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666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Word格式.docx

18 

0

18

师生评议:

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第二种比较简单

第一种比较清楚,不会露写。

2.练一练

出示例题7

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做,展示交流

学生质疑问难

3.小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三、拓展练习

1.P32做一做

2.数学小医生

17 

900 

80

4)4286)5443)250

54 

24

28 

1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说课稿

海石学校魏鸿梅

一、教材分析: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的数的计算。

例6是其中“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个位上写0”的情况。

在这个例题之前,教材先安排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和“除法的验算”内容。

所以,在学习本例题之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算法已经基本掌握,所以有了一定的基础。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仅仅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内容。

关键是让学生亲历“0占位”的思维过程,为以后四年级学习“除数是两位数或多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看,他们已经学会了口算除法、估算除法,掌握了基本的笔算除法,并会实行除法的验算。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他们对于“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感性理解,但理解得不够深入。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的过程,理解算法,提升学生节约意识。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及仔细、认真的计算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在除的过程中要商0的情况即:

被除数哪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面没有余数时要在商这个位上写0)。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关键是0占位及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

五、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

所以,本节课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基本上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复习引入法。

2.自主探究法。

让学生通过亲手尝试计算,在对比中,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关键是理解0占位以及简便算法的书写格式。

3.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

“凡是水平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所以学生在学习了“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之后,分别实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协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他们真正理解消化。

六、教具及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引入。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口算、笔算练习,既复习了旧知,唤醒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例题图,结合具体情景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和问题的水平。

环节二、探究新知

我在教学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时主要分两个层面实行。

第一个层面是通过例题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例题教学时分两步实行,先让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行估算,确定商是三位数,比100大一些。

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就不比100大一些。

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解决,给学生留够充足思考和自主尝试时间,我在班内实行巡视指导,即时掌握学生探究的情况,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组织学生讨论,当被除数十位上是0÷

3时,商的十位怎么写。

学生分别说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重点说简便算法,同桌讨论商中间的0是怎么来的?

不写这个0行不行?

学生充分的交流以后教师小结:

根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我除了三次所以商也得是三次,十位上的0必须写,它起占位的作用。

教师让学生真正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通过问题“说一说十位或个位0÷

3?

”不商零行不行,既能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并唤起学生的记忆,也给一部分知识比较丰富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平台。

第二个层面通过观察、对比升华,归纳总结。

从而引出课题: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板书课题。

不同的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表现出来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在不同中,使学生发现了相同,在做数学中感知了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猜想、独立思考、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到数学的全过程,也是数学化的过程。

环节三:

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遵循有潜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计算:

目的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2.提升练习:

通过改错,找出出错原因,防止计算出错。

3.解决问题:

将除法应用到解决问题当中,巩固商末尾有0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题型的设计使学生巩固新知、使用新知,又通过对练习中生成的问题的即时探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对知识的灵活使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储备力量,使学生学有后劲。

环节四: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

总来说之,本节课力求做到:

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思考,练习中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水平得到提升、习惯得到培养。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案

海石学校尉秀芸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相关部门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季度等方面的知识。

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知道一个世纪是一百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

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一、导入:

提问:

1.5时30分15秒开始演示动画片,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2.谁来说说悉尼的奥运会是哪年哪月开始的?

(板书:

2000年9月15日)这里面有哪几个时间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时、分、秒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擦掉板书中的数字)

二、新授:

1.在学习之前老师先问你们点事情。

咱们班上的胡海青今年几岁了?

那你已经过了几个生日了?

我理解一个老爷爷今年已经60岁了,而他只过了15个生日,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想知道吗?

等我们学习完年、月、日之后,相信大家就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2.一年有几个月,你们知道吗?

每个月的情况都不一样,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现在就请把你的年历卡拿出来,边看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自学之后,四人一组讨论)

三、出示思考题:

(投影)

1.看年历,找出各月份的天数。

按天数,12个月能够分几类?

2.1996年和1997年全年各有多少天?

你是怎样计算的?

3.讲解相关月的知识。

按天数,12个月能够分几类?

31天、30天、29天、28天)

具体说说每个月分别属于哪类?

1、3、5、7、8、10、12和4、6、9、11)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出示左拳头图(投影):

让学生自己握起左手数一数。

举牌游戏:

大月举对勾的牌,小月举叉子的牌。

(引出2月)

不计算你能说出每一年的天数都一样吗?

为什么天数会不一样呢?

那怎么能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

(板书列式)

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

平年、闰年) 

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年 

月 

一年 

12个月 

365天

(1、3、5、7、8、10、12)叫大月 

31天

(4、6、9、11)叫小月 

30天

1996年(闰年) 

2月 

29天(全年有366天)

1997年(平年) 

28天(全年有365天)

在回答第3问的时候老师讲解:

因为天数不定,人们把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

怎样才能记住大月和小月呢?

4.在回答第4问的时候老师提问:

你是怎么算出全年共有多少天的?

5.在回答第5问的时候老师讲解为什么会有闰年:

我们把二月份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

那为什么会有闰年呢?

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6小时。

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方便,这样一年就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少算了一天,所以每4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个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又因为4年中大约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常年累月也会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

所以,有一句话叫:

四年一闰。

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算一算你手中的年历是不是4的倍数?

(找学生回答)

那1900年怎么算呢?

(遇到整百年,必须是400的倍数)

小结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练习:

判断下面哪些是平年,下面哪些是闰年。

1905 

1840 

1902 

1944 

1955

1976 

1987 

1992 

2100 

2400

6.老师说明:

一年有四个季度。

这和我们说的春、夏、秋、冬四季是不同的。

板书:

一月、二月、三月 

第一季度

四月、五月、六月 

第二季度

七月、八月、九月 

第三季度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第四季度

第一、二季度是上半年,第三、四季度是下半年。

7.一百年是一个世纪,“世纪”也是时间单位。

世纪)

例如:

从1800年到1899年是十九世纪,从1900年到1999年是二十世纪,从2000年到2099年是二十一世纪,我们刚刚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8.全课小结

开始我讲的故事,通过对“年、月、日”的学习,大家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张峰的爷爷平均4年才过一个生日,所以他是闰年2月29日出生的。

四、巩固练习

(一)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各月有多少天吗?

出示儿歌(投影):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只有二十八。

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二)填空

1.1年5个月=( 

)个月

2.29个月=( 

)年( 

3.5月最后一天是( 

)日,是第( 

)季度。

(三)判断

1.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 

2.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3.二月份只有28天。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说课稿

关于“年月日”,以前的教材都一节课上理解年月日及平年、闰年,时间安排比较紧张。

而现在的新教材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通过观察2005年日历,理解年月日,第二节课理解平年、闰年。

教材这样安排,在时间上比较宽松,能够更多地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

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不同水准地积累了一些相关年月日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根据这些,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让学生发现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我的新课教学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的观察和探索活动。

第一层次是课前谈话,交流自己已经知道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生对年、月、日的认知基础。

第二层次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年历卡引导学生实行观察。

先让让学生在年历卡上找自己的生日,再独立观察年历卡,如年历卡上红色的日子是什么,黑色的日子是什么。

不过这里的观察重点是发现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并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每个月的天数,引出“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是大月,有30天的是小月。

”再让学生在前面的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凸现大月和小月的排列规律,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大月和小月的排列规律,如:

大月和小月往往是间隔的,但有时也不间隔,如7月和8月。

这里再引导学生利用规律来记忆。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2005年全年的天数。

这里我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我的估计是有连加的,有分类算的,也有移多补少的)虽然能够提出选择比较好的办法,但不强求学生必须按哪种方法计算。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各月的天数,记住一年有365天。

接下去的练习是为今天的新知作巩固的,有书上的想想做做及自己补充的一些题。

在这里我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