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比较初等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291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doc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比较初等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第二次网上作业.doc

02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共 8 道试题,共 20 分。

1.  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

A.全国统一

B.地方分权 

C.自治 

D.民主统一

      满分:

2.5  分

2.  目前,英国实行()年义务教育。

A.10

B.11

C.12 

D. 13

      满分:

2.5  分

3.  法国是个政教分离主义的国家,国立学校都是()学校,不允许进行任何宗教教育。

A.宗教

B.国立

C.私立

D.世俗

      满分:

2.5  分

4.  到了190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不平等《       》,日本得到中国的赔款共计2.3亿两白银。

A.尼布楚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满分:

2.5  分

5.  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A.实用主义

B.儿童中心论 

C.儿童中心说

D.教育即生活

      满分:

2.5  分

6.  1944年,英国设立了()考试来控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这使得英国各地区的初等学校课程标准大体上一致。

A.11岁

B.12岁

C.13岁

D.14岁

      满分:

2.5  分

7.  现行的法国初等学校课程主要是1985年所颁布的全国小学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共7门:

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艺术、体育。

A.道德教育 

B.国民教育 

C.公民教育

D. 心理教育

      满分:

2.5  分

8.  日本初等学校课程实行的是()的课程标准,由文部省制定和颁布初等学校的课程标准。

A.地方分权 

B.全国统一

C.学校统一

D.省部统一

      满分:

2.5  分

二、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

1.  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答: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曾将小学教育目的概括为:

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发展儿童有效的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2.  简述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

答:

锻炼幼儿的体格;造就良好的习惯;发展幼儿的个性;训练幼儿说话和听话的能力;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认识较多的事物,以增进其生活知能.

3.  简述英国小学教育目标

答:

发展儿童身心健康;陶冶儿童优良行为;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爱好;造就儿童正确的观察能力;指导儿童正当的课余活动;激发儿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4.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

答:

这种编制课程的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造就儿童的能力与个性。

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

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财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那些?

答:

社会发展;文化、教育传统;教师;课程改革政策。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30 分。

1.  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

答:

一、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

1984年第39界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更新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并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进行科学技术启蒙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童性格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是科学技术启蒙应致力于发展儿童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如创造性、批判性、客观性和严格性,以及使儿童获得从切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术,例如观察、操作、测量、分类、探求、交流等。

三是科学启蒙教育应当强调促进儿童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造就所有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使儿童具有对新技术和科学利用于社会的知识,造就学生对待自然和对待科学技术的情感和态度,为儿童走向未来的社会生活做预备。

在科学课程的内容方面,力求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内容,加快现代科技到教程的转化过程,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例1985年法国教育改革中把“科学与技术”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

强调“科学与技术”课的目标在于:

使儿童获得有关科学活动和工艺活动的方法,增强儿童尊重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建立假设和证明的必要性等科学品质以及使儿童具有发明创造的兴趣。

科学教育的目标还在于探索科学训练的构造,在于造就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英国初等学校科学教育所要完成的目标包括:

传授科学知识、造就科学观、科学能力和科学的态度。

其中科学能包括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假设的能力、猜测的能力、计划和执行调查的能力、说明解释的能力、交际的能力。

科学态度的造就主要包括好奇心、对事实的尊重、改变自己观点的意愿、批判性反思以及对有机物和环境的敏感性。

日本政府同样重视初等学校在造就儿童科学和能力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厉次的课程改革中,理科内容不断地得到修订。

二、重视计算机教育的普及:

法国在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内容上大大强化了计算机教育内容,1985年提出了“大众计算机计划”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将“计算机”列入“科学与技术”课程中,作为必修内容,并拨专款购置电脑,以实现“学校电子化”。

1986年11月,法国教育部对全国基础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标准作出新的规定:

要求小学计算机教学应完成两个目标,一是模拟,即让学生通过游戏领会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二是获取知识,即学会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来获得信息和知识,由于计算机可以使寻找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工作变得简单而快捷,因此,有助于造就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英国在1988年的教育改革中就将“信息技术”列入全国统一课程中,为全面提高英国学生的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在新的国家课程中,英国政府将原来“信息技术”课程改为“信息和传播技术”。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发现、探究、分析、交换、提供信息,创造性和独立性地学习。

三、更加注重基础学科的改革:

母语、数学等基础性课程是各国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都极为重视的课程改革。

英国政府早在1980年的《学校课程框架咨询文件》中就指出,掌握语言和数学方面的技能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和数学应当成为所有儿童必学的科目,并且,所花费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定的比例。

而在1988年的教育的改革中,英国政府将英语、数学和科学列为初等学校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此后,又将这三门课程列为必须进行阶段性统一考试的科目。

英国政府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提高中小学水平计划》,到2000年新实施的国家课程中,提高基础学力仍然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方针。

法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中也非常重视法语等基础课程.国民教育部组织有关阅读活动,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图书馆.法国政府积极宣传“书籍面向所有学校”重视为学校提供贷款,学校图书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机会。

国语等基础课程在日本初等学校教育课程改革中也受到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初等学校的国语课程不断的进行着改革,其在整个初等学校课程体羡嫘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仅仅就其课时量来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例如在1947年,1958年、1989年日本都颁布了新的课程计划,在这些新课程计划中,国语课的年(周)课时数不断增加,直到1989年以后,才没有递增,保持一定的课时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