据

1

锅炉深度

Mm

24940

2

锅炉宽度(两外侧柱距)

Mm

28000

3

锅炉宽度(两内侧柱距)

Mm

14000

4

锅筒中心标高

Mm

42100

5

过热器出口集汽集箱标高

Mm

46980

6

顶棚标高

Mm

39000

7

炉膛宽度

Mm

9984

8

炉膛深度

Mm

9984

9

锅炉运转层标高

Mm

9000

10

锅炉最高点标高

Mm

51000

11

给水接口标高

Mm

20405

1.3.3燃烧器、油枪主要参数见表4。

表4燃烧器、油枪主要参数

燃烧器

油枪

型号

型号

简单机械雾化

数量

12只

数量

8只

布置方式

四角布置

喷油量

燃烧器至炉顶高度

雾化压力

假想反切圆

616mm

油温

25℃~50℃

假想正切圆

粘度

3.6~4EO

1.3.4锅炉受热面结构数据和材质见表5。

表5锅炉受热面结构数据和材质

部件名称

管子规格

管子材料

片数

受热面积(m2)

炉膛水冷壁

Φ60*5

20G

屏式过热器

Φ42*5

12CrlMoVG

12Cr2MoWVTiB

14

屏受热面积

高温过热器

Φ42*5

12CrlMoVG

12Cr2MoWVTiB

98

冷段:

热段:

低温过热器

Φ42*5

20G,15CrMo

98

顶棚过热器

Φ51*5

20G

包墙过热器

Φ51*5

20G

省煤器(上级)

Φ32*4

20G

67

省煤器(下级)

Φ32*4

20G

68

管式空气预热器(上级)

Φ

螺旋焊管

管式空气预热器(下级)

Φ

螺旋焊管09CuPCrNiA

(下级末端)

1

1.3.5锅炉汽、水、烟、风阻力

1.3.5.1锅炉本体烟气阻力1350Pa。

1.3.5.2锅炉本体空气阻力2400Pa。

1.3.5.3锅炉本体蒸汽阻力1.5Mpa。

1.3.5.4锅炉本体省煤器侧阻力0.3Mpa。

1.3.5.5燃烧器一次风阻力1700Pa。

1.3.5.6燃烧器二次风阻力580~2060Pa。

1.3.6各主要受压部件的水容积(m3)见表6。

表6各主要受压部件的水容积

部件

省煤器

锅筒

水冷壁

过热器

合计

水压试验时

21

38

148.4

正常运行时

21

---

1.3.7引风机、送风机、排粉机、磨煤机参数见表7。

表7引风机、送风机、排粉机、磨煤机参数

名称

引风机

送风机

排粉机

磨煤机

型号

M6-29NO21D

MG-320/580

出力

465003m3/h

257250m3/h

110250m3/h

25T/H

风压

3833Pa

6678Pa

12180Pa

最大钢球装载量

55T

电机型号

YKK5602-8

YKK5003-6

YKK4503-4

YTM500-6

电机电压

6000V

6000V

6000V

6000V

电机电流

电机功率

710KW

710KW

630KW

800KW

电机转速

743r/min

991r/min

1484r/min

988

电机厂家

长沙电机

长沙电机

长沙电机

山东济南重工

风机厂家

长沙电机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液力偶合器

型号YOTGCD1000/750、

调速范围20-98.5%.输入转速750r/min.输出转速727r/min.传递功率范围:

360-955kw

厂家:

大连液力机械

型号:

YOTGCD875

厂家:

大连液力机械

1.3.8磨煤机大牙轮自动喷油装置参数见表8。

表8磨煤机大牙轮自动喷油装置参数

名称

型号

技术参数

流量(L/Min)

压力(MPa)

电压(v)

齿轮油泵

溢流阀

单向阀

电磁换向阀

分水滤向阀

调压阀

1.3.9磨煤机油泵、冷却风机、给煤机参数见表9。

表9磨煤机油泵、冷却风机、给煤机参数

名称

磨煤机油泵

冷却风机

给煤机

高压油泵

润滑油泵

型号

CB-B63

JGC-30-650

出力

42T/H

风(油)压

pa

调速范围

电机型号

YFB112M-6

YFB100L2-4

电机电压

380V

380V

电机电流

电机功率

3KW

电机转速

调速电动机型号

电机调速范围

容积

磨煤机油箱

2M3

原煤仓347M3

1.3.10给粉机、输粉机、捞渣机、渣浆泵参数见表11。

表11给粉机、输粉机、捞渣机、渣浆泵参数

名称

给粉机

输粉机

捞渣机

渣浆泵

型号

NGF-9

HPCS350

出力

给煤量:

3-9t/h

50T/H

长度

转速

调速

21-70r/min

电机电压

380KV

380KV

380KV

380KV

电机电流

电机功率

2*11KW

数量

1台

粉仓容积

200M3

耗水量

水压

1.4锅炉保护及试验

1.4.1锅炉总联锁、水位保护、灭火保护、磨煤机保护方框图见图1。

图1锅炉总联锁、水位保护、灭火保护、磨煤机保护方框图

1.4.1.1锅炉总联锁、制粉系统联锁开关投入的情况下:

1.4.1.1.1在两台引、送风机都运行的情况下,任意一台引、送风机事故跳闸时,不联跳其他设备;

1.4.1.1.2当运行中的两台引风机同时因故跳闸(或只有一台引风机运行,因故而跳闸)时,联锁跳闸送风机、排粉机、磨煤机、给煤机、给粉机,关闭燃油电磁阀;

1.4.1.1.3当运行中的两台送风机同时因故跳闸(或只有一台送风机运行,因故而跳闸)时,联锁跳闸排粉机、磨煤机、给煤机、给粉机,关闭燃油电磁阀;

1.4.1.1.4当运行中的排粉机事故跳闸时,联锁跳闸相应的磨煤机、给煤机、给粉机

1.4.1.1.5当排粉机跳闸、磨煤机主轴温度高、磨煤机润滑油压低、磨煤机润滑油回油温高等引起磨煤机跳闸后,其高压油泵自起动,热风门关闭,冷风门开启(当磨煤机出口温度超过100℃时,冷风门自动开启);

1.4.2磨煤机油温、油压保护

1.4.2.1磨煤机运行中主轴温度达65℃时磨煤机自动跳闸;

1.4.2.2磨煤机润滑油压低Ⅰ值(0.15Mpa)时,热工信号报警;

1.4.2.3磨煤机润滑油压低Ⅱ值(0.1MPa)时,热工信号报警,备用油泵自起动;

1.4.2.4当油压低至Ⅲ值(0.05MPa)时,运行的磨煤机跳闸,备用磨煤机润滑油压低Ⅲ值时闭锁启动,同时热工信号报警。

1.4.3汽包水位保护

1.4.3.1汽包水位“高Ⅰ值”(+50mm)时,热工信号报警;

1.4.3.2汽包水位“高Ⅰ值”与“高Ⅱ值”(+100mm)信号都发出时,事故放水门自开;

1.4.3.3汽包水位“高Ⅱ值”与“高Ⅲ值”(+200mm)信号都发出时,灭火保护动作;

1.4.3.4汽包水位“低Ⅰ值”(-50mm),热工信号报警,自动关闭事故放水门;

1.4.3.5汽包水位“低Ⅱ值”(-100mm)与“低Ⅲ值”(-230mm)信号发出时,灭火保护动作;

1.4.3.6安全门动作后,汽包水位“高Ⅲ值”或“低Ⅲ值”,灭火保护不动作;

1.4.3.7机组连续运行三个月做一次事故放水门启闭试验。

1.4.4水位保护动态试验方法(锅炉开机前必须进行水位保护实际传动校验,严禁用信号短接方法进行模拟转动替代)

1.4.4.1锅炉进水过程中,当汽包水位升高至-230mm(即可见水位)时,开始做试验;

1.4.4.2在引、送风机电源均为“试验位置”情况下,启动一台引、送风机,开启燃油电磁总阀,合上A、B两组给粉机电源开关,复归灭火保护并投入运行;

1.4.4.3送上水位保护电源并将水位保护置于“试验位置”;

1.4.4.4当汽包水位上升至-230mm时,将水位保护切至“运行位置”,水位“低Ⅱ值”和“低Ⅲ值”信号报警,灭火保护动作;

1.4.4.5继续进水至-230mm以上“低Ⅲ值”信号消除,将灭火保护归复后投入;

1.4.4.6继续进水至-100mm以上“低Ⅱ值”信号消除;

1.4.4.7继续进水至-50mm以上“低Ⅰ值”信号消除;

1.4.4.8继续进水至+50mm,“高Ⅰ值”信号报警;

1.4.4.9继续进水至+100mm,“高Ⅱ值”信号报警,紧急放水一、二次门自动开启:

1.4.4.9.1继续加大给水流量进水至+200mm,水位“高Ⅲ值”报警,灭火保护动作,立即关闭上水门停止给水泵运行;

1.4.4.9.2放水至+200mm以下“高Ⅲ值”信号消除,当放水至+100mm以下“高Ⅱ值”信号消除,继续放水至+50mm以下“高Ⅰ值”信号消除;

1.4.4.9.3继续放水至-50mm“低Ⅰ值”信号报警,紧急放水一、二次门自动关闭;

1.4.4.9.4试验完毕后将水位保护切至试验位置,退出灭火保护运行。

1.4.5.水位保护的投、退规定:

1.4.5.1水位保护的投入:

升炉过程中,负荷85MW以上,投入给水自动后必须投入水位保护;

1.4.5.2水位保护的退出:

1.4.5.2.1检修人员检修设备需退保护时必须经总工程师批准;

1.4.5.2.1.1停炉降负荷至40MW时司炉负责退出水位保护,作好记录;

1.4.5.2.1.2运行中一侧水位计存在缺陷而需冲洗另一侧水位计时,可经值长或班长许可退出,冲洗完毕后及时投入保护;

1.4.5.2.1.3当水位保护显示的水位与电接点水位计相差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热工处理,并根据具体情况,请示总工程师退出水位保护。

1.4.6灭火保护:

1.4.6.1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灭火保护动作:

1.4.6.1.1两台送风机均停;

1.4.6.1.2两台引风机均停;

1.4.6.1.3炉膛压力高(+1500Pa);

1.4.6.1.4炉膛压力低(-1500Pa);

1.4.6.1.5全炉膛熄火;

1.4.6.1.6失去燃料;

1.4.6.1.7手动紧急停炉;

1.4.6.1.8汽包水位“高Ⅲ值”或“低Ⅲ值”(无安全门动作时);

1.4.7灭火保护动作后,自动切除给粉机电源、关闭燃油总电磁阀、关闭一次风挡板,开启二次风挡板,在制粉系统联锁作用下,联跳排粉机、磨煤机、给煤机,关闭磨煤机热风门、开启冷风门。

2锅炉机组的检查与试验

2.1.1检查燃烧室及烟道内部,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1炉墙完整,无严重烧损现象。

2.1.1.2看火孔,打焦孔及人孔门完整,能严密关闭。

2.1.1.3水冷壁管,过热器管,省煤器管及空气预热器的外形正常,清洁。

2.1.1.4喷燃器喷口完整,无焦渣。

2.1.1.5各测量仪表和装置的附件位置正确,完整,严密,畅通。

2.1.1.6防爆门完整,严密,防爆门上无杂物,动作灵活可靠。

2.1.2检查除渣装置,明确下列各项:

2.1.2.1渣井及水封衬砖完整,内无焦渣及杂物。

2.1.2.2打焦孔,检查孔开关灵活,并能关闭严密。

2.1.2.3渣沟畅通无杂物,盖板齐全,各喷嘴完整,位置正确。

2.1.2.4捞渣机械及其传动装置完好,润滑油量充足,洁净。

2.1.2.5渣口及抽烟管完好,畅通,挡板好用。

2.1.3锅炉各部件检查完毕,确认燃烧室,烟风管及除尘器内无人后,将各人孔门检查门严密关闭。

2.1.4检查转动机械,应符合下列要求:

2.1.4.1安全遮拦及保护罩完整,牢固,靠背轮连接完好,地脚螺丝无松动。

2.1.4.2轴承箱内的润滑油洁净,油位计完整,指示正确,清晰可见,并标有最高,最低及正常油位线,放油孔严密不漏,轴承无漏油现象,使用黄油的轴承,油杯内应有足够的黄油,且轴承内注入足量的黄油。

2.1.4.3轴承油环良好,接头螺丝牢固。

2.1.4.4轴承温度表完整,清晰,指示正确。

2.1.4.5冷却水充足,排水管畅通,水管无泄漏。

2.1.4.6转动机械转向标志明显,正确。

2.1.4.7制粉系统的转动机械应符合《制粉系统运行规程》的有关规定。

2.1.4.8电动机应符合《厂用电动机运行规程》的有关规定。

2.1.5检查汽水管道及燃油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2.1.5.1支吊架完好,管道能自由膨胀。

2.1.5.2保温完整,表面光洁,其管道颜色符合《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的有关规定。

2.1.5.3管道上有明显的表示介质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