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68900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docx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教学提纲

《心理学史》自学考试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编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组编

二〇〇六年一月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心理学史的主要内容是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包括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哲学心理学以及冯特建立科学心理学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各种心理学流派,对于它们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学派传承、理论体系等。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要求是:

是自学者了解西方近代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掌握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心理学史课程的学分为6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包括本大纲所规定的《心理学史》教材中绪论、第一章至第十七章的全部内容。

   本课程教材为高觉敷主编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2004年12月第9次印刷。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史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从而采取正确的哲学立场来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史。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一)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

(二)心理学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三)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第二节心理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对立和斗争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唯心主义的代表。

(三)唯物主义的代表。

(四)对折衷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反对唯心史观,贯彻唯物史观

(一)反对唯心史观。

(二)贯彻唯物史观。

第四节学习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意义

(一)掌握心理学发展规律。

(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批判能力。

三、考核知识点

(一)古代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

(二)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四)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四、考核要求

(一)古代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

1.识记:

德谟克里特。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伊壁鸠鲁。

奥古斯丁。

阿奎那。

2.领会:

他们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哪个阵营。

(二)近代心理学史的对象

1.识记:

心理学史的对象及分期。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1.识记: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领会:

恩格斯的论述。

区分各种心理学思想所属阵营。

(四)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领会: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第一章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近代哲学心理学是传统科学心理学的一部分来源。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法两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也包括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心理学在内。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一)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经济、政治、科学、哲学发展概况

(二)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笛卡儿的心理学思想

(一)反射和反射弧。

(二)心身交感论。

(三)情绪的本质、种类和机制。

第三节霍布斯和洛克的心理学思想

(一)霍布斯

对心理本质的唯物主义分析。

对联想的本质和种类的论述。

(二)洛克

经验论是洛克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基础。

观念论是洛克哲学心理学思想的核心。

联想论也是洛克哲学心理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第四节贝克莱和休谟的心理学思想

(一)贝克莱

唯心主义经验论。

联想说。

空间知觉理论。

(二)休谟

休谟对知觉的分类。

联想的形成和原则。

第五节英格兰和苏格兰联想主义者的心理学思想

(一)哈特莱

心物关系理论。

心身关系理论。

联想律。

(二)布朗

“提示”概念。

九条联想副律。

“心理化学”概念。

空间知觉学说。

(三)詹姆斯·穆勒

心理现象的来源和元素。

联想的种类。

联想律。

“力量心理学”。

(四)约翰·穆勒

联想的主动性。

联想律。

心理学科的独立性。

(五)培因

心身关系理论。

联想律和联想种类。

关于意志的学说。

第六节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心理学思想

(一)孔狄亚克

唯物主义经验论。

感觉是经验的来源。

(二)拉·美利特

“人是机器”。

心理的物质属性。

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三)狄德罗

物质的感受性。

意识是人脑的属性。

唯物主义的感觉论。

(四)爱尔维修

心理活动来源于感觉。

情绪和需要的联系及其对行为的推动。

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作用。

(五)霍尔巴特

观念是对象的映象。

心理是脑的机能。

感觉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一)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特点。

(二)笛卡儿的二元论。

(三)霍布斯和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

(四)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

(五)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约翰·穆勒、培因的联想主义。

(六)孔狄亚克、拉·美利特、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特的唯物主义心理学。

四、考核要求

(一)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特点。

1.识记:

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心理学思想的三个特点。

2.领会:

当时的社会背景。

(二)笛卡儿的二元论。

1.识记:

“我思故我在”。

反射和反射弧。

六种原始情绪。

2.领会:

心身关系上的交感二元论。

(三)霍布斯和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

1.识记:

霍布斯对思想的分类。

洛克的白板说

2.领会:

霍布斯对心理现象的看法。

洛克对感觉观念的分类、第一性的质、第二性的质。

(四)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心理学。

1.识记: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对人的观念的分类。

2.领会:

贝克莱的知觉理论。

休谟的不可知论。

(五)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约翰·穆勒、培因的联想主义。

1.识记:

“提示”。

“心理化学”。

2.领会:

这些心理学家对联想律的观点。

(六)孔狄亚克、拉·美利特、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特的唯物主义心理学。

1.识记:

“人是机器”。

“对象的映象”。

2.领会:

孔狄亚克的经验论和洛克的经验论的异同。

爱尔维修关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作用。

狄德罗和霍尔巴特关于心理与人脑的理论。

第二章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的历史背景

经济、政治、思想概况。

第二节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心理学思想

(一)莱布尼兹

单子论。

预定和谐说。

统觉、微觉说。

(二)沃尔夫

理性主义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

第三节康德和赫尔巴特的心理学思想

(一)康德

心理官能的三分法。

认识心理学。

先验理论。

统觉原理。

(二)赫尔巴特

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基本内容。

意识阈理论。

第四节黑格尔的心理学思想

(一)理性心理学的特点。

(二)对意识的研究。

(三)黑格尔的心理学体系及其合理因素。

第五节费尔巴哈的心理学思想

(一)对心理、意识的唯物主义解释。

(二)对认识过程的唯物主义分析。

(三)对意志活动的唯物主义解释。

第六节陆宰的心理学思想

(一)心理的生理基础。

(二)关于空间知觉的部位记号说。

三、考核知识点

(一)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心理学

(二)康德和赫尔巴特的心理学

(三)黑格尔的心理学

(四)费尔巴哈的心理学

(五)陆宰的心理学

四、考核要求

(一)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心理学

1.识记: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的代表作。

“单子论”。

“预定和谐说”。

2.领会:

莱布尼兹的微觉统觉说与后来无意识学说的关系。

沃尔夫的官能心理学。

(二)康德和赫尔巴特的心理学

1.识记:

康德和赫尔巴特的代表作。

康德官能心理学的三分法。

2.领会:

康德的先验判断。

统觉原理。

赫尔巴特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意识阈理论。

(三)黑格尔的心理学

1.识记:

代表作。

理性心理学的三个特点。

2.领会:

黑格尔心理学思想体系的合理因素。

(四)费尔巴哈的心理学

1.识记:

代表作。

“人本学”。

2.领会: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对认识过程的唯物主义分析。

对意志活动的唯物主义解释。

(五)陆宰的心理学

1.识记:

《医学心理学》。

2.领会:

陆宰的空间知觉理论。

 

第三章十九世纪的生理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在心理学摆脱哲学母体而成为独立学科的过程中,生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了解心理学是如何在生理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一)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律。

贝尔-马戎第定律。

(二)反射动作。

盖伦、惠特、普洛查卡斯、卡巴尼斯、荷尔的反射研究。

(三)神经冲动的电性质和传导速度。

赫尔姆霍茨对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

伯恩斯坦的神经传导的薄膜说。

(四)神经特殊能学说

缪勒的神经特殊能说。

第二节颅相学和大脑机能定位

(一)颅相学

加尔和施普茨海姆颅相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二)弗卢龙的大脑同一机能说

用切除法进行大脑机能的研究。

关于大脑机能定位的几条结论。

(三)语言区的发现

布罗卡的研究。

(四)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

脑损伤研究。

动物研究。

19世纪末的大脑机能定位。

第三节感觉生理心理学

(一)视觉

影象如何在网膜上形成视觉。

色盘实验。

光谱测量。

视觉后象。

明暗适应。

色盲。

双眼视觉。

视野单象区。

(二)听觉

缪勒的研究。

欧姆的听觉法则。

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

(三)其它感觉

触觉。

嗅觉。

味觉。

第四节几种主要的感觉学说

(一)色觉说

赫尔姆霍茨的三色说。

海林的对抗色说。

(二)听觉说

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

(三)韦伯律

韦伯的两大贡献。

韦伯律。

三、考核知识点

(一)神经生理学研究概况

(二)大脑机能定位

(三)感觉心理学

(四)感觉学说

四、考核要求

(一)神经生理学研究概况

1.识记:

贝尔-马戎第定律。

缪勒神经官能说的八个法则。

2.领会:

荷尔的反射研究。

赫尔姆霍茨对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研究。

(二)大脑机能定位

1.识记:

颅相学。

颅相学的三个基本命题。

布罗卡区。

2.领会:

弗卢龙的切除法研究及结论。

运动和感觉中枢发现的过程。

(三)感觉心理学

1.识记:

色盘实验。

光谱测量。

视觉后象。

明暗适应。

色盲。

双眼视觉。

视野单象区。

2.领会:

欧姆的听觉法则。

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

(四)感觉学说

1.识记:

三色说。

对抗色说。

共鸣说。

2.领会:

关于知觉的先验论与经验论之争。

韦伯律及其局限。

第四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冯特的贡献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建立实验心理学的过程中冯特的贡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德国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德国的科学发展状况。

(三)德国生物科学的发展。

第二节费希纳的略传和他的心理物理学

(一)费希纳的生平。

(二)韦伯-费希纳律。

(三)费希纳创造的心理测量方法。

第三节冯特和他的实验心理学

(一)冯特的生平与著作。

(二)创立实验心理学。

(三)冯特档案馆。

第四节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一)心理学的对象。

(二)心身关系理论。

(三)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

(四)实验内省法。

(五)感情的三度说。

(六)意志心理学。

(七)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

第五节莱比锡心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一)关于感知觉的研究。

(二)关于反应时间的研究。

(三)关于注意的研究。

(四)关于感情的研究。

(五)关于联想的分析研究。

第六节冯特的贡献和局限

(一)冯特的贡献

(二)冯特的局限

三、考核知识点

(一)韦伯-费希纳律。

(二)冯特的心理学

(三)心理实验室的研究

(四)对冯特的评价

四、考核要求

(一)韦伯-费希纳律。

1.识记:

韦伯-费希纳律。

2.领会:

费希纳创造的三种心理测量方法。

(二)冯特的心理学

1.识记: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

身心平行论。

感情的三度说。

2.领会:

心理学和物理学的区别。

元素分析。

创造性综合。

实验内省与传统内省的关系。

意志心理学。

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

(三)心理实验室的研究

1.识记:

感知觉研究。

注意的研究。

感情的研究。

联想的研究。

2.领会:

反应时间的研究。

(四)对冯特的评价

1.识记:

冯特的局限。

2.领会:

冯特的贡献。

三件事。

第五章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冯特同时代的别的心理学家的工作。

虽然这些早期的非冯特派心理学家们具有不同的观点,但是都参与了发展新心理学的共同事业。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艾宾浩斯

(一)艾宾浩斯生平与著作。

(二)对记忆的研究。

(三)对联想的实验研究。

第二节马赫和阿芬那留斯

(一)马赫

对感觉的分析。

“人是机器”的思想。

(二)阿芬那留斯

生物行为论。

“独立的生命系列”学说。

第三节斯顿夫

(一)空间知觉研究。

(二)乐音心理学。

(三)四种立场的心理学。

(四)对现象的区分。

第四节C·E·缪勒

(一)心理物理学的研究。

(二)记忆的研究。

(三)缪勒的复合说。

(四)缪勒弟子的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

(一)艾宾浩斯的心理学

(二)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心理学研究

(三)斯顿夫的心理学

(四)C·E·缪勒及其弟子的心理学研究

四、考核要求

(一)艾宾浩斯的心理学

1.识记:

重现法。

节省法。

2.领会:

遗忘曲线。

联想实验。

直接联想。

间接联想。

顺序联想。

反向联想。

艾宾浩斯记忆研究的局限。

(二)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心理学研究

1.识记:

“感觉的复合”。

2.领会:

感觉的分析。

“人是机器”的思想。

“独立的生命系列”学说。

(三)斯顿夫的心理学

1.识记:

现象的分类。

2.领会:

四种立场的心理学。

对乐音心理学的贡献。

(四)C·E·缪勒及其弟子的心理学研究

1.识记:

心理物理学研究。

记忆研究。

乔斯特法则。

2.领会:

缪勒的复合学说的内容。

第六章意动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又被称为内容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相对立的则为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本章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意动心理学及其后发展的二重心理学。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布伦塔诺

(一)心理学的对象。

(二)意动的分类。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形质学派

(一)厄棱费尔

对空间和时间知觉的研究。

两种形质。

(二)麦龙

创造的内容。

被创造的内容。

心理等级。

(三)威塔塞克

表象产生说。

第三节屈尔佩和麦塞尔的二重心理学

(一)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

(二)马尔比的判断研究。

(三)瓦特的联想研究。

(四)彪勒的思考研究。

(五)麦塞尔的二重心理学。

三、考核知识点

(一)布伦塔诺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形质学派的理论。

(三)二重心理学。

四、考核要求

(一)布伦塔诺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识记:

意动。

2.领会:

心理意动与客体的关系。

布伦塔诺的内省与冯特的实验内省法的区别。

(二)形质学派的理论。

1.识记:

厄棱费尔区分的两种形质。

创造的内容。

被创造的内容。

威塔塞克的三种表象。

2.领会:

厄棱费尔对空间和时间知觉的研究。

麦龙的“创造的内容”和“被创造的内容”与厄棱费尔的形质理论有何对应关系。

心理等级理论。

(三)二重心理学。

1.识记:

符茨堡学派。

2.领会:

麦塞尔二重心理学的内容。

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的四个论点。

第七章进化论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达尔文不仅是进化论的创立者,也是心理科学的重要奠基人。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进化论对心理学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斯宾塞的进化论心理观

(一)将进化观引入心理学。

(二)强调环境对有机体进化和心理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

(一)进化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自然选择”理论的创立。

(三)人与动物在心理上的连续性。

第三节进化论与比较心理学的研究

(一)拉马克和达尔文是比较心理学的创始人。

(二)达尔文对人类及动物的表情研究。

(三)动物心理研究的兴起。

第四节进化论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一)达尔文的《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第五节高尔顿关于心理遗传和个别差异的研究

(一)关于天才与特殊能力的遗传问题。

(二)个别差异的研究。

(三)统计方法的应用。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斯宾塞、拉马克等的进化观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

(三)比较心理学

(四)儿童心理学研究

(五)高尔顿的个体差异研究

四、考核要求

(一)斯宾塞、拉马克等的进化观

1.识记:

斯宾塞对阶级的解释。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2.领会:

斯宾塞论环境和心理的关系。

(二)达尔文的进化论

1.识记:

生存斗争。

变异。

2.领会:

自然选择理论及其局限性。

人与动物在心理上的连续性。

(三)比较心理学

1.识记:

比较心理学的创始人。

2.领会:

达尔文的方法:

历史法和心理学分析相结合。

表情研究的三条基本原理。

(四)儿童心理学研究

1.识记:

研究方法“传记法”。

2.领会:

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五)高尔顿的个体差异研究

1.识记:

相关系数r

2.领会:

天才与特殊能力的遗传。

高尔顿的优生学。

个别差异。

第八章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其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所讲的机能主义主要指芝加哥学派的机能主义,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机能机能主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历史背景

(一)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的发展。

(二)美国心理学。

(三)进化论。

第二节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

(一)铁钦纳传略

(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学科形质。

与冯特的区别。

第三节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一)威廉·詹姆士的传略

(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意识的功用。

意识流。

心理学的学科形质。

第四节芝加哥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杜威

反射弧。

人的活动和社会的关系。

工具主义。

(二)安吉尔

心理学的学科形质。

研究对象。

(三)卡尔

反射弧三原则。

适应性行为。

研究方法。

第五节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的争论

杜威。

安吉尔。

铁钦纳。

鲁克米克。

三、考核知识点

(一)铁钦纳的构造主义。

(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三)芝加哥的机能主义。

(四)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的争论。

四、考核要求

(一)铁钦纳的构造主义。

1.识记:

刺激错误。

意识经验的基本元素。

2.领会:

铁钦纳论心理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铁钦纳的内省与冯特的内省的异同。

铁钦纳否定冯特的感情三度说。

(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1.识记:

意识流

2.领会:

心理学的对象、研究方法、学科性质。

意识的五个特点。

(三)芝加哥的机能主义。

1.识记:

协调。

适应性行为。

2.领会:

杜威对反射弧的分析。

安吉尔论心理学及意识。

卡尔的反射弧概念。

3.运用:

卡尔和杜威对反射弧的分析的异同。

(四)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的争论。

1.识记:

铁钦纳论“是什么”、“为什么”。

2.领会:

安吉尔论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的差别。

第九章哥伦比亚的机能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哥伦比亚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点及其基本理论观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一)历史背景。

(二)特点。

第二节卡特尔

(一)反应时间。

(二)联想。

(三)知觉和阅读。

(四)心理物理学。

(五)等级评列法。

(六)个别差异。

第三节桑代克

(一)桑代克迷箱。

(二)学习律。

(三)学习迁移。

(四)教育心理学。

第四节吴伟士

(一)动力心理学。

(二)S-O-R

第五节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测验

(一)心理测验。

高尔顿。

比纳-西蒙量表。

成就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

人格测验。

(二)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

荷尔。

杜威。

三、考核知识点

(一)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的特点。

(二)卡特尔的研究。

(三)桑代克。

(四)吴伟士。

(五)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测量。

四、考核要求

(一)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的特点。

1.领会:

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的特点。

(二)卡特尔的研究。

1.识记:

等级评列法。

控制联想。

自由联想。

2.领会:

刺激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卡特尔的研究主题:

个别差异。

(三)桑代克。

1.识记:

桑代克迷箱。

2.领会:

学习律及其修改和补充。

关于学习迁移的“相同元素说。

(四)吴伟士。

1.识记:

内驱力。

机制。

2.领会:

吴伟士的动力心理学理论。

(五)教育心理学和心理测量。

1.识记:

比纳-西蒙量表。

智商。

杜威“心理学与社会实践”。

2.哥伦比亚学派倡导下的心理测试概况。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第十章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策动心理学是欧美现代心理学流派之一,主张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由内在目的所驱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流派的发展及其基本理论观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麦独孤策动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一)麦独孤的传略。

(二)策动心理学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从目的心理学到策动心理学

(一)目的性行动。

(二)麦独孤和华生对行为的不同解释。

(三)目的行为的七个标志。

(四)对动物行为的目的性分析。

把本能拔高为目的。

第三节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

(一)本能。

麦独孤的本能的定义。

与反射说的对立。

麦独孤本能概念的两个特点。

(二)情绪。

情绪与本能的关系。

(三)情操

情操概念。

爱、恨。

自我情操。

(四)意志

第四节空间知觉和认识

(一)空间知觉。

詹姆士论三种空间学说。

麦独孤的先验论空间说。

(二)认识

三、考核知识点

(一)目的性行动。

(二)对人和动物行为的分析。

(三)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理论。

(四)空间知觉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目的性行动。

1.识记:

机械的反射论。

目的行为。

2.领会:

目的行为的标志。

(二)对人和动物行为的分析。

1.识记:

麦独孤对人和动物行为的目的论分析。

2.领会:

这一解释的局限。

忽视人的本质特征。

(三)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理论。

1.识记:

本能定义。

自我情操。

2.领会:

麦独孤本能定义与反射说的对立。

麦独孤本能概念的特点。

情绪与本能的关系。

情绪和情操的区别。

儿童的自我情操发展。

(四)空间知觉与认识理论。

1.识记:

精神刺激说。

空间知觉的三种可能学说。

2.领会:

麦独孤空间知觉理论与康德的关系。

麦独孤的认识理论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关系。

 

第十一章行为主义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学习本章,要求对行为主义的产生及其代表任务的理论观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状况。

(二)哲学思潮。

(三)进化论及动物研究。

达尔文。

罗曼尼斯。

摩尔根。

桑代克。

第二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

(一)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

(二)对意识问题的处理上的新实在论或二元论的倾向。

(三)把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