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7746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练习课时作业5+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Word文件下载.docx

A.回首向来萧瑟处B.千古风流人物

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

A项,古义:

刚才;

今义:

从来,一向。

B项,古义:

杰出的,有才华的;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轻浮放荡等。

C项,古义:

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

①情怀,意趣;

②景象,情况;

③风土人情;

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多含贬义);

⑤人的仪表举止;

⑥关于风向、风力的情况。

D项,“狼狈”古今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人物(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朝向来处)

A项,“千古”,自古以来;

B项,“惊涛”,狂浪巨涛;

D项,“向来”,先前,原来。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A项加点的词是比喻,其余都是借代。

A

7.“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句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诸葛亮。

这词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指诸葛亮。

这词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指周瑜。

这词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指周瑜。

这词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此句前有“遥想公瑾当年”,因此可以推知是周瑜,排除A、B两项,C项“在诸葛亮的协助下”词中没有依据。

8.在古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

下列句子中语序没有倒装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B.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书愤》)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D.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A项“应笑我多情”;

B项“北望中原气如山”;

C项“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下列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怀。

10.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追怀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

可以结合所写景物的地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来思考。

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

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1.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D项,“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理解不正确。

词句表现了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12.作者在另一首《独觉》诗中写道:

“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的后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么独爱这两句?

作者之所以独爱这两句,在于它反映了带有作者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

诗人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略感凉意,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既已云消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

实写遇雨,暗写的却是自己一生经历政治风雨的内心体验和人生态度。

作者在雨中悟出人生哲理,“风雨”即人生坎坷。

作者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就是履险如夷,泰然自若。

三、语言表达

13.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格式一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

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

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画线语句表述的角度不一致,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这”,指苏轼不断被贬流放;

而第二个分句表述的对象是“地方人民”,调整一致即可。

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却是地方人民的大幸。

1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举办“苏东坡诗词”赏析交流会,请为主持人写一则开场白。

要求:

①紧扣主题;

②表达得体,富有文采;

③不写称呼语、问候语。

开场白要写得简明、得体、有文采,目的明确,同时要注意题干的显性和隐性要求。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王朝文化天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去感受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工智能正在大规模地替代人工,在各产业当中,首当其冲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所取代。

②能够流传千古,依旧被人们品头论足的名著,很多并不是因为它有多深涩难懂,反而是因为它的通俗,因为它的平易近人而又不失深刻。

③在这几十年的中国大学院校中,像钱老这样有良知,不为金钱名利所动,一心做学术研究的真正学者专家实属百里挑一。

④传统小说家竭力把人物刻画得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卡夫卡则随心所欲地将《城堡》中的主人公K打发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符号。

⑤随着手机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迷恋上了手游,有的还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已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这引起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担忧。

⑥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同时又是极美好的精神享受,在老师的带动下,我们班学习古典诗词的风气已经蔚然成风。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③⑤D.②④⑥

①首当其冲:

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使用正确。

②品头论足:

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望文生义。

③百里挑一:

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

④随心所欲: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⑤废寝忘食:

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⑥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语义重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其中思想的深刻,能够穿越空间,触及每一代人的心灵,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B.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短期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鼓励每家每户发展特色产业,有人养蜂,有人种菜,甚至有人开发苗绣旅游商品。

C.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我国形成了良好的“双创”氛围,国人的创新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动能。

D.去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有6亿人参与分享,有预测认为,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不低于40%左右的增速。

A项,搭配不当。

“思想的深刻”应为“深刻的思想”;

“空间”应为“时空”;

B项,用词不当。

副词“甚至”不当,此处没有强调突出,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D项,前后矛盾。

“不低于”“左右”矛盾。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李明将自己的作文交给文学社王老师说:

“奉上大作一篇,我才疏学浅,文中谬误一定不少,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B.我今天作为一个长者跟你们讲,也许有人会说这老家伙是在倚老卖老,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我有必要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的经验。

C.我令郎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代表全家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D.今天的活动也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文学院李教授也来到这里,并就今天的话题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A项,“大作”,敬辞,称对方的著作,用在此处不得体。

C项,“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子,用在此处不得体。

D项,“高见”“洗耳恭听”都是敬辞,用在此处不得体。

4.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⑥所以,广东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

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广东盆景,据此可断定③是首句;

②⑥构成因果关系,叙述广东盆景的特点;

④①⑤叙述其历史。

顺序应是:

对象—特征—历史。

③②⑥④①⑤

5.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2)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了生命的黄昏。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除了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音、颜色两个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1)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三、课外拓展阅读

水调歌头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

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

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①。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

①安石:

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岁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

从事:

从政。

②沧洲:

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7.以下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

B.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

C.“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

D.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汜,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

E.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

A项,“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错;

D项,“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错。

AD

8.词序末两句说“要以谢安没能早退为戒,要以退隐后兄弟相从的快乐作为安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具体体现。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词序交代写作原由和目的,末两句概括了此词主旨。

上片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下片述怀,设想兄弟俩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解题时要结合上下片词句具体解读“不早退”“戒”“退”“相从之乐”等词。

“以不早退为戒”:

上片写谢安本抱有功成身退的心愿,可结果却是“扶病入西州”,从而产生“退隐的雅志”困于“轩冕”的“遗恨”,而谢安的“遗恨”正是苏轼引以为“不早退”的鉴戒;

“退而相从之乐为慰”:

下片设想辞官归隐后的情景——在归家途中,每有“佳处”则可尽情游玩;

同时设想兄弟相聚,可尽兴喝酒唱歌,无拘无束,而这些“相从之乐”正是对归隐的最大安慰。

满庭芳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①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②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③,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④。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①陈慥:

字季常,眉州人。

东坡至黄州,季常数从之游。

②司州:

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

王长官时住黄陂。

③摐摐:

拟声词。

④釭:

灯。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开篇三句语出不凡,既包含着诗人对岁月流逝、傲视天下的感慨,又将王长官其人与长江共论,有赞颂之意。

B.“古县”表明历史悠久,“云溪”“竹坞”“松窗”凸显环境之幽,“江南岸”三句则写与王长官黄州会面的因由。

C.下片转入景语,描写雨过风起、烟云迷离的景象,借景邀王先生喝酒,侧面表现了王先生高雅的志趣。

D.“居士先生老矣”是劝酒之辞,意思是王先生虽然老矣,但相见如梦,还是要把酒言欢,珍惜相逢,一醉方休。

E.“逢逢”是象声词,形容鼓声,此处写分手在即,“行人未起”而鼓声催发,表现了相聚的愉悦和二人的惜别之情。

A项“傲视天下”分析不当;

D项“居士先生老矣”并不是劝酒之辞,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

10.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

结合小序和《方山子传》对陈季常的了解,可知王长官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的隐士。

本词写的是与王长官相聚离别的始末。

抓取关键词句不难判断情感。

①对友人的赞颂之情。

“苍桧”之比,松竹云溪,赞颂友人不慕荣利、风骨凛然、志趣高雅。

②相聚的欢愉之情。

相见恨晚的友人相会,要“一饮空缸”,酒逢知己千杯少,豪爽奔放。

③惜别之情。

主客相见恨晚而船鼓催发,表现了相互留恋、不忍离别的怅然。

(意思相近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东武会流杯亭

东武①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②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①东武:

此处指密州治所诸城。

②相将:

相随,相伴。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上片写微雨蒙蒙、树林山岗上花叶狼藉的暮春景象,将“红”“碧”活用为名词,代指花、叶,十分形象和精炼。

B.词人眼见“枝上残花吹尽”而与友人试着向江边寻春而不得,体现出被贬密州之后内心的极端痛苦之情。

C.“官里事”四句,写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自然界又多风雨,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多少,说明聚会流杯亭是很难得的。

D.“满城争出”渲染出全城百姓观看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

“满”“争”二字,描绘出万人空巷的热闹情景。

E.下片的“兰亭修禊事”,使用了晋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典故,借以反衬自己与友人相约聚于流杯亭曲水流觞为流风余韵。

B项,“寻春而不得”有误,词中有“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极端痛苦之情”的表述与全词感情基调不符。

E项,“反衬”错误,使用王羲之兰亭集会的典故,意在衬托词人与友人相聚于流杯亭的高雅之事。

BE

12.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①表达了词人作为地方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之情;

②蕴含着词人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

(意思对即可)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

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

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

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

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

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