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90417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议我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南海问题Word格式.doc

(一)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但是,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现在,从总量上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排在世界前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中国农村还有26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城镇居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100万人。

中国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能源枯竭、日益恶化的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从总体来说,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裕,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中国人民最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希望通过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因此,21世纪中国只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孔亭:

《论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载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5月第29卷第3期,第77页。

(二)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和平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

它集中地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中。

“和为贵”强调确立一切事情,无论大小,都要以“和”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行为理念。

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走和平发展之路,符合中华文化几千年发展形成的民族精神,符合当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崇高精神。

(三)基于我们党的理论和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经验的必然选择

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外交经验的总结。

中国长期坚持在《联合国宪章》精神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坚持反对侵略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

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是世界和平得到维护、共同发展得到推进的国际环境和历史进程。

(四)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世界发展潮流。

任何国家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发展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施政目标。

要发展,就需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

和平发展是符合世界进步潮流和中国实际的正确选择。

二、我国南海问题

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35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70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对南沙群岛主权和相关海域管辖权提出争议,并侵占我岛礁,形成所说的南海问题。

(一)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

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深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南海的战略地位很重要

有位越南学者这样说过:

“实际上,主权争议自20世纪初就一直存在,不仅是为了资源,而且是因为南海的战略地位。

假如群岛被外国人控制,作为外国的海军基地,那么大陆沿海就将受到进攻,因此争端是因关心国家安全而起。

”NyuyenHongThao,VietnamandCodeofConductfortheSouthChinaSea,Ocean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Law,vol.32,no.2,April-June2001,p.11.

2.南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蕴藏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

菲律宾国内需要的石油有90%是依赖进口,那南沙群岛所拥有的丰富的石油对菲律宾来说就尤其重要。

菲律宾一位高级军官1992年2月访问“卡拉延群岛”后就预言,下一代的冲突区将在这里,“如果卡拉延有什么资源,我们就应当保卫它,国民为资源而站,这是历史事实。

”“TimetoseeKalayaanisnow,”PhilippineDailyGlobe,24February1992.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给予了规定,规定了各沿海国可享受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

南海周边相关国家纷纷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单方面的强调自身的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导致各方的声称区相互重叠的状况,使原来己存在的领土争端更加激化。

例如马来西亚从自身利益出发,单方面的声称其大陆架,把我国南沙群岛的东南部的其中12个岛礁归为其所谓的范围内;

其他南海周边国家也以同样的方式想对南沙群岛进行侵占。

(二)南海问题现状

南海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历来存在争议,但是今年南海主权争端升温,先是越南5月27日声称中国海监船对其在南海的油气勘探活动进行干扰,从6月13日开始在南海相关海域举行实弹演习,并宣布颁发新征兵令;

接着菲律宾总统办公室称计划将南海更名为“西菲律宾海”。

同时宣布菲美海军举行联合演习。

美国先后与周边国家举行军演,声称在南海有国家利益。

南海呈现紧张局势。

南海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多方占领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文莱等国掀起了所谓的“海洋圈地”运动,这些国家纷纷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或全部或部分地提出了领土要求。

经过“海洋圈地”运动之后,目前南海诸岛被抢占的情况大致是:

越南占的岛礁最多,有29个;

菲律宾是占据岛礁最早的国家,目一前已经占据了8个;

马来西亚占据了5个最肥的岛礁;

印尼以及文莱所占据的岛礁则分别为2个与1个;

我国所控制的岛礁的实际情况是大陆与台湾分别控制了8个和1个。

京花平:

《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南昌大学,2010年6月。

2.扩充军备

越南基于海洋战略利益的计量,比较早地实施海洋战略,着手打造强势海军。

最近,据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网站10月24日报道,越南总理在不久前访问荷兰时表示,越南计划向荷兰购买四艘“西格玛”型护卫舰。

目前,越荷双方正在就合同的具体内容和价格进行谈判,预计将会很快达成相关军售协议。

预计在该型军舰加入越南海军后,即可大幅提升越南海军的水面作战能力,并将被用来保护越南侵占的南海岛礁和油气平台。

陈光文:

《越南重金买来“轻骑兵”死心塌地争南海》,华讯财经,

据最新消息报道,法媒称菲律宾将向韩国军购,以应对南海局势。

3.小国结盟

在国际关系中,力量弱小的一方常常通过联合或结盟的方式增强自身的力量,以共同对付强大的第三方。

联合方式通常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联合的形式就是以东盟组织的名义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博弈。

东盟以“一个声音说话”加强了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抗与谈判的实力。

第二种形式的联合主要是东南亚争端各国相互支持对方提出的解决争端的建议和联合开发资源。

在今年的南海争端中,东南亚国家有可能挑衅、抱团。

4.大国介入

南海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资源引起区外大国的关注。

南海地区是日本重要的运输道、商品市场、投资场所和能源来源地之一。

因此,冷战后,日本积极南下关注南海问题。

在今年的南海问题中,日本试图将南海危局与钓鱼岛问题挂钩。

印度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明显增长促使印度积极推行“东进”政策,意在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扩大其在南的利益范围。

今年,印度也准备强势东向战略。

为了利益,美国也强势介入南海争议。

2010年以来,美国17次与东南亚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美国将从2012年年中开始,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部署最多250名海军陆战队员,并逐步增加到2500人。

三、坚持和平解决南海问题

南海争端中,许多人的焦点集中于“战”还是“和”。

中国官方的态度是一再强调,坚持和平解决的立场。

中国政府的表现,在国内有些人不大满意,认为这太软弱,不过瘾,应当采取强硬态度,有的人甚至认为应当开战。

本文认为,我国应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关于原因,前面已经论述过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至于如何和平解决,我认为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

在经济上,我国应该发展对东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发展,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化组织,东盟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10+1”,“10+3”合作机制基础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在不断深化;

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东盟国家与中国进行了积极的配合;

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上,双方有着相似的观点和认识。

南海周边国家在地缘、综合实力、区域合作等方面占有优势,中国则在国际政治影响力、综合实力、经济发展程度和市场潜力等方面更为突出,双方的互补和复合以及相互依赖的加深将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陶连洲:

《矛盾与选择: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南海问题》,载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20卷第四期,第74页。

(二)坚持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在外交上,我国应运筹好与相关国家的关系,特别是美国。

中国欲解决南海问题,必须首先排除或者尽量减少美国在此区域的干预和对我国在南海行动的阻挠。

同时,还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三)发展军事力量

在军事上,我国应尽快加强海军力量建设,弱化美国在此区域的军事优势,因此应加快建设航母、新型核潜艇和大型海上作战舰艇,加强远洋作战能力。

随着海外利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中国应该是努力打造一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努力提高远海机动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水下自持力和隐身性能好的新型潜艇、超音速巡航作战飞机、精确化突防能力强的远射程导弹等新一代武器装备。

李大光:

《四招和平解决南海争端》,载于《国防时报》,2011年11月7日第019版。

(四)协调与台湾的关系

在策略上,我国应加强同台湾军队的联系与沟通,共同协调防卫南海。

近来,两岸民间都有声音呼吁两岸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安全合作,共同维护南海主权。

两岸开放“三通”后,大陆多次发出善意,期待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五)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道路的信念永远不会变,但“和平发展”也绝不会成为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紧箍咒”。

“和平发展”并不意味着中国惧怕冲突,“和平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自己的利益底线。

中国人不能有意无意地被“和平发展”捆住手脚,所以我国也应做好准备,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该采用必要的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我国立足双边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展现了中国和平大国形象。

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将使“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弱化区外势力涉足地区安全问题的借口。

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对于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将为国家间领土争端问题解决提供借鉴。

南海争端对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形成重大挑战,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有助于南海争端的最终解决。

[参考文献]:

1.邹立刚:

《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对策》,载于《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160页。

2.刘倩: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分析》,吉林大学,2009年4月。

3.文博英: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睦邻外交政策》,吉林大学,2007年4月。

4.何大川: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和平外交政策研究》,吉林大学,2009年4月。

5.金海斌: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解析》,载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11月第36卷第6期,第376页。

6.安秀伟: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下的海权建设》,载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5卷第2期,第150页。

7.安秀伟:

《试析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实施状况与成效》,载于《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8卷第1期,第80页。

8.和春红:

《试析21世纪初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暨南大学,2008年5月。

9.鞠海龙宋燕辉:

《论当前中国和平维护南海权益的国际环境》,载于《东南亚研究》,2011年第4期,第45页。

10.赵冰:

《论南海诸岛的主权争端》,山东大学,2011年11月。

11.孙海荣:

《从和平发展战略看中国海权观新的价值纬度》,载于《实事求是》,2007年第1期,第18页。

12.彭伟: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挑战与战略选择》,吉林大学,2008年10月。

13.陶季邑:

《美国关于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研究述评》,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3期,第92页。

14.高杨:

《南海问题的以和求和——从需求角度的分析》,载于《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5月。

15.崔荣伟:

《南海问题及其和平解决——一种机制化的视角》,山东大学,2008年4月。

16.陈庆鸿:

《南海争端与中国南海政策初探——地区秩序、地缘政治与国际法》,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5月。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