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386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docx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一: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

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

***(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

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

***(校长)

  组员:

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

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

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

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

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

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

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

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

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

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

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

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方案二:

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

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

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

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展示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

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白连顺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潘占武陶洪才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

李宁、窦忠庆、石英武、陶敬杰、徐贵成、陶勇、张世俊、李家金、杨固、李江、陶慎中、张巧娣、胡金莲、魏思进、李月华、赵立群、邵慧敏、

  钱奕强、庞丁江、李维进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师资培训。

选派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开设示范课、开展专业研讨;学校提供相应

  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让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拟定相应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等。

  五、校本课程建设的范围

  初中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以下6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

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以及校史、地方史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自然探究领域。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对地理生态、动物植物、宇宙空间、资源环境、工艺技术、科学创造等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通过环境调查、科学普及、小发明、小制作等,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经济、政治、法律、家庭、社区、民族、国家、国际等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4.艺术探究领域。

通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欣赏、创作及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艺术爱好及特长,拓宽艺术文化视野,丰富精神生活,使学生感受艺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品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5.体育与健康领域。

通过开展体育团队、快乐体育、围棋、心理及青春期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识,掌握运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运动欣赏能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6.农业技能领域。

结合本地特点,依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及农业生产劳动,增进学生对农业劳动的体验,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的各种技能,使课程内容适应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篇二:

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

  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组员:

班主任、学科组长

  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

***(教导主任)***(政教主任)

  副组长:

学科组长

  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

  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

  组长:

***(校长)组员:

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

  副组长:

政教主任年级主任

  组员:

班主任、学科组长

  四、课程内容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

  1、认知类:

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

  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

  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

  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

  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

  五、实施办法

  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

  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

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

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4、选择有特长,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课程理论”,掌握校本课程的管理原则和实施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水平。

  5、重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客观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6、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请有关专家和上级领导及时指导、帮助,以使课题研究获得成功。

  六、课程评价

  

(一)对课程的评价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召开任课教师会议,听取任课教师对课程建设的意见,及时修正不足,完善方案;同时,要对实施的年级进行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关注学生喜好的程度,也听取学生乃至家长、社会人士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学生的评价

  在该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

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袋,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如学习时收集到的故事、照片,办的剪贴报,写的采访日记、调查报告,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的评价等。

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随时进行评价。

最后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终结性的评价,评价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体现多样性。

  (三)对教师的评价

  一是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

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完成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

  二是教学督察评价:

学校重点检查备课、教师收集的资料及课堂教学。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学习、发展、成长的过程。

我们愿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篇三:

乡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乡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

  ——以丽江金虹学校为例

  摘要:

丽江乡村中学的地理教育由于受自然环境和师资力量等制约,校本课程的开发起步很晚,发展很缓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本文主要对丽江乡村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未进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并探讨在丽江金虹学校结合当地特色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途径。

  关键词:

金虹中学;地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

  0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是顺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由于长期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都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多数中小学对自己学校的办学宗旨缺乏独立思考,基本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目前这种单一的国家课程体系已不能充分涵盖地区和学校的差异,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无法满足社会的进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要求。

因此,改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体制、适当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确保基础教育达到国家规定的“共同标准”和“统一质量”的前提基础上,我国开始试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课程决策的部分权力开始逐步下放到地方与学校。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中央调控加地方自治”,课程主要集中在“活动课”和“任意选修课”领域[1]。

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校本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公平、全民参与和决策分享的基本理念,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培养多规格人才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2],因此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乡土特色资源,促进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结合,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共同需求。

  1丽江金虹学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

  金虹学校概况

  丽江市位处云南省西北部,属著名的横断山脉腹地,地处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辖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幅员面积万km2,总人口万人。

截至20XX年底,全市有85所中学,高中16所,其中一级完中6所,民办2所,在校高中生21315人。

  图1金虹学校

  丽江金虹学校坐落于丽江古城之北的金虹山麓。

学校依山而建,整个校园因山取势,依坡造型,居高望远,大研古城、丽江风光尽收眼底,学校往南穿过马路即是丽江古城,这一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学校开展地理校本课程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金虹学校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现状分析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展现状

  丽江市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新课程改革起步比较晚,在文化、教育发展方面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对中学地理校本教材的建设也比较欠缺。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丽江市的乡村中学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多数为与音乐、美术、舞蹈、云南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基本上没有开设过地方或学校的地理校本课程,因而丽江市乡村中学地理校本教材有待建设。

  地理教师师资力量

  据调查,在丽江乡村中学中,初中学校基本没有专业地理教师,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职教地理,甚至有些学校不重视地理课,专业地理教师改行教其他学科,金虹学校也不例外。

目前为止,学校共有六个地理老师,一个兼职教语文,三个兼职教数学,一个兼职行政,只有一个专职地理老师,教师专业水平偏低,环境氛围差、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信息不畅、与先进发达地区教师交流少等这些成为学校地理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问题。

  金虹学校的地理教师都是通过学校选送到有关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只有专业地理教师会通过业余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师素养,其余教师甚至从不阅读地理学术类杂志,由此可见,金虹学校地理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途径、手段单一。

  表1金虹学校地理教师及其对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认识调查表

  对

  开发的认

  首

  地理教师

  程开发的

  足,但对

  程开发的

  上看是积地理教师(6人)专业地理教师1非专业地理教师5兼职数学3理解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师是学校自己的课程4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否有区别6认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价值的教师6校本课程识先,学校对校本课认识不于校本课态度总体极的,基兼职语文1行政1本都持赞成的态度;其次,由于地理教师专业水平偏低,只有专业地理教师认为自己有能力进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教师都从来没有参与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

在调查地理教师对地理校本课程的理解时,主要从校本课程是否是学校自己的课程,以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否有区别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个别教师认为校本课程不是学校自己的课程,却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校本课程是有区别的,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对于地理校本课程有着正确的理解。

  学校的地理教师都认同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都认为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够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但也有部分教师不很确定地理校本课程的作用。

  金虹学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

  地理教师力量不足

  丽江金虹学校地理教师力量不足。

同很多乡村中学一样,金虹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即使地理成为中考科目,学校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仍是地理教师力量不足,专业的地理教师只有一人,多数班级地理课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专业水平很低。

  地理教师专业素质低

  由于长期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体制,导致我国多数中小学对国家课程权威性、科学性的依赖,对自己学校的办学宗旨缺乏独立思考,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能力已经下降。

同时教师难以改变应试教育下的知识观、学生观、课程观,课程意识和教育观念很落后。

  目前,丽江市金虹学校地理教师师资水平很低,教师职前培养多重视地理专业知识,而缺少学科的综合知识的学习,而教师大多兼任两门学科,平时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因而出现了很多教师无能力开发地理校本课程。

  地理教育现代化水平低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在丽江进展非常缓慢,在多数乡村中学不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硬件资源条件,金虹学校也是如此,学校多媒体教室极少,且教师不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学生极少能接触到新地理事物。

  2丽江金虹学校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金虹学校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条件分析

  对于乡村中学来说,由于经济、师资等诸多因素,教学质量和城市相比还是有很明显的差别。

但丽江市是一个旅游城市,开发地理校本课程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丽江拥有丰富的地理校本课程资源。

  金虹学校是金山、金安、大东这三个民族乡初级中学撤并后成立的学校,学生多数是来自农村的纳西族,对古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了解不多,但很感兴趣,期望能从学校中学习或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学习积极性很高。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正是针对这种状况,对丽江文化资源进行总结,开发出地理校本课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全方位发挥地理综合性和空间性的特点,全面体现新课改生活中地理的思想,尽可能用案例和学生思考的方法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金虹学校地理校本课程的资源分析

  丽江是一个具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它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以纳西文化为特色的人文资源。

同时丽江也是一个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发展中旅游城市,是全国唯一拥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地级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域、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文献古籍。

  自然景观

  丽江位处云南省西北部,属著名的横断山脉腹地。

滇西北区山脉、河流、坝子及丘陵低山交错分布,呈现非常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人类流动迁徙、分散集中、碰撞融合的舞台。

丽江有许多秀丽的风景,其中玉龙雪山是我国境内纬度最低的雪山。

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

  5596m,该山由南向北排列着13座雪峰犹如一条腾空的玉龙,其境内的甘海子、云杉坪、白沙河、牦牛坪、虎跳峡等景点的风景十分具有观赏价值,有“玉龙十三峰、峰峰有奇观”“雪山十六面,面面各有景”的美称。

金沙江流经玉龙雪山的西侧,位于金沙江河谷区的石鼓镇,被称为“长江第一湾”。

  图2玉龙雪山图3长江第一湾

  人文景观

  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孕育、吸纳、保存、发展多种民族的良好场所,是云南乃至全国民族构成最复杂、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亦是我国文化特色最鲜明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

丽江地区则为中国独有的少数民族——纳西民族生存发展之所。

纳西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古代文化——东巴文化,以及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

而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是当今世界仍延续母系大家庭和走婚制的民族群体。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古城建筑多为“三坊一照壁”的土木结构,保持了明清建筑的风格,被建筑学家称为“民居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