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8139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x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篇一: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第一部分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罚。

第二部分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但“我”从中获得感悟。

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

”“怎样发现的?

”“结果怎样?

”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学生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

?

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因而学生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

“我”的发现是什么?

是怎么发现的?

即明确了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3.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

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

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

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

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

事情的头绪。

困窘:

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

4、“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

?

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5、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6、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

)(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出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如此简单明了”、“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的感慨。

7、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⑴“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

?

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借这些优美的词句,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无比快乐和惬意。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扩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

”“人怎么会是鸟?

(找出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对人物的印象。

⑶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读这句话,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

想些什么?

初步感受“我”执着探究的精神。

⑷“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

⑴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⑵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

?

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

?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

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

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

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

?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

“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我们也要培养大胆创新、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练习设计】

1、写出近义词:

祸患──迷恋──妨碍──

2、写出反义词

轻盈──澄澈──

3、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资料】

1、胚胎:

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

2、滑翔:

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3、细胞: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形状多种多样,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

植物的细胞膜外面还有细胞壁。

4、繁殖:

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5、草履虫:

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

体圆筒形,前端较圆,中后部较宽,后端较尖;从背上看,形状像倒置的草鞋底。

教材浅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

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

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

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

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

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

事情的头绪。

困窘:

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

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

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

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

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

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

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

“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

“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

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

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

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

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

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

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篇二: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俄国作家,他的名字叫:

费奥多罗夫。

板书:

费奥多罗夫。

指读。

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天真烂漫、多姿多彩。

在他童年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

板书:

童年的发现。

齐读。

2、看着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小结板书:

发现了什么?

怎样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弄清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中注音的字词。

2、检查生词。

指导易读错、写错的字。

三、学习“我发现了什么”

童年中我究竟发现了什么?

快速朗读课文,用“——”画出来。

(1)交流。

(板书:

胚胎发育的规律。

)读词:

胚胎。

你知道什么是胚胎吗?

(指读注释,其实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是从一个小小的胚胎发育成胎儿的。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就是胚胎发育的过程。

A、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我发现的过程?

3——13。

B、请反复朗读十三自然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胚胎发育过程的句子。

C、齐读句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这就是我的发现。

那年我才九岁,所以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带着这份高兴读读。

(3)关于我发现的胚胎发育的规律,其实有位叫达尔文的科学家专门进行过研究,还得出了一个观点,请看到14自然段,指名读、齐读——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4)我的发现和科学家的发现竟是如此的相似,怪不得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高兴自豪呢!

请高兴自豪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我是怎样发现的”

1.我有胚胎发育过程这样的发现,源于什么?

默读3-13自然段。

(1)指名说。

随机板书:

梦中飞行

(2)有了这奇妙的问题我们是怎么做的?

板书:

请教老师

(3)老师给了他们明确的答案吗?

是啊,高年级,离我那么遥远,而飞行确仍在继续…..板书:

大胆猜想

(4)结果如何?

板书:

得到证实

(5)看着板书,将它们连起来说一说。

这就是我“发现的过程”。

五、布置作业

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词

2、听写,订正。

3、复习发现过程。

二、精读“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学到这儿,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请你再次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1、交流读句子。

2、轻声地读读第三自然段,把表示“飞行”意思的词语画出来。

3、交流画了哪些词语?

4、读着这些词语,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老师也来读读这段文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感受那梦中飞行的无拘无束和兴奋惊奇)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6、不仅“我”会在梦中飞行,我的小伙伴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多么快乐的一群孩子!

读到这儿,一个怎样的孩子出现在了你的眼前?

(指名板书:

充满幻想)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1、同桌读读我和老师之间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追问,急切,打破沙锅问到底)

2、师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指名板书:

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1、是呀,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在田野里抓到一只青蛙,我就会——;以至于看到猴子,我就会——;我就这样绞尽脑汁地想,想啊想啊,嘿!

终于想出了眉目:

哈!

2、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出现在了你的眼前?

(指名板书: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1、交流,读句——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2、你能谈谈“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吗?

(教参:

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

3、小结: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

五、拓展延伸,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

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六、总结。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希望我们的同学都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七、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发现规律——寻找答案——大胆猜想——得到证实

仔细观察大胆创新坚持不懈勤奋钻研

篇三:

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

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本文故事情节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学生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

教学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主题是什么?

在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的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

?

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

二、题解

通过这个题目,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啊?

故事发生在童年,童年的时候作者有了一个发

现。

这个发现是什么呢?

你们觉得好奇吗?

有没有想要读下去的感觉?

三、检查预习

(一)字:

1、会读写的字:

胚澄赋岂绞汁窘

2、会认的字:

胚祸臂赋妨岂绞汁厘愧痴亏患淘

3、多音字:

尽禁格

(二)词:

1、理解的词:

澄澈:

水清见底。

随心所欲: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天赋:

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

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

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

事情的头绪。

困窘:

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2、反义词:

轻盈—笨拙澄澈—浑浊惩罚—奖赏

3、近义词:

迷恋—眷恋澄澈—清澈困窘—窘迫误解—误会

眉目—头绪天赋—天资

四、围绕“发现”,初读课文:

1、现在就满足一下大家的好奇心吧!

你们到文章中去看一看,作者到底发现可什么?

2、课文读完了吗?

现在,有没有同学来告诉我,作者童年到底发现了什么?

(胚胎发育的规律)。

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对,就是这句。

好,那作者又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