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376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9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学案word版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5、消化分为两类物理消化:

牙齿——切、撕、磨(咀嚼);

胃——搅拌;

小肠——蠕动;

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消化:

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三、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

①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

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②红骨髓担负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③血液的功能

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④会读血样分析报告如果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

白细胞大值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炎症。

2、心脏

①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脏能自主地节律性收缩舒张,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来源。

②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

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3、血管

4、血液循环血液循环: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①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养料,把废物排出)和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

(1)体循环过程: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过程: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②重要提示:

肺循环中动脉流静脉血,静脉流动脉血;

体循环中动脉流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

③动脉血:

含氧量高,呈鲜红色;

静脉血:

含氧低,呈暗红色。

④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组织器官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带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以保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5、脉搏与血压

①心率: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健康的成人安静时心率约为每分钟75次。

②脉搏:

心脏每次收缩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此压力沿着动脉向前推动血液,使所有动脉都受到压力,形成脉搏。

一般情况下,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桡动脉处来诊断疾病。

③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推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强叫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单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

6、输血和血型

①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除了同血型者之间可以相互输血外,血型为AB型者为万能受血者,而O型血者为万能输血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行)。

 

②ABO血型是由红细胞上的凝集原决定的。

③ABO血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

“+”表示有凝集反应,“一”表示无凝集反应。

④献血:

一个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血液总量的5%左右),由于储备血液的替补,血液量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就可恢复正常;

由于肝脏合成功能的加速,血浆蛋白一两天就能恢复正常。

有规律地献血还可以预防心脏病。

四、能量的获得

1、氧化供能和无氧呼吸

①氧化供能(有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有氧呼吸。

②无氧呼吸:

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氧化的产物,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③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实质相同: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多样的呼吸器官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不停地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食物的氧化分解。

食物到达动物体内经消化吸收后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产生所需的能量,不同的动物获取氧气的方式是不同的。

①蚯蚓的呼吸器官蚯蚓等低等无脊椎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只能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②蝗虫的呼吸器官蝗虫的身体有十对气门,位于从胸到腹部第八节,与气门相连的是气管,气管分支形成了微气管,所以蝗虫用气管呼吸。

③鲫鱼的呼吸器官鲫鱼用鳃呼吸,鳃丝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鲫鱼用口吞水,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所以说鲫鱼不停地用口吞水,由鳃孔排水,其意义是完成呼吸,同时也完成取食。

鱼的口与鳃盖的张开和闭合是交替进行的。

④鸟的呼吸器官鸟类可以进行双重呼吸,气囊能协助肺完成呼吸。

鸟类在吸气和呼气时肺部都能进行气体交换,从而满足了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⑤两栖动物(青蛙)的呼吸器官正常活动时期的青蛙主要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冬眠时期的青蛙几乎完全用皮肤呼吸;

青蛙的幼体——蝌蚪用鳃呼吸。

⑥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都是用肺完成呼吸。

五、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营养物质的利用

葡萄糖:

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

食物的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脂肪、细胞利用供能;

多余的部分在肝脏

蛋白质的转化→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

二氧化碳、水

正常成年人含量维持在0.1%)→氧化分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

解供能,合成糖元贮存,转变成脂肪贮

的储备

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另一部分

脂肪由血液运输到脂肪组织贮存起来,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

蛋白质

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小肠所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一部分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

另一些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

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

2、体内废物的主要排出途径

①以汗液形式排出:

皮肤

②以气体形式排出:

呼吸系统

③以尿的形式排出:

泌尿系统

3、泌尿系统

①泌尿系统的组成

②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和排出

4、水盐平衡人体通过自身调节来实现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其中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①水的平衡

②钠离子的平衡获得途径:

食物中的钠离子。

排出的途径:

汗液中的钠离子,粪便中的钠离子,尿液中的钠离子(主要排出途径)。

肾脏在维持体液中钠离子含量的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

③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调节

体内水分平衡的调节:

体内水分过剩→肾脏→产生很多尿;

体内水分不足→肾脏→产生少量尿。

体内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体液中盐含量高→肾脏→排出含盐多的尿;

体液中盐含量低→肾脏→排出含盐少的尿。

5、代谢的多样性

②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③腐生凡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

大多数霉菌、细菌、酵母菌及少数高等植物都属“腐生生物”。

蘑菇、香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等都是典型的腐生生物。

【例题讲解】

例1人生病除了药物治疗外,食疗和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下面是医生对三位患者提出的健康建议:

甲:

主食限量少油腻,多吃蔬菜多运动;

乙:

胡萝卜猪肝正对口,夜间出门结伴走;

丙:

鸡蛋牛奶常吃喝,常晒太阳有效果。

据此推知甲、乙、丙的症状依次是()

①贫血症②脚气病③肥胖症④坏血病⑤佝偻病⑥糖尿病⑦夜盲症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⑦⑤D.④⑤⑦

【解答】甲:

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摄入体内储存起来,容易造成肥胖;

乙:

胡萝卜猪肝内含有维生素A,可预防夜盲症;

鸡蛋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和钙,预防骨质疏松和佝偻病。

答案:

C。

例2下列关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B.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C.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作用很大

D.维生素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

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有机物,正确;

B、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正确;

C、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但是作用很大,正确;

D、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错误。

答案:

D。

例3如图是消化系统局部结构,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1能分泌胆汁

B.结构5能初步消化淀粉

C.6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

D.5、6属于消化腺

A、1肝脏的功能是分泌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A正确;

B、5胃内只含有胃液,胃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不含有消化淀粉的酶,因此胃不能消化淀粉,

B错误;

C、6是胰腺,胰腺的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分泌部能分泌胰岛素,C正确;

D、人体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肠腺等,5胃、6胰腺属于消化腺,D正确。

B。

例4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老王体内的甲处发生阻塞,则下列关于他的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的描述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A.胰液无法排至小肠内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D.吸收葡萄糖的功能下降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

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注入十二指肠,因此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例5如图是人体某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右心房

B.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则b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

C.若b为肾小球,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D.若a为入球小动脉,则血液流过b时会进行滤过作用

A、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网,C是肺静脉,则C内血液直接流回左心房,A不正确。

B、若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而为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B不正确;

C、若b为肾小球,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只发生了过滤作用,没有发生气体交换作用,因此a内流动脉血,c内流动脉血,C不正确;

D、若a为入球小动脉,b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时会进行滤过作用,形成原尿,D正确。

例6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B.④是左心室,④⑥之间没有瓣膜

C.②③之间有房室瓣,血液只能从②流向③

D.⑤⑥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心脏的四个腔有:

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

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

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如图:

A、图中①是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A错误;

B、图中④是左心室,内流动脉血,在动脉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②③是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C正确;

D、⑤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⑥是主动脉,流动脉血,D错误。

例7人体能顺畅的吸入气体,并使气体变的温暖、湿润、清洁的结构有()

①嗅细胞②骨或软骨③鼻毛④鼻黏膜⑤毛细血管⑥声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骨架,保证气流顺畅通过;

③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④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

⑤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

①嗅细胞和⑥声带,与人体能顺畅的吸入气体,并使气体变的温暖、湿润、清洁的结构无关。

例8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7表现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图乙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织

C.图丙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图丁中气体交换的结果使血液中氧气浓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A、呼吸系统由7呼吸道和6肺两部分组成,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是气体交换的场所,A正确;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丙图中的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C错误;

D、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中氧气浓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通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正确。

例9如图为肾单位结构和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尿液的形成包括发生在A、B处的过滤作用和C处的重吸收作用B.B内的液体与血浆相比,没有大分子蛋白质

C.从③流出的液体与B内的液体相比,没有葡萄糖

D.从②流出的血液与从①流入的血液相比,氧气含量增多,尿素含量减少

A、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形成了尿液。

所以尿液的形成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其中重吸收作用发生在C肾小管。

A正确

B、当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B

肾小囊形成原尿。

因此B内的液体与血浆相比,没有大分子蛋白质。

B正确

C、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因此从③流出的液体与B内的液体相比,没有葡萄糖。

C正确D、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份的特点是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D错误

例10一个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水(a)、无机盐(b)和葡萄糖(c)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

该人大量饮水后尿液中各成分相对含量最接近于()

A.

B.

C.

D.

尿的形成过程是: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

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所以当健康成年人大量饮水后,其尿液中排出的葡萄糖不会变,因为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永远为0;

水大量增加后,体内要维持渗透压平衡,所以尿液中水和无机盐的比值水会增加。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B.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胆囊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D.胃是消化器官2、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肉、蛋、鱼、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因为蛋白质是(C)

A.有机物B.容易消化的物质C.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D.主要供能物质

3、下列各图中,横轴表示酶的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效率,能正确反映温度或pH与绝大多数酶的催化效率的关系是(D)

A.甲和乙B.丙和丁C.都是丁D.都是甲

4、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pH=a时,e点下移

B.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

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5、如图所示为血液流经人体某部位的示意图,图中a为血管。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C)

A.若X为小肠,则a内流动的是静脉血B.若X为肺,则a内流动的是动脉血C.若X为肾小球,则a为静脉

D.若X为心脏,则a为动脉

6、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B.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氧气的含量变化

.若②为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尿素的含量变化

D.若②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

7、取某个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所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单位:

g/100mL)。

试分析P和Q各是什么物质(D)

A.P是葡萄糖,Q是无机盐B.P是氨基酸,Q是葡萄糖

C.P是尿素,Q是无机盐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8、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关于尿的形成和排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健康人的④内的液体不含葡萄糖

B.④内的液体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C.在尿液中发现红细胞是结构②发生了病变

D.图中B处表示的是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课后练习】

1、我们在跑步、阅读,甚至是睡觉时,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不可能通过以下途径来提供的是(D)A.吃饭B.吃肉C.吃水果D.喝纯净水2、某品牌牛奶包装袋的营养成分表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供能物质

B.“碳水化合物”是指维生素,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

C.“钠”是指钠元素,其质量分数为60%

D.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混合组成的

3、如图所示,图甲是阳阳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图乙是欣欣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B)

甲乙

A.图甲中的②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

B.图甲中的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C.图乙中a、b、c三条血管分别是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若图乙表示肺部血管,则血液流经b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某小组探究了花生仁和核桃仁哪个含的能量多。

经过三次重复实验,得出了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下列对表中实

验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a1等于a2B.c1大于c2C.b1等于b2D.q1小于q2

5、下列有关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唾液不但能湿润食物,而且能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B.饭后立即进行剧烈活动会造成胃肠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消化

C.维生素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分解后吸收

D.手术病人适量补充蛋白质类食物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6、如图所示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及血流方向示意图,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若B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则C内流动着含营养丰富的动脉血

B.若B为肾小球,则A流动脉血,C流静脉血

C.若B为肺毛细血管,则A流静脉血,C流动脉血

D.若B为胎儿胎盘毛细血管,A为脐动脉,则C流静脉血

7、陈华做了胃肠消化道切除手术,医生给他配制的最佳营养液应含有(A)A.葡萄糖、氨基酸、少量脂肪、维生素、无机盐

B.淀粉、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脂肪酸

C.淀粉、氨基酸、少量脂肪、无机盐、维生素

D.葡萄糖、蛋白质、少量脂肪、无机盐、维生素

8、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③发现少数RNA也具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用不含酵母菌的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能在体外进行

A.①⑤④②③B.③④⑤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④②⑤①③

9、如图所示的是心脏与血管之间的位置关系,当所标位置出血时,应选取的止血点是(C)

A.甲、丁B.乙、丙C.甲、丙D.乙、丁

10、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D)

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11、下表是张叔叔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的摘录结果。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显微镜观察张叔叔的血液涂片可发现血小板最多

B.张叔叔皮肤受伤出血后,其伤口会流血不止

C.根据检测结果可推测张叔叔可能身体有炎症

D.如果给张叔叔输液,针应该刺入他的动脉血管

12、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这便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主动脉之间、动脉血管中、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都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D.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13、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适宜原料和在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分别是(C)

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