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108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8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定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 应急处置ﻩ12

4.1 应急响应ﻩ12

4.2应急监测ﻩ13

4.3信息发布ﻩ15

4。

4 应急协作ﻩ15

4.5安全防护15

4。

7应急终止16

5后期处置ﻩ17

6应急保障18

6。

1 队伍保障18

6.2通信保障18

3装备保障ﻩ19

6.4交通运输保障ﻩ19

6.5资金保障ﻩ19

6.6技术保障20

6.7医疗保障ﻩ20

7监督管理ﻩ20

7。

1 预案演练ﻩ20

7.2 宣教培训22

3 奖励与责任追究23

8 附则ﻩ23

8.1预案管理与更新23

8。

2预案解释部门23

8.3预案实施时间23

9 附件ﻩ23

附件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24

附件3定州市地理位置及重点风险源分布图ﻩ34

附件4定州市城区及饮用水源地位置图35

附件5定州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分组及联系方式ﻩ36

附件6相关部门联系方式方式表38

附件7应急处置工作流程ﻩ39

附件8定州市环保局应急装备清单ﻩ40

附件9定州市监测站主要应急监测设备41

附件10事故报告标准化格式文本ﻩ42

1 总则

1。

1编制目的

为了完善和落实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警措施,积极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定州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为“市环保局”)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规定应急响应措施,对实际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和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及时组织有效的应急处置,控制事故危害的蔓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确保把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7)《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8)《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9)《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1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

(11)《河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2)《定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关于进一步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通知》(冀环办发[2012]164号);

(1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

(1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1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8)《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19)《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1.3 预案体系

本预案在《河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定州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框架范围内制定,与市内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相互衔接.

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按照本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发生较大、重大、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按照相关规定上报,并履行上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

1.4适用范围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因素,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辐射事故按照《河北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定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执行。

1.5 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局内各有关科室、部门要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

1.7环境风险分析

根据定州市的主要敏感目标和危险源分布作简要分析:

7.1 重要河流、饮用水源地的环境风险分析

我市常年有水的河流主要是南水北调输水明渠和孟良河.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巨大。

燕家佐饮用水源地、南水北调输水明渠和西大洋水库至定州电厂输水管线,一但发生污染事件,则对定州市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影响饮水水质安全的环境事件主要是横跨河流、南水北调干渠和输水管线的桥梁可能发生有毒有害化学品运输车辆翻车事故,造成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

因此有毒有害化学品的运输会对我市重要河流及饮用水源地产生极大的威胁.

1.7。

2化工企业

我市的化工企业在生产、贮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均有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泄漏、爆炸等,可能会对周边大气、水、土壤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7.3危险固体废弃物环境风险分析

定州市冀环危险废物治理有限公司位于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河北省环保厅批准的专门从事危险废物处置的专业公司,主要处理废吸附材料、废酸、废润滑油、轧钢乳化液、含重金属的废渣等危险废物。

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在贮存、危废处置单位在运输和处置危废的过程中,若管理不善或设备故障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发生危险废物泄漏、丢失等事故,可能会对企业周边的环境及居民造成危害影响。

4放射源风险分析

我市存在各类放射源,其中Ⅰ类放射源共有1个,河北省第七医院;

Ⅲ类放射源共有1个,定州市人民医院;

Ⅳ类放射源共6个,主要分布在旭阳焦化等工厂;

Ⅴ类放射源共有1个,协和医院.放射源的泄漏、丢失或被盗,可能造成局部区域内人体健康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危险。

1.7。

5防水卷材行业

防水卷材企业在生产、贮存、污染治理设施运转、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均有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等,可能会对周边大气、水、土壤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7.6丝网电镀行业

丝网电镀行业主要集中在定州市沙河经济开发区内(李亲顾镇、高蓬镇、叮咛店镇),主要为电镀锌和热镀锌。

丝网电镀行业在生产、贮存、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均有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和重金属的泄漏等,可能会对周边大气、水、土壤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根据以上分析我市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主要有水污染事件、大气污染事件、固体废弃物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和废弃化学品污染事件、重金属污染事件、辐射污染事件。

2组织体系与职责

定州市环保局设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包括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应急专家组及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机构见下图:

2.1 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及其职责

定州市环保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为“应急领导小组"

)。

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由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由主管副局长担任。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两支应急救援组,以便同时处理两起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救援组成员包括环境监察大队、污防科 、生态办、辐射科、法规科、监察所等环境应急所涉及的业务处室人员及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应急监测小组(两组),分组情况见附件5.

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落实市政府有关环境应急工作指示和要求;

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警机制;

统一指挥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指导有关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

开展对环境应急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统一发布环境污染应急信息;

完成市政府规定的其它职责.

2.2应急办公室组成及其职责

定州市环保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应急办公室"

)设在市环境监察大队,办公室主任由监察一中队队长担任。

应急办公室职责:

负责受理突发环境事件举报,并报告总指挥;

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的领导、指挥工作、督察督办和相关保障工作,组织相关单位拟制不同类型事故的具体处置措施。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组织、协调和信息报告、结案归档工作;

组织制定和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负责协调处理突发环境事件中产生的信访纠纷问题,协调提供信息发布的有关材料;

组织应急救援的相关培训.

2.3应急专家组及其职责

定州市环保局建立环境应急专家组,由熟悉环境监测、危险化学品和重金属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核与辐射防治、环境评估以及应急保障、恢复重建及相关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

应急专家组职责:

参与并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市环保局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状态时,负责对环境事态进行分析、评估;

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等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环境污染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2.4 各应急救援队伍及其职责

市环保局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总指挥的指示,成立应急救援组(每个部门成立两个应急队伍,以便同时处理两起突发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总指挥的指示,迅速投入到应急救援工作中。

环境监察大队和各监察所:

负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判定和核实污染事故的时间、地点及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排放方式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供应急领导小组决策;

参与现场紧急处置、救援及善后处理工作;

负责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报告的编写;

开展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污防科、水污染防治科、大气办职责:

根据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参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负责事件处理意见的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总结事件经验教训。

监测站职责:

负责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工作,成立应急监测专责小组,负责编制应急监测方案,对事故发生地周边可能被污染的空气、水体和土壤展开应急监测;

实时提供监测数据,及时报告环境质量的发展变化情况;

建立污染事故处置数据库,对事故现场情况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科学预报污染事故的发展动态,协助专家组确定转移疏散的距离和范围,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开展污染事故后期环境影响后评估工作;

人员要相对稳定,分工要明确,落实领导值班制度,监测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相应设备要有专人维护,保证随时可进行应急监测。

生态办职责:

配合环境监察大队调查造成生态破坏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后期恢复工作。

辐射科职责:

辐射源丢失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局办公室职责:

协调宣教科负责收集、组织和撰写相关材料,在规定的时限内统一向市政府及省环保厅报送信息;

酌情向媒体发布关于环境污染事件的信息;

负责应急物资的来源保障。

法规科职责:

调查事故起因,确定责任人及责任大小,提出处理意见,对污染危害进行法制程序与行政处罚,完成污染损失赔付等;

负责环境突发事件处理的法律支持。

3 预防与预警机制

1 预防工作

定州市环保局各科室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工作。

(1)市环境监察大队应掌握国控重点污染源以及定州市的环境统计及排污申报登记表数据,充分利用在线监测网络掌握其污染状态;

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

建立风险源数据库,并对入库企业定期检查;

掌握本行政区域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

(2)环境保护监测站按规定执行监测计划,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流域水质进行监测。

特别是定州市重要河流、水库、饮用水源做好定期监测工作。

同时按规定做好生态补偿监测。

市环境监测站要对重要河流(唐河、沙河等)、沙河灌渠、孟良河及出入市域河流断面定期开展定期监测、综合分析、环境风险评估等工作。

发现异常数据后立即上报市应急办公室。

(3)辐射科做好放射物质及放射源的监督管理工作,接到放射源等物品被盗、被抢、丢失事件的报警后,及时联系公安、卫生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4)污防科要及时开展重大环境污染源、环境风险及危险化学品以及涉重企业等重金属和工业园区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管理.

2 预警分级及措施

1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预警级别的具体划分标准,按照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相关标准执行.

2.2 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待命状态,准备所需器材、防护用具、车辆等,落实值班制度.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3)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接到预警后,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立即通知应急监测小组赶赴监测站,准备相应的应急监测设备、车辆等,随时准备赶赴事发地点,开展应急监测工作;

(4)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的联系电话应确保24小时畅通。

3.2.3预警级别的调整和解除。

要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向市政府应急指挥部报告,提出调整预警级别并重新发布。

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立即向市政府指挥部建议宣布解除预警,并适时终止相关措施。

3.3信息报告与通报

3.1信息报告时限与程序。

市环境保护局接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或监测到相关信息后,要立即进行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

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限、程序和其他要求向上级环保部门和同级政府报告,并通报同级其他有关部门。

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政府或环保部门应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政府或环保部门。

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环保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必要时可越级上报。

接到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跨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时,市环保局要及时通报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园区管委会。

对初步认定为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市环保部门应在1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对初步认定为一般或者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市环保局应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及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事件级别发生变化的,应按变化后的级别报告信息。

发生下列一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市环保局应当按照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程序上报:

(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成或可能造成影响的;

(2)涉及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和敏感人群的;

(3)涉及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的;

(4)有可能产生跨省影响的;

(5)因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社会影响较大的;

(6)环保部门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3.3。

2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

报告要采用适当方式,避免在当地群众中造成不利影响.

市环保局在处理突发环境事件过程中,应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应急处置情况。

对以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市环保局应立即向市政府和省环境保护厅报告:

(1)初判为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2)可能或已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

(3)可能造成国际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4)境外因素导致或可能导致我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5)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

4应急处置

4.1应急响应

1.1应急启动

(1)市环保局应急办公室接到总指挥发布的应急启动指示时,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应急职能部门负责人下达应急通知,应急通知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事件的基本情况;

②各部门承担的基本任务,到达应急地区的时限及有关要求;

③可能得到的支援及协同规定;

④上级指挥机构及指挥员的位置等。

(2)各应急职能部门负责人接到应急通知后立即通知所属人员,各应急队伍根据行动计划迅速准备所需设备器材,检查设备的技术性能,落实应急车辆,做好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向现场开进时,灵活果断地处置开进途中的各种情况,确保按时到达应急地点.行进途中要注意接收应急领导小组命令,付诸行动。

2应急监测

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后,由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应急监测队负责组织应急监测工作,定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听从指挥,协助应急监测工作.

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后,由定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负责组织应急监测工作,必要时可请求上级环境保护监测站支援。

定州市市环境监测站接到市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赶赴事发地的命令后,应急监测小组携带准备好的监测设备立即出发。

应急监测小组成员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并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污染来源、污染影响范围,确定监测点位,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确定首要污染物,确定监测项目,并确定下一步的监测方案,以后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

(2)监测组人员须严格按《环境应急响应实用手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技术》规定进行采样和分析。

采取有效的质控措施和手段,可现场监测的,快速出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不能现场监测的,取完样品后立即送回监测站,监测站实验室人员做好仪器和试剂的准备工作,保证样品到后立即开展工作,快速准确的的出数据,并作好原始记录和仪器运行记录,分析完毕后,样品立即封存。

必要时在事发地建立应急监测点进行。

每次监测结果出来后要以专报的形式尽快提交市应急办公室。

(3)组长根据监测结果,结合事发地的水文、气象和地域特点,并通过专家咨询和模式计算的方式,得出事故可能的污染范围、污染变化趋势、需要疏散的范围和方向,及时报告现场应急指挥部和市应急办公室,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

(4)完成应急任务后的行动:

各应急队伍完成规定的应急监测任务或接到应急终止的通知后,应组织本队人员对遭受污染的仪器设备实施消毒或消除污染,组织返回,保养应急器材,进行应急总结。

4.3信息发布

突发事件发生后,局办公室要根据事态发展,会同宣教科及时编制“事件动态专报”由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审核后,报现场指挥部,由指挥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对外统一发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4应急协作

主要河流发生水污染事件、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危险化学品或有毒有害物质运输过程中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化工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件引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放射性污染事件需要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时,及时报请市政府,由市政府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应急处置;

应急响应流程图见附件6。

5 安全防护

各应急队伍到达应急现场附近后,应根据环境事件、事故等级、危害程度及范围、地形气象情况等,组织进行个人防护,而后进入应急现场。

6现场处置

各应急队伍根据任务和职责分工,按照应急处理与处置程序和规范,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应急处理与处置,并及时将应急处理与处置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和数据上报前方指挥部或应急领导小组.第一应急救援组赶赴现场后,第二应急救援组根据任务需要适时组织队伍,支援前方,始终保持充足的战斗力。

到达现场的人员在现场指挥部成立前做先期处置,现场指挥部成立后,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做好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7应急终止

4.7。

1应急终止的条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得到控制;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消除,没有继发的可能性;

(4)各种事件现场的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经无继续的必要;

(5)已经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7.2应急终止的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应急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3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1)专家组及相关的应急人员查找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2)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编写总结报告,交由市环保局应急办公室整理后,报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审阅,并于应急终止后10天内报市政府,同时抄送省环保厅。

(3)应急过程评价由市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会同事发地政府组织实施。

评价的基本依据:

一是现场记录;

二是现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总结报告;

三是现场应急指挥部掌握的应急情况;

四是环境应急救援行动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

五是公众的反映等。

得出的主要结论应涵盖以下内容:

一是环境事件等级;

二是环境应急总任务及部分任务完成情况;

三是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要求;

四是采取的重要防护措施与方法是否得当;

五是出动环境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环境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

六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

七是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时机是否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了何种影响;

八是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

九是需要得出的其他结论等。

(4)根据实战经验,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和完善环境应急预案。

(5)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5后期处置

在突发环境事件终止后,市环保局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