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503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docx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

最后一课》听课评课

学校:

闫庄中心初中

时间:

2010.4.16

班级:

七年级七班

课题:

《最后一课》

开课教师:

张庆菊

一、听课记录:

(一)引情导学

1.教师使用“六十年国庆大典阅兵式”P设置教学情境,引

出“爱国”的主题。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

2.出示学习目标(PPT):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小说的要素,学习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理解一些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自主性学习,互助性学习,反思性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教师指导朗读:

速读课文,选择与你感觉一样的表情(PPT:

懊悔、感动、愤怒、难过、惊讶)

1)学生速读课文

2)师生互动:

学生选择表情并阐述理由。

4.导学:

(1)教师出示问题(PPT):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诧异懊悔钥匙郝叟祈祷哽住挟着戒尺踱来踱去

2找出文中的主人公、重要人物,理清文章的情节,标出环境描写的语句。

3勾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体会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

4学生自由朗读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5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B.这可怜的人好象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

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2)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二)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合作小组进行互助学习。

2.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提高

1.学生展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点拨:

1)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应征入伍,后来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以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写作背景:

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

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

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精彩展示记录

生1:

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师生小结:

首先,急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看见许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继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生2:

为什么说:

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师生小结: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但却不能教法语,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被无辜地赶下讲台,不能再教祖国的语言。

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韩麦尔先生身着庄重的礼服来告别讲台,既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也强烈地刺激与调动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激情。

小弗郎士对韩麦尔表示了深切的敬、爱,岂只是对老师的敬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

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

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师生小结:

这是韩麦尔先生针对侵略者禁教法语而说出的话,包含着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深沉感情。

生4:

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师生小结:

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

监狱,人失去了自由,任人宰割,敌人占领的阿尔萨斯正是这样,如同监狱。

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入侵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法兰西的大地上。

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能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激发人们的爱国激情,团结起来,赶走入侵者。

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

3.拓展:

口头作文

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

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

呢?

为什么小说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呢?

设想一下:

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的感受,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4.课堂小结:

爱国主义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叙

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

法语课的情景。

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

板书设计:

(PPT)

人物

情节

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

幼稚、怕提问

、til、八

课前(

开端)

疑惑、诧异

线

深情、

悲痛

课上(

发展)

难受、懊悔

思索、

内疚

下课(

高潮和结局)

悲愤、懂事

沉思、

悲愤

写作手法

心理肖像

动作

二、评课记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具体、恰当。

2.教学目标贯彻课堂的始终。

3.关于“小说”文体的目标,为了淡化文体这一要求,可以删去。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

1.教学内容组织得当,安排合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适当,针对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

注重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3.教学过程符合学校提出的“三步骤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科学合理,自然流畅。

各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层次清晰。

教学节奏适度,时间安排得当。

4.教具和多媒体电教手段使用得当。

尤其是导语部分,“六十年国庆大典阅兵式”P设置教学情境,给学生以难忘

的印象,爱国的主题贯穿课堂。

5.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效果:

1.学习小组的互助性学习效益较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阅读思考、讨论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3.听说读写训练扎实,效果好。

4.要多提问后进生,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议。

5.课堂上允许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四)教学基本功:

1.教态端正,教学行为体现新课程理念。

2.能制作恰当的课件,使用效果好。

3.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强

4.语言规范流畅,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

5.提问和练习设计科学合理,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出重点,体现教学目的。

6.

教师

板书设计层次清晰,简明扼要。

最好是学生展示时,写在黑板上,而不是预设好,制成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