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7648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docx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15篇

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

摘要: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性是不可忽略的,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筛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材料的筛选上要突显层次性,注重趣味性和科学性,借以促进科学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成效,继而提升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学习理解能力。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幼儿教育论文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

摘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全新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成为探究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下的幼儿科学教育以培养幼儿科学兴趣为目标,以亲历探究过程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为方法。

关键词:

建构主义;幼儿教育;科学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是一个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过程,新知识也是在学习者的原有认知图式基础上逐步生成的[1]。

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明确指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唯一主体[2]。

一、以培养科学兴趣为主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兴趣是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促进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的内部动力,浓厚的科学兴趣能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提高主动建构的自觉程度和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目标也明确提出:

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因此,激发和培养儿童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是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由此可见,《纲要》的科学领域的目标正体现了建构主义价值取向。

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颁布了将近十年,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忽视科学兴趣的培养问题。

具体表现在:

一是科学教育形式单一,注重讲解。

二是科学教育资源有限。

三是内容过于书本化,难以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教师要充分领会建构主义价值取向,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第一,以“形式”激趣。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形式必须丰富多样。

在每个学期,教师要根据内容确定不同的教育形式,观察、参观、科学小游戏、饲养、种植、科学实验、科学阅读等互相结合,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身边的事物,发现身边神奇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以“环境”激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来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一方面利用园所资源,在教室内设计科学角,提供大量的探索材料,供幼儿探索;在园内开辟饲养角,动植物角等,让幼儿观察动植物的变化,认真做好观察记录。

另一方面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亲近大自然。

将社区大自然作为课堂。

带领幼儿去社区的草坪采摘野菜,去蔬菜基地观察无土种植,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

第三,以“内容”激趣。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这些积极的态度和精神能引发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维持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因此,除了利用环境资源,教师还可以从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精心选择科学内容,着眼于幼儿身边的科学现象,为幼儿选择可见、可闻、可触摸、可操作的自然物和科学现象,便于幼儿从周围物质世界中获取直接经验或生动形象的具体知识,产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第四,以“心理”激趣。

建立一种平等的探究学习关系,为幼儿提供心理安全的探究环境也是激发和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一种方法。

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出错,在他们出错时,不要急于批评和制止,而应该对他们进行真诚询问,耐心倾听,认真观察,支持幼儿的各种想法和做法,实行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平等的合作,评价,使幼儿获得继续探索和成功的自信。

安全的心理环境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也促进了幼儿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以亲历探究为核心的幼儿科学教育过程。

探究亦称为发现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自己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过程。

科学本身具有探究性的特性,就决定了探究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

而且“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幼儿对他们周围能接触到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幼儿亲历探究作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方式和手段,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体验探索发现的全过程,也能够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力及批判思维,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相较于科学知识,“科学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儿童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领悟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

”[4]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应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主动建构科学知识、获得科学素养的过程。

那么,幼儿科学教育过程如何实现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

(一)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源泉。

“只有既适合于学生又有意义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5]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

不会提问、不敢提问是教育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此,教师可以从幼儿观察的兴趣点、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或针对幼儿身边及时发生的现象或事情来创设探究的问题情境。

用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提问后,教师还要通过暗示、示范、建议、设问等手段来引导幼儿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支持幼儿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积极支持幼儿亲历探究。

亲历探究就是亲身经历探究过程。

动手操作是是幼儿亲历探究的一个关键环节。

然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亲历探究对幼儿学科学的重要意义,总是以自己的一家言抢占了幼儿的探索时间,或者以讲解代替探究,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以及科学教育的效果。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

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探究,幼儿有了“做”的机会,才有自主学习的空间[6]。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孩子关注科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获得正确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因此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少说,而让幼儿多做,支持幼儿亲历探究,为幼儿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引导幼儿多方面、全方位地探究问题,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诉答案。

法国的“动手做”

倡导“让儿童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进行学习”。

这正是建构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充分体现。

(三)教师要积极支持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体验。

真正的探究是幼儿积极、主动、充分地与客观事物或现象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幼儿亲历探究,支持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体验。

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必要的环节和要素: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事物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操作,进而发现问题。

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并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主动探究才进入了真正的准备状态。

2.猜想和假设。

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

它为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即主观原有认识与客观物体和事实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

3.形成问题的解释。

儿童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学习推理、预测,找到事物的属性、现象的因果关系或其他的解释,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4.交流探究结果。

幼儿通过图画、记录表等,与同伴或教师分享探究结果。

交流是儿童探究后的自然流露。

幼儿通过整理自己的记录,学会描述自己的发现结果。

教师只有支持幼儿经历这几个必要的环节,帮助幼儿获得探究的完整体验,才能真正实现以幼儿的亲历探究为核心的幼儿科学教育。

三、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幼儿科学教育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科学教育提倡的一种评价方法。

所谓过程性评价最早是指对所确定的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的评价,为方案的制定者提供反馈信息,用于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7]。

教育领域中的过程性评价是指判断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朝着既定的目标方向顺利有效地进行,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过程,它是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评价。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过程性评价既是评价方法,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贯穿于幼儿学习的始终,其目的是诊断教学与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幼儿的科学素养是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故在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的看待幼儿探究活动的结果,而要将评价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尤其要重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幼儿园广泛运用的成长档案袋法也是一种可以在科学教育中借鉴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成长档案袋,融过程与结果为一体,描绘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记录了幼儿的科学活动轨迹,展示了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理解力、创新力的成就和进步,为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就幼儿的科学素养提供交流的平台和依据。

总之,建构主义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幼儿主体性,鼓励幼儿运用有意义的方式,在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中,通过探究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和态度,从而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内容摘要:

幼儿教学在人的成长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而必须对幼儿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其中幼儿科学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本文中重点阐述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科学教育对幼儿而言并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应用不当,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学生兴趣层面着手,从而导致教学效率较低,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化措施,谨以此给予参考依据,为之后的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情况分析,增加幼儿学习兴趣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科学教育活动也并不例外,因而在进行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的有效性。

这个阶段的幼儿基本上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或是不同的方式,从而增加幼儿对科技产品有更全面的认知,并且还需让学生了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转变,比如电灯、电话等等,了解他们的发明及使用;与此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书籍及图片,积极引导幼儿通过于此能够对科学教育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继而让他们能够热爱科学。

二.筛选生活化科学教学内容

科学是幼儿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所在,而且这其中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如植物、动物、人类等等,不同类型自然现象,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筛选适合幼儿的教学内容是当前教学需要完善的地方,面对大千世界,选取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必然能够促使他们的科学给予浓厚的兴趣。

值得注意是,科学教育内容的筛选需要贴近幼儿实际生活,更好槭导史务,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简单科学知识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能够彰显科学的本质,让学生意识到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幼儿对于高级的科学知识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并且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

由此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他们在选择科学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程度,这样才能让幼儿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都实际生活之中,让他们感知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缩短了幼儿和科学之间的距离,并且还能让幼儿获得成就感,进一步促使幼儿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在筛选科学教育内容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域化特色,尽量选择当地本土资源进行教学,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从周边自然环境中获取到科学知识,并且对周边自然风景给予浓厚的兴趣,增长幼儿见识,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给予学生适当的材料

1.材料兼具趣味与科学性。

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教学的重点所在,在实施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挑选合适的材料,不仅要具有趣味性,而且还需兼具科学性,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必然能够取得极好的实施效果。

有趣的材料让课堂教学活动充斥欢乐的氛围,而材料的科学性则是为彰显科学教育的本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所以从整体教学角度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挑选材料过程中不仅要具有科学性,而且还需彰显趣味性,继而提升教学效果。

2.材料体现层次性。

幼儿阶段的儿童在某种层面上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但是每个儿童生长环境不同,导致他们在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不同渠道了解学生的需求,继而推动科学教育活动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幼儿的学习能力及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幼儿个性特征层面着手分析,让他们通过教学活动在学习水平上能够达到统一水平线上。

所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在筛选材料过程中需要注重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样的层层递进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并且在教学有效性上有所改变,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性工具必然要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性,否则将会对教学效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总体来说,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性是不可忽略的,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筛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材料的筛选上要突显层次性,注重趣味性和科学性,借以促进科学教育取得更理想的成效,继而提升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学习理解能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新区第二幼儿园)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争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外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公民的科学意识直接影响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

只有尊重科学,重视科学,才能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科学实践又充分证明,科学意识与科学素养紧密相关,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科学素养的民族会是具有较强科学意识的民族。

党中央提出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而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则决定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大业的成败。

要造就一支宏大的科技创新队伍,离不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

站在这一高度,幼儿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就要从“娃娃”抓起。

皮亚杰曾说过:

“儿童就是科学家”。

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周围的世界。

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也经常问些奇怪的问题,比如:

“为什么太阳会从西边落下,从东边升起来,它是在地上爬了一夜吗?

”还有许多这样的实例都可以证明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学家、发明家小时候都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

事实上,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幼儿教育工作者只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实践和游戏中去体验、去观察、去探究,完全能触发他们的科学兴趣,使他们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进而形成初步的科学素养。

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全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过去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说“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是水源”。

不论怎样,都形象地说明了教师自身教育储备的重要性。

幼教工作,特别是科学启蒙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才能有效地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

首先,教师必须强化科学知识的掌握,能给幼儿千奇百怪的提问以正确的解答。

其次,教师必须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一是要有凡事都要问一问“为什么”的习惯,通过疑问带动思考、探究;二是要有实验验证的习惯,对于尚有一点怀疑的结论,通过实验来加以推理、验证。

2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科学始于好奇”,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周围世界对他们来说是一座神圣的宝库。

一场大雨过后,院子里爬来一条又长又细的蚯蚓,幼儿纷纷围过来,有的说是蚯蚓,有的说是小蛇,围观的幼儿越来越多,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迫切想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

笔者现场组织了科学教育活动――认识蚯蚓,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触摸感知蚯蚓的表皮,了解蚯蚓的腔室结构,进而介绍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的基本情况,他们学得兴趣盎然,n堂效果很好。

3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1利用简单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而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只有通过感知、熟悉、提问、回忆来知道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提出真正关心和疑虑的问题,只有自己真正观察研究了,幼儿才真正懂得了。

幼儿园不同于其他正规性的科学实验室,由于幼儿的控制力和操作性相对较差,不可能完成很精确的实验,所以幼儿园的实验材料要求相对较低,不需要有精确的刻度,也不需要受时间、空间的影响,都是生活中常见或者是很容易得到的物品,如:

木块、石子、别针、磁铁、电池、纸、蜡烛、各种小瓶等。

在实验过程中,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可以给幼儿一些小玩具,比如:

小汽车、小纸船等,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水是透明的,还会流动;中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给它们准备杯子、热水、冷水、固体饮料和小勺子,让他们自己冲泡饮料,了解溶解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在观察植物的时候,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空气、水、阳光、肥料等。

在幼儿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帮助和鼓励,必要时跟幼儿一起参与,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能力、分析和思维能力。

3.2利用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为幼儿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最好的课堂。

让幼儿观看花草树木、捡落叶、捉昆虫,组织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让他们在感受乐趣的同时,激起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自然的兴趣。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可以创设室外自然角环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利用自然角进行科学发现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发现意识。

比如,让幼儿种植大蒜,安排幼儿轮流值日观察记录大蒜的生长过程,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画图、符号代替等方式来记录大蒜每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所需的养分、水、阳光,使孩子不但积累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还培养了他们记录观察现象的科学习惯。

总之,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幼教工作者要重视科学启蒙教育,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创设条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探索中找到兴趣点,激发科学热情,锻炼动手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圆梦者

当打开师恩教育“趣味科学DIY”课程的任何一个教学具材料包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实验材料把你带回童年的回忆。

的确,有很多实验是我们小时候用土办法玩过的,如土制电话、小路灯、电风扇、发报机、过山车等显得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

航空航天、飞机大炮、高速铁路、电子信息等等是科学的结晶,身边一草一木、儿童玩具、交通设施、家用电器等等也蕴含着科学的道理,其实科学时刻就在我们身边。

“趣味科学DIY”课程实验很多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接触过的或见过的,师恩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二次创新,把它系统化、体系化、理论化、教学化。

作为专注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课程研发及配套教学具设计、生产,开展课程理念推广及教学教研服务指导的北京师恩阳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教育品牌,师恩教育成立于2007年,凭其多年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不懈研究、执着与坚持,依托北师大教学资源和人才优势,师恩教育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至今仍然坚持独立自主原创研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玩教具材料的知名品牌。

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师恩教育坚持秉承“播种教育、不忘师恩”的理念,用锲而不舍和专注、专业的匠人精神做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事业。

为此,以原始联合创始人唐安兴、刘彦斌和张友静为首的师恩教育团队坚持结合本土实际需求,坚持注重教学实践的研发理念,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创研发核心,坚持以孩子主导为本,坚持以传输核心教学思想为中心的五大理念去进行儿童科学启蒙教育。

“‘DIY:

douityouself,做你自己想做的’,这是‘趣味科学DIY’课程教学具材料研发、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

我们经常会被园长、老师、家长问到你们材料为啥这样设计呢?

为啥不把导线直接接好或者导线预留接口或卡口呢?

我们通常回答科学启蒙教育本质是‘动手’、‘动脑’、‘引导’、‘探究’,如果是那样不如买个拼插玩具或积木玩具,也根本不用在园里学习,我们所有教学具材料研发、设计必须遵循‘动手’、‘探究’的原则,能动手一定让孩子动手,尽可能创造让孩子多动手的机会,我们不能帮也不要帮,否则就失去了科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于是,师恩教育课程实验在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前提下,甄别、选取坚持来源于生活、相对安全、简单有趣的三个原则。

来源于生活主要是师恩教育教学具材料包都来源于孩子周边的事物,这样就能满足孩子们“做中学、做中玩”心理;简便不是指玩教具材料材质的简单如纸片,或操作的便捷如拼插等,而是把复杂的实验变成深入浅出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让孩子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大大增强了孩子对科学的认识能力;相对安全是基于没有绝对安全基础上,告诉孩子什么是危险的,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体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安全教育的理念。

师恩教育三大原则的提出是基于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特点制定的,十年的幼嚎蒲启蒙教育经历,让以唐安兴、刘彦斌和张友静为首的师恩教育团队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认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就是着眼于生活和周围的事物,启蒙幼儿的初步认知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师恩教育玩教具材料中的圆形基座设计,这个设计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中,充分体现了玩教具材料设计者极大的智慧,研发、设计电池盒必然涉及导电系统的正负极,从工业设计角度来分析单纯塑料模具工艺不算复杂,甚至很简单,但如果镶好用于导电的正负极金属片工艺立即变得复杂且成本大大提升。

设计者在解决这个设计时可谓是呕心沥血,这个灵感的获得是个偶然也是必然,设计者在一次穿衣时纽扣(学名:

子母扣)脱落掉下,捡起那刻惊奇发现纽扣掰开正好类似电池盒导电的正负极,只需在设计塑料模具时预留合适的插孔就可以,这样的设计不但让孩子重新认识了生活中逐步淡出服装领域的纽扣,而且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动手拼插能力,符合了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本质精神。

“课程教学具设计必须分清与玩具或积木的本质区别,保证绝大部分孩子能够独立动手操作完成,同时兼顾制造一定的麻烦,真正实现动手、动脑的教育宗旨。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以唐安兴、刘彦斌和张友静为首的师恩教育团队还致力于教学指导手册的编写,进而根据教学指导手册对课程所需的玩教具材料采买样品或进行工业设计、绘图,根据工业绘图开模、试模、修模、定型,进入工业化生产,最后通过教学实践与推广不断更新、优化、升级实验玩教具材料,让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之路越走越长。

于是,不管是从课程体系科学、系统的设计到教学具的研发再到教学教研服务,师恩教育当仁不让地走在行业的前列。

师恩教育“趣味科学DIY”课程教学具是率先获得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检测认证,并首次根据师恩教育教学具设计理念制定了行业标准,即Q/HDSEJ001-2011《儿童趣味科学教学具》。

这既是贯彻国家鼓励原创的发展战略,也是国家层面对师恩教育的肯定与认可。

至于其教学教研服务,由于师范院校没有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师资培养体系,师恩教育推广课程的同时还要承担师资的培养,除了常规的教学培训,也协助地方社团组织或指导教学机构举办针对社区乃至整个城市科学嘉年华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2015―2016年师恩教育连续两年承接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科普进社区活动两百多场次,由于课程朴实易懂,教学具的趣味性得到了家长、孩子及相关专家领导高度认可与赞扬。

在与唐安兴、刘彦斌和张友静的交谈中,他们一直强调创新。

“创新贯穿着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