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291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窃读记 教案小学语文.docx

窃读记教案小学语文

课题

★1窃读记

总课时数

2

本课教学总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窃读,炒菜,锅勺”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坐着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收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用词的准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皱眉头”等词语。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熟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初步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展开“窃读”过程的描写;理解作者在文中使用的独白描写、贬词褒用、对比描写等手法;运用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情感。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制作课件

板书设计:

            窃读记(林海音)

快乐

惧怕动作描写

疲惫心理描写

知足

期盼

辛酸

幸福

……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交流阅读经历:

1.聊暑期阅读经历

同学们,两个月的暑假结束了,在这个暑假里,同学们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谁能来用一两句话说说假期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读书经历。

(旨在与课文中的“我”的读书经历有个小小的对比。

2.感知导语

同学们的读书生活真是精彩纷呈,(课件出示导语)是啊!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读了这段导语,你知道了什么呢?

3.引入课文

是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一位名人的阅读故事——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边板书边强调“窃”的写法。

二、揭示课题,畅谈收获:

1.理解课题

同学们,“窃”字的写法要记清楚咯,除了字形,它的字义也很复杂,在字典里,“窃”的意思有四种:

[1]偷盗:

偷~。

~取。

[2]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

~位。

~夺。

[3]私自,暗中:

~笑。

~听。

[4]谦辞,指自己:

~谓。

~以为可行

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你认为“窃”的意思会是什么呢?

谈谈你的想法。

看来,窃读的意思就是——暗中看书,偷偷地看书,尽量不被人发现。

2.“记”的初体验:

同学们,理解了“窃读”,你对题目中的“记”是怎么理解的呀?

(生畅谈)

小结:

是呀!

“记”这种体裁早在六朝时就出现了,到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你还知道这种体裁的文章吗?

《记金华的双龙洞》、《鹿鼎记》、《三毛流浪记》……

3.小结:

根据题目的理解,我们就知道了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作者小时候偷偷地看书,暗中看书的经历。

看来,阅读文章之时,题目起了很大的作用呢!

过渡语:

通过题目我们就知道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但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这里显然缺少了成分,那就请同学们赶紧拿起书,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到底讲了什么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A.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窃读记”讲了什么呢?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我”家境贫穷,但十分喜爱读书,所以每天放学后便来到书店偷偷地看书。

“我”想办法来逃避老板的驱赶,忍受着饥饿与疲劳,一心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3.小结:

看来,围绕着课题进行六要素的概括是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四、紧扣滋味,细读文本:

1.感受窃读的滋味

(1)这窃读给作者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我窃读的滋味,你会选择哪一句?

(2)交流出示: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结合指导书写:

惧怕的“惧”为什么是个竖心旁?

(心里惧怕)

2.默读找寻快乐与惧怕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去体会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仔细地默读课文,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用横线画出快乐的句子,浪线画出惧怕的句子。

3.交流反馈:

窃读的快乐?

快乐:

(重在体会心理描写)

(1)交流

第3自然段: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进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祥处理)

①这段话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词语,请你用圈将它圈出:

跨踮钻挤

②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了呢?

“跨”字的急,“踮”、“钻”字的小心紧张,“挤”字的人多和努力……

③小结:

从这些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如饥似渴,热爱和没被发现时的喜悦。

④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这份快乐吗?

(读出喜悦,读出动作的小心)

⑤小结:

看来,细致的动作刻画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氛围。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边。

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终于找到喜欢的书的快乐!

)(略处理)

①哪里感受到快乐了呢?

(惊喜,“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地地方了。

”)

②“窃读”的滋味洋溢在字里行间,你还从什么地方体会到?

(“急切地寻找”、“从头来,再找一遍”)——朗读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

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

写出了“我”对读书的渴望,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这是一种贬词褒用的方法。

③令你想到了哪个成语或哪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说一说

④结合生活体验,指导朗读.,读出急切、渴望、喜悦之情。

⑤完成课作本第五题的1、3小题,并校对

同学们,林海音的如饥似渴让我们记忆深刻,看看同学们对所学的只是是否铭记于心,请打开课作本,完成第五题的1、3小题。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是高兴,因为那时我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能够尽情看书而不用担心被赶走的快乐)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满载而归,尽享读书的快乐!

(2)读出快乐

同学们读得非常仔细,看来读书的快乐很多很多,有没被发现的快乐,有找到书时的快乐,也有读完书的满足的快乐。

下面谁能把自己体会到的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交流反馈窃读的惧怕心理

(1)从刚才朗读的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那么,窃读时作者在惧怕什么呢?

★第2自然段: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惧怕想读的书被卖光。

★第5自然段: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惧怕被发现被驱逐不得读书)

★第7自然段: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是高兴,因为那时我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2)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作者在惧怕什么呢?

(交流反馈)

(3)读中发现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快乐与惧怕的窃读滋味,你对这几句句子的写法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交流)

是呀!

发现这些句子都是在描写作者的内心与动作,通过作者内心的描写,这样的描写方法叫做心理描写,通过作者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称为动作描写,动作和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似乎读者随着文章也窃读了一番。

5.感受心理描写的写法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句句子,你发现心理描写的方法有哪几种呢?

1直接写内心的感受

2像语言描写一样,用上双引号

(5)那就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感受窃读带来的快乐与惧怕吧!

6.以心理描写为支点,感受窃读百般滋味

作者窃读的滋味是一种“既快乐又惧怕”的矛盾的心理:

书中世界的吸引让作者深深沉迷,无穷快乐。

而受窃读经历影响,又惧怕读不到自己喜欢的书,惧怕被店老板发现驱逐从而不能继续享受读书的快乐。

怪不得作者说: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同学们,窃读的滋味仅仅是快乐与惧怕吗?

还会有哪些滋味呢?

请你再去找找文章中的句子,谈一谈。

期待疲惫知足……

7.拓宽文本,感受阅读的幸福

其实,阅读给林海音带来的何止这些呢?

(出示原文,见后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原文,你还感受到这阅读的什么滋味呢?

被店主抓住时,被误认为小偷时的心酸、

营业员为“我”留书时莫大的幸福……

8.感受作者内心:

同学们,我们通过细细品读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的句子,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复杂的滋味。

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文章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

书读到此时,作者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执着、酷爱看书的孩子……)

9.小结:

是啊,细致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再加上具体的动作描写就把嗜书如命的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五.联系生活经验,仿写我的读书经历

1.了解背景,凸显爱书

同学们,读书想来就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林海音为什么要偷偷地读书呢?

因为在解放前的中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

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

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

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

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女子无才便是德。

”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

林海音,就是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2.联系生活,仿写

(1)同学们,知道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再对照我们的,我们会发现我们是多么得幸福,我们有的坐在自己温馨漂亮的房间里,有的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里,有的在设备齐全的博库书城里,真应该好好珍惜,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假期,去回味曾经的一次读书经历吧,或许有期盼,或许有快乐,或许也有惧怕,请你用上动作与心理描写好好写写,在线你的读书经历吧,

(3)根据动作与心理描写仿写个人的读书经历,教师巡视,指导、讲评

(讲评时关注心理描写方法,动作描写,感受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等。

3.留疑“爱读书故事”

其实,还有很多人们爱读书的事例。

你们还知道哪些爱读书的人或事例吗?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再去做一次小搜集,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六、检查字词,完成作业:

1.复习字词

出示本课词语,你都认识了吗?

招牌炒菜锅勺踮起脚尖哟饿狼贪婪惧怕滋味知趣

适宜光顾购买恐怕隐藏倾盆大雨屋檐皱眉充足的理由

饥肠辘辘一碗面条酸痛交替支撑暂时书柜鼓励

——指名认读,再次正音:

要点(倾盆饥肠辘辘支撑暂时—平舌音

——什么词语的意思还不明白?

(要点:

重点理解“知趣”、“光顾”、“交替”、“支撑”等等)

——齐读。

2.作业:

(1)在括号中填入读“jǜ”的字

 ( )怕  ( )离    相( )  火( )

语( )  戏( )    抗( )  规( ) 

(2)完成课作本作业的1.2.3题

窃读记(节选)林海音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

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林海音小说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

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

从头来,再数一遍,啊!

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

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整本书:

“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

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

“看看都不行吗?

”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

“不是一回了!

”不是一回了?

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

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心灵确实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发作,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

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

“啊!

终于和你相见!

”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

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去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

“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

”我告诉自己。

想到明天仍可能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

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那么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

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了下去。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光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

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

我合上了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

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

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中前后矛盾的写法,更深入感受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2.进一步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的含义。

3.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

字词落实;学习动作、心理描写;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的含义。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中前后矛盾的写法,更深入感受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准备:

学生:

积累预习中的字词句;师制作好书阅读卡一张。

板书设计:

窃读记(林海音)

矛盾——爱读书

“窃读”动力: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

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

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二、研究写法,深入理解:

1.体味矛盾的心理:

书中世界的吸引让作者深深沉迷,无穷快乐;而受窃读经历影响,又惧怕读不到自己喜欢的书,惧怕被店老板发现驱逐从而不能继续享受读书的快乐。

怪不得作者说: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读中发现。

读着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前后矛盾)

3.围绕“矛盾”,延展阅读:

(1)作者窃读的滋味浓缩在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之中,着实耐人寻味。

而事实上,课文中还有许多的句子,前后也蕴藏着矛盾之处,也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仔细寻味。

请默读课文,用浪线划出这样的句子,用“△△△”标出前后矛盾的地方,然后反复品味,在边上写出你对矛盾的理解,并简单的批注。

(2)初步指导“批注”的方法

同学们,“不懂笔墨不读书”,老师刚才谈到的一样本领叫做——批注(板书),怎么做批注呢?

你可以在阅读时写下你心理的感受、可以对好词好句进行圈划、也可以对文中的说法进行质疑等等。

(3)交流反馈:

(注意反馈学生批注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

我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可以结合批注进行反馈)

矛盾之处:

放学后急匆匆赶来的不是去吃饭,而是去书店看书,这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出乎常人意料,和常人的思维不一致,正好凸显出作者对读书的极其爱好。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把短发弄乱了多少让人生厌和烦恼,可作者却说“没关系”,因为她终于挤到了可以读书的地方了。

反应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1)同学们,从“装着”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2)小结:

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可不一样啊!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

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3)“我”真的是个心口不一定孩子吗?

这,只是为了──能看书,多看书

(4)是的!

前后表现的不一致,正好突出地表现出我对于下大雨的独好,而对于下大雨的独好,却正好是我借雨天安心读书的理由,正好突出地表现了我对于读书的痴迷。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身体的疲惫,在读书的满载而归和享受面前,显得那么无足轻重,不值一提,正好反映了我对于读书的热爱,读书对于我成长的重要意义)

★……

4.小结提升:

(1)出示所有矛盾的句子,自由反复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畅谈)

(2)小结:

虽然矛盾,但所有的矛盾都汇聚成我爱读书的原点,也就是说,所有矛盾,都因为我“爱读书”这个理由而显得合情合理了。

这就是“看似矛盾”的巧妙之处。

齐读这些语句。

5.延展联系:

(1)刚才这些“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最终都统一在作者对于读书的痴迷上。

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也充分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于读书的痴迷呢?

划一划,读一读,体会一下。

(2)交流反馈:

★第6自然段: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第8自然段:

我的腿真酸呐,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第9自然段: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读完书觉得满足,充实,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

三、理解拓展。

1.体悟读书的动力

作者童年时代买不起书,便每日去书店窃读,她觉得书是——香的,读书是——甜的,虽有时感到惧怕。

她为什么能如此坚持呢?

(1)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出示国文老师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①你是怎么理解国文老师说的这句话的?

你赞成国文老师的说法吗?

为什么?

②小结:

“吃饭长大”是指身体上的物质需求,需要粮食等哺育身体成长;“读书长大”是指人精神、心灵上的成长,指书籍哺育灵魂,说书籍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价值。

③过渡:

是的,读书让我们的精神世界获得成长,也是作者读书的动力,让我们再一次记住这句话(齐读)

2.拓展有名人爱读书的小故事

(1)老师介绍小故事《鲁迅卖奖章》

其实,爱读书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如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2)学生简单讲故事(2人)

课后同学们都去搜集了,能与大家分享吗?

3.拓展名言名句

除了故事,名人的名言也对阅读做了很好的诠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

托尔斯泰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2)课外搜集到的名人名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3)齐读,深入理解。

四、复习巩固

1.完成课堂作业本剩余的部分

2.推荐书目,快乐阅读

《走进书里去》。

尤其认真阅读《我的小书橱》《书》《一本辞海的故事》

本单元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读书比赛,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读得认真。

①推荐书目《走进书里去》

②要求:

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摘抄好词好句。

③读完一本书,制作一张阅读记录卡,插进自制书袋,并放入班级书库,与同学分享。

(书库中的书期末归还,平时不断更新、替换)

3.综合性学习安排

(1)进行名人的读书生活的班队课

(2)读读P5单元综合性学习要求,组成小组,安排分工。

(为回顾、拓展一准备)

教学反思:

 

注:

个人认为《窃读记》主要写了作者读书的经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写了读书的方法与要求;《走遍天下书为侣》写了读书的方法和爱书的原因;《我的“长生果”》则写了读书的经历与好处。

所以,我将《我的“长生果”》安排在《窃读记》之后,因为两者都写了读书的经历,在上完这两课后,就开始着手教学本单元的以“我与一本书的故事”为主题的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