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007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docx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3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教学案例

通榆县第一小学校   张桂芳

视频用后删除(根据视频设计有改动,课堂教学分成两部分——大胆猜测,科学求证。

实验报告单需要自己按照教案设计重新制作看文件夹中图片):

教材分析:

《材料在水中沉浮》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材料的特性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内容的研究与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实验,本课就是想通过实验前的启发与引导,对实验的观察记录进行总结,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哪些是沉的?

哪些是浮的?

并进行分类,提出验证的方法。

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对实验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验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金属、木头和塑料制、橡皮泥等物体。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3、材料盘,毛巾。

4、记录单。

师演示材料:

水槽、小木块、塑料梳子、铁钉、小彩纸片、塑料泡沫、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演示沉浮,激趣导入。

课前准备:

教师分发红、黄、蓝色粘贴,让学生写上自己的名字。

(或者使用课件来制作)

1.让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要求边看边思考。

演示1:

师:

准备水槽,鹅卵石一块,放入水中。

(提问思考:

老师把鹅卵石放入水中会怎样?

生:

沉。

师:

提出要求——看老师怎么做,一会同学们分组实验的时候也像老师这样做。

师:

把石块防水中。

(讲解:

我们把石块放入水中,石块接触到容器的底部的时候我们就说这是——沉。

板书。

用符号↓表示)

演示2:

师:

拿起泡沫板。

这是什么?

生:

泡沫板。

师:

老师同样把它放入水中(教师手里拿着放到水槽的中部,不要放手。

)你们猜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生:

浮。

师:

教师讲手中的泡沫板放开。

(讲解——任何材料没有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我们就说是——浮。

板书。

用符号↑表示。

(设计意图:

以上教学运用演示教学、启发教学相结合,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内容,明白沉浮的基本定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导入点题效果。

设置悬念:

教师拿出一张纸后揉成团问学生,是浮?

是沉?

生回答不一“浮”“沉”,教师就把纸团放在水上——浮,然后设置悬念,稍后揭晓答案,将水槽放起来或者遮挡上。

(当纸完全浸湿后会下沉)

二、预测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

师:

课件出示不同的材料,铁螺丝、木块(大一点)、橡皮泥、瓶盖、橡皮、胡萝卜、回形针、玻璃球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材料,用手摸一摸,看一看,猜测那些材料在水中哪些会沉?

哪些会浮?

(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要——大胆的猜想,科学的求证。

板书:

在水中的)

师:

发实验预测单。

要求学生对预测的结果进行收集、整理、汇报,对有争议的地方加以标注。

生:

分组讨论,并填好预测表(老师提示可以使用符号浮↑,沉↓)

生:

汇报。

1.我认为瓶盖是浮的,因为是轻的。

2.我认为螺丝是沉的,因为是重的。

……

师:

总结学生的汇报,板书(轻重)。

3.我认为铁就是沉,木头就得浮。

4.我认为和大小有关系。

5.我认为和形状有关系。

……

师:

总结学生汇报猜测,板书(轻重、大小、形状)

学生分组投票,猜测的结果,统计概率。

课件出示猜测结果。

(设计意图:

探究第一步就是大胆猜想,通过对物体触摸观察让学生对材料进行预测,这样充分调动他们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究欲,让他们主动参与。

三、物体沉浮实验的探究

师:

那么,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

下面我们就是实验证实一下。

生:

实验。

师:

出示实验要求:

(1)请组长合理分工,让组员明确自己任务;

(2)请操作员每次只能拿一件物品,轻轻放入水中,再放手,等大家仔细观察,出现现象后才拿出来,要多实验几次,反复验证;

(3)请记录员做好记录,填好记录表;

(4)做完试验后请卫生员把物体从水中拿出,擦干水,摆好。

生:

分组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收集、整理、汇报,并在此基础上讨论。

师:

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就像是做游戏一样,要有规则,就要明确做什么,怎么去做。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实验还比较陌生,探究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实验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为学生节省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提高实验的效率。

生:

汇报结果,学生说出实验后结论,找到理由。

(课件出示实验表格)

1.我认为和轻重有关……讨论……

2.我认为和大小有关……讨论……

3.我认为和形状有关……讨论……

实验求证:

教师准备好材料袋,实验记录单,小组选择轻重、大小、形状任意一个来求证实验。

1.轻重实验。

(材料:

将螺丝母一个个逐一拧在螺杆上来增加重量。

螺丝干选择长一些的。

2.大小实验(材料将橡皮分割)

3.形状实验(材料:

将橡皮泥捏成任意的形状)

学生实验,讨论,求证,记录实验报告单。

教师用手机拍照每一组的实验。

(通过手机qq直接上传到电脑,直接打开图片,课前保证网络通常。

拍一张传一张,否则浪费时间。

师质疑重点,总结求证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物体沉浮和材料的大小、轻重、形状无关,和材料的本身有关,所以在前面的实验中:

螺丝、回形针和木头对比很轻为什么沉呢?

(生:

和材料有关):

泡沫板很大可是回形针、螺丝、橡皮很小为什么大的反而浮呢?

(生:

和材料有关)

生成预测:

学生可能说不出材料一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物体,然后直接告诉,我们管这些不同的物体统称为——材料。

教师板书:

材料(课题完整: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材料沉,什么样的材料浮,有了基本的了解。

这样以出示实验结果,降低了学生实验总结的难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说)

2、揭示课前悬念,激趣延伸:

a.老师将课前水槽里纸团展示,学生发现纸团沉入水底。

b.

教师把实验中在水槽里的橡皮泥取出,改变形状(捏成船型)轻轻放入水槽……

同学们: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我们才刚刚开始认识,接下来我们会——大胆的猜想,科学的求证。

下课——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整合所学的知识,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后面的拓展会让学生的脑子里冒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从而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大胆猜测——科学求证

 

(下面不建议讲,时间不够用,如果用在设计)

五、认识木头

1、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木头具有浮于水面的这一特性。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它的这一特性呢?

我们继续探究。

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木头制成的物品,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学生汇报)

3、老师收集了一些木制品的图片,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思考:

这些木制品分别利用了木制品的哪些特性?

(课件出示“木制品”图片)

(设计意图:

出示一些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木头的其它特性,使学生再次感受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对帮助学生整理木头的特性起到了引导作用。

4、这些木制品有什么用途呢?

人们利用了木头的哪些特性呢?

请各组进行组内探究,并且填写气泡图。

5、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木头的特性还有很多,我们课后还可以进行探究。

6、师:

生活中离不开木制品,一棵成材的树木在自然界至少需要生长十几年,由于环境污染和人工采伐世界上的森林正在急剧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容易引发沙尘暴。

人们意识到了危机,已经开始使用其他材料代替木材,甚至把木屑和木材边角料制成人工板材,广泛使用,你们知道哪些木材的替代品吗?

(学生自由说)师介绍有木塑材料、科技木等。

7、小结:

木材的替代品不但节约了森林资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能有效的弥补木材的缺陷,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设计意图:

通过发现生活中木材的替代品以及教师的小结,帮助学生明白了木材替代品不但可以节约森林资源,更重要的是保护了我们的环境,又满足了生活的需要。

 

教学反思:

一、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科学这一神圣的殿堂,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开课的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启发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通过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本课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导入点题效果。

二、教学过程丰富多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对材料的研究感到神秘,又感到好奇。

因此要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尽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在“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中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悉心引导学生科学学习活动。

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观察、分析为主,力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探究精神的培养。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多媒体一方面强调活动的要求,从而强化三年级学生还没形成的探究习惯;另一方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分析交流,直观展示实验结果,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木质材料的物品对于学生直观认识木头特性提供了可视的资料……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去关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理智。

同时学会收集资料、学会分析整理,以此来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学生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中需改进的地方:

1、如猜测沉浮前,我指导学生用沉浮符号来表示沉浮,但在实验之前没有再次强调,因此在巡回指导时,发现有些小组预测用沉浮符号,而实验结果却用“沉”“浮”文字来表示。

2、填写木头特征气泡图时,学生关于木头特征的很多文字不会写,由于时间的关系,使得一些小组没能够完成气泡图。

在这些环节上,我感觉自己备课时的预设还不够全面,对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估计的不到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