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21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初级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这个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在了解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对历史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对学生的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3)说教法

1、 

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在课堂上要提供平台给学生展示和讨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图、声音、影像、动画、文字资料,同时,让学生参与多媒体操作,丰富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

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1)采用快乐教育法,在导入新课过程中,就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要求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比较法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在这之前已有多次侵华战争,采用比较法,使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实质和特点。

(3)图示法本课战役繁多,制作一张幻灯片,简要列举这场战争中的起因结果和重要战役,使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本节战场多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动画演示战争经过;

对于黄海战役这场当时世界上激烈的海战,可以播放电影《甲午风云》片断,生动再现这一历史场景。

教学构思:

1、本课教材共分为爱国官兵英勇抗日、中日《马关条约》两个子目。

为使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做了变动,教学线索安排如下:

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

2、根据以上线索,重新组织教材并适当加工,利用真实、形象、有说服力的感性材料加以佐证,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得到升华和提高。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多角度探讨问题。

(4)说学法

学法指导:

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

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采取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比较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5)说教学程序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

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 

讲授新课

新课分为战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

1、战争原因。

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

清、朝鲜、日本。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腐败无能,饱受欺凌”;

日本“改革富强,野心勃勃”。

提问:

对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战争的性质。

接着用简短的语言讲清中日两国政府对战争的态度,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战争的经过。

战争经过包括:

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示每个战役的特点。

再现战争场面,让学生明确概念,掌握要点,启动思维,深化知识。

讲完经过后,提出问题:

清军为什么战败?

让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全面的结论,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战争结果。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内容可浓缩为八个字:

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这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马关条约》,我编顺口溜:

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

伊李坐春帆,两人把约签。

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

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

南京耻未雪,马关新仇添。

中华好儿男,斗争五十年。

一洗百年辱,神州尽开颜。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逐条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于割占台湾这一条款,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讨论日本对台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对台湾、对祖国统一产生的影响,然后请一部分同学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把学习历史和社会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战争影响。

通过列出《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比较框架图,由学生完成。

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点,形成知识的迁移。

通过比较使学生掌握历史阶段性特征,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

分组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建议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来分析,例如从中外关系来看,这场战争的失败对列强对华政策与清政府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

从社会各阶层来看,对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产生的影响;

从整体上看,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是本节的重难点,因此把它分为三个层次,由具体到一般,由浅入深,层层导入,步步深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综合等方面的能力。

5、教训与启示。

在《夜深沉》的乐曲中出示丘逢甲像及其《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从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

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这两个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升华认识,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这是本教学设计的初衷。

(三)巩固总结

屏幕显示本节知识结构,教师概述本节内容,对本节所学内容加以巩固。

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强化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四)练习反馈(五)课外延伸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写小论文,《评价李鸿章》和《两次中日战争比较》,可将所学到的加以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原因

日本为扩大侵略权益,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二、经过

1894年-----1895年

黄海海战邓世昌

三、结果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地: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给日本;

赔款:

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内容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岸;

设厂:

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危害——《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深了民族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