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43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七单元 生命的演化第22章 练习题 与解析.docx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第22章练习题与解析

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

一、选择题

1.为了减少粗糙洞穴对蚯蚓身体的摩擦,某同学给蚯蚓的体表涂上了一层凡士林,其结果是蚯蚓将会()

A. 运动加快                                 B. 运动变慢                                 C. 不动                                 D. 死亡

2.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也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下列不是昆虫特征的是(   )

A. 足和触角都分节          

B. 有内骨骼          

C. 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D.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3.兔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是因为(  )

A. 具有发达的大脑、神经及四肢             

B. 具有较大的耳朵             

C. 视觉敏锐             

D. 嗅觉发达

4.目前已知的动物种类150多万种,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A. 脊索                                     B. 脊柱                                     C. 脊椎                                     D. 脊髓

5.有关学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生物有时也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俗名和学名

B. 学名是由两个字所组成,而前一字表示该生物的种名

C. 通常种名是名词,而属名是形容词

D.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6.下列动物中,体内没有脊柱的是(  )

A. 青蛙                                     B. 蜗牛                                     C. 带鱼                                     D. 猕猴

7.猪肉绦虫最发达的器官是       (  )

A. 运动器官                           

B. 感觉器官                           

C. 生殖器官                           

D. 消化器官

8.红花羊蹄甲是我们在校园里经常见到的植物,如图是它的植物标牌,它的学名是

A. Bauhiniablakeana Dunn                      B. 豆科                      C. 羊蹄甲属                      D. 羊蹄甲

9.下列选项中不是水中生物的是(  )

A. 三角帆蚌                                  

B. 珊瑚虫                                  

C. 蝗虫                                  

D. 鲸

10.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长和前肢变得很长        

B.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就产生发定向的白色变异

C.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 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11.下列选项中,所包含的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  )

A. 目,种                                

B. 界,种                                

C. 种,界                                

D. 种,门

12.外骨骼不具有的作用( )

A. 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        B. 支持内部器官        C. 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        D. 感觉外界环境的刺激

13.下列生物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A. 蝌蚪发育成蛙   

B. 蝇的幼虫发育成蝇

       

C. 雏鸡发育成大公鸡  

D. 孑孓(蚊子幼虫)发育成蚊子

14.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只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

不久就发现蚯蚓死去了。

造成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 蚯蚓饥饿而死          

B. 是地下穴居动物,怕光          

C. 无法呼吸,窒息而死          

D. 蚯蚓干渴而死

15.下列等级中,所具有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 属                                         

B. 科                                         

C. 纲                                          

D. 目

16.如图是一种叫做短尾花须鼬鳚的动物,它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细鳞,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游泳,请你判断它和下列哪一动物同属一类( )

A. 鲸鱼带鱼                         

B. 章鱼 鱿鱼                         

C. 鲨鱼海马                         

D. 鲍鱼 鳄鱼

17.以下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 水螅   B. 涡虫  C. 蛔虫  D. 蚯蚓

18.下列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是(  )

A. 贯众                                  

B. 葫芦藓                                      

C. 桃                                      

D. 水绵

二、综合题

19.下列分别是蜗牛、麻雀、青蛙、蝴蝶、鲤鱼5种动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A的身体柔软,具有贝壳,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将上述动物分成两组,与A同组的有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动物生活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所区别。

如E用________呼吸;C用________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体温恒定的是________。

(用字母表示)

(4)麻雀会飞行,蝙蝠也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因为蝙蝠繁殖和哺育后代具有________的特征。

20.下图是动植物进化历程示意图。

据图回答:

(1)图中种子植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________。

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________进化而来的。

(4)现在的爬行动物还能不能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________。

2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了苔藓等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的自然景观,下面是有关观察葫芦藓的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采集:

在校园墙角等________环境中采集葫芦藓.

(2)观察:

①用肉眼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________.

②用放大镜观察其________的形态特点及假根的特点.

③葫芦藓的孢蕨(如图)中含有许多生殖细胞:

________

(3)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可以当做________的指示植物.

22.如图为五种生物的形态图.

(1)图中B和________所示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中________所示生物体内有脊柱,图中________所示生物为单细胞生物.

(2)E蝗虫体表有________,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B向日葵能依靠种子繁殖,这类生物都适于生活在________环境.

(3)依据生物体组成的复杂程度可将上述生物分为哪两类?

________.

23.观察鸟的图形,总结鸟适合飞行的特点:

(1)观察图中①所示,鸟的身体呈________型,可减少空气的阻力.

(2)观察图中②所示,鸟的前肢变成________,上面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可搏击空气.

(3)鸟的骨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________,胸骨上高耸突起的骨叫做④________.附着在胸骨上的肌肉③是全身最发达的肌肉,叫________,产生飞行的动力.

(4)鸟飞行时,有________辅助呼吸,可以为飞行时提供更多的氧气.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和呼吸器官,靠肌肉和刚毛协助运动,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如果在蚯蚓的体表涂上凡士林后,就阻碍了蚯蚓的体表与空气的接触,蚯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而导致蚯蚓会因无法呼吸而死亡,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此题考查蚯蚓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知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需要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2.【答案】B

【解析】【解答】A、昆虫的足和触角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昆虫没有内骨骼.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

B错误,符合题意;

C、胸部一般有3对足、2对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昆虫的主要特征:

体表具有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1对触角、3对足,一般有2对翅.

3.【答案】A

【解析】【解答】家兔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的,大脑特别发达,对外界多变的环境做出及时反应,还有四肢比较发达,便于逃避敌害,适应陆地复杂的环境。

故答案为:

A

【分析】哺乳动物主要特征:

①除少数种类的体毛退化以外,哺乳动物的体表都被毛。

体毛有保温的作用.

②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③用牙齿撕咬、切断、咀嚼食物。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④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4.【答案】B

【解析】【解答】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鱼类等,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蚯蚓等。

故答案为:

B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5.【答案】D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每种生物都有它自己的名称.由于世界上各种语言之间差异很大,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往往有不同的叫法。

名称不统一,常常造成混乱,妨碍了学术交流。

1768年,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正式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有一个科学名称.生物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

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例如,银杏(Ginkgo  biloba  L.)中的Ginkgo表示属名,biloba  L.表示种加词,即种本名。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分类的单位,学生要掌握学名的写法。

6.【答案】B

【解析】【解答】B、蜗牛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相当缓慢;身体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体内没有脊柱是蜗牛,B符合题意;

ACD、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带鱼属于鱼类,猕猴属于哺乳类,体内都有脊柱,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7.【答案】C

【解析】【解答】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猪肉绦虫的每个妊娠节片中含有5万多个受精卵;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

故答案为:

C

【分析】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寄生类扁形动物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8.【答案】A

【解析】【解答】红花羊蹄甲是我们在校园里经常见到的植物,由图知,它的科名是豆科。

故答案为:

A

【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小的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

9.【答案】C

【解析】【解答】生态因素是指: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

珊瑚虫属于水中生活的腔肠动物;三角帆蚌属于生活在水中的软体动物;鲸属于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而蝗虫是陆生动物.

故选:

C.

【分析】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孤立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10.【答案】C

【解析】【解答】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

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A不符合题意;

B、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兔的保护色是长期与鹰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鹰的锐利目光同样是与兔的生存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兔不具有保护色便容易被鹰吃掉,鹰没有锐利的目光就不易发现野兔,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就形成了。

故C符合题意;

D、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选择的结果,不是农药长期作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生存斗争:

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

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

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

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

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11.【答案】B

【解析】【解答】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所属的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界是最大的单位,其包含的生物数量最多,共同特征最少。

种是最小的单位,其包含的生物最少,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

故答案为:

B

【分析】理解生物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由小到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远,共同特征越来越少,据此答题。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

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外骨骼没有感受外界环境的刺激的作用.故选:

D

【分析】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

13.【答案】C

【解析】【分析】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它,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

A、蝌蚪发育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B、蝇的幼虫发育成蝇,蝇的幼虫叫蝇蛆,没有翅,爬行,蝇有翅以飞行为主,D、孑孓生活在水里,没有翅,蚊子有翅,飞行为主,是昆虫的变态发育,故A、B、D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C、雏鸡发育成它公鸡,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和两栖类,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它,鸡是鸟类,幼体与成体差别不它,不属于变态发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14.【答案】C

【解析】【分析】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蚯蚓在干燥环境中使蚯蚓体表干燥,氧气无法溶解不能渗透到体壁内,导致蚯蚓无法呼吸,不久就会死亡。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体表完成的。

15.【答案】A

【解析】【解答】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在纲、目、科、属中,属是最小的单位,因此,同属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故A符合题意.

故选:

A.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

鲨鱼、海马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都属于鱼类。

故答案为:

C

【分析】根据“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细鳞,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游泳”可判断短尾花须鼬鳚属于鱼。

四个选项中,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章鱼、鱿鱼、鲍鱼属于软体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带鱼、鲨鱼、海马属于鱼类。

17.【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A正确.

B、涡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属于扁形动物,B错误.

C、蛔虫的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属于线性动物,C错误.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D错误.

故选:

A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18.【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BD、贯众是蕨类植物,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水绵是藻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ABD不正确;

C、桃是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C正确.

故选:

C.

【分析】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

二、综合题

19.【答案】

(1)软体;D

(2)鳃;肺

(3)B

(4)胎生哺乳

【解析】【解答】

(1)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体内都无脊椎属于无脊椎动物;青蛙属于两栖类,麻雀属于鸟类,鱼属于鱼类,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蜗牛用鳃呼吸,麻雀用肺呼吸,青蛙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年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在冬眠时主要用皮肤呼吸,鱼用鳃呼吸;(3)只有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

麻雀体表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蝙蝠体表有毛,不是羽毛;没有翼,依靠前肢和后肢之间的皮膜来滑行;蝙蝠在生长发育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

(1)软体;D;

(2)鳃;肺;(3)B;(4)胎生哺乳【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腮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b.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鸟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20.【答案】

(1)17;裸子植物;18;被子植物

(2)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3)古代鱼类;原始爬行类

(4)现在的爬行动物不能够进化成鸟类和哺乳类。

有两方面的原因:

在内因方面,现在的爬行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方面同古代的爬行动物有很大的区别;在外因方面,现在的地球环境与古代爬行类向鸟类和哺乳类进化时的情况大不相同,也就是说现在的爬行类不具备向鸟类和哺乳类进化的条件。

【解析】【解答】

(1)进化树如图所示:

由题图进化树可知,图中种子植物包括[17]裸子植物和[18]被子植物。

(2)植物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

(3)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鱼类。

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原始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