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700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爬坡加料机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2车轮27

12.3车轮直径28

十三、制动器的选择28

十四、Pro/E三维建模及仿真29

14.1电动机模型29

14.2带传动模型29

14.3减速器模型29

14.4联轴器模型30

14.5卷扬机模型30

14.6小车模型32

14.7制动器模型33

14.8运动仿真34

十五、ANSYS有限元分析35

十六、结论36

十七、参考文献36

37

摘要

生产流程中,爬坡加料机可把块状、颗粒状物料从贮料仓中均匀、定时、连续地给到受料装置中去,在砂石生产线中可为破碎机械连续均匀地喂料,并对物料进行粗筛分,广泛用于冶金、煤矿、选矿、建材、化工、磨料等行业的破碎、筛分联合设备中。

本文首先分析了爬坡加料机的工作原理,确定了传递方案并画出了它的机构运动简图,结合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确定了电动机的功率和转速,然后运用齿轮传动原理,设计并计算了减速传递装置,其次综合各机构设计了卷扬机的结构,最后利用AutoCAD绘制了减速传动装置装配图及各零件图,通过Pro/E建立了爬坡加料机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运动仿真。

关键字:

AutoCAD、Pro/E、运动仿真

一、机械设计任务书

爬坡加料机设计

1.1设计题目简介

1—卷扬机2—传动装置3—滑轮4—小车5—电动机6—导轨(β=60°

如图为爬坡加料机的工作示意图。

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实现减速后驱动卷扬机工作,卷扬机通过钢缆拖动小车沿导轨做往复运动。

原动机为三相交流电动机,单班制间歇运转,轻微振动,较大灰尘,小批量生产。

设计参数与要求:

题号

装料所受重力G(N)

导轨长度L(mm)

运行速度ν(m/s)

轮距l(mm)

3

4000

660

0.4

500

1.2设计任务

1、确定传动方案,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和转速。

3、设计减速传动装置。

4、设计卷扬机结构。

5、绘制减速传动装置装配图。

6、绘制主要零件图。

7、利用Pro/E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并仿真。

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二、传动方案的拟定及选择

2.1传动方案分析

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传动装置应满足工作可靠、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成本低廉、使用和维护方便的要求。

2.2传动方案确定

为了确定传动方案,由已知条件计算出卷扬机的转速:

nw=v2πr=vπD=60×

1000×

0.4π×

500=15.29r/min

选用同步转速为1000r/min或1500r/min的电机,则可估算出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

i总=150015.29=98或i总=100015.29=65

根据算出的传动比,我们想到了三种传动方案:

方案一:

带-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图一

传动装置简单,采用带传动,安装维修方便,且有缓冲过载作用,噪声较低,但不适合高速重载。

方案二:

单级蜗杆减速器

图二

结构紧凑,传动平稳,噪声较低,但传动效率低,而且蜗轮市场价格高,生产成品高。

方案三: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图三

齿轮相对于轴承对称布置,载荷分布均匀,齿轮传动具有交大的承载能力、效率高、尺寸紧凑,带传动传动平稳、又能吸振,综合考虑了上前两方案的优缺点,使本方案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因此我们决定采用方案三作为爬式加料机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案。

三、电动机的选择

3.1电动机类型

与单相异步电动机相比,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性能好,并可节省各种材料,卷扬机工作需要频繁变向,因此选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3.2电动机功率选择

卷扬机工作的有效功率为:

Pw=Fv=Nmaxvsinβ=4000×

0.4sin60°

=1.85Kw

传动装置总效率:

ηα=η1η22η34η4η5

η1——联轴器的传动效率;

η2——二级圆柱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

η3——滚动轴承的传动效率;

η4——V带传动的传动效率;

η5——卷扬机的传动效率。

查阅资料书得,η1=0.99,η2=0.97,η3=0.99,η4=0.95,η5=0.96,则传动装置总效率为:

ηα=η1η22η34η4η5=0.99×

0.972×

0.994×

0.95×

0.96=0.816

则电动机所需功率为:

Pd=Pwηα=1.850.816=2.27Kw

因此,选用额定功率为3Kw的电动机。

3.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由前面知,选择同步转速为1500r/min或1000r/min的电动机。

3.4电动机型号的选择

查阅资料书可知,同步转速为1500r/min或1000r/min的电动机为Y100L2-4和Y132S-6,它们的具体参数查阅资料可得下表: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Kw)

同步转速(r/min)

满载转速(r/min)

总传动比

轴外伸轴径

轴外伸长度

Y100L2-4

1500

1430

95.56

28

60

Y132S-6

1000

960

62.83

38

综合上表,选择电动机型号为Y100L2-4。

总传动比为i总=95.56。

四、传动装置的相关计算

4.1传动比的分配

根据前面选择的电动机的型号以及传动方案,查阅资料,取带传动的传动比i1=3.5,则二级减速器的总传动比为:

i=i总i1=95.563.5=27.30

将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分为高速级和低速级,则其高速级的传动比为:

i2=1.3i=1.3×

27.30=5.96

低速级的传动比为:

i3=ii2=27.305.96=4.58

4.2各个轴的转速计算

小带轮转速:

n1=1430r/min

nA=n1i1=14303.5=408.57r/min

大带轮转速:

n2=nA=408.57r/min

nB=nAi2=408.575.96=68.55r/min

nC=nD=nBi3=68.554.58=14.97r/min

4.3各个轴的输出功率计算

A轴的输出频率:

PA=Pdη3η4=2.27×

0.99×

0.95=2.13Kw

B轴的输出频率:

PB=PAη2η3=2.13×

0.97×

0.99=2.05Kw

C轴的输出频率:

PC=PBη2η3=2.05×

0.99=1.97Kw

D轴的输出频率:

PD=PCη5η3η1=1.97×

0.96×

0.992=1.85Kw

4.4各个轴的输出转矩计算

TA=9549PAnA=9549×

2.13408.57=49.79N∙m

TB=9549PBnB=9549×

2.0568.55=285.59N∙m

TC=9549PCnC=9549×

1.9714.97=1256.75N∙m

TD=9549PDnD=9549×

1.8514.97=1180.N∙m

五、V带传动的设计及计算

带传动是一种挠性传动,因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价格低廉和缓冲吸振等特点,可以通过打滑,提高设备的防过载能力,在机械传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V带传动是靠V带的两侧面与轮槽侧面压紧产生摩擦力进行动力传递的。

与平带传动比较,V带传动的摩擦力大,因此可以传递较大功率。

V带较平带结构紧凑,而且V带是无接头的传动带,所以传动较平稳,是带传动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传动。

5.1确定计算功率

查阅资料书得:

KA=1.6

计算功率为:

Pca=KA∙P=1.6×

3=4.8Kw

式中:

KA——工作情况系数;

Pca——计算功率;

P——所需传递的功率,等于电动机额定功率。

5.2确定V带的带型及带速

由nA=408.57r/min及小带轮转速n1=1430r/min,选择V带带型为B带。

查机械设计手册得:

由于dd1≥(dd)min,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dd1=125mm

dd2n2=(1-ε)dd1n1

式中,ε——滑动率,一般为1%~2%,可忽略不计;

dd2——大带轮的基准直径。

则dd2n2=dd1n1,dd2=dd1n1n2=125×

1430408.57=438mm

V带带速:

V=πdd1n160×

1000=3.14×

125×

143060×

1000=9.35m/s

由于5<

V<

25m/s,验算的带速合适。

5.3确定V带的中心距a和基准长度Ld

初选中心距:

a0=500mm

计算所需的基准长度:

Ld0=2a0+π2dd1+dd2+(dd2-dd1)24a0

=2×

500+3.142125+438+(438-125)24×

=1932mm

选择带的基准长度:

Ld=2000mm

计算实际中心距:

a=a0+Ld-Ld02=500+2000-19322=534mm

5.4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

小带轮的包角α1小于大带轮的包角α2,小带轮上的摩擦力也相应的小于大带轮上的摩擦力,因此打滑只会发生在小带轮上,为了提高带传动的工作能力,有:

α1=180°

-dd2-dd157.3°

a

=180°

-438-12557.3°

534=146.4°

>

90°

包角大小合适。

5.5计算带的根数

为了使各根V带受力均匀,V带数量应少于10根。

根据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d1=125mm和转速n1=1430r/min,查阅资料得:

P0=2.19Kw,根据n1=1430r/min,i1=3.5和B型带,查得:

∆P0=0.46Kw,Kα=0.915,KL=0.98,则:

单根V带的额定功率为

Pr=(P0+∆P0)×

Kα×

KL=2.19+0.46×

0.915×

0.98=2.38Kw

则V带的根数为:

Z=PcaPr=4.82.38=2.02

所以取Z=3。

5.6计算单根带初拉力的最小值

查得B型V带单位长度质量为:

q=0.18kg/m。

则单根V带所需的最小初拉力为:

F0min=500×

2.5-KαPcaKαzv+qv2

=500×

2.5-0.915×

4.80.915×

9.35+0.18×

9.352=163.95N

所以应使带的实际初拉力:

F0>

F0min=163.95N。

5.7计算带传动的压轴力FP

压轴力的最小值为:

(FP)min=2zF0sinα12=2×

163.95×

sin146.4°

2=941.72N

5.8确定V带截面尺寸

根据确定的B型V带,则其尺寸参数为:

节宽bP=14.0mm,顶宽b=17.0mm,高度h=11.0mm,横截面积A=143mm2,棱角φ=40°

六、V带带轮的设计及计算

6.1选择带轮材料

常用的带轮材料为HT150或HT200,转速较高时可选择铸钢或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小功率可采用铸铝或塑料。

本题选择HT200为带轮材料。

6.2选择带轮结构形式

对于小带轮,由于dd1=125mm>

2.5d且dd1<

300mm,选择V带轮为腹板式,如下图。

已知dd1=125mm,

对于小带轮:

已知d=25mm,则

d1=1.8~2d=45~50mm

取d1=45mm,查资料得:

da1=dd1+ha,取ha=3.50mm,则:

da1=125+3.5=128.5mm

B=L=1.5~2d=37.5~50mm,取B=L=40mm,则:

C1=17~14B=5.71~10mm

取C1=10mm。

对于大带轮,由于dd2=438mm>

300mm,采用轮辐式,如下图。

已知dd2=438mm,对于大带轮:

已知d=30mm,则:

d1=1.8~2d=54~60mm

取d1=55mm,da2=dd2+ha=438+3.5=441.5mm

B=L=1.5~2d=82.5~110mm,取B=L=90mm

因为P2=4.8η4=4.8×

0.95=4.56Kw,n2=408.57r/min,则:

h1=2903Pnz=45mm

h2=0.8h1=36mm

b1=0.4h1=18mm

b2=0.8b1=14.4mm

f1=f2=0.2h2=7.2mm

6.3确定带轮的轮槽

查阅资料得:

δ=8mm,ha=3.5mm,hf=12.5,bd=14.0mm,

f=12mm,e=19mm,φ=38°

七、齿轮传动

7.1高速级齿轮计算

7.1.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已选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爬式加料机数度不高,故选用8级精度选择小齿轮材料为(调质),齿心硬度为280HBS,齿面硬度为50HRC,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齿心硬度为240HBS,齿面硬度为45HRC。

选小齿轮齿数,大齿轮齿数,取整。

7.1.2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试选载荷系数为

小齿轮的转矩:

选取齿宽系数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查得:

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应力循环次数:

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取失效率为1%,安全系数。

则:

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带入中较小的值:

计算圆周速度:

计算齿宽:

计算齿宽齿高之比:

根据,级精度,查得动载系数:

直齿轮,,使用系数

根据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对称布置时,

由,,查得。

故载荷系数: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得的分度圆直径:

计算模数:

7.1.3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

查得大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

取疲劳寿命系数: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得:

计算载荷系数:

查得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

取数值较大的,即。

设计计算: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m大于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模数,由于齿轮模数m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弯曲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所决定的承载能力,仅与齿轮直径有关,可取标准值。

算出小齿轮齿数:

,取整得。

取整得:

7.1.4几何尺寸计算

计算分度圆直径:

计算中心距:

计算齿轮宽度:

取,

7.2低速级齿轮计算

已选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爬式加料机的速度要求不高,故选用8级精度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硬度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选小齿轮齿数为,大齿轮齿数取整。

7.2.1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试选载荷系数

小齿轮的转矩

选取齿宽系数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大齿轮的解除疲劳强度极限。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率为1%,安全系数为S=1.1)

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根据,8级精度,查得动荷载系数,直齿轮,,使用系数。

根据8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对称布置时,。

由,查得,故载荷系数:

7.2.2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得:

查得齿形系数和应力校正系数:

取数值较大值0.01467

取标准值,算出小齿轮齿数,取整,

,取整。

7.2.3几何尺寸计算

取,。

八、轴的设计(输出轴(C轴)的设计)

1、输出轴上的功率

,转速,转矩。

2、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3、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通过对传动装置的分析初步拟定输出轴的装配方案如下图:

4、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取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表取,则:

轴上会有两平键用来定位,会削减轴的承载能力,应适当放大轴径,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轴的直径。

为了使所选的轴直径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故需要同时选取联轴器型号。

联轴器的计算转矩,考虑到转矩变化比较小,故取,则:

按照计算转矩应小于联轴器的公称转矩的条件,选用WH8型滑块联轴器,其公称转矩。

半联轴器的孔径可以取55mm。

故最小直径取55mm,半联轴器长度,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

5、轴的结构设计

根据装配方案图可画出轴的简图如下图:

已经确定,为了满足半联轴器的轴向定位要求,AB轴段右端需制出一轴肩,故取BC段的直径,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为了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半联轴器上而不压在轴的端面上,故取AB段得长度应比略短一些,现取。

因轴承只承受径向力作用,故选用深沟球轴承,根据,选用深沟球轴承6212,其尺寸为:

,故:

,而。

右端滚动轴承采用轴肩定位,故取查得6212的轴肩定位高度为5mm,因此取:

取安装齿轮处的轴径。

齿轮左端与轴承之间采用套筒定位,该段直径,长度。

已知齿轮宽度为100mm,故取。

齿轮的右端采用轴肩定位,轴肩高度,故取,因此轴肩处的直径,轴肩宽度。

根据轴承端盖的装拆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脂的要求,故取。

至此,已初步确定了轴的各段长度和直径。

齿轮与轴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双圆头平键。

按查得平键尺寸:

,键槽用键槽铣刀加工;

同时为了保证良好的对中性,故选择齿轮与轴的配合为;

同样,半联轴器与轴选用半圆头平键,尺寸为,半联轴器与轴的配合为。

对所选的平键进行校核:

,其中:

,。

根据轴的材料为45钢,查得,故所选平键合适。

查得F、G、H处轴肩圆角半径为2.5,其余均为2.0。

首先根据轴的结构图做出轴的计算简图。

算出简支梁轴的支撑跨度,再做出弯矩图、扭矩图。

如下图所示:

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图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W是轴的危险截面。

计算得出轴上载荷参数,如下表。

载荷

水平面H

垂直面V

支座反力

弯矩

总弯矩

扭矩

按弯扭组合应力校核轴的强度,通常只校核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险截面)的强度。

取,轴的计算应力:

根据已选定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得,,故安全。

九、轴承的校核

1、轴承的受力

径向力:

轴向力等于零。

2、求轴承当量载荷

查得在轴向力为零时,径向载荷系数和轴向载荷系数分别为,。

查得,取。

3、验算轴承寿命

计算预期寿命:

选用大的当量载荷验算,查得,则:

轴承满足使用要求。

十、联轴器设计

联轴器用来可用来传递运动和转矩,能够有效消除由于制造及安装误差、承载后的变形以及温度变化的影响,使轴与轴之间的传动更加平稳。

滑块联轴器属于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由于中间滑块的质量减小且具有弹性,因而有较高的极限转速,该联轴器结构简单、尺寸紧凑,符合本题要求。

根据已经计算出的减速器输出功率选择WH8型滑块联轴器。

选择公称转矩Tn=1800N∙m,轴孔直径d=55mm,轴孔长度L=112mm,D=190mm,D1=120mm,B1=150mm,B2=48mm。

十一、卷扬机设计

电动卷扬机由于操作方法不同,其结构相差很大。

我们将其分为电控卷扬机和溜放型卷扬机两类。

电控卷扬机通过通电或断电以实现卷扬机的工作或制动。

物料的提升或下降由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本题采用电控卷扬机。

11.1钢丝绳的选择

11.1.1钢丝绳的种类和构造

钢丝绳的种类.根据钢丝绳中钢丝与钢丝的接触状态不同又可分为:

(1)点接触钢丝绳各层钢丝直径均相同,而内外各层钢丝的节距不同,因而相互交叉形成点接触。

其特点是接触应力高、表面粗糙、钢丝易折断、使用寿命低。

但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这种钢丝绳在受拉、尤其是受弯时由于钢丝间的点接触、造成应力集中而产生严重压痕导致钢丝疲劳断裂。

(2)线接触钢丝绳由不同直径的钢丝统制而成,每一层钢丝的节距相等,由于外层钢丝位于内层钢丝之间的沟槽内,因此内外层钢丝间形成线接触。

这种钢丝绳的内层钢丝虽承受比外层钢丝稍大的应力,但它避免了应力集中,减少了钢丝间的摩擦阻力,使钢丝绳在弯曲上有较大的自由度,从而显著提高了抗疲劳强度;

线接触钢丝绳比点接触钢丝绳的有效钢丝总面积大,因而承载能力高。

卷杨机优先选用线接触钢丝绳。

11.1.2钢丝绳直径的选择

钢丝绳选择多采用安全系数法:

ng=SPFr≥[n]

式中,SP——整条钢丝绳的破断拉力,单位N;

[n]——卷扬机工作级别规定的最小安全系数;

Fr——钢丝绳的额定拉力,单位N。

钢丝绳直径:

dmin=cFmax

式中,Fmax——钢丝绳最大静拉力,N;

c——钢丝绳选择系数。

由于负载G=4000N,采用单滑轮组,则钢丝绳承受载荷:

Fmax=sin60°

×

G=3460N

该卷扬机工作级别为M7,查阅资料得:

钢丝绳系数选择c=0.123,则:

dmin=cFmax=0.123×

3460=7.24mm

选择d=8mm。

钢丝绳最小拉断力:

F0≥nFmax=24.22kN

式中,n——安全系数,查机械设计手册选n=7。

查阅资料,本题目中钢丝绳选用钢芯钢丝绳,钢丝绳型号选择:

19(a)类6-19S-8。

11.2卷筒的结构设计及计算

11.2.1卷筒的分类

按照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卷绕层数分,卷筒分单层绕和多层绕两种。

一般起重机大多采用单层绕卷筒。

只有在绕绳量特别大或特别要求机构紧凑的情况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