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7607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 诗经两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诗经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4、《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

1、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

体会文中的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本学案的内容共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完成对《氓》的阅读,第三课时,完成对《采薇》的阅读。

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书面完成,熟记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师生合作探究,完成质疑探究,完成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和导学评价相关练习。

第一课时

学习小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了解重点字词所包含的文言现象。

3、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4、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学习重点

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

学习难点

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了解重点字词所包含的文言现象。

课前预习

教材助读

走近《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这是古文中三种写作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

也就是叙述。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

也就是比喻,比方。

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1

物咏物。

字词知识

1、字音字形:

匪:

fēi愆:

qiān将:

qiāng载:

zài于:

xū说:

tuō

徂:

cú汤:

shāng裳:

cháng靡:

mǐ隰:

xí角:

jiǎo

2、通假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古今异义词

泣涕涟涟(泣涕,古义:

为眼泪|今义:

鼻涕)

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宴,古义:

为欢聚|今义:

为酒席)

不遑启居(启,古义:

是跪|今义:

指开启。

居,古义:

指安坐|今义:

指居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古义:

文中指主帅|今义:

指有品德的人。

小人,古义:

文中指士卒|今义:

指品行差的人。

4、一词多义

言:

①句首助词。

如:

言既遂矣。

②相当于而。

如:

静言思之。

以:

①把,介词。

如:

秋以为期。

②而,连词。

如:

以望复关。

作:

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

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

天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曰:

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

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止:

①语尾助词。

如:

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

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

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

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

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载:

①记录,记载。

如:

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

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

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

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

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

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预习自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

匪来贸丝()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载笑载言()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靡有朝矣()隰则有泮()总角之宴()

2、请写出本文的四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3、解释加点字词。

氓:

来即我谋:

至于顿丘: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

女也不爽:

靡室劳矣:

言既遂矣:

静言思之:

总角之宴: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

按第几人称叙事?

采用了什么手法?

、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3、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

3

4、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5、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

(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下一课时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后训练

1、下边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靡室劳矣(mí)犹可说也(tuō)

B.匪来贸丝(fēi)乘彼垝垣(ɡuǐ)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隰则有泮(pàn)无食桑葚(shèn)

D.载笑载言(zài)无与士耽(dān)渐车帏裳(chánɡ)

2、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用了兴的手法,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3、选出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句()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第二课时

学习小目标

1、分析悲剧原因。

2、深入探索爱情观,加强学生品德修养

学习重点

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高尚的爱情情操

学习难点

4

分析悲剧原因。

自主学习

1、从《氓》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女主人公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__________,流露出来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绝而不留恋。

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质疑探究

学生朗读后,思考:

三、四、五章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试举例说明。

2、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

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结合三四五章考虑,女主人公用抒情兼议论的方法回顾了自己几年的婚姻生活及自己婚姻失败的原因,她的思想感情如何?

4、提问:

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

从诗中可以看出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5、女子的痛苦是不是仅仅来自变心的丈夫?

5

6、现在一些早恋现象,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7、你认为真正的爱情应是什么?

8、你还熟悉那些爱情故事,他们身上哪些优点令你感动?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A.氓(mánɡ)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将(jiānɡ)子无怒

B.乘彼垝(wēi)垣(huán)靡(mí)室劳矣载(zǎi)笑载言

C.渐(jiàn)车帷裳(shānɡ)隰(xí)则有泮(pàn)

D.无食桑葚(shèn)咥(xì)其笑矣河水汤汤(tānɡtānɡ)

2、选出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A.贰,不专一,有二心;行,读hánɡB.爽,爽快;行,行为

C.也,现代汉语“也是”的意思D.也,语气助词;爽,差错

3、对《氓》中语句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

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意的姑娘。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写出婚礼的隆盛,透露出女主人公新婚的欢乐和幸福。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1、《氓》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

6

2、《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_______________的诗歌,共__________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其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是我国_______________诗歌创作的源头。

3、根据指定的要求默写诗句:

《氓》描写女主人公在热恋中渴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婚姻姻悲剧中总结的教训是:

4、请你拟一句爱情名言

第二课时

采薇

学习小目标

1、结合注解通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

2、积累文言知识。

3、理解诗歌中所抒发的戍卒的情感。

4、理解诗歌末尾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

1、结合注解通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

2、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难点

1、理解诗歌中所抒发的戍卒的情感。

2、理解诗歌末尾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前预习

教材助读

1、《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现存305篇。

它最早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诗经》是一部乐歌总集。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

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15《国风》就是15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

“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

《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

颂:

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

叹的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7

字词知识

1、字音知识:

岁亦莫(mù)止:

莫,同暮。

猃狁(xiǎnyǔn)之故: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

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

没有止尽。

我行不来(lài):

无人慰问。

彼路(lù)斯何:

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

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

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

用象牙装饰的弓。

雨(yù)雪霏霏:

下雪。

2、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雨(yù),名词作动词,雨雪犹“落雪”。

3、古今异义:

①不遑启居:

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②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4、通假字

岁亦莫止(莫,通“暮”,傍晚)我行不来(来,通“勑”,慰勉)

维常之华(华,通“花”,花朵)一月三捷(捷,通“接”,与敌交战)

玁狁孔棘(棘,通“急”,紧急)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

彼尔维何(尔,通草字头的尔,花盛开的样子)象弭鱼服(服通“箙,盛箭的器具)

预习自测

1、解释加点字

靡室靡家()不遑启居()载饥载渴()靡使归聘()

岁亦阳止()忧心孔疚()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雨雪霏霏()彼尔维何()

维棠之华()彼路斯何()岁亦莫止()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岁亦莫()止:

莫,同暮。

猃狁()之故: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饥载渴:

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

没有止尽。

我行不来():

无人慰问。

彼路()斯何:

路,通辂。

四牡骙骙():

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

隐蔽,掩护。

象弭()鱼服:

用象牙装饰的弓。

雨()雪霏霏:

下雪。

我的疑问

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课内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首古代边塞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根据诗歌的内容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你认为该怎样划分?

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8

2、《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3、仔细品读前三章,你认为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

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它到底好在哪里?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我戍未定()

王事不盬()小人所腓()靡使归聘()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忧心忡忡即来之,则安之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纵横驰聘弥天大谎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戍马倥偬仓遑逃窜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莫名其妙沧桑巨变山清水秀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句尾语气助词,无实义。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问候

C.行道迟迟:

很晚

D.戎马既驾,四牡业业:

高大的样子

9

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彼路斯何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5、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

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

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

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

《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

课后训练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静女《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

贞静娴雅。

姝:

美丽。

②城隅:

城角。

③爱:

同“菱”,隐藏。

④踟蹰:

犹豫徘徊。

⑤彤管:

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笔管,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

红色的光彩。

⑦说怿(yuèyì):

喜悦。

⑧牧:

郊外田野。

归:

赠送。

荑:

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

诚然,确实。

异:

特殊。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俟我于城隅贻我彤管

2、“搔“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3、“说怿女美”,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4、此诗中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的句子,但接着又说“匪女之为美”,而是因为“美人之贻”,这反映了青年人什么心理?

用一个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

10

4、《诗经》两首

预习自测

1、fēiqiānqiāngzàixūtuōcúshāngchángmǐxíjiǎo

2、匪:

通“非”,不是。

于:

通“吁”,感叹词。

说:

通“脱”,摆脱,脱身。

泮:

通“畔”,边岸。

3、那个人就直送到愿、请把……作为财物

沉溺过错无、没有助词、没实在意义助词、没实在意义快乐

课内探究

1.明确:

叙事诗。

第一人称。

对比。

用第一人称“我”回忆追述婚恋生活.

2.诗歌共六章,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

恋爱(第一二章)——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清醒、刚烈

《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完整。

3.氓:

求--怒--卜--娶我:

送--劝--盼--嫁

4.女主人公:

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传统,痴情

氓:

忠厚老实,急躁,热情,向往,任性(没有男子汉的胸怀,不大度),表里不一(尔卜尔蓍说明他刚开始对婚姻的态度很郑重其事,认真。

“氓”从“蚩蚩”到“暴矣”,这种婚前婚后明显的态度变化,暴露出他卑劣的人格。

第二章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可见其用情之深,思念之诚。

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尔卜”句,神灵显示是一段天赐良缘。

“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

一开始很温柔,后来发现男主角的真实面貌则表现出刚毅勇敢的一面决然与男子分手,从顺服走向了反抗.

5.热情、幸福。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课后训练

1.答案:

A(“氓”应读“ménɡ”)

2.答案:

B(这一句用了“比”的手法,不是“赋”的手法。

3.答案:

C(A、B两项是“比”的手法,D项是顶真的手法。

自主学习

1.答案:

(1)夙兴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2)信誓旦旦:

誓言真挚诚恳可信。

2.答案:

纯真热情

3.答案:

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

4.答案:

清醒、刚烈

质疑探究

1.[明确]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明确]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

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11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2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第三章的作用,由前两章的叙事转入这一节的抒情和议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明显的停顿和隔离,暗示着女主人公悲惨命运已经开始。

3.悔恨、沉痛、但是不哀伤。

4.[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反映其清醒刚烈的性格特征。

特点:

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5.参考答案:

不是。

这一婚姻悲剧又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6.参考:

喜欢,仰慕,虚荣,攀比,装点自己-------

7.你认为真正的爱情应是什么?

参考:

敬畏,真诚,担当,责任与义务

《牛郎织女》《天仙配》《梁山泊与祝英台》

当堂检测

1.解析:

A项氓méng,将qiānɡ。

B项垝guǐ,垣yuán,靡mǐ,载zài。

C项渐jiān,裳chánɡ。

D项汤汤shānɡ。

答案:

B

2.解析:

“也”句中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爽,差错,成语“毫厘不爽”。

行,行为,品行,念xínɡ。

答案:

D

3.解析:

本题涉及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分析,C项对表现手法分析有误,应是神态描写。

答案:

C。

课后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