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799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中班《我是值日生》教案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组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器官的图形和线条相结合,进行大胆地、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2.体验创作过程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人体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重难点:

1.能画出各器官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组合。

活动材料;

成品和半成品范例若干;

人手一份:

画纸、构线笔、各器官图片

活动过程:

观察讨论联想创作展现交流

观察讨论:

1.谈话:

以人体的组织结构引出主题。

2.讨论:

如果将人体的各个器官打乱后,重新组合,会怎么样?

(幼儿用材料尝试重新组合,发现重新组合后,变成了什么?

联想创作: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重新组合身体的各器官。

2.引导幼儿画得大一点、夸张一点。

3.注重个别指导,提高幼儿创作欲望,开拓创作思路。

4.提醒幼儿要将线条画得密,可用多种线条让各种器官连在一起。

展现交流:

互相欣赏,找找作品中哪些线条是你没有的?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

但在重点问题:

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

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

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

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

2017年幼儿园大班安全教育教案及反思

活动分析:

大班幼儿随着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的不断丰富,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技能,但当意外灾害真的发生时,他们会感到束手无策。

本活动除了让幼儿了解有关火的知识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幼儿当意外灾害真的来临时,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学会自我保护、自救。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燃烧现象,了解火的性质、用途及危害。

2、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进幼儿安全防火意识。

3、一旦发生火灾,要知道如何自我保护和如何自救。

活动准备:

纸、蜡烛、火柴、大中小玻璃杯、电话、湿毛巾、毛巾被等。

活动一

1、老师出示一张纸和火柴,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纸被点燃后的情形,注意火焰的颜色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让幼儿在火附近伸手烤一烤,说说自己的感受。

纸点燃后发出光和热火焰是红色的.。

提问:

火还能燃着哪些东西?

(布,木头、汽油、酒精、蜡烛等)

2、知道了火能发光发热,组织幼儿讨论火的用途和危害。

(1)、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火,请幼儿说出火的用途。

(烧饭、取暖、照明等)

(2)、火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烧伤皮肤、烧毁财物、房屋、森林等)

3、实验:

火的熄灭

(1)、老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焰熄灭的原因。

(燃烧需要空气)

(2)、老师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同时扣住三只燃烧的蜡烛,观察哪去蜡烛先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

(杯中空气的多少,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

如果想使火焰熄灭,必须使火和空气隔绝。

活动二

1、组织幼儿讨论:

(1)、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

(小孩玩火、乱丢火烟头、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地地

震、打雷、乱拉乱接电线等)

(2)、怎么样防止火灾发生?

(3)、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自我保护与逃生自救?

a:

如果所在房间有电话,赶快打119报警,并说明着火的详细地址,什么街,哪号楼或附近有什么明显标志及单位。

b:

室外着火门已发烫里千万不要开门,并用毛巾、衣服或床单塞住门缝,以防浓烟跑进来,如门不很热也没看到火苗,赶快离开。

c: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穿过浓烟逃生里,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d: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e:

遇到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f:

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不可盲目跳楼。

2、逃生演习

老师发出发生火灾信号,幼儿自选逃生办法进行自救。

设计意图:

孩子们经过小班、中班的安全教育,到了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安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了进一步巩固、强化、丰富幼儿的安全常识和自救的技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特设计了综合的安全教育活动课《安全知识我知道》。

1、巩固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2、面对危险时,会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自救、自护。

1、多媒体教学资源:

(1)《常见安全标志》图片。

(2)《不要这样做》图片。

2、蓝色、黄色、绿色记分牌各一个;

红色的五星90个;

画纸、水彩笔、小奖品每人一份;

常见安全标志图片若干。

3、幼儿用书第44-----46页。

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安全知识大赛,激发幼儿参与竞赛的兴趣。

(1)按记分牌的颜色将幼儿分成黄、绿、蓝三组(或请幼儿自由选择),组织幼儿评选出每组的小组长;

每组发30个红五星,可由小组长保管。

(2)交代比赛内容:

今天的比赛有必答题、抢答题、画答题,请小朋友在比赛时注意听好比赛规则,按要求答题。

2、组织幼儿进行安全知识大奖赛。

(1)必答题。

教师交代比赛规则:

教师出题,问到哪组(或情景模拟演示),答对(或做对)一题,就将一个红五星贴在本组的记分牌上。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或出示图片)《常见的安全标志》。

请每组幼儿分别说出安全标志的名称和用途。

教师根据生活中的安全常识提出问题,分别请每组幼儿回答。

如:

哪些地方有危险,不能去哪里玩?

(窗台、马路、工地)等。

哪些东西有危险不能玩?

(火、插座等)。

在幼儿园活动时哪些安全问题?

(上下楼梯不打闹、不推撞同伴等。

)出鼻血了,应该怎么样处理?

你一个人在家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外出游玩时和爸爸妈妈走散时怎么办?

在幼儿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总结预防自救措施,帮助幼儿巩固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教师创设一些情景表演问题,分别请每组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表演。

失火了怎么办?

地震了怎么办?

被困在电梯里了怎么办?

教师小结本轮竞赛成绩,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2)抢答题:

找错游戏。

抢答题要等老师说“开始”后才可以举手抢答,否则就违反了比赛规则,要从记分牌上已经得到的红五星中去掉一个。

一次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要这样做》或阅读幼儿用书第44----46页,请幼儿抢答:

画面中小朋友们的做法对不对?

有什么危险?

(3)画答题:

设计安全提示标志。

鼓励幼儿回顾生活中大家看到的(或想到的)不安全的行为,设计安全提示标志。

(每设计出一颗安全标志的一个红五星)。

3、教师小结比赛情况。

请每组幼儿统计自己组得了多少颗红五星,教师肯定每组幼儿的表现。

分别评出最佳小组奖、最佳表现奖。

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幼儿发奖品。

活动延伸:

1、带领幼儿将设计的安全提示标志贴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提醒幼儿随时注意安全。

2、生活,成人要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当发现同伴做危险事情的时候,要会制止并及时告诉大人。

安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什么时候安全总是第一位,孩子们经过小班、中班的安全教育已经懂得了很多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已经学会了很多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本次的综合活动,孩子们更多的掌握了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乞巧》教案及反思

设计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

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

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

你可以先说说吗?

(学生回答: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

我会看注释,来理解;

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

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

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

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3、过渡:

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

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

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

(板书:

乞—气。

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

再读读课题。

(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

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生:

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

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

(指名读)

3、正音:

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

(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

(“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快想字典请教吧!

(“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

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古人云:

独而无学友。

(生:

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

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对,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

五分钟够吗?

开始吧!

(学生讨论)

5、时间到!

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

三人行(生:

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

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

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的好!

古人云:

敏而好学,(生:

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

故事,你们知道吗?

(知道)

谁来说一说。

(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

(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

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

(学生说)

出示课件:

夜空图。

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

(牵牛星和织女星)

还记得老师曾经教你们积累的杜甫的《牛郎织女》吗?

请你们背一背!

(学生齐背)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

(课件天文图)

找到了吗?

(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

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

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

(教师示范读):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

读读三、四行。

(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

(学生再次回答)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

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

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

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

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

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

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

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

(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

(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

(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

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

(六一儿童节)

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

(学生自由说)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

再读读三、四行。

(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交流指名回答)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

读出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

(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

(没有)那是多少条?

(很多很多)什么多?

(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诗人林杰发出感慨: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

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

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

你们能背吗?

一起背吧!

3、古人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和往常一样,打开“古诗积累本”把它记下来吧!

(学生记古诗)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

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

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总结: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的古诗,还学习了一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

大家陶醉在诗海中。

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

(能)

下课

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

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取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当然,这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

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诵读还不够到位,我想,怎样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还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