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60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docx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湖北省重点中学市联考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咋猛长绿色产品?

吴齐强李铁刚

“贴上绿标,小黄瓜身价倍增,一公斤卖到12元!

”说起绿色农业,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店下镇店下村村民陈青山赞不绝口。

也许你不知道,有“赣中粮仓”之称的宜春,绿色农业同样表现不俗。

目前,全市认证的绿色食品146个、有机产品35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占到全省40%。

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咋长出这么多绿色产品?

宜春青山绿水,农业资源得天独厚。

但长期以来,传统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增产难增收。

“农民就靠种地,但要换个种法。

”万载县茭湖乡谢溪村村支书邓福根说,十多年前,他和几个村民试种有机姜。

老邓坦言,一开始并不顺利,技术不行,一次一次找专家解答;技术难题解决了,市场又不认可,价格一直上不去。

但邓福根相信,好产品一定能卖上好价钱。

多年坚守,谢溪村的600亩有机姜迎来市场转机,价格卖到普通姜的1.5倍,姜农年收入共几十万元。

示范立竿见影,村民积极跟进,村里有机农产品实现了全覆盖。

绿色有机农业好是好,可调结构不能政府一厢情愿。

宜春的做法是“政府引导,让市场发力”。

全市10个县市设立专门服务窗口,182个乡镇建立流转服务中心,2106个村建立服务站,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97万亩。

政府还提供技术服务。

樟树市中洲乡为土地“减肥”,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多用农家肥。

江平村村民邹润平说:

“往年我每亩地至少要施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今年我按照技术员的建议,除了一车牛粪,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

在宜春,绿色有机观念渐入人心。

铜鼓县大锻镇交山村,106户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种植有机白茶1000亩,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民参与分红。

去年,合作社收入24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100元。

绿色有机农业,靠一家一户不行。

宜春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各种要素向园区聚集,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

在袁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杨军生介绍:

“优质农产品才有竞争力,现在园区聚集的都是绿色有机企业,产品杨销国内外,供不应求。

宜春全市建设7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去年以来,园区共投入资金29亿元,引进培育新品种22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40余项,农产品加工产值近6亿元。

有质量还要有市场。

宜春利用大型会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平台,组织生产经营主体“走出去”,不断拓展市场销售网络。

同时把品牌建设作为发展核心,规范有机绿色产品的生产、认证、经销等行为,打造一批知名、著名品牌。

全市共有袁州油茶、靖安白茶、宜丰竹笋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樟树中药材、高安蔬菜等地方特色产业成为亮丽名片,整体品牌效应逐步凸显。

密切利益联结,让农民融入产业,钱袋子鼓起来。

宜丰县新庄镇南垣村返乡大学生姚慧峰,主动放弃去大城市工作,前年回乡种植绿色有机水稻。

他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价格是普通稻谷的4倍多。

看到有机稻的高收益,村民纷纷要求加入,他成立了生态种植合作社,并注册了“稻香南垣”商标,还开发出豆腐、米粉、米糕等一系列有机农产品。

“合作社还开通了网络、微信销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稻香南垣’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姚慧峰说。

目前合作社有成员71户,种植面积800多亩,年产值400多万元。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了村民陈青山对“绿色农业”赞不绝口的话语,既点明了要报道的内容,同时又起到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较,效益低,但是宜春市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其传统农业的效益一直都较高。

C.江西省宜春市的绿色农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说明了如果农产品优质,农民就可能得到实惠,富裕起来。

D.文中在叙述事例时,大量运用数字,这使得报道的消息真实可靠,具有不可辩驳的效果,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樟树市中洲乡农民为土地“减肥”,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多用农家肥,每亩地除了一车牛粪外,只下了5公斤复合肥。

B.谢溪村村支书邓福根和几个村民试种有机姜,一开始不顺利,技术不行,多次找专家解答后,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

C.邓福根坚信好产品定能卖上好价钱,并坚守多年,终于迎来市场转机,年收入几十万元,他带动了全村人都种植有机农产品。

D.大学生姚慧峰主动放弃去大城市工作,前年回到家乡带领村民成立生态种植合作社后,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每公斤卖10元。

3)宜春市是如何打造绿色产品这一品牌的?

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擀面条

郝东

到洛阳出差一周了。

下午忙完,我便决定回趟老家。

夕阳的余光游走在城市楼房的轮廓中,呆板的大街上车来人往。

我不喜欢城里的热闹,会吓跑夕阳,家里这时候,风是轻的,田野是静的,夕阳是害羞的。

大巴车只到镇上,离老家还有十里路。

一下车就听到有人喊我,是父亲。

父亲一手接过我行李,一手拿着手机说话:

“接到了,接到了,我们就回来。

”说罢把电话递给我。

电话里母亲问我晚饭想吃什么,我说:

“妈,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门前小土坡在夜色下显得有些陌生而拘谨,似乎把我当成远方客人。

刚一进门就看到母亲正朝着门口快步走来,她打量着我一直笑,拉我进屋。

“快坐下,坐车很难受吧?

”母亲像个得到心爱玩具后的孩子般兴奋,我便坐在沙发上。

“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对我说:

“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

”不等我回话,转身到院子里了。

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

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

记得初中时一天上午放学,由于母亲忙农活做饭晚了,我一生气准备不吃饭就上学去。

母亲也是这样让我坐着,转身小跑到厨房为我做捞面。

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条的样子。

想到这里,我轻轻来到院子里,厨房门开着,我站在离厨房几米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

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夜色包围下加上腾空的水蒸气,白炽灯散发的昏黄光线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母亲就在灯下,正用擀面杖擀面,擀面杖很粗大,她似乎要用很大的力气。

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

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我想母亲以前肯定也是这样擀面条,唯一变化的是她双手,曾经也是白嫩光滑,如今粗糙布满老茧。

母亲突然抬头看到我了,急忙出来,问我是不是饿的受不住了。

我慌忙之间连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只对她摇摇头,不再看她,一个人回到屋里,坐下等着。

不一会母亲就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大叫:

“你别动,碗很烫。

”我便又坐下来。

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赶紧吃。

母亲总是这样,吃饭时候总要催促我趁热吃。

以前听到她催,心里总是一阵怨气,偏慢吞吞不紧不慢,任由她唠叨。

今日我却立即端起碗拿起筷子,夹起面条送到嘴里。

“别那么大口,小心烫着。

我点点头。

“对对,放点醋,这样好吃,我去拿。

母亲一边自语一边又转身去厨房拿来醋,给我碗里倒。

“怎么样,淡不淡,再放点盐?

我摇摇头。

“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我夹起一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

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不肯去。

一碗面吃完,汗水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味道,一半在嘴里,香而纯,另一半在心里,有点酸楚。

一小滴液体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寥寥数语,通过热闹的城市和宁静乡村的对比,写出了“我”对乡村的思恋。

B.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如叙家常,从平常而又琐碎的生活小事中写出的真实的感受却能打动人。

C.“我”端起碗吃面时对以前故意跟母亲作对的回忆,既有对少不更事的自责又有现在对亲情的珍惜。

D.母亲在“我”回家后为我端洗脸水,站在一边看我吃面,这些地方都流露出母亲和我的隔膜。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

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铺平。

3)文章以“一碗擀面条”为题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黄旭华是谁?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前不久,老人还荣获了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黄旭华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

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1988年,在完成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深潜试验和水下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后,黄旭华把这个使命般的接力棒传给了第二代核潜艇研制人员。

此后的20多年里,黄旭华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还在延续。

这位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天8点半走到办公室,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

黄旭华少年时期曾在聿怀中学读书。

2017年9月29日,聿怀中学举办建校14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

黄院士携夫人精神矍铄地回到母校出席活动,寄望同学们立自强之志,迈坚寒步伐,成为新一代国家栋梁。

(摘编自《汕头日报》)

材料二:

1958年,中国的核动力潜艇完全白手起家。

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

其中,核动力装置、艇体结构及艇型等7项难题号称“七朵金花”。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美国为实现水滴型构造,谨慎走了三步。

中国该怎么办?

黄旭华大胆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

既然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滴型艇和核动力结合,就说明这条路切实可行。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国国力薄弱,核潜艇研制时间紧迫,只能少走弯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使想法变成现实,除了大胆,还要苦干。

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反复论证,黄旭华带领同事仅用3个月就提出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

方案一出,黄旭华又一头扎进上海交大的试验室。

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前进”牌算盘。

在没有计算机之前,研制核潜艇的许多关键数据,就是从这把算盘上跳出来的。

黄旭华说,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常常是两拨人一起算,结果一致还好,不一致两边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黄旭华还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

核潜艇体积狭窄,而装艇设备和管线数以万计,如何知道艇体和设备的精确重量、确保重心稳定?

黄旭华要求,所有设备都要过秤。

在之后数年的建造过程中,大小设备件件如此、天天如此。

“斤斤计较”使得排水量达4000多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

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摘编自《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曾拿着算盘算数据》)

材料三:

下潜的深度,决定了核潜艇能否躲过对手的监视而成功攻击目标。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就是在深潜试验中葬身大海,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也要做深潜试验。

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为了稳定军心,黄旭华在和潜艇的官兵们开会时,大胆提出了要一同下水的决定。

时年62岁的黄旭华随着核潜艇下潜至水下300米,在这一深度,一张扑克牌大小的核潜艇艇壳要承受1.5吨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摘编自臧江江、吴夏曦《核艇之父黄旭华人间蒸发30年成就赫赫之功》)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颁奖词赞颂了“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深潜人生。

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直至耄耋之年仍延续着与核潜艇的不解之缘。

B.材料一写黄旭华93岁仍坚持整理几十年工作中积累下的几堆1米多高的资料,希望把它们留给年轻一代,还到校园参加活动,为了国家和地方的科技人才培养奔走操劳,贡献余热。

C.材料二中,中国早期核潜艇科研手段一片空白。

黄旭华只能带领同事拿着算盘算数据,用此手段提出了5个弹道导弹核潜艇艇型方案,原有的尖端技术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D.材料三写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人员葬身海底。

一是证明科学研究总是存在危险的,二是为写黄旭华作铺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了比较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读者感受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浑金璞玉般的品质,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

B.材料二提到美国三步实现艇型水滴型构造,意在为下文衬托黄旭华提出“必须三步并作一步走”作铺垫。

C.这三则材料运用了引用、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就黄旭华的事迹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D.材料三中,作者写到黄旭华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说明黄旭华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其他做此研究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

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

登待接察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

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

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

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登将拜太子,辞曰:

“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

”权曰:

“卿母安在?

”对曰:

“在吴。

”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

临终,上疏曰:

“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

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塞塞在公,有匪躬之节。

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

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

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谥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B.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C.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D.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万户侯”,此处是指食邑万户以上。

B.“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

古代纪年法常用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现在一般用公元纪年。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提出治国建议等。

D.“谥”,谥号,古代官员特有的称号,即朝廷为了激励官员生前为官清廉公正,待他们死后都要以谥号给予善恶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

孙权对他极为赞赏,授予他东中郎将,册立为太子。

B.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

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他不忍处罚犯了错误的人,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C.孙登为人孝顺,知恩图报。

他不忘徐氏养育之恩,徐氏遭废,孙登仍敬重有加。

立他为太子时,他坚决要求先立徐氏为皇后。

D.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

他临终时还上疏,建议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劳役,以顺应百姓心愿。

4)把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过秦论》)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问其师曰:

“读书何为?

”师曰:

“取科第耳!

”曰:

“如斯而已乎?

”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

“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

“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

“世乱,此无主。

”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

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

家贫躬耕,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

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

阿合马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

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

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予,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

以疾请还怀。

十八年卒,年七十三。

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

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

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商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B.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C.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D.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成人后另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字,用以日常称呼。

B.《易》是五经之一,五经是儒家典籍《周易X尚书X诗经翼礼记》《春秋》的合称。

C.“甲寅”“中统”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太学”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有的朝代称国子监,最高长官为祭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衡聪明颖悟,与众不同。

七岁上学时,他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坚持原则,严于自律。

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边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别人的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

C.许衡笃志教育,成绩显著。

他任京兆提学期间,各地建起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他主持太学期间,要求严格,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D.许衡人格高尚,深受爱戴。

阿合马揽政专权,其他大臣阿谀奉承,许衡直言不讳,从不退让;他因病去世后,百姓、学者纷纷到他灵前哭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2)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

三、选择题

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qiú)颓圮长歌当哭(dāng)好高鹜远杀一儆百

B.浸渍(qìn)自诩殒身不恤(yǔn)黯然神伤殚精竭虑

C.创伤(chuāng)惺忪泯灭人性(mǐn)海市蜃楼短小精悍

D.窠臼(kē)执拗博闻强识(shí)声名狼藉病入膏盲

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使用一种干支纪年法比如“岁在癸丑”、“壬戌之秋”中的“癸丑”和“壬戌”,其中的“癸、戌”取自十天干,“丑、壬”取自十二地支。

B.巴金的《爱情三部曲》之一《家》写的是高家三兄弟美好的青春和爱情婚姻受到封建家庭迫害的故事,其主题与《孔雀东南飞》有异曲同工之处。

C.《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对爱斯梅拉达有着一种自私、偏执和阴暗的心理及占有欲,这与《囚绿记》中“我”对“绿”生出占有的“魔念”的情况是相似的。

D.我们现在对人员名单排序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以姓氏笔画”为序的排列方法;其实在夏商周时代,姓氏是区别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寄言纨绔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9.下列各组词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缭草塞责容有底芷谛造企祷

B.终南捷径浅尝则止戮子瞭望

C.大有稗益幽暗昏暗匿迹蜕变

D.苍海桑田孤舟嫠妇消弥更杓

10.把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②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③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⑤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⑥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A.⑥①②④⑤③B.⑥②④⑤①③

C.③①④⑤⑥②D.②①④⑥③⑤

四、名句默写

11.用原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针对鲁庄公认为对神祭祀恭敬可作为应战的理由,曹刿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占卜顺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凶猛的鸟与普通的鸟对比,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①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

②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

(3分)

六、语言表达

13.下面是关于“除夕”这一传统节日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