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602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docx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

原文37.苟变①吃人两个鸡蛋

于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

"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

"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

"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

"谨受教矣!

"

导读:

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

注释:

①苟变:

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

孔丘的孙子,名伋,字子思.卫侯:

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shng):

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

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qz):

都是树木名称.⑥干城:

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才可将五百乘()2.故弗用也()

3.然变也尝为吏()4.良工不弃()

二,翻译

1.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__________,现在"爪牙"一般比喻__________.

四,于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_________,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38.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

"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导读: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

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朕:

皇帝的自称.②因:

就.以与之:

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③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④子房:

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⑤范增:

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3.有功者害之()3.给饷馈()

5.群臣说服()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二,翻译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戊子,上谓侍臣曰:

"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魏徵对曰:

"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

导读:

人常说:

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

注释:

①奥博:

含义深广.②是:

称赞,认为……好.非:

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

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

出众的才智.⑤曾:

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2.勇者竭其力()

3.炀帝恃其俊才()4.骄矜自用()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40.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

"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

"此甚易耳!

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

"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

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

①瓮(wng):

大坛子.②鞫(j):

审讯犯人.③推事:

研究事情.④炙(zh):

烧烤.⑤内状:

宫内递出的状辞.推:

追究,检举.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3.取大瓮()4.因起谓兴曰()

二翻译

1.兴曰:

"此甚易耳!

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起谓兴曰:

"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原文41.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⑤云: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

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

①熙宁:

宋神宗赵顼(x)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丹:

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

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

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xioh);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

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2.久之,稍稍正东()

3.扣涧观之()()4.都无所睹()

5.逾山而去()6.则为日所铄()

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原文42.陨石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导读: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

注释:

①治平:

宋英宗的年号.②震:

指雷响.③著(zhu):

附着,着落.④宜兴县:

在江苏省.⑤王无咎:

人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见于东南()2.许氏藩篱皆为所焚()3.是时火息()

4.极深()5.尚热不可近()

二,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43.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

"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

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注释:

①其:

它,指古画.②房敛:

花房紧收.③善求:

善于探求.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2.何以明之()3.日渐中狭长()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

原文44.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导读:

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注释:

①踪迹:

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

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

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2.则夜持烈炬临之()

3.蜂空群赴焰,尽殪()()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45.猫犬

东坡云:

"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导读:

苏东坡的意思是:

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

①主:

主人.②非捕鸡乎:

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2.余谓不捕犹可也()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

二,翻译

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46.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

念之!

"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

"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

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

①义理:

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

借指父母.③汩(g):

搅乱,扰乱.④伎俩:

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

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n):

不要辱没.忝,辱.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可读书作文()2.汝既不能如此()3.然今遣汝者()4.汝若到彼()5.则吾犹可望()6.不然,则徒劳费()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B.故意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2.故令汝一行()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4.故弄玄虚()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原文47.说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①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②,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导读:

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一则有发达的大脑,因而有高于万物的智慧;一则有发达的双手,因而能制造并使用工具.有这两点,因而能无敌于天下.但有的人,有大脑而不会用智,有双手而不会使物,以至于只能"自用而不用人",那么其结果必将是"为人获而寝处其皮",实在太可悲了.

注释:

①又倍其力:

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②力之用一:

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2.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3.则人之食于虎也()4.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二,翻译

1.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48.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

"山之果,公所树与"曰:

"否也,天生也."曰:

"非公不得而取与"曰:

"否也,皆得而取也."曰:

"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郁离子曰:

"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导读:

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人必将被抛弃.

注释:

①养狙以为生:

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猴类.②旦日:

(每天)早晨.③部分:

安排.④赋什一以自奉:

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

一起.⑥破栅毁柙:

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关兽的木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

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或不给,则加鞭棰焉()()2.山之果,公所树与()

3.狙公卒馁而死()4.众狙皆寤()5.一旦有开之()

二,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49.象虎

楚人有患狐者①,多方以捕之,弗获.或②教之曰:

"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③,狐入遇焉④,啼而踣⑤.他日,豕曝(p)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椅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

"是驳⑥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导读:

象虎不是真虎,道理十分明白.如果自己以为像虎就是真虎,那么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注释:

①患狐者:

受狐狸扰害的人.②或:

有的人.无定指代词.③牖(yu)下:

窗户之下.④焉:

它.代象虎.⑤啼而踣(b):

惊叫吓倒在地.踣,跌倒.⑥驳(b):

马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乃使作象虎()2.狐入遇焉,啼而踣()()

3.豕曝于其田()()4.被象虎以趋之()

5.颅磔而死()

二,翻译

1.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这个楚人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50.李氏之鸠(陈子龙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

"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

"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导读:

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注释:

①陈子龙:

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

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

做买卖,经商.④十金:

十两银子.⑤绐(di):

欺哄.

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慧()市()且()去()

竟()怜()捐()乃()

二翻译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绐之曰:

"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51.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

"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

"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导读:

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注释:

①雅:

美好不粗俗.②比:

等到.③适:

刚才.④假寐:

不脱衣服小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亦稍知医药()2.或指所在()3.比相见,喘息良久()4.似乎可虑()

二,翻译

1.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

"见魏三兄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52.祈梦决狱

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①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盎中种竹十余竿,青翠可爱.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穷治③无迹.又检案中有名节者,私念曰:

"竹有节,必是也."穷治亦无迹.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计无复之,乃以疑狱上,请别缉杀人者,卒亦不得.

导读:

"祈梦决狱",牵强附会,涂毒生灵.县令的糊涂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既可笑又可叹.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