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82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窃读记教学设计.docx

窃读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窃读记》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品读书滋味(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课题)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

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

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五、四品读书滋味,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六、我的收获:

通过读《窃读记》,你有哪些收获?

做阅读记录卡(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二、读懂作者: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滋味产生,可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窃读又累又饿,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

“窃读”算“偷”吗?

三、写阅读记录卡:

作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就像作者的国文老师所说的,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读书成了作者的精神食粮。

有的同学说,这篇文章特别好,很真实,也很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1.用自己的方式品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文章写得精彩的地方。

把他填写在读记录卡上。

2.同位俩互相交流记录的内容:

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写得好?

3.全班汇报交流。

        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

  2.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

  4.检查自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问题?

(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结合插图,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三)达成共识,感受阅读乐趣。

  1.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感受。

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五、品味题目寓意。

再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六、课外拓展。

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释题.(侣:

伴侣.)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

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

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比?

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

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布置作业          

第4课《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谈话导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

(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

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

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

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5古诗词三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   谈话:

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2.   板书诗题,读题.  

3. 过渡:

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

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 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 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诗句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 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 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   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   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指名答.)

3.   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4.   小结.

四、齐读第二首诗,说说写的是一幅什么美景?

1. 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2.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练习题:

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

3.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

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4.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

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5.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6.小结: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诗人想回哪里去?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

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2. 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3. 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

4. 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 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 练习背诵.   3.   王安石简介

第二课时

一、乐调情

二、读入情

1. 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 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 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指名答.)

4. 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任选一首说.

三、品悟情

1. 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默读,画出来.

2.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3. 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4.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

5. 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6. 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7.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8.全班交流,师引导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议深情.

6梅花 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   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   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三、 合作交流

1. 讨论交流:

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

3. 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 全班交流.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3. 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四、品语句,升华情感

五、归整体,理清层次

六、重积累,延伸拓展

7桂花雨

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二、初读课文知大意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全班交流: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5.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1.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

2.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

3.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4.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配乐朗读: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读一读,说一说.

口语交际•习作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 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 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三、出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三、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四、小组评议,互改◆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9  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你还从哪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

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

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10 松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想: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11 新 型 玻 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用笔画下来.

四、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老师导语引入.

◆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

它有什么作用?

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

指导朗读句子.

二、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阻挡强光和冷气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思考讨论:

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12 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

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

用“~~~~~”画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汇报.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句式:

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

二、精心准备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

你将如何解答.

二、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三、总结◆评出最佳“推销员”.◆你认为怎样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13  钓鱼的启示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 指名读单元导读,烁烁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钓鱼的启示》,“启示”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要求:

读通、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检查预习情况:

拼读生字,正音;认清字形;辨别词义;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

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研读第4──10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边听录音边默读边想。

2.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

(二)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

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

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讨论:

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

是怎样做的?

2.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

3.教师点拨: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感悟:

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4.开展全班讨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

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一、激发兴趣,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

试讨论。

又有什么收获?

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的含义。

五、拓展总结

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2.班级交流。

演读课文。

15落花生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二、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2.思考: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三、总结全文  

四、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16*珍珠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

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

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引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质疑

1.学生们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