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46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docx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各体积分数;

2、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 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2、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初步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如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一课时:

探究空气的成分

一、了解空气

[新课引入]:

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生命就难以存在。

目前你知道空气有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由。

[问题情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捕捉”到它吗?

学生举例:

如用注满水的集气瓶、塑料袋、注射器等。

怎样将你捕捉到的空气弄到另外一个集气瓶中?

[实验探究]课本P28“活动与探究”

1、了解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实验步骤:

(1)

(2)(3)

[实验思考]这个实验说明空气有什么性质?

二、认识空气的成分

[引入]空气就像一个“大家族”,其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不相同的。

如何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思考]

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

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

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5.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为什么?

[精要透析]

1.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在此实验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问题?

要使实验成功关键要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一段时间后,钟罩内的水面上升约1/5,说明红磷燃烧生成的白烟能溶解于水,由于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被全部消耗,冷却后,钟罩内的水面会上升到钟罩体积的约1/5处,

[实验现象说明]: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4/5。

(2)说明钟罩内剩余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1)燃烧匙A中应放入过量红磷,钟罩内的燃烧匙中放过量红磷的原因是为了将钟罩内的空气中氧气彻底消耗,否则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将偏低。

(2)装置气密性要良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时,外界空气进入瓶中.

(3)红磷应纯净,若红磷中混有燃烧时产生气体的杂质,如红磷中混有硫粉。

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液面也不能上升到1/5。

2.常用来研究空气成份的药品和装置通常还有哪些?

[讨论交流]

1.最早制得氧气的是谁?

2、最早提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谁?

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引入概念]现在请你描述一下给空气。

学生:

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形成概念]我们把象空气这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以空气为例,引入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并让学生举例)。

纯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1、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举例说明。

2、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课堂小结]

[练习与实践]作业和课时测评本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氮气和稀有气体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知识回顾]

1、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各物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各为多少?

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纯净物?

哪些是混合物?

空气、澄清的石灰水、铜绿、二氧化碳、硫磺、氧化铜、稀有气体

纯净物是:

,混合物是:

3、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

[新课阅读]

氮气和稀有气体:

阅读书P28-29页

[问题讨论一]1.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用途:

2.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1)稀有气体包括哪几种?

(2)稀有气体的性质:

(3)稀有气体的用途:

[问题讨论二]阅读书P27页

1.空气的成分本身具有固定的组成,是不是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为什么?

答:

(并强调: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

2、对于空气污染,你的认识是:

(1)空气的污染物:

(2)空气的污染源:

3.那么,你知道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吗?

[课文阅读]课本P30拓展视野───“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

[讨论]我国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

[讨论交流]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现在市场上有许空气清新剂出售。

请问真的能清洁空气吗?

为什么?

[精要透析]

从世界范围看,排放的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它是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气体,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空气的污染源主要有:

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和生活污染三大方面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存在、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知道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4、氧气的工业制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向学生渗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2、通过制取氧气的装置,体验化学的“实验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新课导入]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

那么,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

氧气可以制取吗?

这一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阅读p33页2、3、4自然段,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讨论]:

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二、师生互动:

[复习]:

什么叫做化学性质?

[问题情景]大家知道,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你知道是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支持这些物质燃烧?

请举例说明。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书P34“活动与探究”3个实验

[实验演示①]少量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那么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实验演示②]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师生整理]木炭、蜡烛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反应

[教师设疑]1.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吗?

2.铁丝在纯氧中又能否燃烧?

[实验演示③]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学生整理]将以上实验现象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整理,填入课本35页表格中。

[实验思考]

1、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2、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

3、何证明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教师讲解]物质与氧气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可分为剧烈氧化(通常情况下的燃烧)和缓慢氧化(举例说明)。

[师生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三、课堂小结:

[练习与实践]

第二课时:

氧气获得的方法和原理

[知识回顾]

1、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

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哪些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导入新课]那么空气中的氧气是哪里来的?

怎样获得氧气呢?

这一课我们就要学习氧气的获取方法。

[教师讲解]对于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获得通常从用物理的方法和化学的方法去思考。

[教师设疑]

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有何特征?

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有何特征?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

1.用物理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中有氧气这种物质。

2.用化学的方法去获得氧气,那么原料物质在组成上含有氧元素。

[学生讨论]阅读书P36页,用空气可以来制取氧气。

[问题讨论]

1、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什么?

2、工业上是怎样获得氧气的?

是如何储存的?

[教师引导]给出几种物质,介绍它们的化学式:

KMnO4、H2O2、MnO2。

[实验探究]

1.加热高锰酸钾(KMnO4)分解制取氧气;

2.双氧水(H2O2)[二氧化锰(MnO2)]分解制取氧气;

在演示每一个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或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通过带火星木条的复燃或燃着木条燃烧更旺的现象来让学生判断是否有氧气产生,最后提问以下问题:

在实验室中用哪些物质可制得氧气?

[师生整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的药品、药品的颜色以及所发生反应的原理,

写出相关的文字表达式;

自然界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老师介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创设问题]氧气如何检验?

(考查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检验物质的一般方法:

用什么→怎么做→什么现象→什么结论

[教师讲解]1、催化剂的概念2、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

_________“二不变”:

_________

[课后探究]1.除了用以上物质可制得氧气,你还知道可用哪些物质?

2.制得氧气的物质中含氧元素的,那么是否含氧元素的物质都可用来直接制取氧气?

三、课堂小结:

氧气的获得方法:

1.工业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2.实验室方法:

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等物质

3.自然界中产生方法:

光合作用

[练习与实践]

第三课时:

实验室获得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课堂学习:

一.复习引入:

实验室获得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二.师生互动:

[创设问题]在实验室中用以上药品来制取氧气,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会对反应装置提出哪些要求呢?

[师生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并完成下列表格: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仪器、装置选择

高锰酸钾

固体

加热

盛少量固体需加热的仪器——(试管、酒精灯等)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固体+液体

无须加热,接触既迅速反应

固体与液体接触就反应需进行固液分离,以控制反应的进程,则选用分液漏斗、锥形瓶等

[教师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步骤:

检密→装药→加热→收集→移管→熄灯

2.收集方法:

通常用排水法(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个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3.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②导气管伸入大试管内不不能太长

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④实验完毕后,要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⑤待有均匀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氧气

[教师讲解]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1.步骤:

检密→先加固体→再滴加液体→收集

2.收集方法:

通常用排水法

3.注意事项①先加固体→再滴加液体

②滴加液体时速度要慢

③反应过一会儿再收集氧气

④当液体加完后,要立即关上分液的活塞

[问题讨论]

1、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是不是反应物?

它在这个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这两种类型装置的气密性有哪些检查方法?

[演示实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演示几种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1.一般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2.特殊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①加水,②打气,③抽气等。

三、本节小结

四、练习与实践

[课后作业]课本“练习与实践”

【教学反思】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二氧化碳对生命活动的影响。

2、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4、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化。

5、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及收集和检验方法。

6、了解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叙述并记录有关化学实验的现象,并得出有关结论

2、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学会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

4、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现象,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认识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学会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第一课时: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提问]: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是?

如果把这0.03%的二氧化碳从空气中除去,行吗?

[师生交流]相互讨论。

 

[归纳引入]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如此重要,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

1、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

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消耗的?

[学生讨论]

[共同归纳]学生发言,补充、板书。

[提问]

1、产生二氧化碳的速度与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相当吗?

2、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含量恒定吗?

3、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带来什么问题?

4、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对人类也有好处吗?

[设问引入]二氧化碳对人有毒吗?

[阅读]表2—5,P45页

[交流]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保持教室通风?

[师生共同探讨]

二氧化碳奇妙的变化

[创设情景]

你知道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仙境”是如何造成的吗?

你知道人工怎么降雨吗?

二氧化碳状态的变化——(物理变化)

(1)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2)“干冰”是____________的二氧化碳。

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视野]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P40页

[实验探究]课本41页的“观察与思考”

实验现象:

汽水瓶中有,澄清的石灰水变。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这也是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实验思考】:

用何种方法可使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多冒出些?

[探究]如何用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拟备实验:

1、简易天平测量法。

2、气球法(注意比较)。

3、倾倒法。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课堂小结]

[练习与实践]

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创设情景]

展示一瓶汽水,打开汽水瓶有气体逸出,试猜想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并用方法证明。

[自由发挥]

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吗?

[设疑]

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呢?

[实验探究]课本42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1现象:

B试管中,A试管中。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试液遇酸性物质变红。

[实验思考]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探究]课本42页“活动与探究”。

实验2现象:

A试管中。

[实验结论]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加热易分解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整理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阅读课本P43页,认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1、化合反应(举例说明)2、分解反应(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出你知道的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实例。

第三课时: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

[复习引入]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板演反应式。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但你知道为什么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碳灭火的原因。

首先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获取的方法。

[实验探究]

教师演示书P43页“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提问]如何才知道所得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呢?

[演示实验]用石灰水检验所得气体。

[讲解板书]反应式。

[学生交流]所采用的实验装置与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似?

两者能否通用?

为什么?

[集中讨论]

1、铁架台的作用是什么?

2、反应容器的区别是什么/

3、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是什么?

4、如果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行吗?

5、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何时收集满?

6、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

为什么?

应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归纳整理]实验室收集气体的常见方法。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阅读书P44-45页

[问题讨论]

1、二氧化碳有没有毒性?

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3、在教室里学习时,为什么要保持教室通风?

[讨论交流]

1、你知道哪些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观察长期放置石灰水的试剂瓶,你发现有何现象?

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思考如何清洗这个试剂瓶?

[本节小结]

[练习与实践]

【教学反思】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掌握水的组成;掌握氢气的的可燃性

2、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存在,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3、形成蒸发、过滤、硬水等基本概念

4、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水净化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电解水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操作过程。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推理出水的元素组成

3、能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出净化水的常见方法。

4、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珍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通过水的净化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第一课时: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产生、发育和繁衍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还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讨论]教材P47上的“你已经知道什么?

[问题情景]

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它有些什么性质?

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

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

[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

[新课引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P48页[实验1]电解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现象]

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如实记录:

1、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都有气体产生

2、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约是正极的2倍

[问题讨论]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一端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什么?

负极一端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是什么?

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大约是多少?

2、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这个反应是属于哪一类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实验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讨论]

1、氢气燃烧前应该做什么准备?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现象?

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师生总结]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氢气,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是氧气,

VH2:

VO2===2:

1

[学生整理]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总结]这个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交流讨论]水的煮沸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教师讲解]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是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充裕,而且全世界水分布不均匀,因此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学生讨论]1、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

2、你知道工、农业上节约用水的措施有哪些?

3、可请同学解释节水微记的寓意

[教师设疑]水一旦被污染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你知道哪些因素会使水被污染?

如何防治水的污染?

[学生讨论]可请同学列举身边的事例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水的净化

[知识回顾]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负极两端分别产生什么气体?

如何检验?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3、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这种说法正确吗?

阅读教材P49页,思考下列问题:

(1)河水、自来水、矿泉水、海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吗?

为什么?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交流]

[教师设疑]如何区分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

蒸馏水、食盐水?

[学生讨论]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P49页“活动与探究”──蒸发

[实验探究]

蒸发是用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把液体到入里,再把放在铁架台的上,用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

当蒸发器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即停止。

目的是。

[师生整理]如果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

[创设问题]你知道有关硬水、软水吗?

[实验探究]P49页,在有蒸馏水的两只烧杯中,一杯中先加少量氯化钙,然后分别向两杯中加入一些肥皂水,观察。

[设问]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

[师生整理]溶有钙、镁物质较多的水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一些工业用水也不能用硬水,硬水经过处理变成软水,可消除不利影响。

[教师讲解]饮用水要澄清透明,不含细菌等人体有害的物质。

对于只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浑浊的水,可以自己动手净化。

[活动探究]P50页,如何除去水中的泥沙?

教师演示过滤操作实验,强调装置要求及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

[实验探究]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的一种方法,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的边缘要漏斗的边缘,液面要滤纸的边缘,滤纸要漏斗内壁。

过滤时,烧杯槽口应,玻璃棒靠滤纸层部分。

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后,滤纸上留有。

滤液呈状。

[师生整理]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的作用

[创设问题]小英同学在做过滤实验时,发现滤出的液体仍然浑浊,

你能帮她找出原因吗?

她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学生阅读]课本P50页,了解硬水的危害。

[设问]自来水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阅读书P51页,“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过程。

阅读“水的利用”

[问题讨论]

1、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保护水资源?

[交流讨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吗?

三、课堂小结:

[练习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