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594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

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

其经济效应:

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

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

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9、简述一国货币扩张与财政扩张对一国汇率和产出的影响。

1)货币扩张:

促使利率降低,刺激了国内有效需求的时间也刺激了进口需求,从而贸易差额恶化,加上资金外流,也从而使资本项目恶化,外汇供不应求造成汇率下降;

由于国内有效需求增加,从而增加了就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

2)财政扩张:

促使政府支出增加,总需求增加的同时进口需求也会增加,从而贸易收支恶化,但政府支出负担加重,导致市场上资金缺乏进而利率上升,若其他国家的利息保持不变,本国利率上升可能引起外国资金流入该国以获取利息收入,从而使国际收支资本项目改善,两者的综合使得国际收支方向不清楚,汇率变动方向也不清楚;

由于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就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

10、简述李嘉图相对技术差异论的基本内容。

即使一国处于绝对技术优势地位,另一国绝对处于技术劣势地位,通过优劣的相对分析或机会成本的分析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仍然存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仍然可以给参加国带来物质消费水平提高的利益。

贡献:

①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具有其内在的合理内核,分析了国际贸易具有的各个方面利益。

②丰富和完善了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以及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或成本的相对优势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局限性:

①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②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与现实各国实际情况相违背;

③该学说的假设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如市场要求是完全竞争的、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等假设。

11、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协定中,明确指出了五个基本原则。

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逐渐推行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与改革的原则。

12、简述购买力平价论。

在对外贸易平衡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汇率将会趋向于靠拢购买力平价。

一般来讲,这个指标要根据相对于经济的重要性考察许多货物才能得出。

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13、最佳关税是如何确定的?

原则:

在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寻找某一最佳点,在这一点,因贸易条件改善而额

外获得的收益恰好抵消了因征收关税而产生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来的额外损失。

14、什么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它有几种主要形式?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

济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六种形式:

1)优惠贸易安排;

2)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

4)共同市场;

5)经济联盟;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15、什么是J型曲线?

J曲线效应(贬值的时滞效应):

当汇率变动后,进出口额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

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会有一段时滞。

在货币贬值后初期,贸易收支的逆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有所扩大。

16、简述相互倾销贸易理论。

相互倾销是不同国家的不完全竞争厂商出于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所采取的市场战略(为了控制国内市场上的销售量,将产品倾销到国外市场)。

这种市场战略的限制条件是,国内外市场是分割的。

17、简述关税对一国经济福利的影响。

对小国:

征收关税后资源配置恶化,征收关税后消费量下降。

对大国:

从外国厂商手中得到的关税收入比净福利损失大,因此大国征收关税比不征收更好。

19、简述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内容:

通过政府的干预改变或鼓励企业既定的战略行为,发展本国产品的出口和相应产业的竞争优势。

意义:

1)阐明了寡头垄断条件下政府干预、奇迹本国出口的基本动力,是对各国政府不断加强外贸干预现象的理论概括并为此提供依据。

2)提出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分离的问题,强调政府干预下实现规模经济和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国际竞争更加复杂化。

20、简述金本位制的主要特点。

金本位制的主要特点:

1)以金币为本位货币;

2)金币自由铸造,人们可以自由地将金块交由国家铸币局铸成金币;

3)黄金自由输入和输出

21、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

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

22、试推导贸易乘数公式。

23、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1)贫困化增长的图示分析

贫困化增长可以通过下图加以解释:

下图中,A国仅在商品X生产中使资本和劳动增加一倍,两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分别为中性技术进步发生前后的情况。

由于A国在劳动(L)和人口不变时产量上升,财富效应会在不变价格下增加A国的财富。

然而,由于这种类型的技术进步会增加贸易量,因此A国的贸易条件会恶化。

随着贸易条件的急剧恶化,例如,从PB=1到PC=1/5,A国将在点C生产,出口100X仅换来20Y,消费点在无差异曲线Ⅱ上的G点(低于A国在经济增长前自由贸易时的无差异曲线Ⅲ)。

贫困化增长更有可能在A国的下述情况下发生:

①增长使A国的出口在贸易条件不变时大大增加;

②A国是大国,出口增加过大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

③B国(或世界其他国家)对A国出口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非常低,因而A国的贸易条件会大大恶化;

④A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很强,以至于贸易条件的恶化将引起国家财富的减少。

贫困化增长理论在现实世界中似乎并不十分流行,它更有可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发展国家。

即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时明显恶化,但生产的增长有可弥补这一点,因而各国的真实人均收入和财富一般仍会提高。

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近几十年没有增长这么快的话,它们的真实人均收入会比现在增加的快得多。

24、试分析本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

(1)利用本币对外汇率的变化,可以调整出口货物的外币价格和进口货物的本币价格,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

(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利用本币贬值,使出口的外币价格下降,促使出口上升,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调整收支。

(3)条件:

①对方不报复;

②本币对外贬值要快于对内贬值(通货膨胀);

③要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出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的价格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也即进出口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较大。

(4)本币贬值将先造成收支的继续恶化,然后才会好转。

多数情况下,本币的贬值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只有在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才会改善。

25、试推导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的远期汇率公式。

远期汇率公式推导:

设公式只考虑利息率和汇率的关系,设h代表本国,f代表外国,R为利息率,E为汇率,o与t为时间,Y为货币量:

有Y量本币,存入银行则本利和为:

Y(1+Rh)Rh为本币一年期的利息率如果将Y量本币换成外币存入银行,则本利和应为:

Y•Eo(1+Rf)Rf为外币一年期利息率如果远期汇率为Et,则到期时应有:

Y•Eo(1+Rt)/Et即一年后将外币本利和再用当时的汇率换成本币的数量按照一价定律,本币一年的本利和应该与外币一年本利和用远期汇率折算的本币数量相等,用公式表示为:

Y(1+Rh)=Y•Eo(1+Rf)/Et;

得到Et/Eo=(1+Rf)/(1十Rh);

即Et=Eo(1+Rf)/(1十Rh)。

Et即为所求的远期汇率。

26、用图形说明两国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在2×

2模型条件下)。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各自只生产和消费两种商品X和Y。

封闭经济条件下,本国国内X与Y的兑换比例(1单位X兑换多少单位的Y)由OP线的斜率决定并表示,外国国内X与Y的兑换比例(1单位X兑换多少单位的Y)由OP*线的斜率决定并表示,由于OP斜率大于OP*斜率,所以,本国1单位X兑换的Y数量多,即本国X的价格高,Y的价格低,国外1单位X兑换的Y数量少,即外国X的价格低,Y的价格高。

如果开放对外贸易,本国将出口Y而进口X,外国将出口X而进口Y。

国际交易价格必须处于OP和OP*之间的区域内才能保证贸易双方的互利互惠。

国际交易价格线越接近国外封闭经济中的价格线OP*,本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越大,国际交易价格线越接近本国封闭经济中的价格线OP,本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越小。

如果X的国际交易价格低于外国封闭经济中的价格,外国不会出口X,如果X的国际交易价格高于本国封闭经济中的价格,本国就不会进口X。

27、简述“荷兰病”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因。

“荷兰病”(theDutchdisease)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现象。

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荷兰病”的经典模型是由W.M.Corden和J.PeterNeary在1982年给出的。

两位作者将一国的经济分为三个部门,即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可贸易的资源出口部门和不可贸易的部门(主要是一国内部的建筑业零售贸易和服务业部门)。

假设该国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如果突然发现了某种自然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价格意外上涨将导致两方面的后果:

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现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

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这被称为资源转移效应。

在资源转移效应的影响下,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衰落下去。

二是自然资源出口带来的收入增加会增加对制造业和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

但这时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的增加却是通过进口国外同类价格相对更便宜的制成品来满足的(这对本国的制造业来说又是一个灾难)。

不过,对不可贸易的部门的产品的需求增加无法通过进口来满足,我们会发现一段时间后本国的服务业会重新繁荣。

这被称为支出效应。

“尽管这种病症一般是与一种自然资源的发现联系在一起,但它可能因以下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诱发,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外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等。

荷兰病”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适用于所有“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

28、试推导远期升水(贴水)公式。

升贴水公式推导:

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用升水、贴水和评价来表示。

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高,贴水则反之。

一般情况下,利息率较高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贴水,利息率较低的货币远期汇率大多呈升水。

将远期汇率公式两边同时减去1,即左边减去E0/E0,右边减去(1+Rh)/(1+Rh),最后,因(1+Rh)极小,忽略不计,于是有:

Et-E0=E0(Rf-Rh),此式即升水(贴水)公式。

29、试画出技术差距论的图形并予以简要分析。

技术差距论认为:

国与国之间技术差异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

新产品总是在发达国家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方面的差距,要等一段时间后才能对新产品进行模仿,在这一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机会。

图中T0~T1为需求滞后,取决于收入因素;

T0~T2为反应滞后,取决于模仿国的厂商的反应;

T2~T3为掌握滞后,取决于技术的传导与吸收因素;

T0~T3为模仿滞后,贸易将在T1~T3之间存在。

30、试说明国际上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及其含义。

衡量一国外债负担的主要指标有:

(1)静态债务指标为:

①经济债务率:

未偿还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应小于30%。

②出口债务率:

未偿还外债余额/出口收入,应小于100%。

③偿债率:

当年还本付息/出口收入,应小于20%。

(2)1995年起,世界银行开始采用现值法,即用债务现值代替债务名义值来衡量债务水平:

①经济现值债务率:

未偿还债务现值/国民生产总值,80%为临界值。

②出口现值债务率:

未偿还债务现值/出口,20%为临界值;

当实际指标超过临界值的60%,为中等债务国家,以下则为轻度债务国家。

除了一般指标外,还要注意债务结构指标,即债务的币种结构、债务的期限结构、债务的来源结构以及债务的利息结构。

31、试推导吸收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

试推导吸收法的公式并说明其政策含义。

(P347)

吸收法采用了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需求管理。

基本公式如下:

Y=C+I+G+(X—M)其中:

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开支,X为出口,M为进口。

变换后为:

X—M=Y—(C+I+G)设:

BOP=X—M,即设转移支付为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则有:

BOP=Y—(C+I+G)令:

A=C+I+G为吸收,则有:

BOP=Y—A

如果当Y>A,即国民收入大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况;

Y<A时逆差;

Y=A时平衡。

因此,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的角度来看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调整国民收入,二是调整吸收。

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要求有闲置的资源。

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

该方法与宏观经济结合较好,但涉及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进口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与国际收支继续恶化的矛盾,同时也存在时滞的问题,并且在理论和政策上忽视货币在调整国际收支中的作用。

32、试用图形解释资本流动的经济意义。

说明:

A国的资本存量为OA,B国为O′A,资本边际产品价值A国为OC,总产出为FOAG,其中OCAG为资本要素的收入,CFG为其他要素收入;

B国资本边际产出为O′H总产出为O′JMA,其中资本产出为O′HMA,HJM为其他要素收入。

  

(2)资本国际流动的福利分析。

产生国际流动后,资本从收益低的A国流向B国,当资本收益ON=OT时,在E点达到均衡,A国产出为OFEB,B国为O′JEB,A减少为EBAG,B增加EBAM,两国净增EGM,因A国资金投资B国要有收益,A国总收人为AOFER,B国为O′JERA,A国净增EGR,B国为ERM。

  (3)国际资本流动的政策含义及案例分析。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配是该流动理论的重大问题,因此而产生的跨国公司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有着重大的影响。

东亚地区通过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同时因为引进外资中出现的问题又造成了1997年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33.简述判断出口商品构成倾销的标准和依据。

34.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建立的条件。

35.简述非关税壁垒的主要措施。

36.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如何?

 

37什么是资本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

要素的流动结果使得每个国家出口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存量都会增大。

38.什么是蒙代尔分配法则?

简要评论之。

上面的解释有误。

财政政策对利率同样可以产生影响(浮动汇率制),进而影响资本账户。

蒙代尔分配法则之所以选择货币政策为外部平衡策略,原因在于财政政策对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影响是相左的,即效应相反,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同方向的。

39.什么是汇率超调?

作图分析。

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給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

汇率超调的前提条件是商品价格具有粘性。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40.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简要分析。

41.解释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

42.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X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43.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44.试画图分析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

45.请对以下说法加以评价:

“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升值;

而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贬值。

在短期内,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回报率上升,引起本币升值;

从较长期来看,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引起时,本币购买力下降,本币贬值。

论述

1、试析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

2、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引进外资,请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引进外资的重要意义。

3、什么是固定汇率制?

什么是浮动汇率制?

分析比较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利弊。

4、试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以及“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5、试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

6、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基本内容: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

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

这时,两个国家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

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

①该学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完全不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③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疑问。

④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①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和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

当他看到这一情况时,表示无能为力,认为适用于国内交易的规则不适用于国际贸易。

②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

国内国际贸易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即便国际贸易不存在超额利润,即比较利益,只要能使商品得到实现,贸易就会发生。

因为从逻辑与现实出发,厂商首先要收回投资、获取平均利润后才会追求超额利润,因此,将国际贸易发生说成是为了追求比较利益(超额利润)是不符合实际情况。

③比较利益学说暗含一层意思,即越落后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则越会从中受益。

这实际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的流向,难于被相对落后的国家所接受。

(3)我国理论界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认识和评价。

①20世纪50年代与苏联学者共同批判该学说。

②20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认为该学说具有合理内核,应该批判地吸收,这一观点在后来受到批判。

③改革开放以来,对该学说的看法开始形成一分为二的情况,认为比较利益学说的合理内核可以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的理论论述之一,作为各个地区结合优势发展贸易的基础。

7、试述H-O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1)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认为,比较利益产生自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劳动成本差异。

后人以机会成本差异代替了劳动成本差异,但劳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未给以解释,H—O模型对此给予了说明。

假设前提:

①使用两个国家(A、B)、两种要素(劳动与资本)、两种产品(X、Y)的模型。

②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投入系数相同,即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③商品、要素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在国内可以完全流动,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

④两个国家中一个是资本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因而利息率相对较低;

一个是劳动存量相对丰富的国家,工资率较低。

⑤影响贸易的一些其他因素如运输、需求、贸易壁垒等被排除。

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

①每个国家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来从事商品的生产交换,就会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就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出口商品总是那些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总是那些需要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

②如果两个国家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成本的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商品流动,即贸易关系。

③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要素报酬(利息、地租、工资)差异缩小,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2)H—O模型的基本内容:

同样产品的价格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