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7754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7docWord下载.docx

知道了病毒是一类……

学生:

非常微小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

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壳内遗传物质。

不少病毒还常常危害人、畜等,使人、畜得病……

还能使植物得病。

对了,在七年级我们还学过哪些生物学知识呢?

接下去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接述,形式可视班级情况而定。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后写出板书内容,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自然界的动物,现在已知的大约有150多万种,不可能一一去学。

因此,教师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组员将自己知道的动物列写在纸上,并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将它们分类,看谁得小组第一;

然后,组内综合全组人员的答案,看哪个小组得第一。

用这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团结起来力量大”这样一个道理,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这一做人原则。

最后进行总结评比。

此处教师应多加提问,适当满足个别学生的虚荣心并给予一定的激励评价,以激发学生自强、自信的性格品质。

学生的答案可不拘泥于固定格式,讲出理由,抓住:

像鱼、青蛙、蛇、牛等动物都和人一样,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

蚯蚓、蚂蚁、蝴蝶、毛毛虫等都没有脊柱。

所以,按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两大类: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可以;

若是抓住“按动物生存环境和运动方式”区分也可以,这样,生物圈中的动物就可以分为三大类:

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翔的动物。

此时,教师还可抓住契机,及时给学生引导激发:

生物圈中的动物到底有多少种呢?

看来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出的种类也不相同,使学生树立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紧接着,引出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内容。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各种淡水动物、海洋生动物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影像内容,最后将画面集中到鱼类,并给出某一种鱼是常见类型,如鲤鱼或鲫鱼的特写,由此引出以鱼为代表的水中生活的动物。

2.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本组所备活鱼标本,同时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教具的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并适当进行调整以便使每个小组都能观察要求观察的现象,提倡学生要发扬互帮互学,友爱共进的高尚品质。

(学生活动)

分组观察本组准备的活鱼标本,完成投影片中的表格内容:

(投影片)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及方式

呼吸器官及方式

体表覆盖

投影片上是老师设计的表格,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些太过简单,请同学们在课下设计一个更漂亮、更全面、更合理的表格,看怎样才能包容下你所观察到的现象,全面反应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作业布置)

刚才,大家观察了鱼的外形和行为,你能总结出鱼类的生活环境吗?

能,鱼类生活在水里。

人是用脚走路的,那么,鱼是怎样运动的呢?

用鳍游泳。

现在来看,我在干什么?

(做呼吸状)

呼吸。

那么鱼——

用鳃呼吸。

对。

关于鱼的呼吸问题,下节课我们探讨。

现在我们先来探究一下鱼鳍是如何使鱼发生游泳这种动作的。

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页~第6页,请阅读。

学生阅读课本P4~P6;

教师将制作好的投影片内容打出,将本节课推向高潮。

[突破难点、走向高潮]

教师以投影片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实验。

1.你选择了何种方法探究?

——捆扎鱼鳍还是剪掉鱼鳍?

还是别的方法?

2.你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背鳍作用还是腹鳍作用?

还是别的鳍的作用?

3.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针对你提出的问题和你观察到的现象,你作出了何种假设?

4.你的假设得到证实了吗?

学生开始进行探究实验并讨论,最后对实验作出总结。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每个组实验的情况,每组选派一名同学汇报。

好,第一组,请说说你们组的情况吧?

我们组观察的是尾鳍的作用,用的是捆扎鱼鳍的方法,探究的结果是:

尾鳍摆动,身体向前,用小木片固定尾鳍,尾鳍外面捆着木片,摆动有了障碍,所以,鱼的运动也有了障碍,我们组的假设得到了证实。

你们组的实验做得很好。

再想想办法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再减小尾鳍摆动的幅度或是干脆把尾鳍的摆动去掉,剪掉尾鳍还是有别的方法。

好,现在,我们请第二组汇报,大家仔细听。

我们组观察的是胸鳍和腹鳍的作用。

我们发现鱼在拐弯时,向左拐左边的胸鳍和腹鳍比右边的运动快,剪掉左边的腹鳍发现再向左拐时鱼就不像胸鳍和腹鳍都有的时候了。

不过,我们看到鱼很痛,水也成了血水了。

噢!

你们用剪掉鱼鳍的方法,探究的问题倒是得到证实了,可是,你们看到鱼很痛,感觉很残忍,是吗?

所以,以后咱们再做实验的时候,要注意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害小动物,又能证实你所要探究的问题,要知道,生物界的任何一种生物跟人一样,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对于自然界来说,人和鱼、植物都是平等的。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不能为了自己私利而随便破坏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伤害其他生物的生存。

好,现在,第三组给大家汇报一下好吗?

……

学生的汇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结果,教师应及时予以点评,让学生既有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一种做人做事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品质。

[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结束新课]

教师进行简短的小结,小结时突出重难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但又要指出不足,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本课的教学目标,逐渐让学生做事要先考虑周全,再去做的行为习惯。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鲫鱼的身体可分为

A.头胸部和腹部   B.头、胸、腹

C.头、躯干、尾  D.头胸部和躯干部

答案:

C

2.鱼游泳时能控制身体前进是靠

A.胸鳍摆动B.腹鳍摆动

C.尾鳍摆动D.背鳍摆动

3.如果把鱼的胸鳍和腹鳍都剪掉置于水中,发现鱼将

A.身体失去平衡,腹面常常上翻

B.游泳慢且方向不变

C.游动自如

D.游速快,但易翻转

A

二、观察思考

1.小河、池塘等自然野生品种的鱼,身体背面和腹面是否一致?

这有什么作用?

不一致。

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

这样的体色有利于逃避来自上方和下方的敌害。

2.鱼的身体两侧有一排鳞片上有一小孔,这些小孔连起来构成一条侧线,你注意到了吗?

侧线有什么作用呢?

侧线的作用是感知水流方向。

3.鱼的身体表面都有粘液,知道粘液的作用是什么吗?

粘液粘滑,可以减小游泳时水对它的阻力。

4.鱼体内有个白长囊状结构叫鳔,想想看,鳔的作用是什么?

鳔内可充满气体,起到调节身体密度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生物

 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动物的分类及分类依据

1.按脊柱的有无

2.按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分

二、鱼类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用鳃呼吸 3.用鳍游泳

●活动与探究

活动题目:

探究鱼鳔的功能。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定实施方案。

2.材料准备:

大肚子塑料瓶代表鱼体;

不同密度的物质(如石子、棉花等)代表鱼的内脏;

气球代表鱼鳔;

气门芯代表鳔管;

打气筒等。

3.活动方法:

向气球内打气,看“鱼”在水中的位置;

放掉气球内的气体再观察“鱼”在水中的位置。

4.活动结果:

能够调节鱼体沉浮的器官是——鱼的鳔。

●备课资料

1.侧线

侧线是鱼类和两栖动物体特有的器官。

鲫鱼体侧从鳃盖后一直到尾部左右各纵贯一条虚线,是由体侧管道每隔一定距离在侧线鳞上与外界相通的小孔组成,它和神经相连,主要与测定方位和感知水流方向有关。

鱼类的眼睛在观看物体时,可以说是近视眼,单凭视觉测定方位,还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

侧线对振动是非常敏感的感受器,可以在生中协助视觉测定物体的位置。

这就告诉我们鱼为什么可在礁石零乱的水域中畅通无阻。

鱼类在捕食、逃避敌害、结群移动与产卵求偶等活动中,不仅依靠视觉,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侧线对振动的感觉作用。

2.鳞片

鲫鱼除头部外,全身都覆有鳞片。

鲫鱼的鳞片属于圆鳞,由骨质组成,是真皮的衍生物。

鳞片终生不更替,上面有生长环,这是由于季节和营养条件不同而形成的。

春夏两季,食物丰富,鳞片生长快,这个时期生成的生长环宽而厚;

晚秋和冬季,食物稀少,生长慢,这个时期生成的生长环狭而薄。

因此,每年都有环纹较宽和较狭的两部分,呈现出鳞片上的生长环(俗称年轮)。

生长环的数目是每年增加的,根据生长环的数目,可以推断鱼的年龄,而且根据夏环的相对宽度,还可以推断鱼每年的营养状况。

鉴别鱼龄,在鱼的合理捕捞上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3.鳍

鳍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运动器官。

胸鳍和腹鳍各有两个,分别对称地着生于身体两侧,因此又叫偶鳍。

背鳍、臀鳍和尾鳍都是单个的,叫做奇鳍。

尾鳍的作用最大,既能保持身体稳定,又能产生前进的推进力;

背鳍和臀鳍主要是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

胸鳍的作用主要是转换方向;

腹鳍的作用较小,只是帮助背鳍和臀鳍保持身体的平衡。

4.骨骼

鲫鱼的骨骼长在身体的里面,所以叫做内骨骼。

鲫鱼的脊柱分化程度很低,脊椎骨只有两种,即体椎与尾椎。

体椎上有肋骨,尾椎上有血管弧。

每一个脊椎骨的椎体前后两面都是凹形,称为双凹椎体,为鱼类所特有。

5.血液循环

鱼类的心脏很小,其重量不到体重的1%,血流的速度很慢。

这和鱼类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是相适应的。

鱼的心脏位于最后一对鳃弓后面的腹侧,其位置较其他脊椎动物的心脏更靠前,很接近头部,腹面有肩带保护。

鱼类具有二腔的心脏,即一个心房,一个心室。

心脏中的血是静脉血,血循环路线是单循环。

循环路线如下:

6.生殖

产卵期间,卵巢体积很大,约占体腔的二分之一。

成熟的卵由短的输卵管经尿殖孔排出体外。

鲫鱼在春夏之交繁殖,成熟的雌雄亲鱼多选择在水草比较茂盛的地方产卵排精。

成熟的卵在水中和精子相遇,进行受精。

这种受精方式叫体外受精。

鲫鱼的卵属粘性卵,卵受精后,外面的卵膜膨胀成为一个透明的圆球,粘着在水草上进行孵化。

鲫鱼每次产卵的数量很多,可产10万~30万粒卵。

卵的受精和孵化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的影响和敌害的侵袭,产大量的卵,保证了种族的延续,这是鲫鱼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7.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管名称是根据血管的位置和功能而定的。

动脉与心室相连通,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或者说离心血流经的血管叫动脉。

静脉则与心房相通连,把血液从全身各器官运回心脏的血管,或者说回心血流经的血管叫静脉。

连通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叫毛细血管。

认为动脉是“由心脏发生的血管”“由心脏发出、流向全身的血管”“含氧气和养料多的血管”等都是错误的;

认为静脉是“回心脏的血管”“含二氧化碳多和废物多的血管”“由全身流向心脏的血管”等也是错误的。

8.动脉血和静脉血

血液名称是根据血内含氧多少和颜色而定,与其他条件无关。

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合氧多,呈鲜红色,叫动脉血。

相反,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合氧少,呈暗红色,叫静脉血。

其实,动脉血和静脉血内都含二氧化碳和氧,不过动脉血比静脉血中含氧多罢了。

那种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动脉血是含氧气的血、静脉血是含二氧化碳的血”等都是错误的。

新教师特别注意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概念。

另外,还应注意动脉、动脉血管、动脉血及、静脉、静脉血管、静脉血等概念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区分清楚。

9.神经系统

鱼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神经。

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由脑和脊髓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构成周围神经系统,分布于身体各部,因此,受刺激时,反应灵敏。

10.鳔

鳔是鱼类控制身体沉浮的器官,它位于体腔背侧,在消化管后面,脊柱、背大动脉和肾脏的腹面,呈薄长囊形,分前后两室,后室有一条鳔管与食管相通。

当鱼下潜时,会压缩鱼鳔,使它体积变小,密度相对增加,使鱼体停留在水的深层;

当鱼体由深层上升时,水的压力减小,鳔内气体膨胀,体积增大,密度减小,为防止鱼体继续上升,鳔内需排除一些气体,鱼才能停留在某一水层。

鳔调节鱼体升降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所以鱼不能很快地上升或下降。

11.“四大家鱼”与混合放养

在淡水养鱼中,常把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合称为“四大家鱼”。

鳙鱼也叫花鲢,鲢鱼也叫白鲢。

它们都生活在水的上层,鳙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动物,鲢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植物。

草鱼生活在水的中下层,是食草鱼类。

青鱼生活在水的底层,主要吃软体动物是食肉鱼类。

另外,生活常说的鲫鱼可以生活水域不同深浅的地方。

鲤鱼生活在水的中下层,二者均为杂食性。

根据上述鱼类生活在水域的不同层次和它们的食性,可以把上述鱼混合放养于同一池塘,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饵料。

池塘养鱼常往池塘中投施化肥或粪尿,目的在增加水质肥度,促使浮游生物繁殖,间接地给鱼类提供饵料。

混合放养是对水域进行立体利用。

如被草鱼吃剩的草根、草末,腐败后可以肥水、鱼的排泄物也能增加水的肥度,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生长,为鳙鱼、鲢鱼提供饵料,向水中投放粪肥除了可以肥水,给鳙鱼和鲢鱼间接提供饵料,同时粪肥的残渣可以直接被草鱼、鲫鱼等食用。

所以,混合放养是较优越的养殖方法。

12.水中生活的动物

(1)水中生活的鱼——海马

海马属鱼纲海龙科。

它身披骨板、马头状的头和体躯成一直角,体呈管状,尾细长能卷曲,是游泳器官,也是缠绕海藻或漂浮物支撑身体停息的器官。

由于它们的体型奇特,常被人误认为不是鱼。

雄海马尾部有孵卵囊,受精卵在囊内发育。

主要产于热带海中,我国沿海均产,可供药用。

(2)近水生活的两栖动物——大鲵

属于有尾目,大鲵科,是我国的特产的珍贵动物。

白天常潜居于有流水的洞穴内,往往一洞只有一尾,头多向外。

傍晚或夜间出洞活动。

肉食性,捕食蟹类,也吃蛙、鱼、蛇等。

消化力强。

耐饥饿,饲养下只要水质清洁,即使数月不喂食也不致饿死。

大鲵为世界现存的最大的两栖动物。

产于我国华南、西南,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鲵肉为著名珍品,常遭不法分子偷捕贩卖。

(3)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龟、鳖

龟、鳖是爬行纲中最为特化的一类,它的身体宽短,以硬壳保护身体。

壳的内层为骨质板,外层或为角质甲(如龟)或为软的表皮(如鳖)。

一般营水栖生活(淡水或海水),少数营陆地生活,但产卵都在陆上。

常见的种类如龟、鳖和海龟。

(4)近水生活的鸟类——鸳鸯

属于雁形目,鸭科,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古。

雄鸟体长约43厘米,雌鸟稍小。

雌雄颜色各异,常成对出现,形影不离。

有迁徙行为。

春季和大群野鸭混在一起,从南方飞向北方的乌苏里江、黑龙江一带,冬天来临又携带儿女飞向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台湾一带。

(5)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白鳍豚

属于哺乳类,喙豚科,另名白暨豚,是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也见于洞庭湖、鄱阳湖。

白鳍豚体表和各“鳍”都为灰白色,腹面为白色,成体的重量一般为100千克,大的也不过200千克。

嘴狭长成鸟喙状,向前伸出30厘米左右,约有牙齿130颗,都很锐利,却不是用来咀嚼的,因为白鳍豚吃鱼全似“囫囵吞枣”。

有时成群在水中游弋觅食,每隔几十秒或几分钟头顶露出水面呼吸一次。

白鳍豚于2000万年前,原在陆地上生活,后来由于水陆变迁,才移居水中。

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前肢变成鳍状,后肢退化消失,身体外形变得同鱼类相似。

但白鳍豚仍保持哺乳类的生理特征,惟有眼睛因长江水混浊而退化,像两颗豆子一样镶嵌在额头两旁;

鼻子只剩一个小孔,长在头顶上;

听觉——声纳系统却特别灵敏,可以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

大脑特别发达,有一定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白鳍豚的数量十分稀少,据统计仅约200头,是世界上淡水豚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由于白鳍豚具有特殊研究价值,备受科学界重视,公认为珍贵动物。

目前,除严加保护外,并设法人工驯养,以便进行广泛研究。

第二课时

1.尝试使用一些材料用具对鱼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进行观察和探究。

2.使学生识别水中生活的动物,除鱼类之外还有其他的动物。

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探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使用一些实验器材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技能。

1.通过对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的学习,让学生确立一种“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观念。

2.通过对“水域环境的保护”一小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关注家乡的水域环境变化,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1.观察和探究鱼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2.概述鱼类主要特征。

3.能够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其他水生动物类群。

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对“鱼类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观察与探究,阐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谈话式、实验式、演示式、启发式。

(1)吸管、墨水、剪刀。

(2)有关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和水域环境内容的教学软件或相关内容的影像资料。

(3)市售活鲤鱼(或鲫鱼)、死的鲤鱼各一尾。

瓶装小活鱼,每组一尾。

1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回顾,明确点明动物分类的知识。

如动物的分类依据,鱼类生活环境及鱼类适应的主要特点是上节课的重点内容。

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借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

[承前启后,推进新课]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观察鱼的呼吸器官,分发实现器具,检查各小组教具准备情况并对各小组教具作适当调整,引导并鼓励学生发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原则。

例如,教师可做如下引导:

上节课我们已经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了鱼鳍是鱼的运动器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一下,除了用鳍游泳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主要特征?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七页,大家先来明确一下这节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是什么?

然后,分组讨论实验的问题是什么?

然后,根据你的问题作出假设,最后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好,现在开始。

学生开始观察和实验,讨论实验结果以便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突破难点]

现在,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交流一下你们组的讨论。

按照从第1组到第12组的顺序进行。

第1组:

我们发现鱼的口和鳃盖后缘都在不断地一张一合,水从口中进去,又从鳃盖后缘出来,……

第2组:

……我们发现鳃盖下面就是红色的鳃,如果鱼是活的,那就是红的;

如果鱼死了,鳃就不再是红色的了……

第3组:

我们发现鲫鱼的鳃是一片一片的,而且每一片鳃都是弯弯的,上面还有细细的、一丝一丝的结构,像梳子上的梳齿一样。

每一组的回答都具有独到的一面,教师应及时抓住每一组的闪光点和不足处给予激励评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认识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自己完美的人生态度。

每一组的回答可能对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描述得非常形象逼真且准确,但对鱼鳃究竟是怎样呼吸的;

也就是鱼鳃的气体交换的功能可能有大部分小组不能答出。

对于答出的小组,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要向他探询答案的来源,亦即知识的来源和借助的手段,以便使其他小组也学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手段和方法。

如果绝大多数同学不能答出答案,教师要适时给以点拨讲解,引导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课外探究,培养学生具有不断钻研,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

教师可作如下引导及布置课外作业:

大家已经知道,人在呼吸的时候,吸入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呼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

吸入气体的成分主要是氧气,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水里有溶解氧,那么,请大家考虑:

(1)鱼不停地用鳃进行呼吸,从口里进去的水和从鳃里流出的水,成分一样吗?

为什么?

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

(2)查阅资料或咨询化学老师或用其他方法弄清从口进去的水的成分和从鳃里流出来的水的成分。

从而证实水流经鳃时,鳃里进行了气体交换。

[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其他影像资料播放有关水中生活的其他生物,如:

海葵、海蜇、河蚌、海洋贝类以及鲸、白鳍豚等水生动物的内容。

教师提问片中涉及到的水生动物,边提问边总结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引导学生加以归类,边总结边板书。

接着,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以及各种体态语言描述烟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碧波荡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小溪是多么美丽的水下世界,同时配以美丽的海底世界、九寨沟的清泉、黄果树的瀑布群等风光秀丽的自然风光等录像片断。

转而用低调的语言、悲伤的表情,同时配以被人类的各种活动破坏的生态环境,污染的溪流湖泊、石油泄漏的海域、大批因污染而致死的水生动物等录像片断,激发学生对环境破坏的行为的愤概,引导学生讨论所见闻,引发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激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界是各种生物生存的环境,人类的某些行为已经严重危害着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使学生确立珍爱生命,关注环境的观念,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行为的习惯。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周边环境(主要指水域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进行讨论,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展开对水域破坏的讨论,激发学生们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作业布置,结束新课]

教师活动如下:

刚才,我们在观察和探究鱼鳃的时候已经给大家布置了第一个作业——探究水流经鳃时水中的成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今天的第二个作业是调查周边环境中水域环境在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调查形式:

以个人为单位;

调查方法:

走访当地年长者;

调查内容:

破坏或没被破坏的原因,可以上网查询或查阅资料,最后写出300字的小论文。

1.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地张开和关闭,这是鱼在

A.吞咽食物B.吞咽水

C.呼吸D.散热

2.鱼的胸鳍和腹鳍都是偶鳍,它们的主要作用是

A.划水游泳B.在水底爬行

C.平衡身体D.控制前进方向

3.下列水生动物,既可制成工艺品观赏,又有药用价值的是

A.鲤鱼B.鲸鱼

C.河蚌D.珊瑚

D

二、练练你的阅读能力

1.下列各种动物都叫“鱼”,它们是鱼吗?

(1)鱿鱼 

(2)章鱼 (3)鲎鱼 (4)衣鱼 (5)鲸鱼 (6)鳄鱼 (7)甲鱼 (8)娃娃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