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907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原理说明书 3资料.docx

机械原理说明书3资料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网球发球机

班级2013级机自五班

学生姓名杨嘉琪关博

胡小亮邵可鑫

指导教师宜亚丽

2015年7月7日

 

目录

一、设计要求和项目组成成员及分工··············2

二、设计方案及选择····························3

1、功能分解·································3

2、方案及原理·······························3

3、方案评价及选择····························6

4、机构简图·································6

三、传动机构的尺寸设计························8

1、机构自由度计算····························8

2、机构的尺寸设计····························8

(1)送球机构

(2)摆头机构

(3)分球机构

四、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误差分析(手写)··········10

五、机构运动仿真曲线及机构动力学分析··········18

六、参考文献及心得····························22

七、附录:

机构三维图片和解析法程序代码及自评分·25

 

1、设计要求和项目组成成员及分工

1、设计要求

根据需求,我们可确定的基本数据有:

网球直径d=66mm

发球速度v=20~30m/s

网球发球机摆角为±15°

发球频率f=20个/分钟

可发任意旋向球,也可发射不旋球

2、项目组成成员及分工

组成成员:

杨嘉琪关博胡小亮邵可鑫

分工:

关博:

方案设计、PPT制作

胡小亮:

方案设计、尺寸设计、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解析法、程序代码编制

邵可鑫:

方案设计、尺寸设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说明书编写

杨嘉琪:

机构三维图绘制、机构运动仿真、计算机绘图

 

2、设计方案及选择

1、功能分解

网球发球机分为拨球装置,输送装置,摇摆装置,分球装置,送球装置,发球装置。

拨球装置将网球从储球斗拨入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将球送到分球装置,分球装置间歇性的把球传送到送球装置,送球装置将球击出,通过发球装置发出。

其中,摇摆装置可使球在不同角度发出。

2、方案及原理

方案一:

如图2-1,滑块6将球击入管道,滑块7通过连杆装置将球击出。

其中杆1为主动件,做匀速圆周运动,从而通过连杆使滑块做周期性左右滑动,实现间歇性的将球发出。

图2-1图2-2

方案二:

如图2-2,分球装置1将球一个个分入管道,构件2通过滑块将球击飞。

其中,3为主动件,带动其他构件运动,最终使构件2做圆周运动,从而周期性的将球击飞。

方案三:

如图2-3,拨球装置将网球从储球斗拨入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将球送到分球装置,分球装置间歇性的把球传送到送球装置,送球装置将球击出,通过发球装置发出。

其中,摇摆装置可使球在不同角度发出。

图3-3

如图2-4,为方案三的送球装置,采用双齿轮结构,并以其中一个为主动件,做匀速圆周运动,从而使滑块6实现往复移动。

图2-4送球装置

图2-5分球装置

图2-6发球装置

3、方案评价及选择

方案一:

(1)不能控制旋转球的发射

(2)发球时方向控制机构少

(3)集球端在上端,不易实现球的回收

方案二:

(1)靠冲击式的击球对球损害大,且不易实现对球路线轨迹的把握

(2)无法发出旋转形式较为确定的球

(3)集球端在上端,不易实现球的回收

方案三:

(1)拨球装置可使球顺利进入输送管道

(2)摆头装置可使球以不同角度发出

(3)发球装置可控制旋转球的发出

故选择方案三。

4、机构简图

图2-7送球机构

图2-8摆头机构

三、传动机构的尺寸设计

1、机构自由度计算

在送球机构中,n=6,Pl=8,Ph=1

则自由度F=3n-2Pl-3Ph=3×6-2×8-1×1=1

2、机构尺寸设计

(1)送球机构

由条件网球发球频率f=20个/分钟,齿轮每转动一周击球一次,则齿轮转速为ω=[(20×2π)/60]rad/s=(2Π/3)rad/s≈2.1rad/s.

由要求可知:

L1

杆1、2长度L1=L2=70mm,齿轮分度圆直径d=150mm,L3=L4=160mm,L5=50mm,滑块宽50mm.齿轮m=5,z=30.

在运动过程中,滑块的极位位移差为:

△S=

-

≈167.7(mm)

则可将轨道长度定为220mm.

(2)摆头机构(凸轮机构)

网球发球机要求摆角为±15°,如图3-8,L1=20mm,L2=50mm,凸轮基圆半径为50mm,则可算出凸轮行程h=(50+20)-(50cos15°+

)≈5mm.

取近休止角30°,推程150°,远休止角30°,回程150°,则可得出凸轮轮廓线如图3-1.

图3-1

(3)分球机构

如图3-2,不完全齿轮为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使另一齿轮带动三角形转动120度,将球拨下。

故不完全齿轮转速与送球装置齿轮转速相同,为ω=2.1rad/s,该齿轮分度圆直径定为66mm.

图3-2

 

五、机构运动仿真曲线及机构动力学分析

1、机构运动仿真曲线

由MATLAB运动仿真得到滑块的速度曲线如图6-1:

图5-1

由MATLAB运动仿真得到滑块的加速度曲线如图6-2:

图5-2

由MATLAB运动仿真得到杆二的角速度曲线如图6-3:

图5-3

由MATLAB运动仿真得到杆二的加速度曲线如图6-4:

图5-4

2、整体机构动力学分析

对于送球机构,当杆1与水平面夹角为30°时,此时滑块后退,各杆组力学分析图如下:

图5-5

图5-6

图5-7

3、运动循环图

六、参考文献及心得

1、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安子军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裘建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贾春玉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

(4)连杆机构设计与应用创新华大年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心得

杨嘉琪:

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历时个多星期,经过这一个多星期的实践和体验下来,我学到的不仅是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和合作。

现在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意义吧,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设计网球发球机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关博: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二学生,我觉得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在已度过的大学时间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课。

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如何去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

如何把我们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呢?

我想类似的课程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加深和巩固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胡小亮: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能力,而且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过程中,互动学习,将知识融会贯通。

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与队友的合作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只有彼此都付出,彼此都努力维护才能将作品做的更加完美。

而团队合作也是当今社会最提倡的。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题目选择和设计网球发球机的过程中,加强了思考问题的完整性和实际生活联系的可行性。

在方案设计选择上,培养了我们综合应用网球发球机的能力,对它的功能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还锻炼我们个人的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邵可鑫: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老师的辅导以及同学的帮助,是他们让我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生活是实在的,要踏实走路。

课程设计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使我眼界打开,感受颇深。

 

七、附录:

机构三维图片和解析法程序代码、自评分

1、机构三维图片

图7-1

图7-2

图7-3

2、解析法程序代码

r:

齿轮分度圆半径,

j1:

角度Φ1,

j2:

角度Φ2,

w1:

杆1加速度,

w2:

杆2角速度,

a1:

杆1角加速度,

a2:

杆2角加速度,

a3:

滑块速度。

>>r=75

>>l1=70

>>l2=160

>>t=0:

0.1:

9

t=

>>w=2.1

w=

>>j2=asin(-(r+l1*sin(j1))/l2)

j2=

>>s=l1*cos(j1)+l2*cos(j2)

s=

>>v=-w*l1*(sin(j1-j2))./cos(j2)

v=

>>plot(t,v)

>>w2=-w*(l1*cos(j1))./(l2*cos(j2))

w2=

>>plot(t,w2)

>>plot(t,v)

>>a1=0

a1=

>>

a3=-((l1*(a1*sin(j1-j2))+w^2*cos(j1-j2))+l2*w2.^2)./cos(j2)

a3=

>>a2=(l1*w^2*sin(j1)-l1*a1*cos(j1)+l2*w2.*w2.*sin(j2))./(l2*cos(j2))

a2=

>>plot(t,a2)

>>

>>plot(t,a3)

>>

 

姓名

自评分

杨嘉琪

关博

胡小亮

邵可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