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719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认识岩石》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石头,是我们平日里的一种俗称,它的科学名字叫岩石。

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岩石?

●学生交流:

河边、山脚、工地、公园……

花岗岩

石灰岩

大理岩

●小结:

像建筑工地、田野、海中、河沟等等地方都有岩石,可以说岩石无处不在。

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岩石。

(板书课题:

3、认识岩石)

【设计意图:

对于石头,学生平日里是司空见惯,但对于石头的科学名称—

—岩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所以需要教师点明。

在引导学生回想平日在哪儿见过岩石时,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补充,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无处不在】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初步认识岩石。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岩石,可不巧的是课前在为每个小组分发岩石时,将岩石和其他的物质混在了一起,你能把岩石从中挑选出来吗?

(学生从混合的物质中挑选出岩石)

●刚才同学们凭着生活经验挑选出了自己认为是的岩石,找的对不对呢?

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启发学生思考:

为什么其他的就认定不是岩石呢?

●向学生介绍:

玻璃、陶瓷、砖块的特点,它们与岩石的区别。

通过让学生从众多物质中挑选出岩石,从而明确岩石与非岩石的本质区别,即岩石是大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制造。

这几种不同的岩石,你最喜欢哪种,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1)我喜欢花斑状的岩石。

(2)我喜欢白色的大理岩。

(3)我喜欢像鹅卵的石头,摸上去很光滑。

……

●师小结:

既然同学们都对岩石有兴趣,让我们先来认识五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

2.观察岩石常见特征。

●引导探究:

要想研究岩石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学生交流:

岩石的软硬、光滑度、结构、颜色、形状……

●进一步引导:

用什么方法研究岩石的软硬、光滑度、结构、颜色、形状特点?

生思考。

●小组汇报:

(1)颜色、形状用眼睛看。

(2)用眼睛观察岩石的外表,如看不清楚,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

(3)我们想用锤子把岩石砸开,看看里面的样子。

(4)我们准备用小刀、铜钥匙来刻划岩石,看看它有多硬。

(5)可以在岩石上滴几滴药水,看看它们的反应。

●师提醒:

你们真聪明,想到那么多好主意,可做这些实验时,你觉得需要注意什么?

●用小刀、锤子时要注意安全。

●小结:

在研究岩石时可以用小刀刻、用手摸、滴稀盐酸、用放大镜等方法来观察,可在使用工具是要小心,这种药水是滴稀盐酸,在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先看老师演示一遍,(教师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我们一起来看实验时还要注意的哪些问题。

1.小组分工明确,积极合作;

边观

察边填写观察记录单。

2. 操作时要在岩石下面垫上抹布;

用小刀、锤子时要注意安全;

千万不要把盐酸溅到皮肤、衣服上;

敲击岩石要放到地上。

3.实验用品小要组轻活拿轻动放任,实务验完毕

1.观察要岩整石理内好外。

的颜色;

2.观察岩石的形状结构;

3.观察岩石的硬度;

岩石的硬度分为四个等级:

较软(用指甲

刻得动)、 较硬(用指甲刻不动铜钥匙刻得动)、很硬(用铜钥匙刻不动小刀刻得

动)、 非常硬(用小刀刻不动)

4.观察岩石遇盐酸的反应。

5.给你喜欢的岩石起个名字。

3.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引导汇报:

同学们刚才研究的非常投入,现在请各小组把你们研究的结果与大家分享。

●小组交流研究中的发现:

(1)岩石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类,(出示相应的图片)

一类是一层一层的层状:

一类是由很多颗粒组成的颗粒状:

(2)我们用锤子把岩石砸开,然后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岩石地硬度,发现1号岩石(花岗岩)是最硬的,5号岩石较硬(大理岩),3号(页岩)最软。

(3)用放大镜观察岩石,发现1号(花岗岩)有黑色、白色、还有红色的物质组成的。

●师纠正:

我们通常把岩石里面有颜色的东西科学的称谓岩石的颗粒。

关于岩石的颗粒,还有补充的发现吗?

●(4)1号岩石的颗粒很粗、很大,用放大镜可以看的很清楚。

(5)3号岩石的颗粒很细腻,而且是土黄色的。

(6)盐酸滴到4号(石灰岩)、5号(大理岩)岩石的上面时,岩石会冒白色的泡泡。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师出示小结:

颜色

结构

软硬

光滑程度

与酸的反应

1

花斑状

颗粒状

很硬

光滑

2

灰色

颗粒均匀

3

薄层状

较软

4

青灰色

颗粒很细

较硬

冒泡

5

花绿色

颗粒较粗

●谈话:

发现了岩石这么多不同的特点,你想不想知道这些岩石分别叫什么名字

呢?

●课件出示:

(1号:

花岗岩、2号:

砂岩、3号:

页岩、4号:

石灰岩、5号:

大理岩)

砂岩

页岩

花斑状,由白色、

黄褐色、黑色三种不同的矿物构成,很硬。

黄褐色、灰色或绿

色,颗粒状结构,颗粒粗细差不多,很硬。

红褐色或灰色,

薄层状结构,较软。

青灰色或褐色,颗

粒很细,较硬,遇盐酸冒泡。

纯白色或有花纹,

颗粒较粗,较软,遇盐酸冒泡。

在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岩石时,学生能想到很多常

见的方面,比如说软硬、光滑度、结构、颜色、形状等,这些方面的具体做法学生经过讨论,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补充,实际中学生做得很好】

●对岩石进行分类

我们认识了岩石的名字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如果让你来给它们分分类,你会如何分?

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结果:

(1)可以根据遇盐酸是否冒泡分类:

一类是遇盐酸冒泡的石灰岩和大理岩;

一类是遇盐酸冒泡的花岗岩、砂岩和页岩。

(2)我们根据结构分类:

一类是颗粒状的砂岩、石灰岩、大理岩、花岗岩;

另一类是页岩。

(3)还可以根据硬度来分类:

硬度很硬的花岗岩;

较硬的石灰岩;

较软的页岩、大理岩。

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同。

科学家按照岩石的成因,将岩石分成了三大类,一类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是沉积岩,第二类是岩浆岩,这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叫火成岩;

第三类是变质岩,即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岩石构造的变化而产生的岩石。

今天我们认识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在为岩石进行分类的环节,学生表现得非常好,有按照是否冒泡来分类,有按照软硬程度分类等等,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科学家是怎样分类的吗?

”顺利地过渡到资料卡中有关岩石分类的内容中,自我感觉这两部分间处理得非常好,过渡非常自然,对于这节课认识的这五种岩石分别属于哪一类顺便引出,巧妙而到位。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在生活中,你发现哪儿用到了岩石?

●学生思考:

铺路面、做装饰材料、桌凳……

其实岩石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做成工艺品、雕像、生活用品等。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岩石的用途。

dw...html?

nr=1

在探究完各种岩石的特点后,让学生思考岩石的用途,引导学生广泛交流,教师再适时用图片进行呈现,补充了学生的信息宽度、广度及深度】师:

不同的地区岩石的种类是不同的,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我们这儿的岩石属于哪一类岩石。

板书设计:

3 、认识岩石

看:

形状、颜色、结构

摸:

刻:

硬度

滴盐酸:

有无反应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认识岩石》这是一堂比较有难度的课。

首先,该课内容较多,而且有很多是学生不熟悉的内容,如,层理、生物痕迹、滴稀盐酸等;

其次,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一堂课要观察、记录、描述5种岩石,并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是有极大难度的。

如果在观察前没做有效指导,学生在观察时会无目的无头绪的,最终探究不出什么结果。

再次,学生学具袋中的岩石和仪器室岩石实验盒中的岩石太小,有一些根本不能体现出岩石本身的特征。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先以身边熟悉的岩石作为观察对象。

我们选择的5种岩石中,有三种岩石:

石灰岩、砂岩、页岩,在我们这儿都很容易找到,大理岩、花岗岩在石料加工厂门口也容易捡到。

于是,课上将这5块岩石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从表面认识逐步过渡到详细了解。

对于往岩石上滴盐酸看看是否冒泡这一环节,实验时如果把盐酸直接分到各

小组,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存在一定的危险,因此,我把这一环节先做演示实验,然后学生再做。

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实验时,精力非常集中也很谨慎,当有的岩石出现了冒泡现象时,学生非常兴奋,同时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快乐感。

2.使用说明:

如果条件允许,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到河边、山脚下、野外等地方进行采集,第二课时,研究自己采集到的岩石的特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相关链接】

1.介绍岩石相关资料。

2.优秀教案。

3.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