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739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单元备课

学校:

年级:

二年级数学

时间:

单元主题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本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

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图。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用2课时完成教学。

1.认识克和千克……………………………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

二年级

使用时间: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使用人

课题

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内容

课本101-102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

一架天平、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几粒黄豆课件

每人一枚2分的硬币和质量为1千克的实物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介绍工具,引入课题

先让体重、身高有明显差距的两名同学在黑板前站一站。

师:

看着他俩你们想说什么?

生:

(小明比小刚高。

)(小明比小刚重。

师:

小明比小刚高多少呢?

生:

20厘米、15厘米、22厘米……

师:

有什么办法知道谁估计得最准呢?

生:

用尺子量。

(请学生来量,并出示结果为15厘米)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师:

是呀,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高多少,我们可以用工具——尺子去量,要用到长度单位厘米,那要知道小明比小刚重多少,该怎么办?

要用到什么单位呢?

生:

用秤来称,要用到重量单位。

(学生说出了盘秤、电子秤、弹簧秤、磅秤、天平等,教师有的就出示实物,没有的就出示图片,学生还说秤上有像尺子上一样的刻度和单位。

师:

关于质量单位你又知道什么?

(千克、克、吨、斤、公斤、两)

师:

公斤、斤、两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

克、千克、吨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一起先来研究质量单位:

克和千克,吨就留到今后去学习。

板书出示:

克和千克

【新课讲授】

动手操作,实际感知

1.建立1克的概念

(1)设疑:

请小朋友拿出2分硬币,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想知道它有多重吗?

用什么秤比较好呢?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们将2分硬币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右边的托盘里放上1克重的砝码,天平的左右两边基本平衡了就说明2分硬币的重量约是1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天平验证得出:

1枚2分的硬币大约是1克,1粒黄豆比1克轻一些(1克黄豆大约有5粒),牛轧糖比1克重一些,果冻比1克要重得多。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2.感知几克

师:

一枚2分的硬币重1克,两枚重多少?

(同学合作掂一掂)10克需要几枚2分硬币?

师:

这儿有三样东西(胡椒粉、方便面、薯条),分别重10克,100克,50克,猜猜看什么东西是100克?

什么东西是10克?

师:

通过刚才的两次猜想你想说点什么?

生:

我们要知道物体的重量,不能光看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而是要用手去掂一掂。

师:

我这里有一个鸡蛋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有多重吗?

3.感知“1千克”

师:

能把你们重1000克的东西借老师用一用吗?

(师生合作,一边数一边放,100克,200克,300克,……900克,1000克)

师:

1000克可以写成1千克。

(边说边写板书。

师:

那么,3千克与3000克哪个重?

哪个轻?

为什么?

师:

谁愿意来介绍自己带来的1千克物品?

生:

老师,我的苹果和他们的苹果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的大,只有4个,他们的很小,有10个呢。

师:

是吗?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生:

怪不得白糖、盐、洗衣粉它们虽然都是1千克,但数量也都不同,1千克白糖只有1袋,1千克洗衣粉有2包,1千克盐却有4包,原来也是它们每一包的重量不一样的缘故。

4.感知几千克

师:

2千克有多重呢?

3千克呢?

4千克呢?

如果把我们每个人带来的都合起来有多重?

师:

你的体重是多少?

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

练习题设计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1.在○里填上“<”、“>”或“=”。

1千克○1000克

3000克○2千克

5千克200克○2500克

8千克○7900克

3.自己在班内分别找自己喜欢的实物5个,通过“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填一填、评一评”等活动,完成下表:

板书设计

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1000克=1千克

教学反思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

二年级

使用时间: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使用人

课题

利用《克与千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10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重量(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

1.熟练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1.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揭示课题。

【新课讲授】

1.知识回顾。

师:

请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哪些方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面的知识。

生1:

我认识了克和千克。

生2:

我认识了秤。

生3:

我会用秤称物品的轻重。

生4:

我知道1千克=1000克。

师:

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约重1克。

生1:

一枚2分的硬币重约1克。

生2:

一枚图钉重约1克。

生3:

一个乒乓球重约1克。

生4:

2枚曲别针重约1克。

……

师:

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质量重约1千克呢?

生1:

一袋白糖重约1千克。

生2:

一条鱼重约1千克。

生3:

4袋牛奶重约1千克。

生4:

2瓶矿泉水重约1千克。

……

师:

通过上面的知识回顾,说明大家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强化练习

(1)填一填。

6千克=()克

4000克=()千克

师: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填写答案,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师: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又是怎么想的?

生1:

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

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千克=1000克,6千克就等于6个1000克,就是6000克;4000克里有4个1000克,所以是4千克。

生2:

我是这样想的。

因为千克和克的进率是1000,所以由“千克”转化成“克”,在数字后面添3个0并以“克”作单位;由克转化成“千克”,把数字末尾的三个0去掉,并以“千克”作单位。

所以6千克=6000克,4000克=4千克。

师:

真聪明!

这两种方法都很好。

(2)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克和千克两种质量单位,那上面这四种物品分别选用什么作质量单位比较合适呢?

请先想一想,再说一说。

生:

我是这样想的:

1个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1袋白糖重1千克。

由此可知,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一个足球和一条小金鱼都比较轻,只能是400克、80克,从数字上看也不可能是400千克、80千克;一只小鸭比一只花狗相对轻一些,只能是1千克、6千克,一只小鸭的重量不可能是1克(只相当于1个2分硬币的重量),一只小狗的重量也不可能是6克。

练习题设计

教学预案

二次备课

1.完成教材第10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第2课时解决问题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计量较轻的物体,通常用“克”作单位,

计量较重的物体,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