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乐一辩陈词.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36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足者常乐一辩陈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知足者常乐一辩陈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足者常乐一辩陈词.docx

《知足者常乐一辩陈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足者常乐一辩陈词.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足者常乐一辩陈词.docx

兰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017级新生辩论赛

正方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亲爱的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

请允许我在此陈述我方观点:

知足者常乐。

依据《辞海》一书中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确所谓知足,即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

常,作为副词,表频率,指经常,常常。

而乐在《新华字典》中,其动词释义为欢喜,快活。

据此,我方认为只有懂得自知满足,对事物不作过分企求之人才能经常收获快乐。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知足是指不作过分的企求,重点在于“过分”二字,知足并不意味着无欲无求,更绝非不思进取抑或是固步自封的代名词。

相反,知足者同样具有明确的追求与清晰的目标,这种目标是基于对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与对自身情况的正确认识之下,依据实际情况所制定的。

在这一目标制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则决定了知足者的目标通常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正是由于其目标的高度可行性与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足者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追求,进而体现人生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知足者无疑是快乐的。

此外,与知足的定义相对,不懂得知足可能会促使我们作出一些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的,或者说无法与我们自身能力相契合的过份企求。

此类不考虑实际情况,主要依据个人主观意志所制定的具有很强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目标通常无法实现。

如果不知足者一味追求这样不切实际的目标,那其结果只会是徒劳无功,无疑,这种徒劳是无法带给我们快乐的。

显而易见,只有懂得自知满足,对事物不作过分企求之人才能从追求目标中收获快乐。

其次,知足是收获快乐的源泉。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

“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于丹教授在其著作《庄子心得》一书中也提到人类不快乐的最大原因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期望不得实现。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于是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

这三者共同阐明了快乐与满足间的必然联系。

而知足的定义即为自知满足。

从而,我们不难推断出知足是收获快乐的源泉。

《快乐是严肃的题目》一书的作者普拉格曾举过这样一个著名的例子,某一天你发现身上长了个瘤,你心怀忐忑找医师检查。

一个礼拜后,当听到良性瘤的诊断结果时,你会感到这一天是你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

事实上,这一天和你怀疑身上有瘤的那一天一样,生理上的健康情形并没有改变,如今你却快乐得不得了,为什么?

因为今天你并没有期望自己会很健康。

所以你感觉到快乐。

事实上,管理好自己的期望,也是懂得知足的一种体现。

只有将我们的期望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心灵的需求才能够得到满足,相应的,我们才能够感受到快乐。

试想,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知足,期望过多,那么他心灵的需求势必无法得到满足,同样,他也将永远无法收获快乐。

这更进一步证明了我方观点,只有懂得自知满足的人,其心灵需求才能得到实现,换言之,我们想要收获快乐,就必须学会知足。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

知足者常乐,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