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758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学设计精品doc文档格式.docx

教学过程: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说明: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案例①

探究活动:

1、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通过材料的阅读及探究活动能够了解到:

①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

②从案例中给出的具体计算数值可以看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

③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因此单靠技术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它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环境管理在环境保护、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环境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概念(补充):

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

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目的:

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双重目的。

其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实施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或重要保证)。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

个人、企业、政府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所造成,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

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三个层次:

表5、1环境管理的对象:

通过阅读表5、1,了解不同管理对象的环境管理内容。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国家和政府

国家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以此来推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地进行。

3、环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其他手段:

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种,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我国一向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很早就将环境保护纳入行政管理轨道,并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图5.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通过读图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20世纪80年代制定)

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于,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简称32字方针。

其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原则;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途径;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是目的。

其思想体现了环境管理的综合性、整体性、公众参与、促进环境与人的共同发展等先进理念。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我国最早实施的是“三同时”制度。

阅读

阅读“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行动”,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十五”期间重点实施的10项工程。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我国的环境法体系十分复杂,分类体系多种多样。

除了国家级法律体系外,还有地方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规章。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调整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也是我国环境法中的重要部分。

案例②

通过对案例②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到:

近些年我国加强了管理环境的行政和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污染企业对环境的危害,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和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权威性。

思考

1.加强环境管理能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点拨:

可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方面回答。

2.环境管理在哪些方面有待加强?

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还存在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法难等问题。

经济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可引导学生联系当地实际,从环境管理的5个手段入手,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3.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我国颁布的8部环境保护法,并指出3部相关的资源法律。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参考,或者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尽量避免空洞说明。

活动“模拟法庭”

活动目的:

以野生动物保护案件为例,了解环境法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执行程序,加强环境法教育。

提示:

进行“模拟法庭”活动时,需要注意正确反映庭审程序,恰当使用法庭规范用语。

准备辩论时,要细读相关法律条文,找出可能的法庭辩论焦点。

加强每个人的环境法制观念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什么意义?

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侥幸心理尤其突出。

(1)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攫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费用和承担责任的错觉。

(2)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体,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凡此种种属于“控告者空缺”。

因此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环境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板书提纲:

§

5.1认识环境管理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是技术的局限性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

主要手段:

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其他手段:

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手段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课时安排:

1.认识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通过案例、信息收集等方式了解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以及努力履行国际公约的情况。

教学重点:

环境管理中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表现。

教学用具:

图片、自制课件等

自学探究与讲述法相结合

一、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说明: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均有分布;

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其影响也不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问题。

例如,酸雨随着大气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

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更是威胁着全人类,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环境污染没有国界,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

因此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业,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国际社会应当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主要是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这些利益冲突会妨碍各国在国际环境保护利于中的协调行动,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克服这些障碍,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

表5、2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

通过对表5、2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

了解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与会国家数目及会议上各国达成的共识与协议。

课下探究:

登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银行以及其他有关国际环境合作组织、中国环保总局等网站,了解有关国际合作进展情况。

阅读《全球最高层次的环境管理会合作——2002年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了解以下内容:

1.本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是联合国迄今就可持续发展问题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会议。

2.本次会议代表们围绕健康、生物多样性、农业、水、能源等五大主题展开讨论,提出一些新的环境与发展目标,并规定了相应的时间表,为改善正在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的带来了一丝希望。

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自主学习内容)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在国际环境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环境保护领域,不仅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解决我国严重的环境问题方面有寻求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问题设计:

1.我国在履行环境保护国际公约方面有哪些积极的行动?

我国先后批准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针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并积极采取措施履行公约。

2.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参与了哪些国际合作项目?

合作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①截至2003年3月,我国已与32个国家签署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备忘录、行动计划、公报、声明、议定书等文件53份。

②已与挪威、德国、加拿大、韩国、意大利、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及欧盟等10个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领域总共开展了百余个合作项目。

合作领域包括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保技术合作等。

3.通过案例③的学习了解我国政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所作的努力。

4.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政府在改善大气环境、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理等方面的履约情况。

1.你认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对于保护全球环境有重要意义吗?

为什么?

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

因此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益事业。

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完成。

因此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2.你认为环境管理中最重要的国际合作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是认真履行国际条约规定的义务,积极采取行动,加强环境管理信息、技术的交流。

国际社会要为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提供改善环境的经济支持。

5.2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

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1.履行国际公约的行动

2.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合作领域:

第三节公众参与

1.认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自制图表、图片等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法

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从根本上讲,需要全人类在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的变革。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因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二、公众参与的主要形式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积极参加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优势:

①拥有专业的知识、技术及调查能力

②拥有更加单纯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创造力

③引起了更广泛的基层团体的参与和支持。

作用(工作方向):

①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

②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

③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

我国NGO活动情况:

①发展非常快(注册的已超过2000个)

②活动活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③都有自己的对象和目标

④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群众性民间环保团体——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也称“自然之友(Friendsof Nature)”)它以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

案例④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站(WWFChina)为儿童建立“地球的孩子”网站

通过学习,了解该网站设立的目的,了解网站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体会公众参与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2.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1)环境伦理的概念:

(补充)

环境伦理是指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逐渐形成的一定信念、习惯、传统,用来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判断行为善恶与否,以及人类对自然尽什么样的义务等。

(2)环境伦理的作用:

帮助人们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与责任:

①尊重地球上一切物种

②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

③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克服短期行为)等

(4)环境道德主要内容:

表5.4

表5.4给出了部分环境伦理观及相应的行为准则。

其中,“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消费环境伦理;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体现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伦理观。

课下探究活动:

针对教材中表5.4中所列举的环境道德行为,进行一次调查访谈活动,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哪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不道德行为,探究不道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拟定宣传内容,在全校及生活的小区开展一次环境伦理的道德建设。

(提示:

可以在学校师生中或生活小区的居民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不道德的环境行为。

对一些不好的行为(如乱扔垃圾、焚烧垃圾、浪费现象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相机或录像机拍录下来作为反面教材,可根据调查内容,拟定倡议书,也可以制作一些爱护环境的宣传片在学校或小区进行广泛宣传,加强人们的环境伦理道德建设。

3.青年环保运动

青年是环境保护的生力军。

案例⑤环保烈士索南达杰

通过案例⑤的学习,激励学生树立伟大抱负,做一名环境保护战线上的勇士。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可歌可泣的环保卫士(如汾河边上环保勇士杨金贵、第一代环保活动家唐锡阳、要做草根的人廖晓义、“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等)的英雄事迹供学生学习,从而激励他们做一名环保卫士。

思考:

1.你认为是不是应该提倡环保领域中的见义勇为行为,为什么?

点拨环保是一项公益事业,人人有责,因此更应提倡见义勇为行为。

2.你觉得环境道德还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点拨尊重与善待自然(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物种,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顺应自然的生活等);

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等。

3.你认为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点拨积极参与当地环保NGO活动,如参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的创建活动,做环保宣传员,监督政府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检举违法和不环保行为等。

参加环保行动时尤其注意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和改善环境。

活动

“活动”目的:

使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解决方案、形成法规性条例(及环境管理)作全方位的认识,并促进自己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活动”的设计要便于操作,关键重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及感悟。

板书设计

5.3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成功的关键

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NGO)

作用(工作方向)

我国NGO活动情况:

(2)环境伦理的作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与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