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296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docx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00问》节选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是什么?

3

2.抗菌药物品种与品规有什么区别?

有儿科的综合医院在一品两规之外是否可增加儿科剂型?

3

3.为什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药品通用名?

3

4.医师应怎样掌握和使用不同分级管理类抗菌药物?

3

5.对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有什么规定?

4

6.对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有什么规定?

4

7.卫生部38号文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应用如何操作?

4

8.2012年整治活动方案中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与2011年有何不同?

5

9.临床情况复杂,点评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合理性时,应当从哪些标准进行考虑?

5

10.如何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6

11.《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要求的部分内容与相应专业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指南相矛盾,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临床医务人员按哪个执行?

6

12.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病种不同,要求指标是否有所区别?

7

13.《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急诊患者处方的范围如何界定?

7

14.如何计算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在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时分母是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还是同期出院患者(人.天)数?

7

15.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是否可不纳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

8

1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统计时是否应包括出院带药?

8

17.如果抗菌治疗有效,能否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降低抗菌药物DDD?

8

18.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的定义是什么?

8

19.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预防用药时机应如何掌握?

什么情况下需要增加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9

20.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除了预防用抗菌药物,还应该采取哪些综合措施?

9

21.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剂量是否越大越好?

10

22.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采用何种给药途径?

10

23.围手术期首次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医嘱应在病房还是手术室执行?

医嘱执行的情况应记录在何处?

10

24.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什么?

10

25.哪些I类切口手术患者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0

26.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如何如选择?

11

27.患者术后引流管未拔除,是否不能停用抗菌药物?

11

28.患者留置尿管期间是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1

29.按照卫生部38号文件,-内酰胺类过敏患者可以选用克林霉素预防革兰阳性菌感染,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也很高,对这类患者如何正确选择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

11

30.国外抗菌药物手术预防用药方案推荐在MRSA高发地区使用万古霉素预防用药,我国多数地区MRSA分离率高,是否意味我国亦应该使用万古霉素预防用药?

11

31.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是否预防用药?

用药时间是否可以延长?

12

32.安置心脏起搏器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用药时间是否可以延长?

12

33.神经外科、心外科预防用药时间是否延长?

12

34.眼科的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如果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静脉用药还是局部滴眼?

12

35.冠脉造影并支架植入术是否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2

36.剖宫产手术属于哪类切口,是否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如何给予?

12

37.临床微生物送检率包括哪些项目?

12

38.为什么按照细菌学检查中的药敏试验那结果用药有时候疗效仍然不满意?

13

39.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不高,是否阴性就不用抗菌药物?

13

40.是否必须根据病原学结果使用抗菌药物?

13

41.是否找到细菌就一定有临床意义?

13

42.是否找到细菌就一定要用抗菌药?

14

43.如何界定感染与定植?

14

44.对多重耐药菌监测的重要性是什么?

14

45.如何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14

46.如何控制耐药菌的传播?

14

47.什么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这类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评价指标是什么?

48.什么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这类抗菌药物药动力学和药效学评价指标是什么?

49.头孢菌素使用前应不应该做头孢菌素皮试?

15

50.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同时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的可能性如何?

15

51.如何看待抗菌药物局部应用?

15

52.为什么要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在临床上哪些抗菌药物需要进行治疗药物检测?

目前国内实施的如何?

16

53.临床医生如何做到经验用药合理?

16

54.抗菌药物疗程如何控制?

17

55.什么情况下考虑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7

56.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有什么临床意义?

17

57.抗菌药物是否消炎药?

发热病人是否都要用抗菌药物?

17

58.腹泻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18

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是什么?

答:

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疗效和安全性、细菌耐药性、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三级,结合各级各类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级: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

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使用级略高。

(3)特殊使用级:

是指某些用于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药品价格相对较高。

2.抗菌药物品种与品规有什么区别?

有儿科的综合医院在一品两规之外是否可增加儿科剂型?

答:

抗菌药物品种指一个通用名称的抗菌药物,不区分剂型和剂量规格。

品规是有剂型、剂量规格的,例如:

头孢呋辛注射剂与头孢呋辛酯胶囊为同一品种不同品规;特比萘芬片与特比萘芬软膏为同一品种不同品规。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其含义是一个通用名称的抗菌药物品种可以购进注射剂型2个品规,口服剂型2个品规。

剂型和剂量贵和相同,不同厂家生产的也视为2个品规,例如:

头孢吡肟0.5g/瓶(甲厂)与头孢吡肟1g/瓶(甲厂)算为不同品规;头孢吡肟0.5g/瓶(甲厂)与头孢吡肟0.5g/瓶(乙厂)算为不同品规。

对于儿科的综合医院,如少数常用品种在“一品两规”的范围内无法兼顾成人和儿童患者的需要,儿科剂型可适当增加,但需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许可申请备案。

3.为什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药品通用名?

答:

《处方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开具处方应当使用药品通用名称,药品使用通用名称可以规范处方品种名称,有利于医师和药师选用药品,避免因一药多名引起重复用药造成用药错误,有利于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制药企业之间展开公平竞争。

4.医师应怎样掌握和使用不同分级管理类抗菌药物?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管理制度,首先要严格要求掌握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指征。

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方可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征,并应当于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5.对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管理有什么规定?

答: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有如下管理规定。

(1)制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品种目录应当单独制定,定期调整,严格管理。

(2)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4)明确医师权限: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及抗菌药物处方权。

(5)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流程。

(6)计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

出院患者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总例数

×100%

同期总出院人数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DDD数=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消耗量

DDD值(克/DDD值)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6.对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有什么规定?

答: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村卫生室、诊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抗菌药物开展静脉输注活动,应当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

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

门诊患者输注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100%

同期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总人数

7.卫生部38号文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体应用如何操作?

答:

预警主要针对细菌耐药突出的抗菌药物而言,但每个抗菌药物又有比较宽的抗菌谱,在设定预警时必须加以注意。

一般来讲,预警可以分为两类:

耐药信息预警和抗菌药物预警,前者主要指一些特殊耐药现象,如MRSA、VRE、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不动杆菌等,当这些细菌检出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提醒临床减少或停止使用某些抗菌药物,这类预警需要针对各专业科室、目标细菌感染进行,不宜在整个医疗机构进行,如当泌尿道来源大肠埃希菌产ESBL率超过70%,则建议泌尿外科减少头孢菌素使用,相反此时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还比较高,社区呼吸道感染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还不失为较好选择。

8.2012年整治活动方案中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与2011年有何不同?

答: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计算方法如下:

 

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

其中送检微生物标本患者例数

×

100%

某一时期接受治疗性抗菌药物治疗且有标本可取的患者总例数

2012年政治活动方案中规定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计算方法分别为: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

其中送检微生物标本患者例数

×

100%

某一时期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且有标本可取的患者总例数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

其中送检微生物标本患者例数

×

100%

某一时期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且有标本可取的患者总例数

9.临床情况复杂,点评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合理性时,应当从哪些标准进行考虑?

答: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患者当时的临床状况是评价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系指在明确指征下根据患者感染部位、感染获得场所、感染严重程度和病原菌种类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同时应参考PK/PD原理制定各类抗菌药物的合理给药方案,最大限度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以达到杀灭病原体和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减少不良反应,延缓细菌耐药。

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是否有明确而合理的适应证,即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者以及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是否遵照本地区、本医院的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是否积极送检病原学检查、争取病原治疗(根据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给药途径、剂量、每日用药次数、疗程是否合理;获病原学检查结果后是否根据细菌种类、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处方权限是否符合分级管理制度等。

10.如何管理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答:

(1)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实行分级考核授权管理;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实行考核授权管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乡、镇、村的医疗机构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乡村医生,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医师经本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

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3)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定期对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其他医疗机构依法享有处方权的医师、乡村医生和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的药师,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培训、考核。

经考核合格的,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者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4)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处方权:

1、抗菌药物考核不合格的;2、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3、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4、未按照规定使用抗菌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5、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药物调剂资格。

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六个月内不得恢复其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

11.《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要求的部分内容与相应专业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指南相矛盾,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临床医务人员按哪个执行?

答:

从科学角度而言,目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国际权威指南推荐:

大多数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术前一次给药即可,手术时间长达3小时及以上或术中失血量超过1500ml者术中追加一次,总疗程一般不超过24小时,仅心脏等少数手术推荐预防用药时间为48小时。

因此个别专业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指南推荐更长时间的预防用药是不正确的。

同时应特别强调手术预防用药不是万能,加强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消毒、无菌操作及保温、血糖控制等预防感染的其他措施尤其重要。

从行政权威角度而言,《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规定高于各专业的临床路径或诊疗指南。

因此,当要求存在冲突时,应以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为准。

也积极倡议专业人员从自己角度出发,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从科学角度探索手术预防用药的科学性及严谨性,尤其是对预防用药并不明确的手术更应该如此,建议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病种不同,要求指标是否有所区别?

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病种不同,要求指标应有所不同,如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40种。

此外,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种还对专科医院门诊、住院和急诊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专科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提出要求,具体如下:

口腔医院:

住院70%,门诊20%,急诊50%,使用强度40DDDs/100(人.天)以下。

肿瘤医院:

住院40%,门诊10%,急诊10%,使用强度30DDDs/100(人.天)以下。

儿童医院:

住院60%,门诊25%,急诊50%,使用强度20DDDs/100(人.天)以下。

精神病医院:

住院5%,门诊5%,急诊10%,使用强度5DDDs/100(人.天)以下。

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

住院60%,门诊20%,急诊20%,使用强度40DDDs/100(人.天)以下。

13.《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急诊患者处方的范围如何界定?

答:

急诊模式各医院之间差异很大,有许多三甲医院只有一个急诊室,患者看病后或抢救或回家或死亡或收住院,是一个通道;也有不少医院有院中院式的急诊,有正规的急诊病房和监护室(EICU)。

综合医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按小于40%的要求,主要包括急诊诊室、急诊输液、抢救室和临时观察室的处方,患者属临时观察还是长期观察(可视同住院)依据是否超过72小时界定。

正规的急诊病房、EICU,其处方、医嘱不包括急诊处方内。

14.如何计算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在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时分母是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还是同期出院患者(人.天)数?

答:

DDD(DailyDefinedDose)称为“限定日剂量”,定义:

一个药品以主要适应证用于成年人的维持平均日剂量。

DDD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配方无关的测量单位,不能够等同处方日剂量(Pdd,PrescribedDailyDose)。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争取达到40DDDs/100(人.天)以下。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

某病房或某医疗机构100床.日(人.天)数患者使用了多少个DDD的抗菌药物。

例如要计算某病房1月份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采取以下步骤:

(1)统计出1月份某病房每个品种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将每个品种的消耗量除以此品种的DDD值,计算出此品种用了多少个DDD,即DDD数(DDDs)。

然后将所有品种的DDDs相加,得出1月份某病房抗菌药物累计DDDs。

(2)累及1月份的床.日数。

(3)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累计DDD数

×100

同期收治患者床.日数

因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指同期收治患者床.日(人.天)数。

15.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是否可不纳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

答:

用于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属于抗菌药物,因此纳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

1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统计时是否应包括出院带药?

答: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顾名思义是统计患者在住院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来表示,但绝大多数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是由住院药房处方汇总统计得出的,其中包括了出院带药的处方,目前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统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时包括出院带药。

要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控制抗菌药物出院带药的处方。

17.如果抗菌治疗有效,能否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又降低抗菌药物DDD?

答: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医院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指征,减少不必要抗菌药物使用。

(2)严格把握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征、疗程,避免预防用药适应证过滥、疗程过长。

(3)严格掌握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应用指征,避免不合理用药,例如碳青霉素烯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剂等抗菌药物对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不需要联合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

(4)力争病原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要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因为病原治疗较经验治疗更少需要联合用药、可以更少药物获得有效治疗结果。

(5)应按照病情轻重程度,以及药品PK/PD参数,合理使用药品剂量及用药次数,可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并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6)抗菌药物工作小组应向全院医生提供医院处方集中所有抗菌药物的DDD信息,便于医生处方时参考。

必须注意的是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合理使用,应避免为达到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目的而减少抗菌药物剂量、缩短疗程等本末倒置现象。

18.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的定义是什么?

答:

SSI是指手术后发生在手术切口或手术深部或腔隙的感染。

包括三类: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计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②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③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况不属于浅部组织感染:

①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③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②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有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②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病菌;③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19.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预防用药时机应如何掌握?

什么情况下需要增加抗菌药物给药次数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答:

正确的手术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在手术切开皮肤前30分钟~2小时内给予第一剂药物,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以保证抗菌药物有效浓度覆盖手术的全过程,过早给药无益。

对于需要使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的手术患者,应在切开皮肤前2小时开始给予第一剂药物。

择期手术,一般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鉴于最常用的-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多为第一、第二头孢菌素)的血清半衰期一般不超过1.5~2小时(头孢曲松除外),如果手术持续3小时以上,或手术出血量大(>1500ml),手术中需要再给一个剂量,否则在其后的时间里将失去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

20.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除了预防用抗菌药物,还应该采取哪些综合措施?

答:

预防用抗菌药物不是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唯一措施,也不是最主要的措施。

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最主要的措施包括:

围手术期处理和无菌操作。

进行外科手术患者需要在术前对一些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如血糖控制、营养状况改善、器官功能纠正等,术后注意保持引流通畅、无菌敷料更换、患者早期活动等,术中严密无菌操作、保护组织、患者保温等对预防感染有重要价值,同时提倡术前在手术室即时剪毛或剃毛进行备皮也非常有价值。

21.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剂量是否越大越好?

答:

通常,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采用标准治疗剂量或低于标准计量给药,即已足以达到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

采用治疗严重感染时增大剂量,是不必要的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