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外国美术史框架图.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70403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外国美术史框架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章外国美术史框架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章外国美术史框架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外国美术史框架图.doc

《第二章外国美术史框架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外国美术史框架图.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外国美术史框架图.doc

第二章 中世纪艺术(信仰的时代) 

早期基督教美术 

(2-5世纪) 

背景:

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确立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380年狄奥多西敕令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墓室壁画:

画面带有抽象说教的成分。

善良的牧羊人、鱼等教义的寓意画。

《善良的牧羊人》《火刑中的三个犹太人》 

建筑:

基督教活动奉命合法化,各地相继兴建起了教堂建筑。

“巴西里卡”教堂(十字型,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

 雕刻:

反映对“殉教者”的崇拜,雕刻风格与古罗马的石棺风格无大差别。

《两兄弟石棺》 

拜占庭 美术 

(5-15世纪) 

背景: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改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476年,西罗马帝国(都城罗马)灭亡。

东罗马(都城君士坦丁堡)一直存在到1453年,史称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的产物,为宗教和王权服务。

皇帝是教会领袖,即代表世俗权力,也象征神的意志。

 

特点:

威严庄重、动人心魄。

严格程式化的艺术形式经高度提炼简化,赋予形象以稳固、永恒的精神。

“反偶像运动” 

建筑:

早期沿用罗马的圆形多边形平面形式,中后期改为希腊十字式平面。

圣索菲亚大教堂(伊斯坦布尔,综合了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两种形制) 

镶嵌画:

意大利拉文纳的圣维他尔教堂,主祭坛上方是镶嵌画《荣耀基督》,两边是表现皇室参拜的镶嵌画,一边是《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一边是《皇后提奥多拉和女官》。

画面的人物比例被拉长,画面气氛肃穆庄严。

 

修道院

及6-8

世纪西

欧美术 

蛮族艺术:

遗物主要是手工艺美术品。

日耳曼民族的动物形态通常以金属制品为主,也出现在木制或石制的作品上,或手抄本插画上。

英格兰东海岸出图的钱包盖图,挪威奥斯陆9世纪初维金族船头饰物木制兽头。

  

美术 蛮族艺术 和加洛林

文艺复兴 (5-15世纪)

爱尔兰修道院与手抄本:

隐修时代;手抄本风格(装饰的复杂性/母题的多样性),人物处理手法是扁平、装饰性的。

 墨洛温王朝:

511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定都巴黎,开始墨洛温王朝。

对古代晚期和基督教早期艺术风格的简化和模仿。

加洛林

美术

 背景:

800年,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建立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文艺复兴(将北欧日耳曼精神与地中海文明成功融合)

 建筑:

亚琛教堂(德国西部),以圣维他尔教堂为蓝本,“西面工程”第一次出现,即正西面入口处有两座高塔。

 抄本绘画:

书籍插图艺术,《圣马太》“查理曼福音书”的插图等。

 

奥托

美术

背景:

962年,日耳曼国王(西查理曼)奥托一世在罗马加冕称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王朝。

 

建筑:

复兴罗马传统,圣西里亚库大教堂,圣米迦勒教堂(极强调对称,确立独立风格) 

抄本绘画:

《埃格伯特抄本》,充满古典气氛。

 雕塑:

恢复圆雕。

科隆大教堂木雕《杰罗的十字架》 

总论:

哥特艺术(13世纪前)以前的所有艺术,与多种文化有联系。

这时期建筑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式”雕刻装饰教堂,因此被称为“罗马艺术”。

 

罗马式 美术

 (10-12世纪)

建筑:

天主教盛行地区,用石顶代替木顶,采用拱券,平面为拉丁十字形,塔楼固定在西面正门两侧。

法国圣塞尔南大教堂(最有地方特色),英国杜勒姆教堂(肋拱),德国圣基列阿达教堂、意大利比萨教堂(塔楼分开)。

 石雕:

石雕的复兴(与朝圣行程有关);“拱角板”(教堂正立面半圆形凹进去的空间,取材于“最后的审判”)人物被夸张和变形,拉长的比例,细小的头部,不自然的动态,恐怖的面部表情构成中世纪艺术特有的造型。

 

工艺品:

挂毯《哈斯廷之战·诺曼入侵者渡过海峡》,为纪念诺曼国王威廉占领英格兰而作的亚麻布羊毛刺绣。

 

总论:

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顶点,发展重点是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转向绘画的效果:

早期哥特式雕刻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分,而晚期的建筑和雕刻则追求平面装饰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哥特式美术

(12-15世纪) 

建筑:

始于1140-1144年重修圣德尼教堂,强调严谨的几何形造型和对于明亮光线的追求,与罗马式相比,其结构轻盈纤细;窗户增大;礼拜堂间的墙被去除。

最著名的代表是巴黎圣母院,建于1163年。

还有夏特尔教堂(法国)、兰斯教堂(法国)、亚眠教堂(法国) 、卢昂教堂 (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

 雕塑:

“哥特式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写实,自觉地模仿自然形象,特别追求感情的表现。

法国夏特尔教堂(用人类的智慧来恭维上帝的智慧)。

德国瑙姆堡教堂(出现了最早的供养人形象——埃克哈特和乌塔)。

 

绘画:

发展较缓慢,成就主要体现在手抄本圣经插图中,还体现在大批彩染玻璃上。

这时玻璃画的代表是法国布杰大教堂中一系列旧约先知的肖像。

 

早期(476到1050):

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准非常低。

476年西罗马灭亡。

基督教兴起。

西欧开始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

 

中世纪分期

盛期(1050到1300):

最具有创造力的时代之一。

社会经济变迁,各国进行领土扩张,宗教广布,教皇与各帝国间抗争不断。

建立了新的学习机构和思想方式,产生了众多文学和艺术巨作。

 

晚期(1300到1500):

宗教价值与信念衰退,各国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中世纪盛期的许多成就就受到了不少灾祸的威胁,尤其是受到影响深远的经济衰退和瘟疫的影响。

既承继了传统遗产之精萃,又在必要时创制了新的社会规范和思想体系,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发展。

(1527年马基雅维利去世)  

 

● 早期基督教美术-圣彼得教堂(梵蒂冈):

巴西里卡式,十字型。

  

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

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的梵蒂冈。

是全世界的第一大教堂。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於西元326年落成。

 

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於是1506年破土动工。

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 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

 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

呈罗马式和巴罗克式建筑风格,是世界最大的教堂。

 

 

   

1.中殿 2.耳堂 3. 后殿 4.侧翼 5.前廊 6.前院  

● 拜占庭艺术-圣索菲亚大教堂(伊斯坦布尔,综合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圣维他尔教堂(意大利拉文纳) 

                  

● 罗马艺术-法国圣塞尔南大教堂(最有地方特色),英国杜勒姆教堂(肋拱),德国圣基列阿达教堂、意大利比萨教堂(塔楼分开)。

 

                                         

● 哥特式艺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夏特尔教堂、兰斯教堂 、亚眠教堂 、卢昂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