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60371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测试题14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本题考查考生识记能力,A项反映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基本目标。

A

3.下表为1970年欧共体与美国部分工业产量对比

钢产量

汽车产量

水泥产量

欧共体

1.093亿吨

936.4万辆

11120万吨

美国

1.193亿吨

824.4万辆

6046万吨

这充分说明

A.欧共体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B.欧共体的各项工业产量均超过了美国

C.欧共体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欧共体经济的发展

D.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

从图表信息可看出欧共体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欧共体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超过美国。

D项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始运作是在1993年后,与题干1970年不符。

C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法德实现和解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本题采用排除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但民族矛盾并没有消除。

5.下列关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力图彻底打破欧洲各国的界限

②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

③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

④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①③④D.③④

1992年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不是要打破各国界限,而是确立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同时改“欧共体”为“欧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

②核心是关税同盟和共同的农业政策,是在1968年实现的。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D项正确。

6.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加入欧元区,成为第16个使用欧元的欧盟成员国。

下列关于欧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95年,欧盟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EURO)

B.2002年1月1日,欧盟所有成员国开始使用欧元

C.欧元的诞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D.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稳定地发展

本题以国际热点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记忆与理解。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

A、C、D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

B

7.2007年4月2日,美国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许多韩国人强烈抗议,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

假如你是一位韩国官员,你劝说人们退出示威和抗议活动的理由是

①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②美韩实现自由贸易对双方只有利没有害

③美韩合作可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④韩国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③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而非只有利没有害,②美韩实现自由贸易对双方只有利没有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C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的。

④也是利的一面,也是正确的。

故选项B正确。

8.(2009年淄博二模)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朝鲜战争(1950~1953)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B.美苏两极对峙,损害西欧利益

C.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D.美国对西欧的支持,使西欧有强大的后盾

从表格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从追随到反对,

反映了西欧联合后实力增强,不再唯美国马首

是瞻,推动了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9.(2010年珠海质检)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到1996年年中,全世界已有101个区域经济圈,其中60%以上即69个是在90年代以后建立的。

导致“区域经济圈”在90年代以后大量建立的政治因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B.中国改革开放

C.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多极化格局加强

两极格局瓦解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不再依附于世界大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组成区域性集团组织,所以90年代后“区域经济圈”大量建立。

10.《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自19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拥有4.2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11.4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

这表明

A.美、加、墨三国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C.区域集团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

D.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组织

A项的说法与现实不符;

C项与题意无关;

最成功的区域经济组织不是北美自由贸易区,而是欧盟,故选项B正确。

11.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这其中的“尊重多样文明”不包括

A.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发展模式

B.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C.尊重各成员国选择的社会制度

D.肯定各成员国历史上的对华政策

“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并非只对某一国家,D项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

12.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B.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C.后者在世界各地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前者产生的原因

D.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

本题考查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区域化在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对全球化也起着阻碍作用。

二、非选择题

13.(2009年江苏模拟)以欧洲联合为代表的区域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根据要求完成有关欧洲联合的探究任务。

甲同学收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欧洲国家痛定思痛,为免遭战祸而联合起来,成立欧洲合众国;

届时国与国的界限将大大减少,不受限制的旅行将成为可能,欧洲经济将成为一个整体,作为现代国家和文明之母的欧洲将再现辉煌。

——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

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联邦政府(西德)毫不踟蹰地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

罗贝尔·

舒曼要求“创造具体事实,作为团结行动的先决条件,以克服德法之间的旧日仇恨。

”签订煤钢联营条约是沿着这条道路迈出了第一步;

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建立了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像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因此,煤钢联营条约的缔结,首先就庄严地和最终地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互不信任、竞争和利己主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兵戎相见的状态。

——《阿登纳回忆录》(1945~1953年)

乙同学收集到下列材料:

材料三欧共体总部欧盟成员国示意图(图略)

材料四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1)根据材料一、二,简述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

(2)可以解决有关欧洲走向联合的哪些方面的问题?

请结合材料

三、四加以说明。

(3)根据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走向联合对中国产生的重要启示。

(4)上述探究过程说明,我们在探究一个历史问题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步骤?

(1)

(2)问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解决;

第(3)(4)问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开放,但要言之有理。

(1)原因:

避免战祸;

重振欧洲经济;

法德倡导的推动。

(2)解决:

材料三再现了欧洲联合的过程:

由欧共体发展到欧盟;

材料四反映了欧洲联合的影响,欧洲联合增强了各国经济实力,提高了西欧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3)启示: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集团,用组建经济共同体的方式;

维护亚洲和平局面等。

(4)步骤:

收集材料,使用材料,得出结论。

14.(2009年福建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即国民生产总值)情况图(单位:

亿美元)

注:

1973年1月1日,英国、爱尔兰、丹麦正式成为欧共体的新成员

材料三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

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

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

……建立共同的经济制度所依赖的那种利益之间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之《舒曼计划》

请回答: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有必要的”,请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材料三认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指出欧洲为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提出了什么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欧洲在实现上述目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1)问主要结合二战后欧美面临的形势去分析其走向联合的背景;

(2)、(3)、(4)问需要结合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

(1)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

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2)①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

②德国经济位居前列;

③70

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

(3)①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削弱;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③受到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

(4)由经济联合进而实现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或由经济联合到实现欧洲统一)。

成果:

①20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②60年代上述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③90年代成立欧洲联盟,发行欧洲统一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