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828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氧化物.doc

中考复习专题二碳和碳的化合物

中考专题复习二碳和碳的化合物

【知识回顾】

一、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例如金刚石、石墨和碳60。

金刚石、石墨和碳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

由此可知: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二、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

固体药品:

石灰石和大理石;液体药品:

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重点)

注意:

①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因为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

②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

③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农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3)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

(4)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验满: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收集的二氧化碳已满。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高温

工业上,把石灰石放在石灰窑里,经过高温煅烧,就值得生石灰,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

         CaCO3=== CaO+CO2↑

性质

用途

状态

固体——干冰

舞台效果、人工降雨、制冷剂

密度

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法收集

溶解性

可溶于水(化学反应)

碳酸饮料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可用作灭火器(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纸花实验),使紫色石蕊变红CO2+H2O=H2CO3

③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④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CO2+C高温2CO(吸收热量)

5、燃烧很旺,通风良好的煤炉中常发生的反应有哪些?

(下列化学方程式常出现于推断题)

底层:

C+O2  点燃  CO2(放出热量)

中层:

CO2+C高温2CO(吸收热量)

上层:

2CO+O2点燃CO2(放出热量,产生蓝色火焰)

6、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①促进植物的光和作用②制冷剂③人工降雨④灭火剂(档案资料、贵金属、精密仪器等着火时采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⑤温室肥料温室效应

三、一氧化碳①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③还原性;2CO+O22CO2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煤气中毒: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在室内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O+CuOCu+CO2

现象:

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

同焦炭一样,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是防止未与氧化铜充分反应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中考直通车】

1.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黑色固体B.易溶于水C.有吸附性D.能够燃烧

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

你行动了吗?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提倡使用塑料袋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

3.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

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O2分子间有间隔B.CO2气体较易液化

C.C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D.大气中CO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www.o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5.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6.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B.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该反应中Co3O4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7.“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

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方法的优点是没有能耗B.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D.“反应、分离”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CuO冶炼铜B.天然金刚石是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制成钻石

C.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D.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新课标第一网

9.第16界世界气候大会于2011年12月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限制化工发展,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C.用第四代LED绿色光源代替白炽灯D.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10.下列有关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用澄清石灰水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用紫色石蕊试液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2.“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B.多使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到很低D.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13.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水C.紫色石蕊试液 D.氯化钠固体

14.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灭火

C.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D.一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是氧化物B.“干水”是纯净物

C.“干水”就是“干冰”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室温效应

16.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

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人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

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17.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

你认为小张()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

可收集到一瓶CO2

18.在隔绝空气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19.下列物质不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稀硫酸 C.燃烧的火柴 D.紫色石蕊试液

20.石墨烯(C60)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

21.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22.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由碳元素组成,结构相同

C.木炭具有还原性,常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

D.石墨很软,不能用于制石墨电极

23.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

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能支持燃烧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24.今年,株洲市成为了“全国低碳交通试点城市”,市委书记陈君文参加央视《城市1对1》节目录制时表示:

要把株洲建成“自行车之都”,倡导全民骑自行车出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是低碳交通的重要理念

B.低碳交通的目的是节能减排,建设更加绿色、更加宜居的株洲

C.制造自行车轮胎的材料是塑料,它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自行车钢圈在镀层脱落后更容易生锈

25.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因为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因为二氧化碳在水中的逸出速率大于溶解速率,故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C.在发生装置中加入块状石灰石和硫酸  

D.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在常温下即可迅速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不需要加热

26.“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

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作用一次性餐具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27.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

①将无色气体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7.2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溶液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8.8g。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和H2B.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

C.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O和H2D.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28.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以制白糖B.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29.“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作息时减少能量耗用,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主题的是()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D.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30.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垃圾分类回收D.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31.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3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

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

二、填空

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观察到装置C中时才开始收集;

(4)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实验室用右图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e(填字母),装置中的X是。

2.实验室制取O2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为什么都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

(3)写出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了制得较纯净的O2最好选用法收集。

(4)要制取较多CO2,应对图中仪器进行怎样改进。

制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2),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填“a”或“b”)处,图2与图1相比有什么优点。

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5)C+O2CO2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

(答出1条)

3.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实验室制取”进行了研讨。

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理分析:

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用Na2CO3与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原因是。

(2)发生装置:

图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应选图(填序号)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

实验室收集NH3应采用的方法是。

收集有毒气体SO2时,常采用③收集装置,气体应从(填字母)端通入。

(4)实验操作:

用KMnO4制取O2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加热试管→收集气体→停止加热”。

(5)实验反思:

在加热KClO3制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4.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

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BCDEFGH

(1)指出编号仪器名称:

①;②。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利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

用收集到的氧气完成硫粉燃烧实验后,还需向集气瓶内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从A——E中选择),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该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端进入。

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使个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混合气体→(用端口字母表示)。

(4)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蒸馏水的洗气瓶一段时间后,测得该装置中溶液的pH、

(填“>”、“<”或“=”)7,对该现象的合理解释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工艺和技术。

(1)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

把CO2含量高的气体吹入饱和KHCO3溶液中,生成KHCO3,然后利用KHCO3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再把CO2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

“绿色自由”构想的技术流程如右图:

(注:

分解池内的反应条件是加热;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分解池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合成塔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X溶液可循环利用,溶质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右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分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物质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6.某同学为验证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CO又有CO2,设计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Xkb1.com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B装置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

(3)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目的是 ;

(4)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 (填写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CO又有CO2;

(5)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  .

7.某石灰厂需要测定石灰石样品中CaC03的质量分数。

小刚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来完成实验(杂质不与酸反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应当选择I、Ⅱ中的_________(填“I”或“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小华提出,要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应把A装置改成右图所示装置,并在反应

前、后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某课题组同学为验证水煤气的成分,做了以下准备:

(一)资料收集:

①H2+CuOCu+H2O②CO+CuOCu+CO2③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二)设计实验装置

请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

①你认为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  ;

②装置C的目的是  ,装置D的作用是  ;

③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 ,  ;

请你设计一种尾气处理方案: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