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7138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 溶液导学案.docx

第七章溶液导学案

第七章溶液导学案

7.1溶解与乳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等。

2.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重点:

理解溶液的概念及溶液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190——193页回答:

1.一杯充分搅拌后的白糖水(杯低无剩余白糖)上、中下甜度一样吗?

为什么?

2.一瓶医用生理盐水在不打开瓶塞,外界温度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放置数年,食盐会和水分离下沉吗,为什么?

3.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同糖水,食盐水一样特征的物质吗?

4.你在家中,想喝一杯冰糖水,怎样让冰糖溶解的更快?

二、合作探究:

主题一: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实验:

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论、分析

被分散物质

振荡后实验现象

分散微粒

静置后现象

分散特征

共同点

硫酸铜

 

食盐

细沙石

2.结论

(1)溶液:

______种或_____种物质(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注意: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有固、液、气三类溶液

(2)溶液的特征:

①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__________(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溶液也不会出现______________现象。

(3)溶液的组成:

溶液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且m液=m质+m剂。

(4)溶质、溶剂的判断:

①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_______________,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是_______,量少的是_______。

其他液体和水互溶时,_________是溶剂。

③通常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指__________溶液。

主题二: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7—2):

填写教材192页实验记录表格

1.由以上知道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加快溶质在溶剂里溶解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不易溶解于水但易溶解于酒精,蔗糖易溶于水但石灰石难溶于水,说明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类有关。

3.怎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温度是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一个因素?

 

三、训练巩固: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白醋C.啤酒D.汽水

2.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A.冰加到水中B.植物油加到水中C.碘(I2)加入酒精中D.面粉加到水中

3.(2013.上海市)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

4.(2013.北京市)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

5.(2013.泸州市)调味品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面调味品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

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

7.一杯食盐水,测得上层溶液的密度为a,下层溶液的密度为b,则a和b的关系()

A.a=bB.a﹥bC.a﹤bD.无法确定

8.(2013.佛山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无色、稳定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9.(2013.昆明市)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B.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10.将少量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的是_______,液体出现分层的是________,均一、稳定的是_________。

11.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稀硫酸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一定量地稀盐酸和一定量的铁恰好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教学反思/学后心得:

 

7.1溶解与乳化(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2.认识乳化现象

重点:

知道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难点: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194——196页回答

1.植物油分散在水里能形成溶液吗?

怎样洗掉衣物上的油污?

2.溶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主题一:

乳化

1.乳浊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乳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___________。

洗涤剂洗去衣物上的油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污是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1.实验: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溶质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质溶解后液体的温度/℃

硝酸铵

氯化钠

氢氧化钠

2.解释:

1)溶解的过程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解______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时,溶解______

如:

NaOH、浓H2SO4、CaO等溶于水时,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NH4NO3固体等溶于水时,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NaCl固体等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少量固体溶于水,能使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如食盐

三、训练巩固:

1.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不需要的仪器是()

A.烧杯B.酒精灯C.温度计D.玻璃棒

2.市场上有一种“冷敷袋”,其主要成分由水和物质A组成,使用时只要将水和物质A混合,轻轻摇晃,就可作冰袋使用。

其中物质A可能是()

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氧化钙

3.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蔗糖C.硝酸铵D.浓HCl

4.寒冷的冬天,人们可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

其原因是()

A.盐能与雪发生化学反应B.盐水溶液能导热

C.盐水的凝固点较低D.盐溶于水产生热量

5.在严寒的冬季,下列厨房用品不易结冰的是()

A.纯净水B.白醋C.盐水D.白酒

6.(2011年湖南邵阳)小琪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B.硝酸铵C.氧化钠D.氢氧化钠

7.(2011年江苏苏州)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

8.(2013•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教学反思/学后心得:

7.2物质溶解的量(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重点:

饱和溶液的概念。

难点:

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室温下,在一杯水中食盐能无限制的溶解吗?

如果改变一些条件(温度,水的多少等),又会怎样?

2.饱和溶液是指: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

 

二、合作探究:

主题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饱和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一定条件下的饱和食盐水还能溶解蔗糖吗?

为什么?

 

2.为什么讨论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必须指明是“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

主题二: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1讨论: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讨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这句话对吗?

 

三、训练巩固: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       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         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

3.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4.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

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

5.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6.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7.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试举出三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                                                    ;

②                                                    ;

③                                                    .

8.20℃时,在一只试管里盛10g水,放入0.1g熟石灰,搅拌,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的液体,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的溶液   B.属于稀溶液   C.是饱和溶液   D.是不饱和溶液

教学反思/学后心得:

 

7.2物质溶解的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2.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3.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重点:

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难点:

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阅读课本200页相关内容,回答什么是溶解度、溶解性?

二者有怎样的关系?

 

2.阅读课本201页,如何绘制溶解度曲线?

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二、合作探究:

主题一: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理解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个关键词:

讨论题:

20℃时食盐溶解度是36g”的含义是什么?

 

3.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与溶解度有怎样的关系?

(试用数轴表示)

 

主题二:

溶解度曲线

1.回答课本201页“讨论与交流”的问题。

2.看课本202页图7-10,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如KNO3);

(2)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如NaCl);

(3)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如Ca(OH)2、Li2SO4)

三、训练巩固:

1.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

A.难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易溶物质

2.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

A.熟石灰B.食盐C.硝酸钾D.蔗糖

3.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A.温度高低B.溶质、溶剂的量C.溶剂种类D.溶质种类

4.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

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

5.下列有关硝酸钾的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31.6克硝酸钾放入100克水中,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其溶解度为31.6克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C.20℃,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溶解了24克硝酸钾,其溶解度为24克

D.20℃时,50克水里溶解15.8克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6.图3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t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为饱和溶液

7.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

(1)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______。

(2)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应该______(升高或降低)温度。

8.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现有下列方法:

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加水D.加硝酸钾E.蒸发水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填序号,下同):

___________;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___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

___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有:

___________。

9.图甲为蔗糖的溶解度曲线。

现将剩有蔗糖固体的饱和溶液降温,则烧杯底部的蔗糖固体质量将()

A.变大B.不变C.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10.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

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

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11.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

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教学反思/学后心得:

 

7.2物质溶解的量(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重点:

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

学会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看课本202页图7-10,想想图中点、线、面的含义是什么?

 

2.阅读课本202—203页相关内容,写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合作探究:

主题一: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分析右图,你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应用吗?

①查出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

②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③判断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及程度。

④判断将某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选择。

主题二:

气体的溶解度

你知道吗?

①打开汽水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为什么?

②烧开水时,水没有沸腾前就冒出气泡,为什么?

③气体的溶解度如何表示?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影响?

 

三、训练巩固:

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

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2.右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此外由该图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

(1)

(2)。

3.右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

(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80℃时40ga物质溶于50g水

中所形成的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得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在t1℃时M点表示甲乙两物质得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得不饱和溶液

D.在t1℃,50克水可以溶解25克甲物质。

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

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溶液中甲、乙溶质都减少

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6.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

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质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

7.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

  

(2)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3)要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

  (4)要使甲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的方法。

8.(2013.株洲市)右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NaClKNO3

(填“>”或“=”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

NaCl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

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

(4)你从图中还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教学反思/学后心得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掌握溶质质量分数及变形公式的相互转换及运用。

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及变形公式的相互转换及运用。

难点:

溶质质量分数及变形公式的相互转换及运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阅读课本P204—P205实验7-7,做出猜测填写课本相关空格。

2.认识溶质质量分数:

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用公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主题一:

溶液的浓度

1.溶液的浓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完成P206的讨论与交流

2.看p206例1,组内交流完成:

(1)要配制10%的食盐水50g,则需要食盐______g,水________g

(2)无土栽培蔬菜时用的是7%的硝酸钾溶液,若要配制200克该溶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是______g。

3.组内交流完成:

现有20℃时10%的食盐水50克:

(列式计算)

(1)加入10克NaCl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2)加入50克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3)蒸发掉10克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归纳: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三、训练巩固

1.向l00g10%NaOH溶液中加入12.5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12.5%B.20.0%C.22.5%D.25%

2.(2011年四川泸州)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向溶液加入硝酸钾g,或蒸发掉水g。

 

3.在某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求:

(1)在此温度下200g水最多可溶解克NaCl

(2)20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

 

4.在农业上,常需要用到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需配制2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kg,水的质量是kg。

 

7.3溶液浓稀的表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浓缩与稀释的计算(难点)2.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

学习过程

重点:

溶液浓缩与稀释的计算。

难点:

溶液浓缩与稀释的计算。

一、自主预习

读课本207页“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你认为配制50克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步骤有。

所需要的仪器有。

二、合作探究

主题一:

溶液稀释与浓缩

看课本206页例2,思考溶液的稀释计算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2.实验室要配2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