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8070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伦理学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伦理学复习.docx

《伦理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伦理学复习.docx

伦理学复习

第一专题道德本质论

一、什么是道德

(一)道德概念的谱系

1,罗国杰先生话语:

道德就是人类生活中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据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解读:

第一,人类生活中特有,意味着道德类特性与社会性,与一般动物区别,一种文明现象。

但是,人类特有的存在物并不仅是道德。

因此,“特有”无法通向“本质”

第二,“由经济关系决定的”,说明道德的本源和限度。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很丰富,为什么只是由经济关系决定?

这个观点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将道德当作上层建筑因素即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但是这个判断缺陷在于,将道德当作经济关系的派生物,人的精神自由和价值观建构的主体性被忽略了,而且,为什么只是由经济关系而不是由其他关系决定道德?

理论上没有说明。

其实,人类的道德首先起源于血缘关系,即爱情、婚姻家庭关系。

第三,“由特殊社会手段维系的”,这个手段是什么?

没有明确,造成一种潜伏的危险,一些不道德的不人道的手段,在维系道德的高尚名义下,摧残人的精神自由,毁坏人的现实幸福。

第四,“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这个判断混淆了道德作为规范与法律、政策以及各种社会管理规范的区别。

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很复杂,都可以用善恶来进行评价,但是,法律、制度、管理规章却不是道德。

结论:

这个概念是1980年代“文革”后第一代伦理学家的创设,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历史性格,但是其缺陷是明显的,没有充分的学理依据和文法依据。

2,魏英敏先生话语: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据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的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

解读:

第一,它是描述性概念,遵循归纳法,将一些现象加以描述和归纳,但难免以偏盖全,且停留在表象,无法深入事物的本质;

第二,功能性概念。

以功能界定道德,但是这只能回答道德的意义、价值和功能,指出道德何为,却忽略了道德何谓。

结论:

这是在批判罗先生的前提下提出的概念,体现了我国伦理学界理论探索的时代进步,那就是开始确定道德的意义和功能,但是缺陷在于,没有更进一步抽象出道德的本质。

3,王海明话语:

道德是社会制定和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亦即利害人己)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

解读:

第一,是谁制定和认可?

这个判断带有强烈的权力意识和精英意识,逻辑结果就是道德创设和道德教育的专制,它将道德关系分割为“道德制定者”与“道德接收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忽视了部分人的道德权力。

第二,功利主义的缺陷。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效用的,但是王先生特别强调利害关系,将道德与利益联系在一起,将道德设置为利益的监督者或旁观者、甚至反对者,忽视了道德自身自在的价值和效用,道德沦落为一般的规范,卖身为奴。

第三,什么叫非权力规范?

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同时也是对于权力的批判或认同。

对于市民而言,道德正是他们行使权力的手段之一,因此不能将道德从权力舞台驱逐出境。

4,唐凯麟先生话语: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解读:

第一,揭示道德本质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混淆了本质与本体或本源的关系;

第二,揭示道德特殊性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手段的特殊性,外在的特殊性,而不是内在的特殊性。

第三,揭示道德结构要素,是由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以及行为活动构成,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在的道德观念以及规范与观念共同作用下的道德行为,共同构成道德现象。

这是这个概念最具理论价值的地方。

结论:

相对而言,唐先生的概念比较完备,借用孔子的话来说是:

尽善也,未尽美也。

(二)内涵与外延

道德是一个概念,所指为两个事物,一是“道”,二是“德”

1,道的含义:

一是本体论意义上的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在万物之先,大道运行而生万物,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为世界本体或本原。

二是实践论意义上的道,指人道,即人类生活遵循的规律,它是天道的向人类社会的延伸,是社会历史的本体或本原。

但由于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社会之道也就是人道,离开人的社会实践,道便无法存身与社会历史。

三是价值论意义上的道,所指为“正当之道”,即正道。

道德之道,是指价值论意义上的正道,引申为行为应该遵循的规范和标准,但是这个正道的最终来源是天道,直接来源是人道

2,德

主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表现为对于道的认知、认同、怀疑与批判、信仰,内在状态为人格,外化为行为,固化为德性。

3,道与德的关系

道是外在规范,代表客观力量,是对于主体的导引和约束;

德是内在信念,体现精神自由,是主体对于“道”的认知、认同和批判,对于自身人格目标的设置.

结论:

道德,就是人类生活中善与恶的标准和人的行为规范,以及个体基于善恶观念形成的德性。

(三)道德不是什么

1,道德不是意识形态

2,道德不是做好人,做好事

3,道德不是利他

4,道德不是毫不利己

(四)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的本质就是善,体现为社会公共理性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以及个体善良意志或德性的完善性

二、什么是伦理

1,西语:

Ethics,意指风俗、习惯,单数指个人的性格、品性。

日本学者翻译为伦理,严复借用,主要指人社会生活和人的行为应该遵循的价值准则。

2,中国:

伦者,辈也,即人伦,隐身为人际关系,尤其是辈分关系。

理,

原意为治玉,一种玉器制作方式,引申为道理。

郑玄:

伦,类也。

理,分也。

伦理,指人们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中应该遵循的道理,这些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血缘关系,扩大为社会关系,主要是政治关系,即家国同构。

注解:

五伦关系

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这五种人际关系,即“五伦”。

五伦始言于《孟子.滕文公篇》(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三、道德与伦理的关系

伦理,其核心是道德之“道”,注重的是道理。

道德不仅注重道理,还注重个体的德性或品德。

因此,伦理追求的是社会公共理性,社会集体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正当原则;道德追求的是公共理性与个人德性的结合,在个人的精神自由与公共价值规范之间寻找契合。

因此,道德,内涵主客体辩证法。

人类的道德,就是外在之道与内在之德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和进步的。

按照黑格尔的观点:

伦理,是客观意志的法;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四、伦理学基本问题

1,本体论话语:

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追问道德的来源

2,价值论话语: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或自由,或公正,或善与恶的关系

伦理学基本问题,可以根据理论逻辑自我设置,但是以道德本质作为逻辑起点进行演绎,则伦理学基本问题就是公共理性的正当性,以及个人德性的完善性,也就是实践理性的建构。

第二讲:

道德的谱系

一、谱系学和道德的谱系

1,什么是系谱学

系谱学来自拉丁文genealogia,汉译为:

家谱学、家系学、系谱学、谱系学,“原义指关于家族世系、血统关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科学,有助于理解事物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2,什么是道德的谱系

道德的谱系,就是按照时间、空间或理论逻辑的线索,将某种道德系统的发展线索、传播过程进行描述,分析道德发展的原因以及内涵与外延的演变。

三、中国传统道德的谱系

(一)儒家

1,孔子

(1)仁:

仁者爱人,仁者不忧

(2)智、勇: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3)义:

正当

(4)中庸:

不执极端

(5)孝、悌,慈、友、恭:

父慈子孝

(6)信:

诚信

(7)忠

(8)德性修养:

温、良、恭、俭、让

恭、宽、信、敏、惠

“恭”,就是予人恭敬。

宽:

包容他人

信:

唯守信

敏:

纳于言而敏于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意

惠:

以恩惠之心,宽厚他人

2,孟子

(1)五伦

《孟子.滕文公上》: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君臣之间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伦的原则是:

孝、忠、顺、悌、信

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君要仁、为臣要忠、为夫要义、为妻要从、为长要惠、为幼要顺、为友要相互信任

(2)四大德目:

仁、义、礼、智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3,理学之后的四维

四维:

何谓四维?

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故不逾节,则上位安。

不自进,则民无巧诈。

不蔽恶,则行自全。

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4,中国传统道德的总纲目:

忠:

忠于君王,忠于事业,忠于国家,乃臣民之德

孝:

孝顺父母,子女之德

节:

女子之德。

气节,男人的气节是对于民族、国家正义事业的虔诚,对信仰的坚守;女人的气节更多的表现为对于贞洁观念的坚守。

顺从父权的认同,乃男人和女人信念的坚定之德

义:

大义,公民或平民之德,乃是对于公共利益的奉献

古代的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二)道家道德观

1,道法自然

2,放达与自由

3,贵己重生

4,素朴节制

(三)佛家道德

佛的根基《十善业》十善业包括: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或称十善业道。

不杀生而慈心于仁;不偷盗而义利节用;不邪淫而贞良守礼;不妄语而诚实无欺;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绮语而言说有礼;不悭贪而慈心舍施;不嗔恚而慈忍积福;愚痴而多闻增智

佛门所谓的五戒,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四)墨家道德

1,博爱:

兼相爱:

2,公平:

交相利:

3,平等,功利,实用

(五)兵家道德

1,智:

兵者,诡道也

2,勇:

狭路相逢勇者胜

3,仁: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4,节:

不得已而用兵

第三讲:

道德价值论

一、什么是价值

1,“价值”范畴的本意

源自拉丁文valere,英文为Value,本意为“值得的”,“有力量的”,原始意义是一件事物的价值,主要是在经济学理论中使用。

在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如新康德主义者、叔本华、尼采扩展了“价值”意义,使之成为哲学范畴

2,哲学范畴“价值”的本来意义

(1)价值一词在哲学领域等同于“善”,,与“善的”、“值得”拥有同样的应用范围

(2)价值意味着使某事物成为值得欲求的、有用的或成为兴趣目标的性质

(3)价值也被看作是主体的主观欣赏或是主体投入客体的某种内容

因此,价值是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和结论:

一是唯物论方法,即从事物本身的某种性质寻求价值存在;二是主体性方法,将价值看作主体对于客体的意义判断,使价值成为一个关系范畴:

在主体——客体关系中寻求价值存在

3,标准概念解读(李德顺):

价值,是反映价值关系实质的哲学概念。

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

因此,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

缺陷:

“价值”概念隐含着三个根本缺陷:

一是狭隘功利主义;二是唯我论,三是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价值概念的理解将在实践活动中将人类引入歧途

魏语:

理解哲学范畴“价值”,必须两个前提,一是找到价值存在的载体,价值所依托的事物,否则价值就成为虚无;二是在关系中寻找价值,否则价值将离开参照而成为自言自语,因此,价值不是事物的某种性质;也不是纯脆的需要关系,而是主体以自身的尺度作为依据所判断出的事物的某种意义

二、道德价值

1,道德价值,就是指人们所认为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意义

2,道德价值分类

工具价值:

道德作为实践工具的价值

内在价值:

本身就是目的,意义自足

当代西方伦理学关于道德价值的两种观点:

麦金太尔:

道德价值在于获得内在利益

罗尔斯:

道德价值在于维护公平正义,规范社会利益分配

三、道德的工具价值:

道德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方式

1,调节功能

道德通过对行为和现象的价值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协调各种社会关系

特点:

软调控,经常性,广泛性,正面性,自觉性

2,导向功能

道德通过价值评价,导引人们的价值理性,改变人的行为方式,促进人的社会化

3,教育功能

通过道德交往和社会舆论,形成道德风尚,树立道德偶像,彰显理想人格,从而建构个体道德理性,形成道德品质,优化道德行为

4,道德的认同功能

通过在一个民族和国家倡导某种主流道德价值观念,使道德价值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道德的内在价值:

道德是人的发展尺度

1,人的发展三个向度:

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价值发展,审美发展

康德:

思维的三个向度:

真理,价值,审美

2,道德品质发展的几个阶段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信仰

3,道德内在价值的特点

(1)非功利化

(2)主体性

(3)自足性

本讲留言

在人世间,每天都有很多人为个人利益而奔波;也有很多人在奔波,却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他们的足迹,都是人类道德生活的路碑。

第四讲道德规范论

第一节:

社会公德

一、社会公德的价值:

维系公共生活的纽带,任何社会都应具有公共生活的“公序良俗”

1.公共生活的维系力量

社会公共生活:

没有身份界限的生活领域。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公共生活需要信任、友善、安全、帮助、理解、宽容

认同

2.道德信息的传递方式

道德交往、道德对话需要相互沟通道德信息和彼此的价值认同,社会公德就是人类生活之中流动的道德信息的传递途径,它使公共生活由于共同价值观而成为可能。

3.一定社会道德风尚优劣的显性标志。

社会公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环境的好坏。

4,道德记忆和道德社会化功能:

社会公德是个人道德社会化的外在环境和引导力量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1、层次上的基础性。

2、范围上的全民性。

3、操作的简易性。

4、民族的传统性。

5、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三、社会公德的原则

1、“分”的观念。

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有别。

这有两层意思:

一方面指区别公开的社会行为和隐私的个体行为;另一方面指区别“我”所身兼的不同角色。

2、“和”的举止。

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有序。

“和”的立足点在于充分肯定任何人在公共场所的一致性和非差别对待性。

3、“爱”的态度。

这是社会公德原则中最高层次的要求,它倡导人与人之间有情谊的交往,极力促成互助、互谅的社会氛围。

四、社会公德的主要规范

1、克己自制:

正人先正己,临事先修身

2、当仁不让:

尊重社会的公序良俗

3、爱人护物:

以同情、谅解和帮助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

4、总的目标:

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友善与正义

第二节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

(一)什么是职业

1,职业概念:

人们所专门从事的社会工作

2,职业特点:

(1)专业性与专门性,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活动内容和目的、方式比较专一;

(2)长期性与稳定性,职业具有一定时间的存续性;

(3)认同性与普适性,职业需要得到社会的道德与法律认同,获得合法地位,并且能够为普通公民所从事而不是特权行为。

3,职业意义:

(1)个人价值。

职业是个人谋生、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的基本手段;

(2)社会价值。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交换劳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二)什么是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概念:

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2,职业道德的内容结构:

(1)从业者的个人品质

(2)从业者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

3,职业道德的道德属性:

(1)一般属性:

职业道德首先要符合社会认可的一般性、普遍性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

(2)特殊属性:

职业道德具有本职业活动特别要求的个人品质和行业性道德规范。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爱岗敬业

1,一般要求。

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操守。

表现为从业人员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职业行为。

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

2,三个属性。

(1)利益属性:

为追逐商业利润和金钱而从业,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爱岗敬业;

(2)理想属性:

为获得个人人生理想之成功和价值实现而爱岗敬业;

(3)公益属性:

为了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和大众利益而爱岗敬业。

观点碰撞。

如何对待爱岗敬业与“跳槽”择业的关系。

(二)诚实守信

1,一般要求。

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2,本质要求。

(1)职业活动中个人所享受的职业权利和所尽的职业义务的价值量关系应该是合理的,即个人所付出的职业劳动和他的职业所得之比较,应该是社会公认的公平;

(2)个人获得职业利益的手段应该公正,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而不能以欺诈和其他不正当手段从事职业活动;

(3)个人对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承诺应该兑现,即使与个人或部门利益无关。

3,必要性。

职业关系和职业交往活动,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

一旦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原则,不仅正常的职业关系遭到破坏,利益遭受损失,破坏社会公正,而且会损害个人或团体的形象,从而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双输结局。

•例证:

齐二药事件回放

(三)办事公道

1,一般要求。

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害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特征的体现。

2,四个体现。

(1)服务团体,不损害自己所属的团体利益;

(2)服务社会,不损害社会公众和国家、民族利益;

(3)不以职业之便利牟取不正当个人利益;

(4)在处理各种利害关系时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人。

(四)服务群众

1,一般要求。

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必要性。

(1)职业活动成功的需要。

不能为群众服务的职业是没有生命力的;

(2)社会主义道德的总原则的体现

3,行业要求。

(1)商业领域:

以良好的服务群众意识获得合法收益是应当的;为群各种服务可以成为利益交换的手段,获得双赢;

(2)公务领域尤其是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是必须要求。

因为政府部门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谋单位利益,国家和政府也没有独立于群众之外的利益,因此,公务领域不能通过为群众服务而交换得利。

(3)事业单位,即介于政府部门和商业领域之间的职业,如医生、教师等,必须以为群众服务作为价值导引,不能使职业活动沉沦与价值交换和单纯的牟利

(五)服务社会

1,一般要求。

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起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兢兢业业地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尽到力所能及的责任。

2,必要性。

(1)个人生存的必需条件,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是为社会贡献了多少利益,正如孔子所说: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2)个人道德发展的最终归宿。

正如墨子所说:

“万事莫贵于义”。

[1]

结论:

大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为未来的从业生涯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第三节爱情、婚姻、家庭美德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罗素

一、爱情道德

(一)爱情的本质

1,爱情是什么。

男女之间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2,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1)生理因素,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

(2)社会因素,基于文化因素的相互爱慕;

(3)道德因素,情感交往关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二)恋爱关系的道德要求

•1,尊重对方感受;2,忠诚与专一;3,举止文明;4,为对方负责案例分析:

尾生故事

(三)恋爱中的不良道德意识

寂寞空虚谈恋爱;情感需要谈恋爱;从众心理驱动谈恋爱;爱情享乐论;爱情至上论,爱情功利论

爱情是什么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

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

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

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

这就是“爱情”。

•婚姻是什么

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

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

“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

“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

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二、婚姻道德

1、婚姻形态的历史演变

(1)群婚制:

原始社会婚姻家庭的主要形式。

包括血亲杂交、血缘群婚、不同血缘家庭的群体通婚三个阶段。

(2)对偶制:

是一种不牢固的个体婚姻,是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

(3)一夫一妻制:

是从对偶制家庭中产生的,它的最后胜利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2,婚姻道德规范:

相互忠诚;彼此负责;互相尊重;男女平等;爱护对方

三、家庭美德

(一)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分析

1,传统社会家庭生活道德规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具体为:

父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

2,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合理性分析

(二)现代社会家庭生活道德规范

1,尊老爱幼。

案例分析:

孔融让梨;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